频率与概率教学设计
课 题 频率与概率(一) 授课教师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通过试验等活动,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
2.会用试验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过程与
方法
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在活动中进一
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与
态度
通过试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
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在试验中体会频率的稳定性,理解当试验次数很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会
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难点 理解试验次数很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这一规律.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交流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设计
教 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设计说明
情
境
引
入
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解答,复习概率、频率概念,
引入本章主题,本节课题。
引起认知冲突,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同
时对前面学习相关
内容回忆梳理.
合
作
探
究
分组试验、探索规律
小组活动方法:在纸杯中放进一黑一白两枚棋子,先从杯中随机摸出
一枚棋子,记住颜色后又放回杯中,摇晃一下杯子后再从杯中随机摸出一
枚棋子…… 规定:黑棋表示 1,白棋表示 2;连续摸两回记为一次试验。
合作探究问题:
(1)一次试验中两枚棋子所表示数字和可能有哪些值?
(2)每人做 30 次试验,并在表中作好数据记录,然后计算出相应的频率。
两枚棋子数字和 2 3 4
频数
频率
(3)你认为哪种情况的频率最大?
(4)两枚棋子的数字和等于 3 的频率是多少?
(5)六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分别汇总其中的两人、三人、四人、五人、
六人的试验数据,相应得到试验 60 次、90 次、120 次、150 次、180 次时
两枚棋子的数字和等于 3 的频率,填写下表,并绘制相应的统计图表。
实验次数 60 90 120 150 180
两枚棋子数字和等于 3 的频数
两枚棋子数字和等于 3 的频率
学生合作探讨,小组实验,发现规律。
学 生 亲 身 经 历
试验过程,收集试
验数据,在活动中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
试验的兴趣,学习
数学试验的方法。
通过对 30 次试验数
据的分析,感受三
种情况发生可能性
大小的差异,由此
进一步估算其中一
种 情 况 发 生 的 概
率,使问题的提出
更具合理性.
猜
想
结
论
议一议
(1)在上面的试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继续增加试验次数呢?
(2)当试验次数很大时,你估计两枚棋子所代表的数字和等于 3 的频率大
约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与其他小组交流所绘制的图表和发现的结论。
做一做
通 过 汇 总 数 据 ,
观 察 频 率 变 化 趋
势,体会频率的稳
定性,得出试验频
率稳定于概率这一
规律.
(1)将各组的数据集中起来,求出两枚棋子所表示的数字和等于 3 的频
率,它与你的估计相近吗?
(2)计算两枚棋子所表示的数字和等于 3 的概率。
想一想
两枚棋子所表示的数字和等于 3 的频率,与两枚棋子所表示的数字和
等于 3 的概率有什么关系?
归纳、小结规律。
运
用
提
高
1.思考:连续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结果有几种情形?你能用试验的
方法估计其中一种情况的概率吗?
2.随堂练习
巩固新知,养成用
数学思维和方法解
决问题的习惯.
小结 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培养学生归纳总
结知识的能力
布 置
作业
1. 课本习题6.1
2. 课后思考。
板 书
设计
6.1 频率与概率
当试验次数很大时,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
可以通过多次试验, 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 后
反思 (一). 这节课能很效地将信息技术利用到我的教学之中.如:Excel 表格帮助学生统计实验次数;
PPT 课件帮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flash 动画模拟实验场景,让学生了解频数与频率的关系,
提高了教学的交互性与直观性。
(二). 这节课的设计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亲身实验以及观看计算机的模拟实验,
获得感性认识,从而知道当试验次数很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 把握了重点、突破了
难点。
(三) .这节课的容量大,时间上不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