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平移的概念,发现并归纳平移的性质,学会利用平移绘制某些特殊的图
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认知、探究、归纳和总结平移性质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
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水
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
探究热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平移的相关定义及平移的性质.
难点:1、对平移的两要素的理解;
2、如何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三角板
学情分析
对于理解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有一些感性的认
识,因此可以从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由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对线段
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七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
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欲望的阶段,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
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感知平移
片段一 升国旗 轨道上运动的列车 乘坐电梯
片段二 江中游动的竹排
片段三 传送带的电视机 推动的窗户
看完后,我将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从中抽象出的平面图形的变换,提出问
题:“在刚才的过程中,图形是怎么移动的呢?”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难得出:“图形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的”.
二、探究平移
活动 观看下列美丽的图案,并回答问题.
(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
在老师用动画演示的启发下,经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大家将达成共识:
“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沿一条直线移动,得出若干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
组合成图案”.
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平移的概念。
三、合作交流 学习平移
1.平移的定义:
把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按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平
移.
接着引导学生关注定义中包含平移的两要素:方向和距离.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多媒体再一次演示平移,学生很容易得出平移的
两条性质:
(1)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2) 平移不改变直线的方向。
接着,要求学生观察上图中 A、B、C 点与它们的对应点的连线,并提问:
“这些线段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呢?”探究出平移的第三条性质:
(3) 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
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四、师生互动 应用平移
1、请大家举出生活中平移的现象。
2、例 1 如图,把三角形 ABC 向右平移得到三角形 A′B′C。′
(1)连接它们的对应点 A 与 A′,B 与 B′,C 与 C′, 线段 AA′,BB′,CC
′ 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
(2) AA′,BB′,CC′ 平行吗?
. 例题 2.下列变换中可能属于平移的有哪些?
三.平移作图的方法
1.平移的条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平移作图的一般步骤:
(1)找出已知图形中的关键点。
(2)过这些关键点作与已知平移方向平行的线段,使这些平行线段的长度都
等于平移的距离,找到对应点。
(3)依照图形依次对应点,得到新的图形,这个图形就是已知图形的平移图
形。
3、 随堂练习 1:
(1)下图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为一个单位长度,左边的小船是右边的小船向 平
移 单位长度后得到的;
(2)请找出 A、B、C 的对应点 A′、B′、C′;
(3 找出与线段 AA′相等且平行的两条线段,它们的长度是多少?
4、随堂练习 2:
①说一说,填一填(A)
长方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 由位置①向——平移——格,到位置②
A① A*②
• 由位置①向——平移——格,到位置②
1 说一说,填一填(A)
长方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 由位置①向——平移——格,到位置②
1、 看图填空
A① A②
•
•三角形先由位置①向——平移——格,接着 再向——平移——格,
就到了位置③
1、看图填空
(3)
返回返回
2、小亭子图怎样从左上方移到右下方的?说一说,再写下来。
②观察后填一填
①
②
③
上 4 左 5
①
•三角形先由位置①向——平移——格,接着 再向——平移——格,就到
了位置③
五、小结拓展 回味平移
小船图先向——平移了——格,再向——平移了——格
电灯图先向——平移了——格,再向——平移了——格
欣赏与回味(二)
2. 请大家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平移的定义:平移的两要素
——平移的性质
3. 思维拓展:
巧借平移妙解题
如图,在一块长为 20m,宽为 8m 的长方形的草地上,有一条弯曲的柏油小路(小
路任何地方的水平宽度都是 0.5m)。请你猜想草地的面积是多少?
六、布置作业,巩固平移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