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
一、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 56 页 线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自主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量线段、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感悟线段定长的性质。
3、在量、画线段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量线段、画线段。
三、教学准备:
刻度尺、课件、实物(牙膏盒、吸管、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直直的”。
1、(1)小朋友,乐乐和欢欢在玩什么呀?
出示:
(2)猜猜谁先滑到底?什么乐乐会赢?
(因为它的滑梯是直直的,比较短。)
(电脑出示: )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1)(小组活动)拿出学习袋里的东西,有什么?
(2)(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哪些东西是笔直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1)把铅笔的任意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
个点叫做端点。(学生摸一摸)
(2)像牙膏盒的边、直的吸管,他们都有两个端点。
(3)学习袋里还有个绳子,你有办法让它也变得直直的吗?
3、加深感知、揭示课题。
(1)仔细观察,这些线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直直的 有 2 个端点
(2)揭示概念:像这样直直的,有 2 个端点的线叫做(线段)
三、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1、看一看,校园里的线段。(电脑演示)
2、找一找,教室里的线段。
3、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出示:
3
1 2 4 5
4、小结:线段可以是横的、斜的、长的或短的,但它必须是笔直的,而且
要有两个端点的。
四、动手操作、
1、估线段、量线段。
出示:
(1) 你认为红色彩带长还是蓝色彩带长?
(2) 有什么好方法可以知道,到底谁长?(量一量)
(3) 动手量一量。
学生反馈、交流度量方法。
(4) 小结:通过度量,我们才知道原来这两条彩带是一样长的。刚才小朋
友的猜测都是视觉上的误会,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5) 学生独立量一量、再填一填。
出示:
学生反馈、交流度量结果。
(6)小结:两个端点之间的尺寸就是线段的长度,所以,我们说线段是可以
度量的。
2、画线段
(1)会量线段了,想不想自己也来画一条线段呢?
(2)画一条 3 厘米长的线段。(读题)
(3)怎样来画这条线段?(小组讨论)
(4)学生尝试 、交流。
(5)小结:通常我们是从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3”就是 3 厘米。
五、联系实践、拓展延伸。
1、(1)欢欢不小心折断了一把尺,它缺少了“0”刻度,你还能用它画出 3
厘米的线段吗?
(2)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是谁呀?(线段)
七、机动
下面我们根据线段的特征,一起来数线段。
出示:
(1)
(2)
A B C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