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条形统计图(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三年级第二学期 P40 。
【教学目标】
1、知道在条形统计图中,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以及与一格表示几有关。
2、会根据数据合理确定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几,并能完整画出条形统计图。
3、能通过读条形统计图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4、经历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条形统计图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形成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根据数据的大小,会确定 1 格表示多少数量。
2、根据统计表,能完整画出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科学合理地确定单位长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和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回顾条图。
播放《厉害了,我的国》视频。
(一)读条形统计图,理解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场景①:出示绿川学校三年级学生观看人数的条形统计图。
2
(1)这幅条形统计图你能看懂吗?(同桌交流)
(2)回答条图右侧问题。
(3)通过回答引出: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4)引出课题。
(二)判断条形统计图,感悟直条的长短与一格表示几有关。
场景②:小巧和小胖对绿川学校初中部学生观看电影的人数做了统计。
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人数(人) 40 100 70 35
(1)出示小巧画的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小组讨论)
(2)出示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你又有什么想法?(小组讨论)
(3)两幅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感悟出直条的长短与一格表示几有关。
a.单位长度不一样。
b.九年级的直条没有画,
你想怎么画?
a.没有统计标题。
b.没有单位名称。
c.八年级所对应
的直条画错。
d.年级顺序打乱。
3
二、观察对比,尝试操作。
(一)感受条形统计图的合理与美。
场景③:出示出行方式平均时速统计表。
出行方式 小汽车 自行车 公交车 电动车
平均时速(公里) 60 15 40 25
小丁丁画了一格表示 1 的条形统计图,小亚画了一格表示 100 的条形统计图。你
们有什么想说的吗?(独立思考)
(1)两幅条形统计图都是对的。
(2)不美观。
(二)动手画一画条形统计图。
场景④:出示绿川学校初中部乘坐高铁人数统计表。
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人数(人) 65 40 95 30
(1)独立完成。(已经完成的小朋友找好朋友去说一说)
(2)白板展示。(找资源不同的展示,当堂评价)
三、联系生活,加深认识。
1、场景⑤:小丁丁做的两幅条形统计图忘记写标题了,你能帮他找到正确的标
题吗?找到了才能去电影院看《厉害了,我的国》。(同桌讨论)
(1)标题为:2 月份饮料店部分商品销售情况、7 月份饮料店部分商品销售情况。
(2)感知条形统计图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场景⑥:小丁丁看了电影后深受启发,尤其是被通车后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所震撼。他和国际班的同学一起搜集了自己国家最长的跨海大桥的数
据,日本濑户大桥全长约为 38 公里,美国切萨皮克湾大桥全长约为 37 公里,现
4
在他和国际班的同学分别要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你能给他们出出主意吗?
四、课堂总结,提升价值。
1、你有什么收获吗?
2、完成评价表。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二)
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直条的长短与一格表示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