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连除)》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在学生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两步问题的基础上,本课时教学用除法两步计算
解决实际问题。例 4 的编排思路与例 3 大体相同,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探索解决问
题的方法,会正确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解答。在“回顾与反思”环节,给出了检验
的方法,不仅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还要检查解题过程是否合理,凸显了这一环
节的重要性。
(二)核心能力
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不同方法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
展创新意识;在“回顾与反思”环节,理解检验的方法,凸显自我反思意识的培
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独立尝试、讨论交流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会列出综
合算式解答连除问题。
2.在回顾与反思过程中,知道检验的方法,体会解答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提高反思意识。
(四)学习重点
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学习难点
理解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解题策略。
(六)实施资源
《解决问题(连除)》教学课件
二、教学设计
(一)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迎接六一,女生进行集体舞表演的视频。提问:仔细观看个精彩的表演,
从中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生找到信息:60 人,分成 2 队,每队有 3 个小组。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点评大家提出的问题)
现在我们一起解决“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收集信息,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
学问题,引导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进行数学
思考。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合作交流
合作要求:
1.利用这些素材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分一分来表示题目的意思。
2.也可以选择白纸把你的创意表示出来。
3.完成后可以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有困难,小组交流
(2)交流分享(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谁愿意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你是怎样分的?
预设 1:
预设 2
预设 3
(3)列式解答
方法 1:强调:结合图形说法 1 思路
先求每大队有多少人,60÷2=30(人)
再求每个小组有多少人,30÷3=10(人);
方法 2:
先求一共有多少个小组,3×2=6(个),再求每个小组有多少人,60÷6
=10(人);
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适时出示课件演示,并将算式板书在黑板上,追问每
一步算式的含义。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考虑到个别学生的需求,允
许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在交流中补充完善自己的思路,并了解到不同解决问题的
策略,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对比两种方法,说一说它们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第一种:分了再分,先分成 2 队,每队再分成小组。连续用除法计算。
第二种:先乘再分,先算出一共有多少组,再一次性等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追问,使学生理解不同解题策略背后的依据,既培
养了学生的思维的深刻,又加深了对每种方法的进一步理解。
(4)回顾反思,检验结果。
①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解答得对吗?怎么检验?(把结果作为已知条件,先算出一个队有多少人,
再算出 2 个队有多少人,与总人数比较)
师:我们可以把结果当成一个已知条件,带入原来的情境,看推出的结果是
否符合题目中的条件,这种检验方法更有效。
②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小结:同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解
题方法。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重视“回顾与反思”环节的落实,不仅可检验解答结果正确与
否,还让学生通过回顾梳理解答的过程,体会到有些问题的解法是多样的。提升
学生的反思意识。
(5) 总结解决问题步骤:
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3.巩固应用,拓展深化
(1)1. 请你选择正确的算式。
A :216÷2÷4=27(只) ( )
B :216÷2×4=27(只) ( )
C :216÷(4×2)=27(只) ( )
【设计意图】变化练习形式,使学生既可以从算式入手,回归原题进行选择,
也可以从题中进行分析,做出正确选择,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三)课时作业
1.一辆出租车一周(7 天)收入 1260 元钱。如果每天工作 9 小时,平均每
小时收入多少钱?
答案:1260÷7÷9=20(元)
解析:先求每天的收入再求平均每小时的收入。【考察目标 1】
2.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答案:954÷2÷3 954÷(2×3)
解析:可以先求每天售出的票数再求每场售出的票数,也可以先求两天共办
几场,再求每场售出的票数。【考察目标 1、2】
3.把问题和相对应的算式连起来。
阳光小学的教学楼有 3 层,每层有 8 个教室,一共安装了 168 台电扇。
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168÷3
平均每层安装多少台电扇? 168÷3÷8
平均每个教室安装多少台? 3×8
解析:认真审题,明确每个信息与问题的关系,再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考
察目标 1、2】
4.结合你熟悉的情境,编写一道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
解析:观察生活,寻找合适的情境编题,进一步熟悉这类问题的特点。如:
分了再分,装了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