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ID:671526

大小:16.4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4-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 的能力。 3、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实事求是 的科学精神。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2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这为本 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通过第十单元课题一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 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 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 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 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 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掌握中和 反应的实质,为高中化学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与碱、碱性氧化物等物质的性质,以 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生活中的一些中和反应的应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由学生自 学来完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3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4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 教学活动 【练习】一、回顾旧知 衔接新知 教师活动:师生共同校对学案上复习部分的答案校对 学生活动:课前完成学案 (设计意图:联系前两节知识点,继续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的回顾和铺垫。) 【导入】二、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多媒体—情境导入:通过两种蜂蜇人,采取不同缓解疼痛的方法,感受到酸和碱发生了反应,引 入酸和碱反应的问题。 提问:看到现象,感受不同,提出问题:酸和碱反应吗?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讲授】三、实验初探 问题生成 实验探究一: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吗? 学生分组实验 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低价稀盐酸,观察现象。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1、实验中没有明显的现象,是否就能下结论说: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 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 应不进行,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2、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教师启发学生酸碱是否反应不能根据现象,但是可以借助指示剂,根据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来 确定 (设计意图:生成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 【活动】四、实验再探 交流展示 1、实验探究二:对于酸和碱是否发生反应进行验证 学生活动: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组间讨论,各个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 2、教师:采集归纳整理各小组最终的意见,选出最优方案,并准备实施。 黑板展示:学生根据指示剂设计的方案。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间合作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滴定顺序”设计“反向对 比”,指示剂“多中选优”,学生从较不完善的实验设计到完善的实验设计,通过推敲,让学生体会 到探究是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 【活动】五、实验实施 验证假设 实验探究二:对于酸和碱是否发生反应进行验证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教师:巡回检查和指导 (设计意图:强化技能,合作学习。) 讲授】六、展示成果 过渡衔接 师生共同归纳结论:根据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可以得出盐酸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教师:启发思考:酸和碱的反应是不是具有共性呢?实质到底是什么? 学生:回忆酸的定义和碱的定义 (暗示与过渡) 【讲授】七、微观演示 归纳概念 1、多媒体:中和反应的微观演示视频:说明酸碱反应的结果有盐和水生成,得出中和反应的定 义。 学生:观看,记录,填写学案 (设计意图:使学生再次直观的感受中和反应的实质,增强了说服力。) 2、教师:归纳、板书:中和反应定义、表达式、实质及盐的概念 (设计意图:知识由浅入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从构成、组成的角度给盐下定义。派 样学生灵活应用能力、观察与归纳能力。) 【练习】八、练习巩固 过渡衔接 1、学生:完成学案上相关的练习题(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及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写出几组酸和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通过书写重要的酸和碱之间中和反应方程式,巩固对于中和反应的认识和理解,提 高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 2、教师过渡:在实验完成后能将酸溶液或碱溶液直接倒进下水道吗?应该如何处理呢? 学生:积极思考,利用所学的新知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现学现用,巩固知识。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教学引向实际生产生活。) 【活动】九、阅读课文 归纳整理 1、教师板书:中和反应的应用 2、学生:阅读相关内容自学,并填写学案,总结归纳中和反应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中和反应的用用,一方面增强学习兴趣,实现知识的衔接,再通过问题情境 的创设把课堂引向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 生活。) 【活动】十、课程结束 畅谈收获 1、教师:本节课收获,学到了什么? 知识收获、方法收获、情感态度的收获 掌握了什么方法?提高了什么认识? 2、学生总结 3、教师点评:课堂效果,学生状态,做出积极的个体评价和总体评价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教师加以点拨,这样 鼓励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探究过程的美妙以及收获成果的喜悦,能提 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技能和方法。) 【作业】十一、课后作业 巩固知识 分类分层次作业,照顾到不统计处和能力的学生,注重个体差异,通过作业,巩固课堂知识,得到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信息反馈,有利于教师发现和弥补不足,做到因材施教。 【讲授】十二、板书设计 亮重难点 一、中和反应 定义: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表达:酸+ 碱==== 盐+ 水 实质:H++OH-==== H2O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改变土壤酸碱性 处理工厂废水 用于医药 用于日常生活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