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溶液的形成 课型 新 授
课 第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溶液的三个特点。
3、树立现代公民有义务不制造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难
点
教学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的均一性,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 法 学 法
启发讨论、讲练结合 教具学具
准备
食盐、蔗糖、碘、汽油、
蒸馏水、氯化钠、硫酸铜、
高锰酸钾、氯化铁、品红
五种溶液、玻璃棒、烧杯、
试管、药匙、滴管
教
学
教 学 设 计 二次备课
一、查学诊断
1、你生活中接触到的液体物质有哪些(至少列举 3 例)?属于混
合物还是纯净物?
2、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的 的
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由 和 组成,它的主要特征
是 性和 性。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做 ,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 。 溶解在 中形成溶液。
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 等也可
以做溶剂。
3、学生讨论:通过预习知道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化学实验室里你曾用过哪些溶液?还
看到过哪些溶液?
过
程
二、示标导入
多媒体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液,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海水等。
[讲述]溶液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而且应用广泛。。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
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整体感知溶液,引出学习课题。这种导入方法
形象直观、富有新意、彰显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欲。
三、导学施教
同学们在这一课中通过预习已经知道溶液的组成。观察演示实验
9-2 得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与水混合
师:[交流实验现象]请一组同学上台解释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现象,
其他同学提出异议。
生:[现象]蔗糖、食盐都消失在了水中。植物油和泥土不溶于水中。
师: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
2.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
[教师总结]像这样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叫做溶液。
[提问]请大家想怎样来定义溶液?
【板书】一、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讨论】请大家相互讨论分析一下溶液有什么特点?——稳定性 均一性
【投影】练习:①凡是均一、稳定液体一定是溶液。
②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③A 克的某物质放入 B 克的水中一定得到 A+B 克溶液。
【指导分析】
蒸馏水是溶液吗?泥水是溶液吗?将蔗糖溶液和食盐溶液混合后还是
溶液吗?
【提问】通过刚 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蔗糖和水组的体系都称做溶液,那
么蔗糖溶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其中哪种物质被溶解?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溶质
和溶剂是如何划分的?
【总结】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两种液体互溶,一般把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最常用的溶剂是水;碘酒中酒精是溶剂,碘是溶质。
溶液的命名:(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当溶剂为水时可
以省略】
如:硫酸铜的水溶液(或硫酸铜溶液)
练习(课件)
活动与探究二:
演示实验,完成课本 27 页 9-3 表格
[互相交流]请一组同学将他们的实验现象、结论展示给大家。其
他各组提出异议。
[结论]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而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
于水。这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
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设计意图:知道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或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
的溶解性是不同的。学生实验和教师实验的分段进行,为学生发现溶解
的影响因素带来了便利,既保证了探究活动的流畅性,又保证了探究活动
的实效性。
四、练测促学
1、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用油 B. 酒精 C. 食盐 D.蔗糖
2、下列关于溶液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
分离出来
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浓稀和性质都是一致的。
D.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3、某同学喝一杯糖开水,第一口与第二口“甜度”相同,这
说明溶液是( )
A.混合物 B.澄精的 C.均一的 D.稳定的
4、某一杯食盐水, 若上部的密度为 1.1g/cm3,则下部的密
度是( )
A.大于 1.1g/cm3 B. 等于 1.1g/cm3
C.小于 1.1g/cm3 D.无法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质溶解的宏观现象,认
识溶液的本质特征及溶液的组成。一是溶液的主要知识已经学完,
此时,学生能够联系实际,有话可说;二是通过对上述学习活动
中所涉及生活实例的回顾,让学生再一次体验到学习溶液的现实
意义。
五、拓展延伸
1.、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
钠注射液,请回答:
(1)该注射液里的溶质是_______: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
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
2、溶液一定符合下列条件中的( )
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形成
B.溶质一定是固体
C.溶液均一、稳定
D.溶液无色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知道了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
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若溶液中有
水,一般水是溶剂。
设计意图:后三题一改简单模式在溶液里呈现化学变化中的溶液
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错觉,不能表面看问题,而要带着变化的
眼光看溶液。
板
书
设
计
课题一 溶液的形成 第 2 课时
一、溶液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溶液的用途
①、溶液间进行的化学反应速度快
②、对动植物生理活动有意义
③、医疗上用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
教
学
反
思
课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