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二课时 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3)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地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
出做好铺垫。
(2)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和尊重科学,依靠科学。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合作精神。
(3)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侯德榜事迹)
二 教学重点
通过碳酸根离子的盐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事实,掌握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
三 教学难点
理解复分解反应
四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五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多媒体。
学生用具:仪器:药匙、烧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滴管 量筒等;
药品:碳酸钠、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等
六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复习旧知 (1)生活中的盐指什么?
(2)化学中的盐是如何定义的?
回答 (1)生活中的盐指食盐或氯化钠
(2)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过渡)也就是说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那盐是否可以按其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分类呢?
(投影)盐按阴阳离子分类的表格并讲解
(投影)出示溶洞,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柱子等图片
(提问)你知道溶洞是怎样形成的吗?华表和柱子是由什么做成的吗?
(介绍)一 碳酸钙 (CaCO3) 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提问)碳酸钙有哪些用途呢?
(出示)碳酸钙用途图片
(回答)用作建筑材料,补钙剂等。
(过渡)出示溶洞图片,溶洞的形成也跟碳酸钙有关系,请自学教材第 77 页石笋和钟乳石
的形成。
[投影]溶洞部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
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
CaCO3+CO2+H2O====Ca(HCO3)2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
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
Ca(HCO3)2====CaCO3↓+CO2↑+H2O
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
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介绍) 二 碳酸钠 (Na2CO3) 俗名:纯碱 、苏打
(出示)一瓶碳酸钠,指名描述其物理性质
(回答)1 物理性质:白色粉末,能溶于水
(强调)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纯碱不是碱,是盐。
(出示)碳酸钠用途图片
(回答)2 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教师]我们知道:纯碱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国是不是最早生产纯碱的国家呢?
[投影]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纯碱工业始创于 18 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
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1921 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
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之邀毅然回国,潜心研究制碱
技术,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
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
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教师]侯德榜先生凭借自己对科学的一片赤诚,怀着一颗爱国的心,
为我国的制碱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工业。希望大家也能利用自己的所学
为祖国,为社会做点事情。
(出示)一组蓬松的馒头和面包图片
(提问)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松软可口吗?
(介绍)三 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小苏打
(出示)一瓶碳酸氢钠,指名描述其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粉末状固体,能溶于水
(出示)碳酸氢钠用途图片
(回答)2、用途:用作发酵粉,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等。
[回顾提问]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指名书写并订正] CaCO3+2HCl == CaCl2+ CO2↑+H2O (H2CO3== CO2↑+H2O)
【讨论】 比较碳酸钙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根据上述反应,请问 Na2CO3 和 NaHCO3
能否与稀盐酸发生类似反应?如果能反应,请问它们又会生成什么物质?
[学生发言] 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1)能 (2)不能
[引导]通过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明白上述问题。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向盛有 0.5 g 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 2 mL 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
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并分析。
碳酸钠+盐酸 碳酸氢钠+盐酸
现象
分析
[学生活动]
[交流]现象:两次实验反应试管内都出现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
[分析]这两组物质反应都生成 CO2 气体。
[讲解]上述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先让学生自己写,再板书)
Na2CO3+2HCl==2NaCl+CO2↑+H2O (H2CO3===CO2↑+H2O)
Na2HCO3+HCl==NaCl+CO2↑+H2O (H2CO3===CO2↑+H2O)
[提问]通过上述三个反应的学习,你能做何归纳?
[总结]
[板书]1.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追问]你如何检验某物质里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需要哪些试剂?
[学生思考回答]
[板书]2.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的检验
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稀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过渡]我们再探究一个实验,看有何特殊现象。
[活动与探究]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现象
分析
[学生活动]
[交流]现象:试管里出现白色沉淀。
分析: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
[教师]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
Na2CO3+Ca(OH)2====CaCO3↓+2NaOH
[设问]分析上述四个反应,从单质、化合物的角度以及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结构关系讨论各反
应的共同点。
[学生讨论总结]都是化合物间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讲解并板书]3.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表达式:表达式:AB+CD=AD+CB
(练习)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 Zn+2HCl= ZnCl2+H2↑
B.CaCO3+CO2+H2O====Ca(HCO3)2
C. Na2CO3+Ba(OH)2====BaCO3↓+2NaOH
D. 2KMnO 4= K2MnO4+MnO2+O2↑
[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三种盐的重要性质和用途,总结出了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的盐的检验方法,并分析得出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七 板书设计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1.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的检验
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稀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表达式:AB+CD=AD+CB
八、教学反思:
(一)在这节课的开始首先再次强调了盐的定义,虽然什么是盐在初中阶段并不要求学生掌
握,但为了让学生能从感性上分辨酸、碱、盐,还是为学生简单复习了盐的定义及盐的分类。
接下来的教学就是为学生介绍需要掌握的三种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教学过程
中利用幻灯片上丰富的图片,为学生介绍了这三种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从而也让学生们
更加明确了化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联的。
(二)、课程的中间阶段为学生介绍了生活中的小常识,让学生了解到了溶洞的形成,胃酸
是盐酸,当胃酸过多时需要用碳酸氢钠来治疗等知识。
(三)、在课程的最后阶段,主要是为学生介绍这几种盐的化学性质:
1、盐与酸的反应在学习制取二氧化碳时已经接触过,就是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为了让
学生能够更清楚的掌握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课上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
应的方程式,这不仅巩固了有关化合价的知识,也是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了进一步的
思路。
2、经过实验的观察发现含有碳酸根的盐与酸反应时会产生二氧化碳,而有气体产生就会有
明显的现象——冒气泡,所以由此总结出了检验碳酸根的方法——加酸,如果观察到有气泡
产生,就说明这个物质中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
3、盐与碱的反应只需要掌握一个,就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反应中生成的白色沉淀
碳酸钙往往是推断题的突破口,所以白色沉淀是碳酸钙要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
这节课在为学生讲解盐的新知识的同时,也复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旧的知识。教学过程中从生活入手,了解盐在生活中的
用途,最后有回到生活,了解了溶洞的形成和碳酸氢钠能够治疗胃酸过多。这一过程很好的
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又可以应用于生活。但是关于碳酸根的检验问题,在本节课中
强调的不够明确。碳酸根的检验往往是中考中实验探究题的主要出题点,但由于时间有限,
在本节课上并没有把这个问题讲解透彻,所以还需要在今后做练习题的过程中逐步加强这方
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