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2020—2021年高三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2020—2021年高三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解析版)

ID:670164

大小:1.06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赣州市 2021 届高三下学期十六县(市)期中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 治试题 1. 2021 年 1 月 7 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公布的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末,我国外汇储 备规模为 32165 亿美元,较 11 月末上升 380 亿美元,升幅为 1.2%,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 15 年稳居世界第 一。这表明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 ) ①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提高融资能力 ②为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供了强大的前提和基础 ③对我国调节国际收支,稳定人民币汇率具有促进作用 ④能够增强综合国力,抵御金融风险,缩小收人分配差距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③: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提高融资能力,对我国调节 国际收支,稳定人民币汇率具有促进作用,①③正确。 ②: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是收入,不是外汇储备,②错误。 ④:外汇储备的增加虽然可以增强综合国力,抵御金融风险,但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无关,④错误。 本题选 B 项。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O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提出了到二 0 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 目标。下列能反映该远景目标的是( ) ①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 ②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③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 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 的大台阶、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都属于 2035 年 远景目标的表现,①③正确。 ②④: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都属于 2050 年远景目标的表现,②④不符合题意。 本题选 C 项。 3.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加深:预计到 2025 年,60 岁以上人口将达到 3 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 到 2040 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顶峰之后,老龄化进程进入减速期。根据材料和图中反映的问题,解决 的措施有( ) 2007~2020 年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数量及比重 ①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加深,将使我国人口优势逐渐丧失 ②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充分发挥国家在养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③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对老年人医学人文关怀 ④多方面筹集养老保障资金,实行新型养老保障制度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①:该项表达的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不是措施。①不符合题意。 ②: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②错误。 ③: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加深,必须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③正确。 ④: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保障资金压力增大,需要多方面筹集资金,创新养老保障制度。④ 正确。 故本题选 D。 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 2021 年 2 月 24 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部长王文涛等介绍加快商务高质量发展,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有关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的提问。推动海南经济发展就必须继 续坚持和完善离岛免税政策、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建设自由贸易港等政策。这些 政策的实施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传导,正确的是( ) ①离岛免税政策→推动海南旅游消费→助力海南经济发展 ②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③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引导外资流向服务和研发环节→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 ④建设自由贸易港→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均衡、共赢、包容的国际经济体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离岛免税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扩大海南的旅游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能推动生产的发展, 助力海南经济发展,①正确。 ②:本项中“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的做法容易引起贸易摩擦,是不正确的做法,②错误。 ③: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属于“走出去”,而引导外资流向服务和研发环节属于“引进来”,③错误。 ④:自由贸易港会有更大改革自主权,可见,建设自由贸易港能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减少各种贸易障碍, 这有利于构建均衡、共赢、包容的国际经济体系,④正确。 故本题选 B 项。 5.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十 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息息相关,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 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问计于民”对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意义是( ) ①有利于政府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十四五”规划透明度 ②有利于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③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积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④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决策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②④:“问计于民”有利于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决策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④正确。 ①:本题考查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本题肢说明的是政府,①不符合题目要求。 ③:该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的主体是政府不是中国共产党,③错误。 本题选 D 项。 6. 2020 年 11 月 11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退 役军人保障法》,该法已于 2021 年 1 月 1 日开始正式实施。出台该法旨在( ) A. 加强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B.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C.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D. 注重发挥退役军人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维护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 全社会尊崇的职业。A 正确。 B C D:这三个选项表达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立法的意义,不是目的。BC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7. 2020 年 12 月 30 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自 2013 年启动以来,中欧投资协 定谈判已经举行了 35 轮,长达 7 年,排除重重障碍,如今终于完成谈判。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在市场准入承 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等四个方面达成一致,这将对中欧两大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大有 助益。材料反映了( ) ①中国与欧盟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②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之一 ③国际关系的实质是种经济利益关系 ④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④: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能如期完成,双方就一些内容达成一致,表明中欧之间存在共同利益, 中欧之间的谈判都是以各自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①④正确。 ②: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之一,②错误。 ③: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只是其中一种,③错误。 本题选 C 项。 8. 2020 年 12 月 1 日,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 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马首铜像”成为第一件回归圆 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马首铜像”回家意味着( ) 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②凝固的艺术,对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具有促进作用 ③民族弱则文物失,国力强则文化兴 ④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推动文化强国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③:“马首铜像”回家,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说明了民族 弱则文物失,国力强则文化兴,①③正确。 ②:凝固的艺术指的是传统建筑,②错误。 ④: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④错误。 本题选 A 项。 9. 2020 年 10 月,由中央文史研究馆推出的国家级精品项目“中华文化大讲堂”在北京正式启动。该项 目以研究中华文明、推广中华文化为核心目标,历时两年筹备,邀请 130 余位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 员和馆外特邀专家参与。大讲堂活动坚持“在场、在线、在地”的全方位理念,运用 5G、云技术和各种新 媒体传播方式,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使沉睡在库房里的典籍文物、凝固在文字中的智慧哲思鲜活起来。 “中华文化大讲堂”精在( ) ①以研究中华文明、推广中华文化为核心目标,彰显世人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可 ②面向大众、服务群众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③名家会集,内涵丰富反映了“中华文化大讲堂”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②④:“中华文化大讲堂” 运用 5G、云技术和各种新媒体传播方式,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使沉 睡在库房里的典籍文物、凝固在文字中的智慧哲思鲜活起来,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 面向大众、服务群众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方向,符合题意,②④正确。 ①:对中华文化认可的是国人,不是世人,①错误。 ③: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③错误。 本题选 D 项。 10. 2021 年 1 月 13 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 2020 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 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团队鉴定到一种由群居型蝗虫特异性挥发的气味分子 4 乙烯基苯甲醚(4VA),该研究 不仅揭示了蝗虫群聚成灾的奥秘,还被认为是昆虫学和化学生态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对世界蝗灾的控 制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从哲学角度,材料说明了( ) 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③:材料中揭示了蝗虫群聚成灾的奥秘,说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该奥秘揭示以后,人们对蝗 虫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①③正确。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错误。 ④:规律可以认识,但不能改造,④错误。 本题选 C 项。 11. 20 年前,我们昂首阔步跨人小康社会。20 年后,我们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一路披荆斩棘、顽强奋斗, 创造了世界奇迹,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又是一个新起点,我们还要乘势而 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伟大梦想都是拼出来、干出来 的,信守的理想不能灭,奋斗的脚步不能停。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实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②④:“20 年后,我们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一路披荆斩棘、顽强奋斗,创造了世界奇迹”,体现 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从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体现了事物的发 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④正确。 ①: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前进、上升的质变能推动事物的发展,①错误。 ③: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③错误。 本题选 C 项。 12.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坚持党对机构改革的全面领导,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坚持中央和地 方一盘棋,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提高机构履职尽责能力和水平,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履职尽责;坚 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把有利于提升群众 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②④: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属于调整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部分,而改革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②④正确。 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属于调整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部分,不是调整生产关系,③错误。 ①:本项说法与材料无关,①排除。 本题选 D 项。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 年 10 月 14 日,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总结了深圳 40 年来走过 了国外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创造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20.7%的“深圳奇迹”的十条宝贵经 验。 从 2019 年 8 月,党中央作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决策,到今年 10 月《深 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验方案(2020-2025 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发布, 成为新时代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关键一招。《实施方案》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打造市场 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制度、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 等方面作出了重要部署。特别是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解决深圳建设用地瓶颈,推动深圳扩容, 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数字人民币+数据交易市场试点等 40 条首批授权举措,将促进深圳创造让世界刮目相 看的更大奇迹!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深圳是如何打造世界奇迹的? 【答案】①深圳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鼓励、 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 平,促进人民收入增长。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财政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 会保障体系,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共同富裕发展道路。 ③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培育统一 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创业创新。 ④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奇迹”。 【解析】 【分析】本题以改革开放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党中央作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 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深圳是如何打造世界奇迹的?知识限定比 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以 人民为中心、财政的作用、现代化经济体系、共同富裕、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的决定作 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法治化国际化,考生结合材料整合这些知识要点,形成答案要点。 【点睛】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可按以下方法解答:1.回归教材法,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 答题思路,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 法。2.挖掘材料法,这类试题的材料隐含着问题的答案,可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 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句,抓主谓宾,看定状补;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从句意到层意, 再到段意,归纳出中心。具体方法有:一是材料中反映该类现象或事件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从材料中找 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3.主体分析法,材料 反映的行为或措施是“谁”实施的,即找到行为的主体。如果在政治试题中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部门、一个 方面所能解决的,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对这类问题必须采取主体分析法,找出不同的主体。根据不同的 主体结合教材知识归纳答案。 14. 2020 年 3 月 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出了确保取得最后胜利的动员令, 要求党员干部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不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 全面完成。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战主战场之一,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 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党员干部把为民谋幸福作为理 想和追求,带领贫困群众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 持,加快发展中长线产业,加强贫困人口稳岗就业,防止返贫和新的致贫。10 月 10 日至 10 月 31 日,广西 正式对最后未脱贫的 8 个贫困县、660 个贫困村和 24 万贫困人口开展脱贫摘帽认定工作。啃下这批“极贫 深贫”最难啃的“硬骨头”后,标志着全区 634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将与全国同步奔向全面小 康美好新生活。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广大党员干部在决战脱贫攻坚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案】①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核心地位,坚决维 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②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宗旨意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③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群众内生力量,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贯彻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过 程。④坚持求真务实,培养过硬作风,努力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解析】 【分析】本题以脱贫攻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广西脱贫攻坚的举措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 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广大党员干部在决战脱贫攻坚中是如何发挥作 用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试题设问主体是党员干部,考生结合材料和知识要点分析作答, 形成答案要点。 ①材料信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结合主 干知识分析: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核心地位,坚决维护 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②材料信息:党员干部把为民谋幸福作为理想和追求,带领贫困群众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精准施策、 精准扶贫,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快发展中长线产业,加强贫困人口稳岗就业,防止返贫和新的 致贫。结合主干知识分析: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宗旨意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 范作用。 ③材料信息: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决战脱贫攻坚,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结合主干知识分析:广大党员 干部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群众内生力量,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贯彻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 过程。 ④材料信息: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决战脱贫攻坚,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精准施策、精准扶贫,啃下“极 贫深贫”最难啃的“硬骨头”。结合主干知识分析: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求真务实,培养过硬作风,努力提高脱 贫攻坚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点睛】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以“如何……”的形式呈现。可采用回归教材法,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 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可采用挖掘材料法,结合背景材料运用 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材料, 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或者从 材料中的具体做法概括答案要点。 15.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 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 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 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伟大抗疫精神, 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 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用 3 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 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 略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显著成 效。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1)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2)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并结合 材料加以分析。 (3)71 年前,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2020 年的新冠疫情又是对中国、对世界各国政治 经济文化和国民素质的一次“大考”,青年学生是将来国家命运的承担者,请你为青年学生怎样承担将来 的国家命运写两条宣传励志建议(或口号)。 【答案】(1)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②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事业之中,绽放于抗疫斗争等伟大实践中。③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 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在中国人民的抗疫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 承、丰富和发展。 (2)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促 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②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人民在同这场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 形成的,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③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有利于激发中 国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3)答案示例:①坚定理想信念,在未来的征程中经历“大考”;②弘扬爱国主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③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家国情怀,励志锻造时代新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人民全民抗疫的举措及其成果为材料,从 《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 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 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加以说明。知识的考查比较具体,属于微观层面的考 查,考生可先回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 形成答案要点。①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特殊性包含普遍性。②结合试题材料分析中华民族精神对抗疫的作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绽放于 抗疫斗争等伟大实践中。③结合试题材料分析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民族精神和时代 精神的内涵: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在中国人民的抗 疫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丰富和发展。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对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知识的考查比较具体,属于微观层面的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的作用的相 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是一种 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②结合试题材料分析伟大抗疫精神的形成、伟大抗疫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 和时代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③结合试题材料分析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意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 神,有利于激发中国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为青年学生怎样承担将来的国家命运写两条宣传励志建议。知识范围未做限定, 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结合考生身份,考生可从 思想意识和行为实践上分析作答。考生可从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阐释。 【点睛】第(1)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者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 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同类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具体事物的个性。两者相互联 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 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 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 转化。指导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 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第(2)问,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分析时,可思考试题关联的理论依据,语言组织时,理论依据可简 写,或不写;“意义”的解答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 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推动、增强、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 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 识进行分析作答。 第(3)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 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