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题复习:电磁感应
执教教师: 执教时间:
一、任务分析
教材分析:
作为教学基本要求中唯一包含 D 级要求学习内容的章节,电磁感应能整合能量、电路、
运动等多个知识点,历来是高考考核中非常重视的内容。针对等级考改革趋势,电磁感应综
合性问题需重视过程分析和表述,教学设计中合理创设问题情景,帮助学生经历分类讨论,
分析推理,缜密表达等思维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考试
成绩。
学情分析:
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已经基本构建了核心知识网络,具备自行梳理知识点的能力,课前
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整理,在课堂上由学生自主介绍交流即可完成知识点回
顾。另一方面“电磁感应”这部分内容综合性强,题目难度较大且变化多样,学生难以灵活
应用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以致对复杂过程分析能力较弱。在第二部分,设计几个典型
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行分类梳理,进行运动分析和功能关系分析,在学生参与问题解决
的过程中,重温解题方法的串联应用,达到复习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巩固电磁感应章节知识网络,建立各章节知识点间内在联系,提升电磁感应力学综合问
题的处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系统整理,锻炼模块化思维能力
通过问题解决,提升复杂过程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磁感应问题中功能关系的理解,建立物理量守恒和联系的观念。
通过分类讨论,养成分析问题严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化电磁感应综合问题中动力学、功能关系两条主线的分析。
教学难点:复杂运动过程的分析。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尝试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合适的途径让学生自发地总结整理已有的物理观念,在过
程中锻炼科学思维,在交流互动中培养科学态度和责任。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着重设计两个环节(1)学生梳理知识网络,交流补充;
(2)问题情境串联综合题常见考点。第一个环节教师的作用是点评提升,查漏补缺;第二
个环节教师的作用是提供思维锻炼的材料,引导、总结、归纳。将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保证
二轮复习课模块化复习的效果。
2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交流
根据周末学案中的思维导图作业,反馈整理情况,优秀案例由作者分享交流。
师:强调重点知识,从功和能的角度对电磁感应进行深度理解。引导学生建立起从运动分析
和能量分析两种角度认识电磁感应的观念(应该还有动量角度,现在不做要求)
(二)综合例题分析
【开放式问题分析】
例 1:如图,水平方向有界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磁场高度为 l,一质量为 m、
电阻为 R、边长为 d 的正方形导线框位于磁场上方竖直平面内,其上、下两边与磁场边界平
行,其下边距磁场上边界的高度为 h。线框由静止开始下落,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可忽略。
试分析、讨论线框下落全过程的速度、加速度变化情况。
1、分类讨论运动过程
学生口头表述,学案上利用表格进行梳理
2、功能关系梳理
师:为什么克服电场力做功就等于电能增加量?
3、电量分析
师:平均电流适用于求电量,不适用于求电能。
4、小结: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中动力学、功能关系两条主线的分析。动力学角度注意受力分析、把
握过程;功能角度注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能量守恒。
【拓展巩固——单棒→双棒】
例 2:如图所示,两根相距 L=0.4m,电阻忽略不计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竖直固定放置且足
够长,导体棒 a、b 的质量和电阻相同,ma= mb=0.1kg、电阻 Ra= Rb=0.08Ω,都置于边界水
平的匀强磁场上方同一高度 h=0.8m 处。磁场宽为 3h,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先由静止释放
a,a 刚进入磁场即匀速运动,此时再由静止释放 b,两导体棒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接触。(不
计 a、b 之间的作用,g 取 10m/s2)求:
(1)分析导体棒 b 过磁场的加速度、速度变化情况
(2)导体棒 a 经过磁场的过程中导体棒 b 中产生的热量
(3)导体棒 b 经过磁场的过程中通过导体棒的电荷量
1、学生分析讨论运动过程,教师动画演示
2、引导讨论热量计算的三种方法
——焦耳定律、功能关系、能量守恒
3、学生自行完成第三问计算,强调解题规范中二级结论不能直接使用
× × × ×× × × ×
× × × ×× × × ×B
h
l
d
3
(三)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个“日”字形线框,线框总质量为 m ,每条短边长度均为
l。线框横边的电阻为 r ,竖直边的电阻不计。在线框的下部有一个垂直竖直平面、方向远
离读者、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磁场的高度也为 l。让线框自空中一定高处自由落下,
当线框下边刚进入磁场时立即作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日”字形线框作匀速运动的速度 v 的大小
(2)“日”字形线框从开始下落起,至线框上边离开磁场的下边
界为止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 t
2、如图,导体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θ),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间距为 L,与
水平面夹角为θ,两导轨上端用阻值为 R 的电阻相连,该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
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质量为 m 的金属杆 ab 以沿导轨平面向上的初速度 v0 从导
轨底端开始运动,然后又返回到出发位置。在运动过程中,ab 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不
计 ab 和导轨的电阻及空气阻力。
(1)分析并说明 ab 在上升过程中速度、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2)分析并说明 ab 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3)分析上升和下降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
3、请在本节课例题的基础上,原创一道电磁感应综合问题,补充在学案空白部分,由同桌
相互解答(已知条件可采用字母条件)
B
L
R
v0
θ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