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溶液
【复习目标】
1.复习溶液的概念,巩固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相互转化的关系。
3.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问题。
4.掌握溶质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相关的计算。
【复习重点】能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问题,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相关的计算。
【复习难点】与化学反应有关含杂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情景导入
1.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我们应该掌握溶液哪些方面的知识?
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自学互研
知识模块一 知识梳理
溶液
组成
溶质
溶剂
分类
不限条件粗略分类
浓溶液
稀溶液
在给定条件下分类:饱和溶液 升温、加水
加溶质、降温、蒸发水不饱和溶液
量度
溶质溶解性的量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溶质含量的量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
结晶
知识模块二 相关的计算公式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2.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归纳提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类型
1.已知溶质、溶剂、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求其余量。解答 这类习题时可直接应
用公式进行求解。
2.溶液的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解答这类习 题时一般可依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列等式进行求解。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解答这类习题时要注意参加化学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
知识模块三 典型例题
1.如图中 A、B、C 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2
(1)在 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B>A。
(2)在 t2℃时,B 和 C 溶解度相同。
(3)t3℃时,A、B、C 的饱和溶液各 Wg,冷却至 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C,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A。
2.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在放置过程中会缓慢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现有一
瓶未曾使用过的、久置的双氧水,瓶上商品标签提供了如下信息:
①H2O2 的质量分数为 30%;
②内装溶液质量 1000g;
③实验测定,其中 H2O2 的质量分数仅为 10%。
(1)若用这瓶双氧水来配制 3%的医用双氧水 1500g,需用这种双氧水的质量是多少?
解:配制 3%的医用双氧水 1500g,需要质量分数为 10%的 H2O 2 的质量为1500g×3%
10%
=450g。
(2)计算这瓶双氧水中已分解的过氧化氢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解:设分解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x,生成 O2 的质量为 y。
2H2O2===2H2O+O2↑
2×34 32
x y
2×34
x
=32
y
则 y=8x
17
因为部分分解后的 H2O2 质量分数为 10%,所以 x≈210g
答:配制 3%的医用双氧水 1500g,需用质量分数为 10%的 H2O2 的质量为 450g;这瓶双氧水中已分解的过氧化
氢的质量为 210g。
交流展示
知识模块一:知识梳理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 CuSO4 为蓝色 FeSO4 为浅绿色 Fe2(SO4)3 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⑴概念:(略);⑵注意:有意义的条 件“在一定量溶剂里”“在一定温度下”;
⑶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⑷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3
注:①Ca(OH)2 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⑸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 ,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⑹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a.溶解吸热:如 NH4NO3 溶解;b.溶解放热 :如 NaOH 溶解、浓 H2SO4 溶解;c.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 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1)溶解度的含义:如 20℃时 NaCl 的溶 液度为 36g 含义:
a.在 20℃时,在 100 克水 中最多能溶解 36 克 NaCl。
b.或在 20℃时,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36 克。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a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b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
c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Ca(OH)2
(3)溶解度曲线
例: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80 ·
0 t1 t2 t3
N
t
S
P
A
B
C
4
(a) t3℃时 A 的溶解度为 80g ;
(b)P 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 和 C 的溶解度相同;
(c)N 点为 t3℃时 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 A 物质、 降温、 蒸发溶
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d)t1℃时 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C>B>A;
(e)从 A 溶液中获取 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f)从 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w
(g)t2℃ 时 A、B、C 的饱和溶液各 W 克,降温到 t1℃会析出晶体的有 A 和 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