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十单元《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习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习 化学就在你我身边:小明发现自己铜质眼镜框的表面上出现了一些绿色固体,影响了美观。 小明想把它们除去,还给铜以本色。小明和小林、大山、小雨同学一 起作了如下探究,诚邀您参与。 【提出问题】怎样用化学方法除去眼镜框上的“铜绿”? 【查阅资料】① 单质铜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里会产生一种绿色固体,俗称“铜绿”。 ② “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 Cu2 (OH)2CO3。 【作出猜想】Cu2(OH)2CO3 含有 Cu2+、OH-和 CO32-,可能可以与稀硫酸反应。因为: ① 硫酸里的 H+能与 OH-反应生成 ; ② 硫酸里的 H+能与 CO32-反应生成 和 。 【实验验证 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取少量“铜绿”,加水,振荡。 形成浑浊液体 水 溶解“铜绿” ② 取少量“铜绿”,加稀硫酸,振荡。 罩上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 产生 ,形 成 色溶液。 石灰水 。 稀硫酸能溶解“铜绿” 【结论】 ① 能用稀硫酸除去眼镜框上的“铜绿”。具体的做法是 。 ② 稀硫酸与Cu2(OH)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 1】 ① 用稀硫酸除去眼镜框上的“铜绿”时,是否会腐蚀铜质镜框?为什么? , 。 ② 家庭里可以用 代替稀硫酸除去眼镜框上的“铜绿”。 ③ 下列离子能和 H+大量共存的是( ) A、OH- B、CO32- C、HCO3 - D、SO42- 【再提出问题】 小林认为需要了解【实验验证 1】的废液组成,以便正确处理废液。 【猜想】 ① 废液溶质只有 CuSO4; ② 废液溶质有 CuSO4 和 ; 【实验验证 2】 你的实验设计 现象 结论 取上述实验后的废液, 。 废液呈酸性 【知识整理 1】 请利用下图归纳酸的化学性质(连线间物质能反应,“→”指向生成物) 【反思 2】 大山同学认为 CuSO4 有毒,酸液也会影响环境,必须将废液处理后才能排放。 【废液处理】 ① 要 将 废液 里 的 Cu2 + 和 H + 都 置 换出 来 , 可 加 入铁 屑 , 有 关反 应 的 化 学 方程 式: 、 。 2 也可以将废液里的 Cu2+沉淀出来,大山选择了向废液里加入 NaOH 溶液,振荡。开 始时没有沉淀,当加入一定量 NaOH 溶液后才出现蓝色沉淀。 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酸 盐 + 氢气 盐 + 水 新盐 + 新酸盐 + 水 【仔细观察】细心的小雨发现,在大山加入 NaOH 溶液时发现有气泡出现。 【合理猜测】小雨认为该 NaOH 溶液可能变质了。NaOH 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 。 【实验验证 3】请你设计实验,验证 NaOH 是否变质: 实验方法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①取该 NaOH 溶液,加 入足量 该 NaOH 溶液已部 分变质 ②向第①步实验后的 溶液加入 【知识整理 2】 请利用下图归纳碱的化学性质(连线间物质能反应,“→”指向生成物) 【知识整合】 通过探究活动,你一定认识了酸、碱、盐的一些化学性质,请你利用下面的框图进行整理。 (连线的物质表示能相互反应。请将“指示剂”、“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 化物”、“盐”分别填入下图的方框里) 酸 碱 盐 碱 盐 + 水 新盐 + 新碱盐 + 水 【知识运用】 1、小芳向一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该溶液显中性 B、该溶液的 pH 小于 7 C、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D、该溶液是一种酸溶液 2、五种物质:Zn、CuO、HCl、NaOH、CuSO4。两两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4 个 B、5 个 C、6 个 D、7 个 3、酸、碱、盐发生的反应常常生成盐。 (1) 例如:有多种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MgCl2 这种盐。(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 一种金属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MgCl2: ; ② 一种金属氧化物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MgCl2: ; ③ 一种碱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MgCl2: ; ④ 一种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MgCl2: 。 (2) 一种盐也能转化成另一种盐。 例如:MgSO4 转化成 MgCl2(写化学方程式): 。 4、构建知识网络,理清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请你在下图 方框中填写适当物质的化学式,使得连线两端的物质能相互反应,且分别反映出单质 A、 化合物 B 的三条不同的化学性质。 单质 A 化合物 B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