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7人口迁移(详解)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7人口迁移(详解)

ID:656275

大小:353.8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4-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时规范练 17 人口迁移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2020 四川成都七中调研)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为应对这种 变化,我国正逐步完善各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图为我国 1990—2005 年老年人口居住方式统计图。 读图,完成 3~4 题。 3.有关我国 1990—2005 年老年人口居住方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老年人口居住方式一成不变 B.我国老年人口大量地向城市迁移 C.与子女分居的老人占比逐年增大 D.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逐步减轻 4.导致老年人口居住方式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子女“啃老”问题愈发严重 B.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C.家庭“代沟”影响愈发突出 D.我国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完善 (2020 山东淄博十中高三期末)下图示意拉丁美洲某国家 1995—2010 年人口迁移变化。据此完成 5~6 题。 5.1995—2000 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年龄群体可能是( ) A.20 岁以下 B.20~50 岁 C.50~60 岁 D.60 岁以上 6.2000—2010 年,影响人口从都市区迁往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①文化 ②教育 ③环境 ④宗教 ⑤就业 A.①③ B.②③ C.③⑤ D.④⑤ 下图示意某城市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 1 300 万。据 此完成 7~8 题。 7.20 世纪 90 年代和 80 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8.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2020 重庆渝中二模)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也存在着弱回流现象,农村回 流劳动力对乡村振兴极为重要。基于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 15 个村的问卷调查资料,研究者对 199 份 回流劳动力有效样本进行了职业转换分析,发现其职业的行业类型分布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下图为 本次问卷调查中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职业的行业类型分布统计图。据此完成 9~11 题。 注:1 代表农业,2 代表制造加工业,3 代表建筑业,4 代表交通运输仓储业,5 代表批发零售业,6 代表住宿 餐饮业,7 代表社会服务业,8 代表其他。 9.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农村劳动力弱回流态势慢慢显现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乡村环境改善 B.城市规划需要 C.产业结构调整 D.家乡文化认同 10.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职业的行业类型分布人数差异最明显的是( ) A.农业 B.制造加工业 C.批发零售业 D.社会服务业 11.部分回流劳动力选择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类型独特 B.农业门槛较低 C.农业人口减少 D.农业效益提升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 2005—2010 年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正数表示人口净迁入,反之为净迁 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读图,完成 12~13 题。 12.2005—2010 年( ) A.总人口增长数四川小于江西 B.贵州人口净减少 C.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 D.天津人口增长率小于四川 13.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 A.使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B.加剧了北京、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C.使北京、天津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D.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 14.阅读图表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2016 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 2.82 亿,其中在区县以外流动的外出农民工达到 1.69 亿。但近年 来,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从流入地向流出地回流迁移的“逆迁移流”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下表为 2014 年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仍在外就业劳动力和未曾外出就业劳动力基本情况表。 项 目 总计 回流迁移的劳动力 仍在外就业劳动力 未曾外出就业劳动力 平均 年龄 % 15~30 岁 27.2 19.3 47.0 10.6 30~45 岁 40.6 47.3 39.6 36.7 45~60 岁 32.2 33.4 13.4 52.7 婚姻 状况 % 未婚、离异或丧偶 18.8 10.7 32.4 9.5 已婚 81.2 89.3 67.6 90.5 教育 程度 % 小学及以下 25.4 24.3 16.3 36.9 初中、高中或职高 57.4 61.8 60.1 51.1 大专及以上 17.2 13.9 23.6 12.0 个人年收入/元 17 068.0 14 983.0 22 852.0 11 562.0 有父母在农村/% 41.8 44.0 48.8 32.0 有配偶在农村/% 37.6 47.3 12.0 59.5 有孩子在农村/% 18.7 41.6 7.4 25.0 从事体力劳动/% 70.7 73.0 69.5 — (1)从社会因素角度,比较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之间基本情况的差异。 (2)从经济因素角度,分析劳动力回流迁移的主要原因。 (3)简述劳动力回流迁移对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15.(2020 江苏扬州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研究团队 2017 年发布的报告称,最近 6 年我国总人口增加了 4 180 万,其中约 15%的新增常住 人口分布在一线城市,逾 40%分布在二线城市。 外来人口净流入比例较高的城市 (1)概括我国外来人口净流入城市的特点。 (2)判断我国外来人口净流入比重最高的城市并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3)为应对人口大量涌入带来的不利影响,试为这些城市提出可行的合理措施。 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练 17 人口迁移 1~2.1.D 2.A 第 1 题,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 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主要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故 D 项正确。第 2 题,父母 迁移,婴幼儿也会出现相应的迁移,因而根据年龄段可知甲、乙年龄段人口迁移的关联性 最明显。故 A 项正确。 3~4.3.C 4.D 第 3 题,据图可知,“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曲线呈下降趋势,“与配偶居住在 一起”和“独居”曲线呈上升趋势,我国老年人口居住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A 项错误。我 国向城市迁移的人口主体是青壮年,图中“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曲线呈下降趋势,说明老年 人口向城市迁移较少,B 项错误。图中“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曲线呈下降趋势,说明与子女 分居的老人占比逐年增大,C 项正确。材料中无法获知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减轻,D 项错 误。第 4 题,根据图中曲线,1990—2005 年我国老年人口选择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比重 下降,说明“啃老”问题减轻,A 项错误。通过材料信息无法获知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变化,B 项错误。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比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完 善,老年人可以独自生活,与家庭“代沟”问题关系不大,C 项错误,D 项正确。 5~6.5.B 6.C 第 5 题,图中显示,1995—2000 年人口主要从乡村、中小城市迁往中等城 市和大城市,迁移的主要目的应是就业,因此迁移的主要年龄群体应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 人口迁移的主要年龄群体可能是 20~50 岁,B 项正确。第 6 题,图中显示,2000—2010 年, 许多人口从都市区迁往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与都市区相比,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文化和教 育水平更低,吸引力更弱,因此文化和教育不是导致人口从都市区迁往大城市和中等城市 的主导因素,①②不符合题意。由于都市区人口过度集中,产业密集,环境条件可能较差, 对人口迁移具有推力,致使部分人口由都市区向大城市和中等城市迁移,③符合题意。都 市区与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之间的人口迁移一般不会由宗教引起,④不符合题意。由于都 市区产业过于集中,生产成本上升,加上产业升级的需要,部分产业可能会向大城市和中 等城市转移,使得部分就业岗位发生迁移,部分相关人口也随之向大城市和中等城市迁移, ⑤符合题意。C 项正确。 7~8.7.D 8.A 第 7 题,由图可知,该城市 20 世纪 80 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约为 3%,而 20 世纪 90 年代则不到 2%,增长率减小;但其总人口增长率一直大于零,人口总数持续上升; 比较两个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可知,20 世纪 90 年代略有增加;但该城市 20 世纪 90 年 代国内净迁移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即人口净迁入量减少。第 8 题,该城市自然增长率 较高,且 90 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 80 年代有所增加。此外,该城市国际净迁移率也较 高,说明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收力,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美国,选 A 项;俄罗 斯、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甚至是负增长,排除 C、D 两项;日本人口稠密,人口自然 增长率和国际净迁移率都较低,排除 B 项。 9~11.9.C 10.B 11.D 第 9 题,农村劳动力外出是为了务工和经商,影响因素是经济。 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发生调整,就业机会增加,因此农村劳动力 弱回流态势慢慢显现。C 项正确。第 10 题,从图中可看出,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职业的 行业类型分布人数差异,农业为 25,制造加工业为 49,批发零售业为 40,社会服务业为 9, 可判断出差异最明显的是制造加工业,B 项正确。第 11 题,经济效益是影响劳动力选择 从事行业的主导因素,因此部分回流劳动力选择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效益提 升,D 项正确。 12~13.12.C 13.C 第 12 题,虽然四川人口增长率低于江西,但人口总量远大于江西,总 人口增长数四川大于江西,A 项错;贵州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迁移率之 和)为正值,人口增加,B 项错;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人口净迁移率,自然增长人口数大 于净迁入人口数,C 项对;计算天津、四川的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迁移 率之和),可知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D 项错。第 13 题,人口迁出可缓解人口压力,但 不能提高人口合理容量,A 项错;北京、上海外来人口多,且以青壮年为主,可缓解人口老 龄化问题,B 项错;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使北京、天津城市规模扩大,用地面积增加,C 项对; 流入广东、上海的外来人口多从事第二、三产业,D 项错。 14.答案 (1)在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中,已婚的比例较高;在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中,有配偶和有 孩子在农村的比例明显高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回流迁移劳动力的总体平均年龄较大;回 流迁移劳动力的总体教育程度较低等。 (2)个人年收入较低,劳动力素质较低,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比例高,就业难度较 大;回乡自主创业等。 (3)弥补乡村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回流迁移的劳 动力可带给乡村地区亟须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创新理念等,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 化发展;提高乡村地区土地利用率,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 解析 第(1)题,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之间基本情况的差异,结合表中数 据,从平均年龄、婚姻状况、总体教育程度、有配偶和孩子在农村的比例等方面作比较。 第(2)题,劳动力回流迁移的主要原因,从经济因素中的个人在外增收难度和回乡创业等 方面分析。第(3)题,劳动力回流迁移对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以借助人口 迁移对迁入地经济的影响来思考分析。 15.答案 (1)人口净流入城市趋势集中,增幅分化;发达地区城市有强大吸引力,常住人口依 然向一、二线城市集中;东部地区城市人口流入比例较高。 (2)广东东莞。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 务体系完善。 (3)通过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教育、医疗等社会 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卫星城市。 解析 第(1)题,常住人口数量减户籍人口数量为外来人口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净流 入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东部地区城市人口流入比例较高,有集中的趋势,增幅 差异较大,分化明显。广东、福建、北京等发达地区的城市有强大吸引力,常住人口依然 向一、二线城市集中。第(2)题,广东东莞外来人口净流入比重超过 70%,主要是由于广 东东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 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有利于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第(3)题,人口大量涌入会导致 城市环境压力增大,产生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问题。为应对这些不利影响,城市应通过 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建设,保障城市人口的基本需求;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城市问题;建设卫星城市, 转移部分城市职能,减少城区人口。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