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学习要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祝福》学习要点

ID:65012

大小:12.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祝福》学习要点   一、关于鲁迅及作品  (1)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郁达夫)   (2)江泽民同志在《进一步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鲁迅诞生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作为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而进行百折不挠斗争的伟大代表之一,鲁迅是不朽的战士,他的作品和思想,是鼓舞人民从事新的历史创造活动的永具生命力的精神遗产。”   (3)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主要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坟》《热风》《集外集》《集外集补编》《集外集拾遗》   散文集:《朝花夕拾》   《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写于1924年。这是鲁迅在中国革命低潮时期,于苦闷的彷徨中荷戟战斗,在孤寂中探索前进而创作的一篇名作。《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狂人日记》(1918、5)是我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二、疑难解析  1.“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也恐怕这事也一律。”  理解:句子的前一部分表明:“我”观察事物是很准确的,对现实是很了解的,“我”的判断往往是正确的,尽管“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然而“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这就证明:血淋淋的客观现实是不依“我”的善良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所以对现实社会不能存在任何幻想和侥幸心理。句子的后一部分表明:“我”对祥林嫂的命运非常担心,怕她就要死去,深怀怜悯与同情。结果怎样呢?祥林嫂“恰如所料的起来”了,“这事也一律”了,就是:祥林嫂果然在有钱人的祝福之中默默地死去了。全句表明:“我”对祥林嫂寄予无限同情,对当时的社会极其愤恨。   2.“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理解:这是激愤的反语,充分表达了“我”对祥林嫂及劳苦大众深切的同情,对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痛恨,对当时黑暗的封建社会的极度不满。这种感情充分地体现在“在现世”三个字上。“现世”,指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社会。这一方面是对这个封建社会愤怒控诉和有力的鞭挞,另一方面,是对苦难的中国人民深切同情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三、关注下面的几个问题  1、课文开头关于鲁镇祝福景象的描写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理解: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具体形象,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2.提问: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有什么含义?  理解: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3.怎样理解祥林嫂被迫改嫁时“闹”得出格?  理解:祥林嫂的“闹”,是她的自发本能的反抗,维持现状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受封建的“节烈观”毒害很深,她的“闹”不是为了争取自由平等的权利,在某种程度上是维护“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   4.你怎样认识祥林嫂死前的疑问?  理解:祥林嫂的三个问题的核心是,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及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困扰在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本能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在精神的折磨下走向死地。   5.《祝福》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理解: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吸引读者: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6.讨论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题目为什么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呢?  )。  理解: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起到线索的作用。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是小说的社会背景。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四、关于祥林嫂的悲剧的认识  祥林嫂一生经历了四次打击:丧夫后逃到鲁镇做工;被婆婆出卖强嫁到贺家,后夫死于伤寒;儿子被狼叼去,自己被大伯赶出屋;重返鲁镇做工遭歧视,被看成是“伤风败俗”的女人。这使她遭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从而使她一步一步走向绝境。在走向绝境的过程中,鲁四老爷要负主要责任:他吩咐四婶不让祥林嫂沾碰祭祀用的器具,使祥林嫂的精神支柱完全摧毁。逼她再嫁,将她卖进深山里坳的婆婆,赶她出门的大伯,用地狱之类的迷信来恐吓她的柳妈,荐她又合伙抢她的卫老婆子,还有鄙视她、嘲笑她、侮弄她的鲁镇一些人,所有这些人对祥林嫂的死都有多少不等的责任:他们都使祥林嫂在精神上受到或大或小的打击,从而使她不停地往死路上赶。就是“我”的回答,也多少加速了祥林嫂死亡时刻的到来,使祥林嫂带着对死后的恐怖离开了人世。以上这些人有的是自觉地把祥林嫂往死路上赶,更多的则是不自觉而为之。那个时代,尤其是下层女人,社会地位非常低下,更何况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一个寡妇。正因如此,鲁四老爷轻视厌恶祥林嫂。鲁镇一些人也嘲笑欺侮祥林嫂。最后,由于那个时代鲁镇的人照例相信鬼,因而柳妈无意恐吓她,甚至连“我”这个根本不信鬼的人在那种具有浓重迷信色彩的环境中,回答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时也变得含糊不清,从而加重了末路人的苦痛。以封建的婚姻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自然不是全部)及迷信思想把祥林嫂推向死路,导致了祥林嫂的肉体和精神遭受到严重摧残、并使她最终沦为乞丐,被活活饿死、冻死、吓死。封建礼教和迷信是残杀祥林嫂的元凶。丁玲曾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确苦。”   附作文 龟  择高二(1)  李楠   话说龟兔赛跑第一回,兔子在为贪睡而酿成大错,于是发奋图强,终于在第二回遥遥领先,可人算不如天算,体育部的一位委员提出了对比赛的质疑:严格说来,兔子不叫跑而叫跳,龟也只能算爬,鉴于两位参赛者均违反规则,成绩作废。   兔子后悔不已,专门拜良驹为师学习如何奔跑,孤注一掷,总得挽回一点面子吧。乌龟则不慌不忙,天天在家研读体育部颁发的规则,闲了就举举哑铃,练练四肢的耐力。   第三回终于开始,兔子开始做准备活动,乌龟则在一旁瞄准,“嗖”的一下将一根肉眼难以辨出的高韧性蚕丝射入兔子体内,另一端拴在自己的身上,兔子全然不知。一声枪响,二者都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兔前龟后,而且距离总是不变。兔子很纳闷但也没有再多想,只是拼命地向前跑,龟显然是不能被它“甩”掉的,乌龟飞快地转动小腿以告世人它是多么卖力,事实上却很轻松。   终点即在眼前,乌龟瞅准机会猛地一拉蚕丝将自己弹了出去,超出了兔子0.0001米撞上了红线,乌龟又得了第一。龟择,龟择,乌龟的选择!   在刻板与创新之间,乌龟选择了后者;在遵循与打破之间,乌龟选择了后者;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乌龟选择了后者。   谁说“龟择”是违反了规则?谁说龟只是耍小聪明?谁说只有勤奋的兔子才为人称赞?   如果总从自身找突破口,改变自己适应外界,总有一天会从完美的自己身上找不到优化的地方,这时如果换个角度,从规则中找到可以为自己所用的东西,利用规则,那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规则只是人为制定的一些条条框框而已,纵然可以不去破坏,但总可以使之为己所用。   不要对“龟择”嗤之以鼻,需知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而且更为复杂。   [评语]  本文是一篇创新之作。作者一改传统的龟兔赛跑的游戏规则,赋予乌龟以新的头脑新的思维,巧妙地利用“规则”,最终取得了胜利。“如果总从自身找突破口,改变自己适应外界,总有一天会从完美的自己身上找不到优化的地方,这时如果换个角度,从规则中找到可以为自己所用的东西,利用规则,那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规则只是人为制定的一些条条框框而已,纵然可以不去破坏,但总可以使之为己所用”,这一议论既符合上文的叙述又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