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作文:“迷路后,你会寻找谁?”作文讲评(附:讲评要点及升格作文点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模拟作文:“迷路后,你会寻找谁?”作文讲评(附:讲评要点及升格作文点评)

ID:644932

大小:41.3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1-03-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模拟作文:“迷路后,你会寻找谁?”作文讲评(附:讲评要点及升格作文点评) 【材料】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 限,诗歌除外。 一个人迷路后,多半有三种可能,一是寻找引路人,二是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三是 寻找自己。 【讲评要点】 一、关于审题 “迷路”含义有二:1.迷失道路;2.比喻失去了正确方向。显然材料中的“迷路”的“路” 强调“路”的比喻义,“迷路”是指失去了人生之路、追求之路、探索之路的正确方向,陷 于迷茫、徬徨之中。客观上是在歧路时,不知哪一条是正确的道路,陷于选择的痛苦;二 是无路可走,徬徨找不到出口,苦苦求索; 主观上是失去了信仰,不知奋斗的方向; 迷 失了本心,不知对错,没有了是非;迷失了爱心,不知帮与不帮、救与不救,痛苦挣扎; 失去了追求,不知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失去了同志,四顾茫然,孤独无助;失却了自信, 不知未来在何方。 为什么会“失去了正确方向”?世界太精彩,诱惑太迷人;追求太漫长,自己有怀疑; 别人有成就,相形见己绌; 自己要什么,始终不清楚; 勇于去探索,求索无答案;“迷路” 不等同于“苦难”“逆境”“坎坷”等,必须和“迷失”“迷惑”等相关。 可见,“迷路”是命题者设置的作文情境和前提,考生必须在这个前提下思考接下来的 三种可能(“寻找”)。 1.“寻找引路人”,处在迷途的人最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帮助,引路人是先行者、示范者、 有经验的人,能引领迷路的人走出迷宫,能点醒路人,能让行者少走弯路。正确的引领能 给人带来光明,走向新生;但如果不正确的引领可能会让人身陷泥淖,难以自拔。(“引路 人”也可以是书籍或文学形象等,不必特指现实世界的人) 2.“寻找同样迷路的人”,“同样迷路的人”可以同病相怜,可以相互温暖,相互借鉴, 集思广益,可以分享成功与失败,可以分担孤独,相互鼓励,共同前行。总之,可以找到 走出迷路的精神动力。 3.“寻找自己”,引路人不一定可靠,“同样迷路的人”不一定找到,世上没有救世主, 要找到自己的路最终还要靠自己。“寻找自己”是要搞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通过反思目标 与道路选择,发现自我存在的问题,重新调整方向,这是注重自我内在反省的选择。找回 自信、找准方向,找回坚强,拒绝诱惑。“牢记生命的理想,别被生活的愚妄蒙蔽了视听”, 只要心中永远挂着一盏明灯,永远把握住明确的目标,就一定会走出迷途。 二、关于立意: 1.任选其中一种“可能”立意。如:①迷途中寻找引路人;②身处迷途,结伴而行; ③迷路后,只有找到自我,才能真正走出属于自己的远方…… 2.整体立意。如: ①在引路人的方向指引、同伴的力量帮助下,善于反思自我,才能真正走出迷途;② 一味依赖外在的引导与帮助,缺乏向内的自我反思,往往是盲从…… 【考场作文再现】 1.找寻自己,迷途不惧 考生 在意大利电影《美食、祈祷与恋爱》中,女主人公拥有令人羡慕的事业与家庭,却在 偌大的城市,日夜感到迷茫与无措,于是她毅然抛下一切,背上行囊,享受旅途,品味美 食,去寻找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己。 确实人生长达几十载,我们总有迷路的时候,面对这,我们不能抱头逃窜,也不能自 暴自弃,而要去寻找真实的自己。 杨绛先生曾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常常听信,波澜之后必有平静,黑暗之后必有光明,磨难之 后必有成功,于是迷失在这些所谓的大道理中,一味的想去经历挫折。却不想,只要我们 听一听自己的内心,就会发现,或许淡定从容,或许平凡忙碌,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在 经过大风大浪感到迷茫时,不妨去寻找自己,或许能找到让自己觉得最为舒心的生活方式, 充分享受生活。 或许有人要反驳,认为迷路时拥有一个好的引路人,一个好的伙伴,也可将自己拉出 深渊,并不一定要去寻找自己。那么,我们不妨看一看梭罗吧。梭罗,一介文豪,难道会 缺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吗?如果有的话,那他为何不选择穿梭于城市之间,在迷茫无措的时 候求助他们,而要寻找瓦尔登湖,去探求自己呢?因为,所谓的引路人人赋予你的只是于 一时摆脱迷茫的能力,在你迷路之时,他或许只能帮助你寥寥几次,但治标而不治本。这 所谓的“本”其实就是寻找你自己。寻找到自己后,才会在每一次迷路的时候,及时将自 己拉回正道。 在现代社会中,金钱名利的诱惑实在太过强大,因此寻找自己,坚守内心,显得尤为 重要,而面对此种迷路,引路人的援引帮助和自己内心的沉沦,力量悬殊,一目了然。 因此,我们更需在喧哗尘世觅得一方净土,在浓妆艳抹、灯红酒绿之中,独守一抹素 雅。如此方能寻找到自己,不迷失自己。 而当我们寻找到自己后,各种各样的迷途都不会再畏惧。 【简评】文章由电影内容引入,比较新颖;对迷路后应寻找自己的原因论证充分。但 文中对“迷路”的界定不够清晰,议论显得空泛;引用的杨绛名言、运用的梭罗的例证均 不够准确,影响了论证的说服力。考场判分 54 分。建议升格时,在加强论证的严谨性和论 据的说服力方面在做些提升。 五十二赫兹的鲸 考生 有一只 52 赫兹的鲸,它在幽深的海底徜徉、呼唤,终其一生,它都在寻找同伴,寻找 与它频率相同的鲸。 这一只鲸,就像每一个迷路的人。路途漫漫,其实大可不必寻求他人的帮助或陪伴, 唯独不应忘的,是寻找自己。 《哪吒》中的吒儿,就是一个迷途者。生而为魔,受众人唾弃、排挤,哪吒在他人恶 意的目光下,恶作剧、伤人,他也曾有想拉他一把的父母和太乙真人,也遇到了生死相依 的伙伴敖丙,但当他,三头六臂护助陈塘关时,是谁把他拉出了迷雾呢? 或许有人说,是他父亲以死换生的一跪,也有人说是敖丙那一句“唯一的朋友”,而我 以为是哪吒找到了自己。旁人可以给他方向,给他慰藉,却无法教他怎么站起来才可以突 出重重迷雾。 是他自己,明白“我命由我不由天”,明白所有的苦难都应自己来扛,明白人生在世, 不必在意他人的目光,自己便是自己,谁也改变不了。 上善若水,成于无形。人生路途漫漫,岂无失路之人?真真正能让迷雾散尽,能把荆 棘劈开的,是自己。我们应该明白,所有的苦难都要自己面对,不畏惧,不退避。人生是 一首不为谁而奏的华章,找到自己,便是为自己而活。不畏将来,不念过往,怀抱心中热 爱,保持最初的澄净,一往无前,无问西东。 哪吒做到了,刘启望向了天空,芈八子站了起来,蒙娜丽莎也露出了微笑……他们找 到了自己,自此前途坦荡,星月成辉。 但依然有人在迷途的沼泽中挣扎:梵高为了留住远行的友人,割下左耳;钟子期痛失 知己后,再不碰琴;V 先生一生在复仇的阴影里等待救赎者。他们把未来甚至生命留给了 他人,却都忘了寻找自己,属于自己。 我不知道五十二赫兹的鲸的结局,但我知道许多迷途无返之人的结局。或许有褒有贬, 可在我眼里,丢失了自己的人生,只留下了空洞与迷茫。 每一个人都是一只孤独的鲸,时常在深蓝色的海底徘徊、迷茫,不要害怕,我们要做 的,只是寻找自己,属于自己。彼时,海水也会漫上沙漠,黎明也终将穿过漫长黑夜,点 亮你的未来。 【简评】 本文标题很有吸引力;全文一例贯穿,结构谨严。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鲸更多是孤 独的代名词,用来形容“迷路”不够恰切;还有些例子的使用不够精准。考场得分 56 分。 升格建议:修改文中欠严谨的例证, 同路曾行,自我方醒 施懿 如果光已忘了要将前方照亮,你会握着我的手吗?如果路会通往不知名的地方,你会 跟我一起走吗? ——《无问》 他是在时代大潮里迷了路的人。 张果果在残酷的职场中摸爬滚打,在复杂的人心间狼狈周旋。知识变成了尔虞我诈的 手段,人心眼看就要沦陷。 这是电影《无问西东》,是指向人心的终极拷问:人在时代中迷失了方向,是遵从内心 义无反顾,还是追逐成功自甘平庸? 答曰:迷路时,找个同路人,便是找到了世上的另一个自己。一同寻觅,无问来路, 终能找到前路。 于是,张果果溯百年流光,找到了沈光耀。相隔百年,他们却似乎命脉相通。他们都 在迷惘。沈光耀所处,苟安的大潮汹涌,父辈的企盼沉重,他们在疑惑:前路,究竟在何 处? 跨越百年,两人在时光的某个拐点相遇。一样的迷茫,一样的不知所往。可当他们相 及,彼此的目光互相找到,便已会心。于是他们携手,披着迷雾,高举火把,义无反顾。 沈光耀辞别母亲,走上战场,为的是更多母子不再有别离,为的是千千万万学子有权 利“静坐听雨”。 张果果抛却杂念,伸手助人。四个新生儿,是他施予精神的延续与传承。 很多时候,于迷途中找到同路之人,并非易事。拨开迷雾,找寻同路人,就是在找寻 世上另一个真实的自我。透过他,你看到自己心中所想,于是携手前行,方可找到久已不 见的前路, 我们见过太多知己,与失意时相互勉励,与迷路时相互搀扶。就如张果果与沈光耀, 身处的境遇不一定完全相同,可有相同的地方,有心之所向,无需多言,他们便是彼此的 同路之人。 我始终以为,两个人的携手前行,总好过一个人的摸黑苦索,因为透过同路人的双眸, 你能找到自己更清澈的内心。熊浩说:“每个人都是一束微光,,我们相互找到,一起发光, 才能把压榨的阴霾照亮。” 某种意义上说,在迷路时寻找同样迷路的人,就是在寻找自己,给彼此力量,给自己 方向,无问西东,不复彷徨,因为前路即在脚下。 那时,一起迷路时的怅惘皆化作坦途的明亮。共同走出迷雾,方可叹一句: “幸好啊,你的手曾落在我肩膀。” 【简评】 文章整体立意较有深度,论证的“寻找同伴其实就是在寻找另一个自己”的观点深刻, 运用电影来证明观点,论据有心意。文中的引用,无论是歌词,还是名言,均很恰当,大 大提升表达的韵味。不足之处是标题显得晦涩,作者的本意是找寻曾经与自己同路的人, 自我才能苏醒。但这种生造词语的做法不提倡。还有文章结构安排上还可以再打磨,现在 的文章结构层进感不强。考场得分 60 分。升格时可以在结构安排和论证的丰富性方面再下 点功夫。 【升格文展示】 1. 寻找自己,迷途不惧 在意大利电影《美食、祈祷与恋爱》中,女主人公拥有令人羡慕的事业与家庭,却 在偌大的城市,日夜感到迷茫与无措,于是她毅然抛下一切,背上行囊,享受旅途, 品味美食,去寻找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己。 确实人生长达几十载,我们总有迷路的时候,面对这,我们不能抱头逃窜,也不能 自暴自弃,而要去寻找真实的自己。 迷路是在大雾弥漫的海面上失去了灯塔,是在千篇一律的森林中狂奔却仍回到原地, 是在错综的十字路口,连地图也辨认不清。 我们常常听信,波澜之后必有平静,黑暗之后必有光明,磨难之后必有成功,于是 迷失在这些所谓的大道理中,一味的想去经历挫折。却不想,只要我们听一听自己的 内心,就会发现,或许淡定从容,或许平凡忙碌,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在经过大风 大浪感到迷茫时,不妨去寻找自己,或许能找到让自己觉得最为舒心的生活方式,充 分享受生活。 刘亮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是啊, 引路人或许能指给你一次、两次方向,却不能在你每次迷路时都拉你一把;同伴只能 给你带来暂时的慰藉,“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 个人走”,踽踽独行,踟蹰趑趄,是人生的常态。 或许有人要反驳,认为迷路时拥有一个好的引路人,一个好的伙伴,也可将自己拉 出深渊,并不一定要去寻找自己。只有找到自己,才能真正让自己走出迷途,并从此 不再畏惧迷途,正因如此,围抱火炉的刘亮程,在吹彻的寒风中,孤守自我;瓦尔登 湖畔的梭罗,在清澈的湖水中照见自我;“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史铁生,在 地坛中觅得自我:以自我引路,方能迷途不惧。 因为,所谓的引路人人赋予你的只是于一时摆脱迷茫的能力,在你迷路之时,他或 许只能帮助你寥寥几次,但治标而不治本。这所谓的“本”其实就是寻找你自己。托 尔斯泰曾不堪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质疑自己是否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他将自己比作 “在森林中迷路的人”,于是他开始书写《忏悔录》,剖析自己的内心,寻找自我, 最终获得了心灵的解脱。 尘世喧嚣,淈其泥而扬其波者有;觅一方净土,深思高举者亦有。但只要及时寻找 到自我,每一条道路都为正确。 当外部躁动的巨浪,即将吞噬内心深处的情怀;当外部弥漫的大雾,即将迷失自己 前进的方向,定要记得找一个净处,捋一捋心中纷杂的千丝,寻一寻那个真实的自我。 寻得自己,迷途不惧。 一如那义无反顾、坚定决绝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 五十二赫兹的鲸 有一只 52 赫兹的鲸,迷失于幽深的海底,终其一生,它都在寻找同伴,寻找与它 频率相同的鲸,引他逃脱险境。 许多人都可以在这只鲸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一个弄错了人生方向,迷失在心目中 的自己,何必要无用的,寻求他人的帮助或陪伴呢,最应该做的就是寻找自己, 《哪吒》中的吒儿,就是一个迷途者。生而为魔,受众人唾弃、排挤,哪吒在他人 恶意的目光下,恶作剧、伤人,他也曾有想拉他一把的父母和太乙真人,也遇到了生 死相依的伙伴敖丙,但当他,三头六臂护助陈塘关时,是谁把他拉出了迷雾呢? 痛过,才知撕心裂肺;寻找自己,方知路在何方 或许有人说,是他父亲以死换生的一跪,也有人说是敖丙那一句“唯一的朋友”, 而我以为是哪吒找到了自己。旁人可以给他方向,给他慰藉,但只有他自己可以从混 沌中惊醒,迷途上知返。可以铸一把顶天立地的君子骨,燃一盏驱散迷雾的长明灯, 辟一条勇往直前的康庄道。 是他自己,明白“我命由我不由天”,明白成就自己前,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应承 受的苦难,明白寻找自己就是,只有自己才能决定自己该成为怎样的独一无二的人。 舒本华曾说过,正如每个人囿于自己的皮囊,我们也同样囿于自己的意识。无论我 们行至何处,总会被自己当下的意识牵绊,走不出自己陷入的迷局。真正让自己走出 迷宫,找到人生方向的,是寻找自己。真真正能让迷雾散尽,能把荆棘劈开的,是自 己。我们应该明白,关山难越,依偎着舔舐伤口的人只能永远停留在山脚,而寻找自 我,巉岩可攀,山巅可绝。 人生是一首不为谁而奏的华章,找到自己,便是为自己而活。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怀抱心中热爱,保持最初的澄净,一往无前,无问西东。像黎戈在《私语书》中所写 的那棵树般,“宁静、向光、安然”,雨来而不动。如此,待岁月蹁跃,不可攀爬之 山,终会相继倾覆;不可逾越的海,终会干涸成田。道路便又会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如爱德华兹所言:“光和热,上帝圣灵的流露。” 哪吒做到了,于是他铸就了舍身取义,顶天立地的灵魂,而千万个平行宇宙内,《流 浪地球》中的刘奇,望向了天空;《无问西东》中的张果果,奔向了远方;《我不是 药神》的程勇散尽家财以药救人……他们找到了自己,自此前途坦荡,星月成辉。 但依然有人在迷途的沼泽中挣扎:梵高为了留住远行的友人,割下左耳;钟子期痛 失知己后,再不碰琴;V 先生一生在复仇的阴影里等待救赎者。他们把未来甚至生命 留给了他人,却都忘了寻找自己,属于自己。 我不知道五十二赫兹的鲸的结局,但我知道许多迷途无返之人的结局。或许有褒有 贬,可在我眼里,丢失了自己的人生,只留下了空洞与迷茫。 每一个人都是一只孤独的鲸,时常在深蓝色的海底徘徊、迷茫,不要害怕,我们要 做的,只是寻找自己,属于自己。彼时,海水也会漫上沙漠,黎明也终将穿过漫长黑 夜,点亮你的未来。 与君同行,寻觅我心 施懿 如果光已忘了要将前方照亮,你会握着我的手吗?如果路会通往不知名的地方,你 会跟我一起走吗? ——《无问》 他是在时代大潮里迷了路的人。 张果果在残酷的职场中摸爬滚打,在复杂的人心间狼狈周旋。知识变成了尔虞我诈 的手段,人心如同重重帘幕后的幻影。 这是电影《无问西东》,是指向人心的终极拷问:人在时代中迷失了方向,是遵从 内心义无反顾,还是追逐成功自甘平庸? 答曰:迷路时,找个同路人,无问来路,携手并行,终能找回迷失的方向。 于是,张果果溯百年流光,找到了沈光耀。相隔百年,他们却似乎命脉相通。他们 都在迷惘。沈光耀所处,苟安的大潮汹涌,父辈的企盼沉重,他们在疑惑:前路,究 竟在何处? 跨越百年,两人在时光的某个拐点相遇。一样的迷茫,一样的不知所往。可当他们 相及,彼此的目光互相找到,便已会心。于是他们携手,披着迷雾,高举火把,坚定 前行。 沈光耀辞别母亲,走上战场,为的是更多母子不再有别离,为的是千千万万学子有 权利“静坐听雨”。 张果果抛却杂念,伸手助人。四个新生儿,是他施予精神的延续与传承。 如同无数迷途相遇的知己一般,失意时共勉前行,迷路时相互搀扶,可有相同的心 之所向,便如《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友谊一般,是令人向往的热烈、 诚挚与坚定。 熊浩说:“每个人都是一束微光,,我们相互找到,一起发光,才能把压榨的阴霾 照亮。” 两个人的携手前行,总好过一个人的摸黑苦索。 更重要的是,拨开迷雾,找寻同路人,就是在找寻世上另一个真实的自我。如同一 块真实澄澈的镜子,透过它,迷途之人,从外部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在自我关照中一 起完成了对自我的找寻。 正如刘禹锡找到了柳子厚,俞伯牙找到了钟子期,张果果找到了沈光耀。他们给彼 此力量,给自己方向,不复彷徨,无问西东,因为前路即在脚下。 那时,一起迷路时的怅惘皆化作坦途的明亮。共同走出迷雾,方可叹一句: “幸好啊,你的手曾落在我肩膀。” 【网络好文欣赏】 1 大梦谁先觉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迷失方向的时候。那么你和别人的不同,就看你怎么寻找方向。 一个人迷路后,多半有三种可能,寻找引路人,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寻找自己。 若你寻找引路人,首先你得具备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能分清什么才能真正指引你 前进。曹操在行刺董卓失败后仓皇逃走,后被陈宫救起,他便是陈宫的引路人,二人 为除国贼而走向一起,可当曹孟德屠了吕伯奢满门后陈宫才发现此人的狠毒,最终离 他而去。后一直处于迷失状态,不遇贤主,空有韬略,终难逃一死。 诚然,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是许多人选择的方法,凑一堆人总能有解决的办法。但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曾经“中国式过马路”,这可以说丢尽了国人的脸面。寻找与你相 同的人固然可以,但更应明白依靠别人是不会长久的,你只能多几个人陪你一起迷路。 在我看来,寻找自己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正如曹操行刺失败后一度迷失,但 却在乱世中秉持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信念,走上自己的称王之 路,举起属于自己的大旗。虽然对于这一人物的评价有好有坏,但他终究找到了自己, 也算是建了一番功业。 何为寻找自己?你迷失方向,必然是没有认清自己的处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更没 有能够激励自己勇于前进的动力。陶渊明热爱山水田园,经历官场腐败后毅然归隐, 这种决心有几人欤?即使生活清贫,他依然能够安贫乐道,这就是陶渊明寻找到的自 己。“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此种心境之人,定然不会迷失方向。宁肯饿死 也不愿回官场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确方向的圣贤。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你寻找引路人,寻找同样遭遇的人,倒不如寻找自己,撸起袖 子加油干,方能不再迷失。寻找自己所信仰的并坚持下去,那便是能指引你前进的明 灯。是是非非谓之知,非事事非谓之愚。明辨是非,坚守信仰,寻找到真正的自己, 才是你迷失方向时应做出的正确的决定。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2 东风且伴蔷薇住 我们习惯了两点一线,却忘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自由奔放;我们习惯了 那窄窄的课桌;却忘记了“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壮志豪情。我们像习惯地心引力 似的习惯了太多的“习惯”。就这样,我们迷失在周而复始忙碌又乏味的生活之中, 找不到来时的路。 难道我们真的找不到那光明大道了吗?不,我们有引路人,我们有同样迷了路的伙 伴,我们还有自己。那代表宁静诗意的蔷薇花因东风不到而渐趋凋零。但是,你看, 她仍傲立枝头!像是在告诉我们诗意的生活就是你们的引路人!不错,钢筋水泥构筑 的世界多了冰凉与冷漠,少了温暖与诗意!坚守住内心的诗意与同伴一起,便能与找 到自己! 诗人曾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诗意的冲动。只不过都在 我们迷失的同时随风散去!然后我们的生活便有了缺口。因为我们没有了诗意,如同 翱翔于瀚海的雄鹰折断了有力的翅膀,我们的心灵也由此进入了牢房。我们迷失在了 更深处! 高晓松的“诗和远方”论大热一时,让我们心中稍感欣慰,对燕子归来归何处这种 问题担忧稍淡化了一些。诗意在我们这世俗生活或许能有生存的空间,尽管她已经被 世俗的蛮挤压至一隅!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坚守内心的净土与那一份诗意! 我仍在迷失的生活中,找到了引路人——诗意。诗,在我们心目中是圣洁而又遥远 的存在,这或许也是高晓松将诗和远方联系在一起的缘由吧!既然我们已经有了前行 的方向,何不勇往直前呢?同迷失的伙伴一起,寻找自我。海德格尔曾呼吁诗意地栖 居,那我们就诗意的栖居吧! 尼采曾说:“每个人都是圆的渴望,他们都拼命转动,为的是重新抵达自我。或许 当我们缺少了诗意的生活时,无论我们多么拼命,也终究不会抵达自我。因为我们的 心不再是那最初的心了。在周而复始的生活,初心被消磨,我们的生命变得不再轻盈 灿烂!如此,怎么可能抵达自我呢!何况有那么多同我们一样迷失的人!社会洪流如 此,人间变得冷漠! 快,快!让东风吹得蔷薇开!让东风吹拂这冷漠的人间!让诗意的蔷薇花绽放枝头, 引领迷失的人去寻找自己吧,哪怕蔷薇刹那芳华! 3 古炉之思 在堂屋的一角,有一只倾圮的古炉。 是用胶泥垛叠的风炉,炉膛内积着厚厚一层炭灰。炉面如陈逸飞笔下的双桥,斑驳 而多孔。这只曾迷失了路径却终又找到自己的炉子,每次望见,总让我唏嘘不已。 伸手抚摸古炉,触手便是亲切的粗糙感。苏北人家,家家都会备一只古炉的。清晨 烧水,傍晚烹茶,请客时的焖肉,年节时的蒸煮,古炉如同勤劳的女工,协助主妇将 日子写成一阕温馨的长短句。而到了冬日,雪压屋檐,炉上烫热了黄酒,问一句“晚 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正是围炉夜话的好时候。 欲问古炉,可曾在漫长的生命中迷失了路径?当目睹别的炉子烹调玉粒金莼,可自 己只能烧热清汤挂面时,可曾失意, 彷徨? 古炉不答。我明了,它已在烟火人家寻找到自己的定位,于迷路后涅槃重生。 可时至今日,我们却迷路了。 余秋雨说道:“我在人类精神的残枝败叶中看到了人类文明的深秋。”步入文明深 秋的人们,在文明深秋的十字路口迷了路。充斥着城市的唐宋建筑,千篇一律的太平 文章,甚至千万人共同追赶一种潮流,失去了自己的中国,不再多彩。 冯骥才曾言:“当中国六百多座城市变成一种样子,我仿佛看到了文明的悲剧。当 中国六百多座城市变成一种样子,我仿佛看到了文明的悲剧。”诚哉斯言!从前啊, 若向北京人问北京,他必会用一口冰糖葫芦和大碗茶,什刹海的蜻蜓和六必居的酱菜 陶冶的纯正京腔,告诉你何处是念慈庵,何处是雍和宫。可如今,我们已经失去了用 一口井,一株老树甚至一个独特的屋檐来定位自己的能力。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连城 市的狗都会在高楼大厦的迷宫中迷路,怎能不令人警醒失去自己的可怕? 时至今日,每当我看到货架上的炉子,总忍不住伸手抚摸。精致的火锅炉,小巧的 电磁炉,专为煲饭而设计的炉子时至今日,每当我看到货架上的炉子,总忍不住伸手 抚摸。精致的火锅炉,小巧的电磁炉,专为煲饭而设计的炉子?……每一件都包蕴着一 个独特的故事。身为陶土时它们也曾迷茫,但经历锻造后却勇敢寻找自己,终于发现 了独一无二的“我”。炉子尚且如此,更何况身为万物之长的人呢? 由此观之,寻找自己是人生旅行者手握的一只指南针,徒然地寻找引路人或者迷路 者,很难走出人生这座重重叠叠的迷宫。 望向古炉,这只搬了多少次家我都不忍心丢弃的炉子,心潮起伏。古炉已俨然成了 寻找自己的象征,在烟火人家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那么,我也将拨开重重迷雾,在人 生之路上寻找自己。生命,便有了过尽千帆后的坦然和江上数峰青的自在,由此悄然 绽放 4 没有灵魂的苍蝇 圣埃克苏佩里曾在《小王子》中痛苦地呐喊“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没有灵魂 的苍蝇喧闹着、躁动着,不顾心灵桎梏,沉溺于人世浮华。” 不禁慨然,今天的文学气象与之何其相似,我们只顾埋头奋笔疾书,愿做个日码千 字的作家甚至手指轻敲,屏幕闪烁处万字已成。 在这迷途之下,几人曾思索要寻找自己? 忘却如何去写作,只记得去拼贴,情节雷同,语言雷同不再是奇闻轶事,我们不曾 想过骋己之怀,抒己之志。 作者寻找自我后,才能知其短、补其长,而不是一味模仿起哄。陆放翁亦吟道:“剪 裁妙处非刀尺。”可见文章并不是单纯拼贴即可成,而要经过时日锤炼。便像那面包 被酵母发酵般,假以足够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这般,才算是寻得自我的灵魂。因为寻得自我写作方向后才能精专。文学上自我意 识与文艺高妙恰似那迭荡青花的青花瓷。潋滟的烟水青花必得附于洁白光亮的白瓷上, 才能融于一体。 钟嵘在《诗品》中言道:“若夫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凡斯 种种若夫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凡斯种种……非陈诗何以展其 义,非长歌何以当其情?”由此观之,诗文在古代便引起足够重视,但作家诗人面对 这自然万象也必得“展己之义,骋己之情。” 反之,由萧统所编《文选》在唐朝时何等潇洒,何等受人之青睐,却在宋朝时因“故 草木必称王孙,梅花必为驿寄……”而受冷落排斥。其实《文选》本身是极具价值的 诗歌选集。但因后人一味模仿,做了那没有灵魂的苍蝇,失却自我意识的无头之蝇, 使之语言显得庸俗大众而被打入冷宫。 寻找到写作之由,必得心无旁骛,不为名而写,不为利而写,单为写作而写,为自 己而写。 蒲松龄独自开辟新的道路,却也未在花妖狐魅间失却自我,依旧会有一颗天籁自鸣, 童真满掬的心灵。这般文章便得以继续下去,而非为名利而止步不行。《麦田里的守 望者》作者在其书出版后名声鹊起,却偏居一隅,不再出现,亦必是怕失却自我。 当今的作家若果能在迷失写作方向时,不知所归之处,拿起笔杆写下心声,其文必 不是逐水落花般易逝。 唯愿我们都做有灵魂的自我。 5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大意是,两个同样国家灭亡、流离失所、迷失道路的人决定相伴而行,前去参军,希 望报了国仇家恨。 好一个“与子同袍”!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迷途之人相伴而行的故事了吧, 好不感人。 人生在世,本是一场随时都会迷路的旅程。因而迷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寻找同样 迷了路的人,结伴同行。 可即便同是寻找旅伴,在心态和细节上也会有所不同。 第一种,如白居易在诗中写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即两个同 样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人捂着自己的伤疤去看别人的,各自唏嘘,抱头痛哭一番, 然后搀扶着站起来,踉踉跄跄,跌跌撞撞地继续前行。 这样的旅伴自有他的好处。首先两个人经历相仿,同为迷路,有了相似背景,便有 了共同语言。并且迷途的路上有人作伴,说笑打趣,便不再无聊。这样的旅伴自有他 的好处。 好处恐怕仅止于此吧。你想,两个同样湿透青衫、满腹怨恨的人走在一起,会负负 得正吗?当然不会,负面情绪只会累加。恐怕不多时,两人便会因对方不会找到正确 的路而意见不合、分道扬镳了吧。 于是就有了第二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回是两个豁达洒脱、 乐观积极的迷途人,找到彼此后举樽共饮,相互劝慰一番,千杯尽一笑泯恩怨,而后 一路踏歌而行,在迷途的路上也不忘赏花问柳,看尽美景。 这样的心态就比前一种好的太多,思想境界高了一个层次,毕竟哀声叹气并非长久 之道,倘若两个迷了路的人能一直就像这样欢歌嗔语地走下去,迷途人生亦不悲苦。 但是,仍不够。 第三种,如舒婷在《致橡树》中写道:“我与你共享雾霭、流岚和霓虹”“我爱你 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守的土地”。这本是歌颂爱情的诗,但我认为,用在这里亦可。 是的,两个同样迷途的人,在共同经历了一番人世间的大起大落、坎坷离合后,想必 早已交付完全的信任。这样的感情,早已超越朋友间的一诺千金、情人间的呢喃爱语, 当用战友间的袍泽之义形容更合适。我愿与你共存于这天地间,于是——“根紧握在 地底,叶相拥在云里”。两个迷途知人亦可不再探索,不如寻找一方土地,建起一个 家园,这般,迷途便有了归属。 这样的迷途伙伴,其实与诗经中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 我向往的热烈、诚挚与坚定。 6 失路将奈何 整个魏晋是一个渐渐沉入渊薮的时代。 恰如黑塞所言:“醉醺醺地驾着马车朝悬崖赶去”,你所翻开的魏晋史书中有一个 强大的失路者之悲。白痴皇帝,八王之乱,纵酒谈玄不问民生……没有一人能真正敢 于醒来,拉住马车。 张华算吗?一个人迷路后一个引路人的确重要。诚然张华竭尽全力辅佐朝政,他看 清这个时代的悲剧性,可是一个人能挡住脱缰的马吗?八王之乱中,他被杀之时喃喃 地说:“这是深不可测的大灾难啊!”他这个引路人角色无法抵挡整个集体无意识的 冲击。 我知道你会说:“如之奈何?”不是没有人看清这个失路的时代,只是他们不敢醒 来,他们只想躲在屋中,狂躁的压制住自己的迷惘,谈那不存在的龙,谈那不存在的 道。众多迷途者聚在一起,心安理得地把眼睛蒙上。潘岳左思陆机这些人在驶向深渊 的车上纵情歌唱,他们唱得多么开心呵! 你们听了我的喃喃自语,会摇头会叹息,你渴求在魏晋时代的一束微光。我能想到 的只有阮嗣宗。 “失路将奈何”,这问到底有哪些情感呢?阮籍是个极清醒的人,即使在醉中,他 的眼睛照样清明。我在这句诗中读出了自身的迷惘,却仍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呼吁。阮 籍穷途之哭,哭他自己也是一个失路之人,他不是高僧,而是失去向导的使徒。他即 使用酒也无法麻醉自己。似乎仅有他,说出了“失路”,踏上寻找自我的征程。 我们不曾知道的是:世上本有许多路,可有些路没有了,只是因为那些路不常走。 阮籍明白自己被时代裹挟着,他只能竭尽所能与这个时代保持距离。他用《咏怀》记 录这个时代最彷徨的悲音,他用青白眼塑造名士的傲骨。他重回那些渐渐消失的路, 在路上寻找自我。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说:“在地狱中寻找非地狱的人和事,学会辨别它 们,并赋予它们生存空间。”细想一下,阮嗣宗不正是如此?他知道无引路人帮他, 他又看透了那些迷路之人互相聚起来自欺的虚妄,他拒绝适应这个地狱而是如卡尔维 诺所言“寻找非地狱的人和事寻找非地狱的人和事”。他终于找到自我了吗?未必,但 他将自己的雄心壮志、自己的破灭理想、自己的哀愁这些自我的碎片放进诗中,而我 们可以由此拼出一个完整的阮籍。凡此。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还讲述过一则故事:牧羊人一生都困在一座庞大的 城市中。迷路的他不问他人,也不求人引路,他只是在他所经之地找寻过去的记忆, 只是找寻真正的、最初的自己。 记叙文 1 文学是盏灯 我不敢抬头看天,怕云彩嘲笑我;我不敢抬头看人,怕他们讽刺我;我索然无味的 假日,总会与虚幻的故事相伴;我在漆黑的夜晚,总是被噩梦吓得哭醒。我就像被困 在圆球里的人,闷闷的,无法言语。 不止一次觉得学习的压力。父母的唠叨,老师的批评都是针对自己的;日日的面无 表情,一直消极地埋头沉默,欲以无声的世界麻木自己,逃脱那压力的窒息。 和作者夏洛蒂的相遇是命中注定的。在指尖触碰到《简.爱》的刹那,我就知道她能 帮我,习惯性的坐下,小心翼翼的翻开扉页。我看过前言,故事终于开始了。 戏剧性的开场:简●爱被舅妈打骂,关进小黑屋,进入女校,冠上说谎的恶名…… 戏剧性的发展:简●爱成为家教,与罗切斯特相爱……戏剧性的高潮:简●爱不能忍受 欺骗,独自离开……戏剧性的结尾:简.爱维护人格,又一次善良的信念让爱回归。 而这些都不是重点,简●爱说:“虽然我卑微,渺小,不美,但在上帝面前,我们 是平等的!” 瞬间,我好像失去了一些东西—自卑、迷茫、害怕……我明白了,上帝在为你关上 一扇门的时候,也会为你打开一扇透着光的窗。 于是,我努力地搜寻自己的优点,慢慢的找,仔细地寻:我善良、宽容、干净、热 爱大自然……我发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我看见天空,明亮湛蓝;看见白云,绚丽多姿;看见溪水,涓涓流淌。我看见同学, 顽强拼搏,追求上进;看见老师,和蔼可亲,谆谆教导;看见朋友,友善真诚,乐于 助人。于是,我渐渐变得活泼开朗,坚忍不拔,奋发向上;于是,我给同学留了努力 学习的身影,和灿烂如花的笑厣。 曾经的我是一只迷茫无依的小船;现在的我不再随波逐流,已是一只展翅翱翔的雄 鹰。因为在茫茫大海中,我看见了灯塔---那是文学之灯在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文学是盏灯,让人们在迷失自己人生的方向时,找到自己前行的道路,走出困境, 不再随波逐流,埋头沉默。 文学用积极向上的动力促进我勇往直前,不再畏惧荆棘,不再迷失了自我,顽强拼 搏。 2 跟着檀香回家 作者:韦冰冰 和所有的下里巴人一样成了过江之鲫随波而去,我在城市的边缘游心着。也曾耽溺 于声色犬马,在人生旅途上迷了方向。 我不愿问到故乡,贫瘠的地甚至是脏乱的。城市中误求发展不尽如人意。未来任何 方? 要过年了,我不得不踏上归程。 年味儿醉进腊月的门槛,香肠腊肉也吊起在屏檐下,一柱斗香放在小院中。见到我 回来,外婆笑呵呵的拉着我“今年烧斗香,一定齐全喽。 外婆盼望年初一早上,儿孙济济一堂,共同点燃斗香的时刻很久了吧。可是,不久, 小姨打来的一通电话让老人的心又凉了半截。“今年,我们一定带您进城过年。” 外婆僵住了,握着电话默默无言。她给小孙子做的虎头鞋还没能亲手为他穿上,纳 了几双棉鞋也不知能否讨儿孙的喜欢. 她起初以家中的鸡无人喂养为由搪塞,越说到后面越是哽咽。我似有所触动,接过 电话“小姨,回家过年吧!”小姨含糊说了好. 年初一的早上,吃过了果子茶,外婆领着一大家子到小院中。 她换上了对襟小褂,梳起了发髻。握着最顶端的一束斗香,对着明亮的烛火待烧, 一面又低低念着“细烧沉水,毋令见火。”燃着的香很快变成香柱,散成香灰,扑扑 落到地上。外婆拉着孩子的手,虔诚地祈福保佑。 于是,烟丝檀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成了我思乡的蛊惑。流连野水之烟,淡荡寒水 之香。烧过斗香,孩子们都作鸟兽散去了。只有外婆时不时到院里去,将斗香上掉落 的福字重新粘上去。银丝在阳光下闪耀,背影佝偻的她明显弯腰不便。我正要上前, 小姨已经帮助外婆捡起了福字,我们在一相视笑。 临走时,外婆拉着小姨的手“你们在外不容易,累了就回家来,大家都在啊。” 《庄子·在宥》中说:“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无论去国离乡多远,只要 累了乏了,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就回到故乡来,大家都在。 在斗香最后一缕香烟中,我仿佛看到一个铿锵坚定的眼神,成为我人生前进路途上 的引航灯。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