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珠海市中考数学试卷答案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2年珠海市中考数学试卷答案解析

ID:640760

大小:315.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2 年珠海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 2 的倒数是( ) A.2 B.﹣2 C. D.﹣ 解析::∵2× =1, ∴2 的倒数是 . 故选 C. 2. 计算﹣2a2+a2 的结果为( ) A.﹣3a B.﹣a C.﹣3a2 D.﹣a2 解析:﹣2a2+a2, =﹣a2, 故选 D. 3. 某同学对甲、乙、丙、丁四个市场二月份每天的白菜价格进行调查,计算后发现这个月 四个市场的价格平均值相同、方差分别为 .二 月份白菜价格最稳定的市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因为甲、乙、丙、丁四个市场的方差分别为 , 乙的方差最小, 所以二月份白菜价格最稳定的市场是乙. 故选 B. 4. 如果一个扇形的半径是 1,弧长是 ,那么此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为( ) A. 30° B. 45° C .60° D.90° 解析:设圆心角是 n 度,根据题意得 = , 解得:n=60. 故选 C. 二、填空题(本大题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请将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 卡相应的位置上. 5.计算 ﹣ = . 解析: ﹣ , = +(﹣ ), =﹣( ﹣ ), =﹣ . 故答案为:﹣ . 6. 使 有意义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得 x﹣2≥0,解得 x≥2. 7. 如图,矩形 OABC 的顶点 A、C 分别在 x 轴、y 轴正半轴上,B 点坐标为(3,2),OB 与 AC 交于点 P,D、E、F、G 分别是线段 OP、AP、BP、CP 的中点,则四边形 DEFG 的 周长为 5 . 解析:∵四边形 OABC 是矩形, ∴OA=BC,AB=OC; BA⊥OA,BC⊥OC. ∵B 点坐标为(3,2), ∴OA=3,AB=2. ∵D、E、F、G 分别是线段 OP、AP、BP、CP 的中点, ∴DE=GF=1.5; EF=DG=1. ∴四边形 DEFG 的周长为 (1.5+1)×2=5. 故答案为 5. 8.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 解析: , 解不等式①得,x>﹣1, 解不等式②得,x≤2,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2. 故答案为:﹣1<x≤2. 9.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 CD⊥AB,垂足为 E,如果 AB=26,CD=24,那么 sin∠OCE= . 解析:如图: ∵AB 为⊙0 直径,AB=26, ∴OC= ×26=13, 又∵CD⊥AB, ∴CE= CD=12, 在 Rt△OCE 中,OE= = =5, ∴sin∠OCE= = . 故答案为 . 三、解答题(一)(本大题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0.计算: . 解:: ﹣|﹣1|+(2012﹣π)0﹣( )﹣1, =2﹣1+1﹣2, =0. 11. 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 解:原式=[ ﹣ ]× = × = , 当 x= 时, 原式= = . 12. 如图,在△ABC 中,AB=AC,AD 是高,AM 是△ABC 外角∠CAE 的平分线. (1)用尺规作图方法,作∠ADC 的平分线 DN;(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 (2)设 DN 与 AM 交于点 F,判断△ADF 的形状.(只写结果) 解:(1)如图所示: . (2)△ADF 的形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3 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2x+m=0. (1)当 m=3 时,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2)当 m=﹣3 时,求方程的根. 解:(1)∵当 m=3 时, △=b2﹣4ac=22﹣4×3=﹣8<0, ∴原方程无实数根; (2)当 m=﹣3 时, 原方程变为 x2+2x﹣3=0, ∵(x﹣1)(x+3)=0, ∴x﹣1=0,x+3=0, ∴x1=1,x2=﹣3. 14. 某商店第一次用 600 元购进 2B 铅笔若干支,第二次又用 600 元购进该款铅笔,但这次 每支的进价是第一次进价的 倍,购进数量比第一次少了 30 支. (1)求第一次每支铅笔的进价是多少元? (2)若要求这两次购进的铅笔按同一价格全部销售完毕后获利不低于 420 元,问每支售价 至少是多少元? 解:(1)设第一次每支铅笔进价为 x 元,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 =30, 解得,x=4, 检验:当 x=4 时,分母不为 0,故 x=4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答:第一次每只铅笔的进价为 4 元. (2)设售价为 y 元,根据题意列不等式为: ×(y﹣4)+ ×(y﹣5)≥420, 解得,y≥6. 答:每支售价至少是 6 元. 四、解答题(二)(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28 分) 15.如图,水渠边有一棵大木瓜树,树干 DO(不计粗细)上有两个木瓜 A、B(不计大小), 树干垂直于地面,量得 AB=2 米,在水渠的对面与 O 处于同一水平面的 C 处测得木瓜 A 的 仰角为 45°、木瓜 B 的仰角为 30°.求 C 处到树干 DO 的距离 CO.(结果精确到 1 米)(参 考数据: ) 解:设 OC=x, 在 Rt△AOC 中, ∵∠ACO=45°, ∴OA=OC=x, 在 Rt△BOC 中, ∵∠BCO=30°, ∴OB=OC•tan30°= x, ∵AB=OA﹣OB=x﹣ x=2,解得 x=3+ ≈3+1.73=4.73≈5 米, ∴OC=5 米. 答:C 处到树干 DO 的距离 CO 为 5 米. 16. 某学校课程安排中,各班每天下午只安排三节课. (1)初一(1)班星期二下午安排了数学、英语、生物课各一节,通过画树状图求出把数学 课安排在最后一节的概率; (2)星期三下午,初二(1)班安排了数学、物理、政治课各一节,初二(2)班安排了数 学、语文、地理课各一节,此时两班这六节课的每一种课表排法出现的概率是 .已知这 两个班的数学课都有同一个老师担任,其他课由另外四位老师担任.求这两个班数学课不相 冲突的概率(直接写结果). 解:(1)如图,共有 6 种情况, 数学科安排在最后一节的概率是 = ; (2)如图,两个班级的课程安排,(1)班的没有一种安排可以与(2)班的所有安排情况相 对应, 所有共有 6×6=36 种情况, 每一种组合都有 6 种情况,其中有 2 种情况数学课冲突,其余 4 种情况不冲突, 所有,不冲突的情况有 4×6=24, 数学课不相冲突的概率为: = . 17. 如图,把正方形 ABCD 绕点 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45°得到正方形 A′B′CD′(此时,点 B′ 落在对角线 AC 上,点 A′落在 CD 的延长线上),A′B′交 AD 于点 E,连接 AA′、CE. 求证:(1)△ADA′≌△CDE; (2)直线 CE 是线段 AA′的垂直平分线. 解:证明:(1)∵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D=CD,∠ADC=90°, ∴∠A′DE=90°, 根据旋转的方法可得:∠EA′D=45°,, ∴∠A′ED=45°, ∴A′D=DE, 在△AA′D 和△CED 中 , ∴△AA′D≌△CED(SAS); (2)∵AC=A′C, ∴点 C 在 AA′的垂直平分线上, ∵AC 是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 ∴∠CAE=45°, ∵AC=A′C,CD=CB′, ∴AB′=A′D, 在△AEB′和△A′ED 中 , ∴△AEB′≌△A′ED, ∴AE=A′E, ∴点 E 也在 AA′的垂直平分线上, ∴直线 CE 是线段 AA′的垂直平分线. 18.如图,二次函数 y=(x﹣2)2+m 的图象与 y 轴交于点 C,点 B 是点 C 关于该二次函数 图象的对称轴对称的点.已知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经过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点 A(1,0) 及点 B. (1)求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满足 kx+b≥(x﹣2)2+m 的 x 的取值范围. 解: (1)将点 A(1,0)代入 y=(x﹣2)2+m 得, (1﹣2)2+m=0, 1+m=0, m=﹣1,则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y=(x﹣2)2﹣1. 当 x=0 时,y=4﹣1=3, 故 C 点坐标为(0,3), 由于 C 和 B 关于对称轴对称,在设 B 点坐标为(x,3), 令 y=3,有(x﹣2)2﹣1=3, 解得 x=4 或 x=0. 则 B 点坐标为(4,3). 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 y=kx+b, 将 A(1,0)、B(4,3)代入 y=kx+b 得, , 解得 ,则一次函数解析式为 y=x﹣1; (2)∵A、B 坐标为(1,0),(4,3), ∴当 kx+b≥(x﹣2)2+m 时,1≤x≤4. 19. 19.(2012•珠海)观察下列等式: 12×231=132×21, 13×341=143×31, 23×352=253×32, 34×473=374×43, 62×286=682×26, … 以上每个等式中两边数字是分别对称的,且每个等式中组成两位数与三位数的数字之间具有 相同规律,我们称这类等式为“数字对称等式”. (1)根据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填空,使式子称为“数字对称等式”: ①52× = ×25; ② ×396=693× . (2)设这类等式左边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 a,个位数字为 b,且 2≤a+b≤9,写出表示“数字 对称等式”一般规律的式子(含 a、b),并证明. 解:(1)①∵5+2=7, ∴左边的三位数是 275,右边的三位数是 572, ∴52×275=572×25, ②∵左边的三位数是 396, ∴左边的两位数是 63,右边的两位数是 36, 63×369=693×36; 故答案为:①275,572;②63,36. (2)∵左边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 a,个位数字为 b, ∴左边的两位数是 10a+b,三位数是 100b+10(a+b)+a, 右边的两位数是 10b+a,三位数是 100a+10(a+b)+b, ∴一般规律的式子为:(10a+b)×[100b+10(a+b)+a]=[100a+10(a+b)+b]×(10b+a), 证明:左边=(10a+b)×[100b+10(a+b)+a] =(10a+b)(100b+10a+10b+a) =(10a+b)(110b+11a) =11(10a+b)(10b+a) 右边=[100a+10(a+b)+b]×(10b+a) =(100a+10a+10b+b)(10b+a) =(110a+11b)(10b+a) =11(10a+b)(10b+a), 左边=右边, 所以“数字对称等式”一般规律的式子为:(10a+b)×[100b+10(a+b)+a]=[100a+10(a+b) +b]×(10b+a). 20. 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 P 在弧 AB 上(不含点 A、B),把△AOP 沿 OP 对折,点 A 的对应点 C 恰好落在⊙O 上. (1)当 P、C 都在 AB 上方时(如图 1),判断 PO 与 BC 的位置关系(只回答结果); (2)当 P 在 AB 上方而 C 在 AB 下方时(如图 2),(1)中结论还成立吗?证明你的结论; (3)当 P、C 都在 AB 上方时(如图 3),过 C 点作 CD⊥直线 AP 于 D,且 CD 是⊙O 的切 线,证明:AB=4PD. 解:(1)PO 与 BC 的位置关系是 PO∥BC; (2)(1)中的结论 PO∥BC 成立,理由为: 由折叠可知:△APO≌△CPO, ∴∠APO=∠CPO, 又∵OA=OP, ∴∠A=∠APO, ∴∠A=∠CPO, 又∵∠A 与∠PCB 都为 所对的圆周角, ∴∠A=∠PCB, ∴∠CPO=∠PCB, ∴PO∥BC; (3)∵CD 为圆 O 的切线, ∴OC⊥CD,又 AD⊥CD, ∴OC∥AD, ∴∠APO=∠COP, 由折叠可得:∠AOP=∠COP, ∴∠APO=∠AOP, 又 OA=OP,∴∠A=∠APO, ∴∠A=∠APO=∠AOP, ∴△APO 为等边三角形, ∴∠AOP=60°, 又∵OP∥BC, ∴∠OBC=∠AOP=60°,又 OC=OB, ∴△BC 为等边三角形, ∴∠COB=60°, ∴∠POC=180°﹣(∠AOP+∠COB)=60°,又 OP=OC, ∴△POC 也为等边三角形, ∴∠PCO=60°,PC=OP=OC, 又∵∠OCD=90°, ∴∠PCD=30°, 在 Rt△PCD 中,PD= PC, 又∵PC=OP= AB, ∴PD= AB,即 AB=4PD. 21. 如图,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BDC,AB= ,DC= ,高 CE= ,对角线 AC、 BD 交于 H,平行于线段 BD 的两条直线 MN、RQ 同时从点 A 出发沿 AC 方向向点 C 匀速 平移,分别交等腰梯形 ABCD 的边于 M、N 和 R、Q,分别交对角线 AC 于 F、G;当直线 RQ 到达点 C 时,两直线同时停止移动.记等腰梯形 ABCD 被直线 MN 扫过的图形面积为 S1、被直线 RQ 扫过的图形面积为 S2,若直线 MN 平移的速度为 1 单位/秒,直线 RQ 平移 的速度为 2 单位/秒,设两直线移动的时间为 x 秒. (1)填空:∠AHB= ;AC= ; (2)若 S2=3S1,求 x; (3)设 S2=mS1,求 m 的变化范围. 解:(1)过点 C 作 CK∥BD 交 AB 的延长线于 K, ∵CD∥AB, ∴四边形 DBKC 是平行四边形, ∴BK=CD= ,CK=BD, ∴AK=AB+BK=3 + =4 , ∵四边形 ABCD 是等腰梯形, ∴BD=AC, ∴AC=CK, ∴BK=EK= AK=2 =CE, ∵CE 是高, ∴∠K=∠KCE=∠ACE=∠CAE=45°, ∴∠ACK=90°, ∴∠AHB=∠ACK=90°, ∴AC=AK•cos45°=4 × =4; 故答案为:90°,4; (2)直线移动有两种情况:0<x< 及 ≤x≤2. ①当 0<x< 时, ∵MN∥BD, ∴△AMN∽△ARQ,△ANF∽△QG, ∴ =4, ∴S2=4S1≠3S1; ②当 ≤x≤2 时, ∵AB∥CD, ∴△ABH∽△CDH, ∴CH:AH=CD:AB=DH:BH=1:3, ∴CH=DH= AC=1,AH═BH=4﹣1=3, ∵CG=4﹣2x,AC⊥BD, ∴S△BCD= ×4×1=2, ∵RQ∥BD, ∴△CRQ∽△CDB, ∴S△CRQ=2×( )2=8(2﹣x)2, ∵S 梯形 ABCD= (AB+CD)•CE= ×(3 + )×2 =8,S△ABD= AB•CE= ×3 ×2 =6, ∵MN∥BD, ∴△AMN∽△ADB, ∴ , ∴S1= x2,S2=8﹣8(2﹣x)2, ∵S2=3S1, ∴8﹣8(2﹣x)2=3× x2, 解得:x1= < (舍去),x2=2, ∴x 的值为 2; (3)由(2)得: 当 0<x< 时,m=4, 当 ≤x≤2 时, ∵S2=mS1, ∴m= = =﹣ + ﹣12=﹣36( ﹣ )2+4, ∴m 是 的二次函数,当 ≤x≤2 时,即当 ≤ ≤ 时,m 随 的增大而增大, ∴当 x= 时,m 最大,最大值为 4, 当 x=2 时,m 最小,最小值为 3, ∴m 的变化范围为:3≤m≤4.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