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教案

ID:61179

大小:28.4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常见误区 2、学习文言文翻译要求和翻译方法。 学习重点:1、2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能理解并翻译浅易的文言文中的句子,这是文言文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点。尽管我们平时很重视文言文翻译的训练,但同学们翻译的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与“信、达、雅”的标准相对照尚有很大差距。从句意理解上看,或者整个句子理解错误,或者个别词语认识有误,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整篇文章旨意的准确把握。从翻译方法上看,许多学生不能坚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致使译文只反映原文大意却破坏了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如何实现“信、达、雅”的目标?除了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之外,还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考点阐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首先,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全文中理解句子。要整体把握全文,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充分利用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来理解句意。 ③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点句子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理枝叶;或抓住关联词语,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④调动已有的教材知识,进行比较推断,帮助理解。 ★文言文翻译要求:信、达、雅 1. “信”是指译文的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即译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2.“达”是指译文的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畅,没有语病。 3.“雅”是指译文的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优美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具体翻译时,对文言文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达,还应该用意译作为辅助方法,使句意尽量达到畅达、完美。 三、翻译常见误区 (一)、错译。 主要表现在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运用方面。 1.译错词义。混淆实词的古今意义和词类活用规律,忽视多义词的义项选择,不熟悉词的通假现象,缺乏古代文化常识,都会导致错译实词。 例如:沛公军霸上   译成:沛公刘邦的军队在霸上 这里的“军”字已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作“驻军”讲。 2.混淆虚实。不了解或不熟悉常用虚词的用法,导致错译虚词。 例如:特与婴儿戏耳。译:特地同小孩玩耳朵 “特”是副词,在此作“不过”讲,不能译为“特地”;“耳”是语气词,表限止语气,可译为“而已”、“罢了”,不能误作实词,错译为“耳朵”;这里“特”、“耳”连用,构成固定句式“特……耳”,可译为“不过是……罢了”。因此,“特与婴儿戏耳”,应译为“(我)不过是跟孩子开个玩笑罢了。” (二)、漏译 1.省略成分不增补。省略句的省略成分,必须补出却没有补译出来。 例如:触草木,尽死。译为:蛇触及草木,全死了 2.该译词语被“遗忘”。原文中本该译出的词语,保留未译。 例如: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译成:假如我不干这捕蛇的差事,那么早就病了。 这里就漏译了“病”字。如果把这个“病”字译出,原文后一分句译成“那么早就困苦不堪了”,这样处理,译文就完整、准确了。 (三)、硬译 1.照搬注释不变通。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译成:猪牛羊、珠玉、丝绸,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这里的“牺牲”,是指猪、牛、羊祭祀用品 2.倒装句式不调整。 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译成:寻找一个人可以派他去回复秦国的。 忽视了原句定语后置的特点,未调整原句的语序就硬译。 (四)、赘译 翻译游离原文,任意发挥,译而无据。 例如:秦人开关延敌。译成:秦国人大摆空城计,打开关门想引诱敌军进城。 这里的所谓“大摆空城计”等,就游离原文太远了。翻译一定要紧贴原文。 四、明了雷区,落实考点 定好词性,译准词义;注意句式特点,理清句间关系。 (一)定好词性,译准词义; 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为考察重点。 例: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译文:我从齐安坐者船行驶到临汝。(名状) 3、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 4、舍相如广成传舍。译文:安置相如住在广成传舍。 5、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6、赵王以为贤大夫。(认为……是) 7、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8、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练习:1、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2009安徽) 立恭折断一根竹子,凿出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2、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4分)(2009福建) 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他哥哥藏在别的地方。 3、语迪曰:“卿向不欲吾与国事,殆过矣。” (2009广东) (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4、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3分) 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5、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4分) 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6、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7、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8、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二)、注意句式特点,理清句间关系。 例:1、此人力士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行将为人所并 5、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8、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9、何厌之有? 10、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文言固定句式:要套用它的固定结构来翻译,而不要一字一字地抠。 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2、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3、其李将军之谓也? 4、无乃尔是过与? 5、何辞为? 6、其皆出于此乎? ★关注复句句间关系及其词语,并落实译准 表假设:苟  若  使  倘  即  诚  如  必  脱 表转折:然  而  乃  则  但  顾  第  特 ★要忠实原句的语气 原句是疑问语气、反问语气、无奈语气、推测语气等语气的,翻译后,要保持原语气。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商量语气 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委婉推测语气 岂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能讥笑我吗?)——反问语气 ★注意修辞翻译 1、借喻,就是不出现要说的本体而用一个形象的喻体来直接表述的修辞方法。这种方式为古代学者所乐用,能使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译出它的本体或将其译成一个明喻,这样才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本意。 (1)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金城千里: (2)今不惜美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深矣。(2000高考)美锦: 2.借代的翻译 借代是借用相关的事物来称代要说的事物,对借代的翻译就是要译出所代的事物。 (1)“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廉颇蔺相如列传》)口舌: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缙绅 (3)“黄发垂髫”(《桃花源记》)黄发垂髫: (4)“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2005全国)口腹: 3.委婉的翻译 因有所顾忌,或因谦恭,或为了求雅,古人往往不直言其事,而是拐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是委婉。对委婉句的翻译,就是变委婉为直言。 (1)、有所顾忌,《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山陵崩: (2)、为求雅,权起更衣。更衣:上厕所。 (3)、再如外交辞令的委婉,《赤壁之战》中的“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会猎: (4)、再如为了谦恭和避免冒犯,不说皇帝年轻(因为年轻往往意味着不懂事或阅历浅),而是说“陛下富于春秋”(《史记•李斯传》) 4.互文的翻译 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合而见义,这种辞格就叫互文。不管是本句互现(同一句的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现)的翻译,还是对句互现(上下句中有某个词语互文见义)的翻译,均应遵循由分而合的原则。 (1)、王昌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就要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2)、白居易《琵琶行》里的“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译为: (3)、《捕蛇者说》中的“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一句译为: (4)、《孔雀东南飞》中的“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译为: 除此而外,古文中还会使用其他的一些辞格,如夸张、比拟等,翻译时也应根据辞格本身的特点,恰当写出译文。 练习: 1.批龙鳞,逆圣听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五、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文言文的具体翻译方法主要有:删、留、增、替、调 ①   删除原词,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助、连接作用的虚词,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译成现代汉语时,不能硬译,应该删除不译。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为: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译为: ②保留原词:凡是文言文中的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在翻译的时候,都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例如: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译为: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译为: ③增补词语:现代汉语中以复音词为多数。这些复词又大都是由文言词汇中的单音词发展演变而来。翻译时,应该把文言之中的单音词增补为相应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例如: 秦孝公据(占据)崤(崤山)函(函谷关)之固(坚固),君(君王)臣(臣下)固守以窥周(周朝)室(王室)。 廉颇为赵(赵国)将(大将),伐(讨伐)齐(齐国)。《廉颇蔺相如列传》 翼日进(进献)宰(县宰),宰(县宰)见(见到)其小(弱小),怒(愤怒)呵(呵斥)成(成名)。《促织》 另一种情况是,因为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常常出现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数量词等现象。为了使译文通顺畅达,语意明白,翻译时就要把这些省略的句子成分或某些内容补充出来。例如: 子曰:“隐者也!”子使(子路)反见之。(子路至则(隐者)行矣。《论语二章》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候(于)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 权以(之)示群下。《赤壁之战》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 ④替换词语:  有些词语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有些词语古今是同一个词,但表示的意义有差别。在翻译中遇到这些词语时,都要把它们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例如: 为(是)赵宦者令(头目)缪贤舍人(门客) 初,鲁肃闻(听说)刘表卒(死去)。 故天子一跬步(一小步,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皆关天命,不可忽也。 ⑤调整词序 古今汉语的句法结构大体相同,但由于古今汉语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式和现代汉语的句式相比发生了变化,在翻译时要根据古今汉语语法变化的某些规律,对原文的词序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它们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例如: 句读之不知            惟命是从             会于渑池   古之人不余欺也。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巩固练习 段落翻译: 1、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译文:小时侯拜陈实为师,因道德高尚为乡里称道。 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译文:甘愿接受任何处罚,但请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 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译文:盗贼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坏事,这是有羞耻心的表现。 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译文:王烈派人寻找,就是原先那个偷牛的人。 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译文:有的人到路上就返回来,有的人看到他的家就回来。 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1)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译文:我看见经过我这里的人多着呢,(可是)没有谁哀怜我。 (2)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译文:假使先生您不是没有吃饭,难道还能哀怜我吗? 3、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文: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可是我见到有人读了几十卷书便自高自大,欺侮长者,轻视同辈人。这样,别人自然像对仇敌一样恨他,像对鸱枭那样讨厌他。像这样拿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君子的修行,用安静来修养身心,用俭朴来修养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会使心志明达,不宁静就不会实现远大目标。学习须宁静,要有才干就要学习,不学习就不会增加才干,没有志向就不会成就学问。 5、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译文:和坏人交往,就如同进入盛有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里面的臭味;和好人交往,就如同进入盛有兰花的屋子,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香气。 6、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译文:当初我所以为难,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既然已经收到他搭乘我们的船,难道可以因为危急而抛弃他吗?' (2)译文:当时的人们用这件事来评这下华歆、王朗品德的优劣。 7.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 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译:他的叔父屡屡到曹嵩跟前提及(太祖之事)。 ②太祖口貌如故。 译:太祖嘴脸容貌像平时一样。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译: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欺瞒啊! 8.海鸟曰:“爱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礼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①越哉,臧孙之为政也! 译:臧孙施政,失了分寸啊! ②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译:现在无缘无故地加以祭典,不是施政所适宜的 9.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联与之共有府库耳。 译:顺德果真能够有益于国家的话,我可以和他共享(内廷)库房中的(财产)。 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译:还是念及他有功于国,没有降罪于他。 10.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欺。 译:确实如此,爱卿没有欺骗孤家! ②间召问群臣臧否。 译:间或召见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 ③濂惟举其善者对。 译:宋濂只是列举那些与自己交好的臣子回答。 11、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后汉书  冯异传》) (1)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译文: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夸耀自己。                                                                 。 (2) 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译文:军士都说希望隶属于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十分推重他。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1)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文:看见路边李树结的果实很多,把树枝压弯了。                                                                 。 (2) 取之信然。 译文:取来尝一尝,果然是这样。 12.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⑴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译文: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呢?' ⑵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我改为习武,刚练好武艺,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 13.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 ⑴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译文:你是不贤能的人,生命不值得珍惜。 ⑵嗟乎!道其不济夫! 译文:唉!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 14.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曰:'惟伏神(中药名,外形像芋)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忾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 ⑴召医而尤其故。 译文: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故。 ⑵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 译文:那个卖药的人欺骗你而把他的老芋头卖出。 15.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⑴少却,吾恶紫臭。 译文:往后退,我讨厌紫衣的气味。 ⑵于是日郎中莫衣紫, 译文:在当天宫中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