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
课 题 太阳、月球与地球
的关系 课 型 理论课 课 时 2
授课班级 学前教育 执教人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准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
神。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①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②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日食与月食
教学方法 讲授讲授法与引导探索法
教学用具 网络课件、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二、教学过程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
2.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多媒体资料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20 图 1.23)通过资料、地图及同学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太阳辐射
在哪些方面对地球产生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P21 图 1.24)太阳能的利用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找资料、阅读教材 P21 相关图像思考解答)太阳大气各层中,有哪些太阳活动?
其表现形式?其活动周期有多长?这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什么?
2.太阳活动及主要类型
①太阳活动
②主要类型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 11 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 11 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对地球的影响: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对地球气候
的影响
(三)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变化的周期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料库和教材中相关图像,思考讨论)为什么有月相的变化?月相变化的周期有
多长?不同时间应在天空的什么方位观测到哪种月相?教材 P24 图 1.30
月相的变化对地球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月相变化是因为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产生的,教材 P26 图 1.32 阅读。应
注意,观测者位于北半球,月球在南部天空,观测时间和方位:上图是以太阳落山时,不同时间的月相和所在天空的
方位,此图表现的是上半个月的月相状况;下图是以太阳升起时,不同时间的月相和所在天空的方位,此图表
现的时下半个月的月相状况。
2.月相变化对地球的意义
月食总是发生在满月望日(即农历的十五或十六),但并不是每次望日都发生月食,只有在望日时月亮运行到
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即日月相冲于黄白交点附近)才会发生月食。
月食是从月轮东缘开始的,于西缘结束,与日食相反。
(四)日食
所谓“食”就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主要有日全食、日偏
食及日环食三种;月食主要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日食必发生在朔日,即农历初一(朔)。这是因为只有在
那一天,月亮才会出现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连线上,这样才有可能使月球挡住太阳而形成日食。同样地,月食
一定出现在望日,即农历十五。
为什么不是每个月的初一都会有日食,还有,为什么不是每个月的十五都会有月食呢?
这是因为除了上面的条件外,影响日食和月食出现的还有其他因素。我们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称
为黄道,把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白道。黄道平面与白道平面不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平均有 5°09′的
夹角,因此,只有当月球运行到黄道和白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附近时,才会发生日食。
日食的过程
由于月亮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的。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月面的西
边缘相外切的时刻,称为初亏。初亏也就是日食过程开始的时刻
从初亏开始,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
缘相内切时,称为食既。此时整个太阳圆面被遮住。
食既后,月亮继续往东移动,当月面的西边缘和日面的西边缘相内切的瞬间,称为生光,它是日全食结
束的时刻。
成因
日食总是发生在新月朔日(即农历初一),但并不是每次朔日都发生月食,只有在朔日时月亮运行到白道
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即日月相合于黄白交点附近)才会发生日食。
日食是从日轮的西缘开始的,于东缘结束。
三、课堂小结
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
日食在发生的过程中有怎样的特点?(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哪边开始?)
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日食发生时是农历什么时候?
四、知识应用
P27,完成思考与练习 1、2、3 题
知
识
拓
展
技术延
伸
素质延
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