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ID:58574

大小:13.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学情分析: 在基础知识方面,尽管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本课的部分内容,但绝大多数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比较少,或者没有系统性。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的联系、比较能力较差,本课内容牵涉面广,与其他许多方面的知识有交叉,有些理论性的知识,学生理解有困难,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要围绕所给内容,提供一些有趣味性的资料,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活跃课堂,启发思维,争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生通过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从汉至元政治制度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学会用图示的方法整理其演变的历史。 2.学生学会运用归纳法理清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的两条基本线索(即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理清从汉至元政治制度发展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3.通过对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学习,理解政治制度不仅包括行政管理制度,也包括考试、人事管理制度,由汉至元官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从侧面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管理水平。 4.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这一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2.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中国古代国家管理中的智慧,能认识到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2.能对历史王朝制度建设的成败得失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客观的评判。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史实及其主要特点。 难点:如何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教学方式: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导向—对话—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史料研读、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师生交流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导入: 情境创设:选取宋以前的丞相与皇帝议事的影象片段与宋以后的丞相皇帝议事的影象片段各一。 请同学们分析两个场景的不同之处。 问题探究:宋以前,宰相们坐着议事,到宋太祖时坐着议事不行了,再以后就必须跪着接受君恩了。同学们想想看,从坐到跪,这中间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教师帮助学生重新整理中央集权的概念 资料引入:中国古代历朝版图面积 自主学习:顺着朝代的推延,中国的版图面积总体趋势是不断的扩大,要治理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变化,历代王朝是如何加强管治的? 学生阅读教材,列举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史实。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藩镇割据”“行省制”等概念。 资料引入: 材料1   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汉书》  汉初统治者采用什么办法来管理地方,确保刘姓天下呢?结果如何? (答:郡国二制。在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西汉出现了王国问题。 )   材料2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上《治安策》 材料3  “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 晁错《削藩策》 根据材料2、3,汉武帝如何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答:采取“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结果:基本解决王国问题。)   材料4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北宋初期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分析北宋初期做法的利弊。 (答:收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一;保持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弊:后期带来冗官、冗兵、冗费,导致“积贫积弱”的局面,以至削弱对外战争的战斗力。)   材料5  《元史 地理志》“自封建变为郡,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根据材料,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答:面对辽阔的疆域,为了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问题探究: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总体是一种什么样的趋势? (答: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问题探究:回顾导入的录像片段,宋以前,宰相们坐着议事,到宋太祖时坐着议事不行了,再以后就必须跪着接受君恩了。同学们想想看,从坐到跪,这中间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自主学习:相权成为了皇权独断地位的最大威胁。削弱相权也成为历代强化君权的必然措施。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填写中国从汉至元历朝中央决策机构的演变表格 教师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汉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三省六部体制”等概念。 (一)资料引入: 材料6   在武帝统治的54 余年中,曾有12人任丞相,得以善终的只有7 人,其他5人或自杀,或下狱死,或被腰斩。因此,公孙贺在被任命为丞相时,甚至“不受印绶,顿首涕泣”。 材料7   卫青: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仲卿。系县吏郑季与平阳侯府中婢女卫氏的私生子。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因功与霍去病并为大司马。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 从公孙贺、卫青地位等看汉武帝时期决策机构的变化。 (答:为加强皇权,宠信近臣。汉武帝用内朝官来压抑外朝官以侵夺相权,管理国家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以便皇帝控制,因而出现了“内朝(即外朝)”与“外朝”之分。由侍从皇帝的宫廷机构组织构成“内朝”,掌握了决策国家政务的权力;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构成“外朝”,却逐渐退居到仅只执行政务的地位。) (二)创设情景,师生交流互动: 组织学生召开一个模拟会议,先围绕一个紧迫问题(如唐朝修建长安城,修建应首先从哪方面入手? )展开讨论,然后再模拟三省会议的召开,体现出为提高效率,设立三省分工的必要性。 思考:和以前行政机构相比,唐三省六部制有什么突出特点? 分工明确,效率高,便于集思广益,解决君相矛盾较成功。 问题探究: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变化是一种什么样的趋势?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谁的权力在不断扩大?说明什么问题? (答:①从汉到元,相权在不断地分散和削弱;②皇权在不断加强;③这正是君主专制的本质。)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情境创设:官僚制度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封建统治者是如何通过选官制度来保障中央集权的?(引出最后学习内容)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资料引入:播放影像资料《科举制》 结合影像资料和教材,分析选用人才变化的原因目的所在 (答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本课知识结构,并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官僚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进行归纳。 拓展延伸: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文明之探索 材料8: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9:就国家的前途而言,将政权置于规范的制度化运行中,与将其交与个人的独裁统治相比,具有更多的合理性,都更能实现理性为政的原则,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高翔《近代的初曙》 结合材料8、9,联系所学知识,探求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给我们今天哪些启示? (答案导引:从专制制度的积弊和行政制度的智慧两方面进行分析。)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