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观潮》说课稿

ID:579073

大小:29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观潮》说课稿 一、说教材 ‎《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作为一篇精读课文,《观潮》一课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按顺序抓特点地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内容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从远到近,写得有序而生动。‎ 二、说目标 ‎1、教学重点:‎ ‎ (1)辨别生字的形似字,理解并会运用 ‎ (2)感受课文中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学会作者的观察方法。‎ ‎2、教学难点:‎ 本篇课文按时间的发展顺序描写了钱塘江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应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事物,教会学生灵活的将这种观察方法运用到生活当中。‎ 三、说教法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仿佛身临其境的 感受钱塘潮水的壮观景象。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方法与过程 ‎(1)、在学习生字词时,采用直观教学法。在黑板上示范出生字词的正确写法,区分形似字,理解生词的意思,并能够熟练的造句。‎ ‎(2)、在学习课文时,采用直观法、朗读法和讨论法以及。首先,采用朗读法,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描绘的钱塘江潮水,引导学生想象钱塘江大潮的波澜壮阔;然后利用直观法,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更加深刻的体会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最后,学生讨论课文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在讨论出结果后,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作者的观察方法描写自己所见到过的景象,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说教法 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巧用课件、课本插图、影视资料等,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场面显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入情入境,结合文中的文字描写深入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还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读一读,议一议,看谁能把潮来时那种“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的气势读出来。‎ 四、说学法 ‎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比如,“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为什么这么说,“奇”在哪,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因此,我还将采用合作交流式学法,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议一议文中的哪些词和句用得好。‎ 五、说教程 ‎《观潮》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楚,作者分别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钱塘江大潮壮景象。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还是一篇写作的好范文。为了使本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 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 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到钱塘江大潮?‎ 2、 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 请学生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伟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 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样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潮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的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 通过“读、悟、议、赏、再度”,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 读。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 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观潮》,请同学们回想上节课我们总结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课文的?‎ 学生答后老师板书: ‎ ‎1—2 潮来前 3—4潮来时 5 潮去后 ‎2. 默读全文,再借助板书,说说这一课写了什么?‎ ‎【在回顾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的基础上,从部分到整体,把握文章整体内容,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也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 (二) 精读3、4自然段 ‎ 1.课件出示观潮时“人山人海”的图片,我说:同学们,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都要到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观赏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提问:为什么它能吸引那么多游客?学生可能会回答潮水很壮观,也可能用课文的句子回答。我再引导:潮水在众人急切的期盼中终于来了,今天就让我们在作者的文字中欣赏这一天下奇观。接下来请快速地浏览第3、4自然段,思考潮水的哪两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学生一般能回答出“潮水的声音大、浪头很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潮水的两个特点:声大、浪高。并板书。‎ ‎ 【在快速读课文前先设疑问,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这就是导读法。再围绕问题得出“声大、浪高”的结论,自然引出下一环节对3、4段中潮声、潮形描写的欣赏。】‎ ‎2.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3、4段,用横线画出写潮来时声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潮来时的样子的句子,各三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生阅读批注后,请学生读读画出的句子,同时我会在课件上出示相应的句子,让学生自由读后再谈感受。我是这样引导的:‎ A: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说说你听到的是什么样的响声呢?(隆隆的响声)这响声响亮吗?(不响亮)为什么?(好像闷雷滚动)哪个字突出了这时的潮声还不响亮(闷)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我相机板书:闷雷滚动 B: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 你感受到了什么?(人们感到很惊喜)从哪些词能读出来?(人声鼎沸、潮来了!)能把这种惊喜读出来吗?学生读好句子后,我再提问:人们从哪里知道潮水马上就要来了?‎ ‎ ‎ C: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学生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没有直观感受,理解不深,我先出示图片让学生有这么方面的感受再抛出问题:看到远处的白线后,人群怎么样?(沸腾了)人群怎么沸腾?咱们演一演,怎么样?学生一般会举高手挥舞。这样的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人声鼎沸)我再引导,一个人读显然读不出人声鼎沸的感觉,让我们大家一起读吧。学生齐读。‎ 相机板书: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D: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中潮水终于来了,潮水给你的感觉怎么样?(很壮观)从哪些词感受到壮观?(白浪翻滚、两丈多高的水墙)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就越来越怎么样?(激动)读出你内心的激动吧!‎ 相机板书:白色城墙 E: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你觉得哪里写得最好,最喜欢?学生一般都能说出“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山崩地裂”等词语。我再抛出问题:“为什么作者把潮水比作白色战马?”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后,接着出示潮水如战马的图片给予直观感受。‎ 相机板书:白色战马、山崩地裂。‎ 课件出示:‎ ‎(1)浪潮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2)浪潮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3)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4)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 (5)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读读这五句话,说说逐步添上的词语有什么作用?(①意思已完整,②写出了颜色,③突出了数量,④刻画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它开阔,横贯江面,它势猛,有进无退,所以先呈线状,后呈墙状,至此则呈"万马并进"状。⑤写声势大,前面"千万匹"也写声势,但写的是客观的实景,这里则写主观感受。)‎ 多壮观的潮水啊!请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种越来越大的气势吧!‎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在读中学,学中读。教师只起引导作用。适时地对学生的朗读做出适当的评议、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培养了读的能力,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3.出示第4段:‎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将其中的“再近些”,“越来越近”加红并反复出现三次。)‎ 在朗读前我这样引导:这么美的句子,就让我们来用特殊的方法读一读,就像唱歌一样,加红的字唱三遍,一起把这段读一读吧。学生齐读第4段,加红的字在三次重复读的过程中一次比一次高昂。‎ ‎【全新特殊的朗读方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加红句子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快的朗读中,学生也能更好地体会人们激动的心情和钱江潮的气势汹涌,并将这种体会融入到读之中。】‎ ‎4.现在请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板书,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吗?‎ 先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发现,如果学生无法发现作者的写作顺序,我再提示从作者的写作顺序上思考。这时学生一般都能说出整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3、4自然段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来时潮声和潮形的变化。‎ 教师板书:由远及近。‎ ‎【在充分的理解和赏读之后,学生对“由远及近”写作顺序的掌握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了。】‎ ‎5.作者笔下的钱塘江大潮已经是这么的汹涌澎湃、震撼人心,那现实中的潮水又是怎样的呢?快看,钱江潮来了!‎ 播放钱江潮视频录像,师生共赏。‎ 提问:你有什么新感受?假如你是一位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学生赞叹后,我再激情导读:就让我们和着滚滚潮声,一起赞美大自然造物主的神奇!让我们的朗读声也如钱江潮水般让大地颤动起来吧!‎ 配着潮声学生激情朗读3、4自然段。‎ ‎ 【3、4自然段是全文的精华,也是重点部分,在前面美句欣赏和朗读指导的基础上,辅以直观的视频欣赏,以达到朗读提升和情感升华的效果,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 ‎(三)分解段落,背诵3、4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诗歌形式的第3、4段。‎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午后一点左右,‎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 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 江面还是风平浪静,‎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 响声越来越大,‎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人群又沸腾起来。 ‎ ‎2.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自由朗读后,尝试背诵。个别学生 背诵后,再全班集体背诵。‎ ‎【以诗歌形式出示第3、4段,一是可以在感官上减轻学生对背诵的恐惧感;二是将难以背诵的长句子分割成短句子降低背诵的难度;三是全新的事物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而比赛的方式又能激起孩子挑战欲,达到优化课堂的目的。】‎ ‎(四)略讲第5段。‎ 我引导:观潮时如此让人激动人心,那么退潮后呢?还能称之为是奇观吗?请读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还是奇观)为什么?(“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能把这种奇读出来吗?学生朗读第5段 ‎ 【对潮去后景象的感受,保证了整堂课的完整性,再次突出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同时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大潮“余威犹在,退潮速度快,潮水过后的平静”的特点】‎ ‎(五)古今对读,掌握方法。‎ 我是这样过渡的:先课件出示第一段,学生齐读后,提问:钱塘江大潮是现在才有的吗?(不是)从哪里看出的?(自古以来)我再说:从古至今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描绘钱塘江大潮,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古人是怎么写观潮的。课件出示:周密《武林旧事》中写钱江潮的选段:‎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①以至十八日为盛②。方③其远出海门④,仅⑤如银线;既而⑥渐⑦近,则玉城雪岭⑧际天⑨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⑩,势极雄豪。 ‎ ‎——周密《武林旧事》 注释:(1)既望,农历十六日。‎ ‎(2)盛:大。‎ ‎(3)方:当……时。‎ ‎(4)海门:浙江入海口。‎ ‎(5)仅:几乎,将近。‎ ‎(6)既而:过了一会儿。‎ ‎(7)渐:慢慢地。‎ ‎(8)云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做的城墙和被雪覆盖的山岭。‎ ‎(9)际天:连接着天。‎ ‎(10)沃日:潮水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灌溉。 ‎ 1. 学生自由朗读后再指名读。‎ 提问:能读懂吗?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多数学生会回答不懂。这时我再引导:也许你可以先看看下面的注解,再去读读文章,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结合注释再读选段,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从不懂到懂,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锻炼能力发现方法的过程。】‎ ‎ ‎ ‎2.请对照3、4段读一读,找找看与选段中写的内容相似的句子。学生回答,我同时在课件出示:‎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农历八月十八日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学生对比读后,我读课文的原句,学生读出文言文中的对应句子。‎ ‎3、同学们,现在还觉得难读吗?看来偶尔读读古文也不错。在读古文的时候我们还要根据意思正确地停顿,现在我们一起来给这段话标标停顿吧。‎ 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补充纠正。再根据标记齐读。‎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②。方其/远出海门④,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两个环节的设计,从自己对比读,到老师读学生对读,到根据停顿朗读,体现“学生为主体,我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原则,是导读法和对读法的结合。】‎ ‎4.让学生尝试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翻译文段。对学生的尝试翻译给予激励性评价。我再总结结合注释理解原文是一种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指导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尝试借助注释翻译原文,不在于结果,而是旨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能初步运用】。‎ 激情朗读,升华情感 ‎(六)品名句,赏河山 多么奇特的钱塘江大潮啊,难怪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游人的赞叹,大文豪苏东坡更是在诗句中赞道——‎ 课件出示:“八月十八日潮,壮观天下无”。学生齐读诗句。‎ 小结: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除了钱塘江还有许许多多奇特的山光风景。像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等等。‎ 随着讲解一一出示各地风景图片。‎ 最后课件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总结:希望各位同学也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亲身去感受我们祖国河山的美。‎ 再见!‎ ‎【小结设计中,融入了对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从对“观潮”到“观中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 说板书 ‎1.观潮 ‎ 1——2 观潮前 由远及近 ‎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来—山崩地裂 ‎ 3——4 观潮时 ‎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 5 观潮后 ‎【根据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总结,设计了以上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概括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课“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顺序。】‎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