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天津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ID:575605

大小:33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五校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出题人: 蓟县一中 刘晓兵 宝坻一中 高海玉 ‎ 第Ⅰ卷(35分)‎ 一、基础知识(14分,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扉页/菲薄   泥淖/绰约   殄灭/腼腆   鞭笞/怠慢 B.箴言/缄默   不啻/谛听   弓弩/驽钝   拱券/眷恋 C.悲怆/疮痍   荟萃/淬火   睨视/端倪   贬谪/嫡系 D.贿赂/奶酪   膜拜/模型   屏气/摒弃   饯别/栈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交头结耳 天理昭然 战战兢兢 怂恿 ‎ B.蛊惑人心 融汇贯通 切中肯綮 瘐毙 C.富丽堂皇 锱铢必校 钟鼓馔玉 箜篌 D.诚惶诚恐 初生牛犊 耳濡目染 髭须 ‎3.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最近,国家海洋局审议批准了第25次南极 总体方案,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有序展开,建设南极内陆站是这次科考活动的核心任务。‎ ‎(2)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爱的嫩芽是细弱的, 长起来的时候,它 强大无比,所以必须精心呵护。‎ ‎(3)苏轼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A. 考察 只要/就 独树一帜 B. 考察 只有/才 独树一帜 C. 考查 只要/就 不落窠臼 D.考查 只有/才 不落窠臼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利于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也有助于实现更加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符合各国利益。 ‎ B. 对于很多的德国评论家来说,格拉斯的作品实属是他自视清高、禁欲苦修和传统大男子主义的产物,在八十年代中期后,他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 ‎ C.在刚刚公布的金球奖三人候选名单中,C罗、梅西与诺伊尔最终入围,2014年的金球奖刻上谁的名字,注定会成为人们热议的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里的话题。‎ D.出汗是很高效的散热方式,每蒸发一克水就可带走2.43千焦的热量。但是并不是汗流出来就一定能马上蒸发掉,它能否有效的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湿度。‎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李杜以后的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创作的《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久为传诵的作品。‎ B.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如《阁夜》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新唐书》,《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出于此)。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诗话》等,结为《欧阳文忠集》。《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D.词又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 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按写作内容与风格分为豪放派(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 、辛弃疾)、婉约派(代表人物主要有柳永、李清照)。‎ ‎6.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襟三江而带五湖 A.或棹孤舟 B.岸土赤而壁立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将成家而致汝 ‎7.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又何尤 ‎ A.奚以知其然也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系燕父子以组 D.祸患常积于忽微 二、(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 在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的文学走向衰微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在各种非文学的领域发现了文学。它的身影已开始更多地出现在摄影、网络、手机短信之中。‎ 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短信文学等的出现,再加上此前的电影文学、电视散文等,这些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文学借助于现代科技媒介走向了泛化。然而,对于文学的泛化,有人视之为洪水猛兽,大力进行围追堵截;有人视之为畏途,犹豫徘徊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这些都大可不必,纵观文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便可看到,文学的泛化是文学发展中的常见现象。‎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的内容遵循着审美的要求,不断地向人生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从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从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寻找、发现和捕捉新的审美对象,从而形成了文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变异性。文学的审美属性使其始终都在寻找和表现新的对象和内容,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学形式为其新的载体。旧的文学样式因成熟而相对僵化,它会使文学对新的审美对象和内容的表达滞后。所以任何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向被传统的审美观念视为非审美领域的方向的开拓,用发展的眼光看,都预示着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类型的开始。‎ 但是,文学的泛化一般是指文学借助于其他媒介或形式来表现其审美属性的现象。审美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含义,凡是不具备审美属性的都不能称为文学。因此,我们还得把文学的泛化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弱化,甚至是去审美属性的非文学化区别开来。有人说,当前的文学走向了泛化,其理由便是文学的精神资源和思想穿透力贫乏,对人性的关注趋于淡化,很多闲适的、无关痛痒的文字充斥于各种文学期刊。然而,这些现象不能称为文学的泛化,只能说是某个时期某些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的弱化,也就是说这些作品不是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还有那些所谓的广告文学,它们虽然有时也有曲折的情节,而且引人入胜,但它们是不能被称为文学的。文学中的审美不带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它具有无功利性,即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满足。也就是说,在文学活动中,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时候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但所谓的广告文学不是这样,它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性,其所有的叙述和描写都是为了宣传和推销其产品,文学在这儿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广告利用文学的想象和描写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它本质上是对文学的去审美属性化,利用的不过是文学的外壳,因此,所谓的广告文学的出现,是不能归为文学的泛化之列的。相反,无论是摄影文学、网络文学还是短信文学,它们中的优秀作品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无论时代怎样变,无论文学借以栖身的媒介怎样变,文学总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它的审美内核不会变。拥抱了审美,那才是真正拥抱了文学。‎ ‎8.下列说法,属于对“文学的泛化”的含义的正确理解的一项是( )‎ A.它一般是指文学借助于其他媒介或形式来表现其审美属性的现象。‎ B.它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C.其中的优秀作品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D.它是指在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的文学走向衰微时而出现的摄影文学。‎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的内容遵循着审美的要求,不断地向人生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从而形成了文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变异性。‎ B.文学的泛化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弱化、去审美属性的非文学化都有区别。‎ C.当前有很多闲适的、无关痛痒的文字充斥于各种文学期刊,这是文学的泛化的表现。‎ D.审美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含义,凡是不具备审美属性的都不能称为文学。‎ ‎10.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短信文学及电影文学等的出现,表明文学借助现代科技媒介走向了泛化。‎ B.无论是摄影文学、网络文学还是短信文学,它们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C.广告文学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性,文学在这儿(或广告文学中)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因此,广告文学的出现,是不能归为文学泛化之列的。‎ D.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在文学活动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乞者王翁传 ‎ [明末清初]徐芳 洒口王氏,樵郡大姓也。其先世某翁,尝行乞至拏口陈长者家。有顷户启,一小鬟捧盆水,向外倾洒去。有声铿然,视之,金钏也。翁大喜,复念此钏必主妇洗妆置盆中,而鬟不知,倘主妇索钏不得,而疑鬟盗,或挞之急。吾贫人,横得重资,未必能享,而贻鬟累,以至不测,大不祥。遂留以待。久之,微闻户内喧声,似有所诃责。斯须,前鬟出,流血被面,望溪便掷。翁急前,持抱问故。鬟掷愈力,曰:“主妇失钏,而枉予盗。予何处得钏?与挞死,宁溺死!”翁曰:“然钏在,毋恐。”乃出诸袖中,俾持入,且曰:“待子于此久矣。”鬟入报,主妇以为谩,遣童出问翁,具以实对。‎ 事闻长者,长者曰:“世安得有此人?”亟召入,居然壮男子也。因问:“若能为我任奔走乎?”对曰:“幸甚!”于是使司门户稽察,辄胜任。则又使出入市贾,征责租课,又辄称。长者益喜,遂以前鬟妻之,而使主庄佃某所。翁益殚竭心力以谨恪报。长者知翁可任,益亲爱,待以家人礼,诸钱谷会计之重要者,悉以寄之。‎ 翁任事既久,橐渐裕,而所娶鬟生数子。既长,使之分道商贩,遂大富,致产巨万。翁乃谢陈氏事,携鬟与子归洒口,为素封[注]家。享年耄耋,孙曾辈读书为诸生者十余人,今门第人文之盛,与陈颉云。‎ 噫!一乞人得金钏值数十金,可以饱矣,返之奚为哉?愚山子曰:翁非特廉也,仁且智也:其不取非有,廉也;逆计主妇之重责鬟,鬟急且死,而候其出救之,以白其枉而脱其祸,仁也;救鬟得鬟,而免于乞,智也;为主人用,则尽心竭力,智也。或曰:王氏,大姓也,而其祖贫至于乞。此子孙之所深讳,而子暴之,无乃不可乎?曰:不然,人唯其行之可传而名,亦唯其品之可尊而贵。名与贵不关其所遭,关其人之贤不肖也。若翁之所行,是古之大贤。王氏子孙当世世师之,又奚讳乎?彼行之不道,虽荣显贵势,若操、桧之流,乃真乞人之所不为,而其子孙所羞以为祖父者! ‎ ‎ (选自《悬榻编》,有删节)‎ ‎【注】素封: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 ‎1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横得重资,未必能享 横:意外 B.则又使出入市贾,征责租课 课:赋税 C.遂以前鬟妻之,而使主庄佃某所 主:掌管 ‎ D.逆计主妇之重责鬟 逆:违反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久之,微闻户内喧声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与挞死,宁溺死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鬟急且死,而候其出救之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D 乃真乞人之所不为 乃有二十八骑 ‎13.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翁廉仁且智的一组是( )‎ ‎①待子于此久矣 ②遣童出问翁,具以实对。‎ ‎③长者益喜,遂以前鬟妻之 ④翁益殚竭心力以谨恪报 ‎⑤今门第人文之盛,与陈颉云 ⑥若翁之所行,是古之大贤 A.①④⑥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乞者拾到金钏,料想是主人梳洗装扮时放盆里的,担心丫鬟受到怀疑而被责打,于是立即找到丫鬟,把金钏交给了她。‎ B.乞者是在成为朝中官员后逐渐发达起来的,其门第人文昌盛之气与陈家相当。‎ C.乞者王翁的后代不愿意别人提起他们家族历史,因为他们的家族是世家大族。‎ D.作者主张王氏子孙应学习乞者王翁,而且借乞者行迹暗讽行为不合道德的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5分)‎ 四.(25分)‎ ‎1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斯须,前鬟出,流血被面,望溪便掷。(3分)‎ 译文:_ ‎ ‎(2)鬟入报,主妇以为谩,遣童出问翁,具以实对。(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子孙之所深讳,而子暴之,无乃不可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凤栖梧 ‎ (金)王庭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①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投靠刘表却不被重用,流寓襄阳十余年,后登麦城城楼,写下这篇名作。‎ ‎(1)本词最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词赏析。(4分)‎ ‎(2)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感情? 请简要分析。(4分)‎ ‎17.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烟光凝而暮山紫。‎ ‎(2)心非木石岂无感, 。‎ ‎(3) ,两朝开济老臣心。‎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资*源%库 ‎(5) ,飞羽觞而醉月。‎ ‎(6)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云青青兮欲雨, ”营造了天姥山神奇瑰丽的世界。‎ ‎(7)中国古代诗词中,“愁”不是一个抽象的情感。在诗人的笔下,“愁”就是寇准“愁情不断如春水”中的春水,荡漾着春天的气息;是秦观“落红万点愁如海”中那浩瀚无比的大海……然而,这些愁的形象物,大多还是比较静态的,和李煜在《虞美人》中的那句写出“愁”的无穷无尽,极富动感的“ , ”比起来,明显还是逊色了许多。‎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21分).‎ 流 年(节选)‎ 彭学明 ‎①我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 ‎②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正像一粒火可以燎原一样,一根竹可以发遍千山。它预示着兴旺的人丁,预示着蓬勃的生命,预示着财源的茂盛。因此房前养鱼,屋后栽竹,是湘西人最乐意做的美差。‎ ‎③我家的竹,是母亲和妹妹在修了小屋后栽的。那年,母亲从一个亲戚家挖来两根楠竹栽下,第二年,就变几十根了,第三年,就变几百根了。转眼,就是绿蒙蒙的,一大片了。风一吹,绿意一片片招摇,一片片倒伏,绿色的声音从屋顶上沙沙响过。茂密的绿色,生长出茂密的诗意,温柔而坚挺。坚挺的是齐刷刷拔地而起的身姿,温柔的是整齐齐俯首而立的头。阳光落在翠竹上,阳光是绿的;鸟翅落在翠竹上,鸟翅是绿的;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上,母亲和妹妹的歌声是绿的。霞光烧过的时候,母亲和妹妹,总会坐在吊脚楼的坪院里,看绿竹枝头百鸟跳跃,听绿竹枝头百鸟和鸣。那被霞光和绿色染过了的鸟声,一声比一声脆,一声比一声甜。特别是一场春雨过后,当竹笋像诗歌一样,从竹林里密密麻麻地冒出来时,母亲和妹妹听得到竹笋破土的声音,听得到诗歌激动的喘息。‎ 那诗尖尖的,小小的,一圈一圈、一寸一寸地从地里旋出来,带着一点点叶芽,含着一点点嫩壳,像成千上万只鸟嘴,对着蓝天,唧唧合唱。‎ ‎④我家的吊脚楼,建起来很简单,也就是在小木屋的两头,各接了一排厢房。也就是说,两头各接了两间悬空和吊脚的楼房。小草一样的母亲,被生活的大山重压了一辈子,她也该在宽敞的吊脚楼里,轻松而敞亮地过她的晚年了。‎ ‎⑤像一个抱着双手,单腿独立,靠在墙上,望着远方的思想者,我家的吊脚楼,也正背依青山绿水,默默凝望。凝望沧桑的岁月,凝望新生的希望,凝望母亲远去的凤凰。是的,母亲像凤凰一样远去了,母亲的吊脚楼却地久天长地留了下来。吊脚楼的一些章节,吊脚楼的一些画面,吊脚楼的一些质地,都带着母亲的体温,在民间闪光。‎ ‎⑥开始,我家的木窗都是简单地把十几根木条,一根一根整齐地隔开,留出空隙,透出光亮。母亲从外面请来最好的木匠,把窗子和门,都重新改成花格的,雕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刻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把呆头呆脑的木头,硬是变成了一本有生命、生活、生气及艺术的活画图。你看,门框上刻着的草地和树丛里,有一只鹿,有一群蜂,有一只猴浑然地连在一起,那意思是“一路封侯”;门板上的一株腊梅怒放着,有一只喜鹊停在梅梢,就是“喜上眉梢 ”。而窗格上雕刻的鲤鱼、雄鸡、牡丹、百合、蔬菜、瓜果等万事万物,都栩栩如生地表达着年年有余、百年好合等吉祥的愿望。母亲,真是人间最伟大的写手,任何作家艺术家,都在母亲富于诗意的想象里,黯然失色。‎ ‎⑦吊脚楼下悬空的两个厢房里,母亲在一个厢房安上了碓(duì捣米器具)、磨,在一个厢房堆放着杂物和柴火。久而久之,那里就成了母亲另一个劳作的空间。舂碓时,一只脚在踏板上使劲一踏一放,碓头就高高扬起,高高落下。人在踏板上起起伏伏,谷在碓窝里越舂越烂。把舂烂的谷米在筛子里一筛,壳是壳,米是米,干干净净。母亲舂碓时,还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篙,竹篙上装着一把弯弯的棕树叶杆子,边舂边用竹篙搅拌碓窝里的谷米,以便受力均匀,把所有的谷米都舂到。母亲在踏板上左右摇晃的身影,母亲边踩踏板边搅匀谷米的姿势,是那么的协调,那么的匀称,那么的优美,简直就像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在跳一种别开生面的劳动舞。是的,这是劳动,这是舞蹈,这是母亲的劳动、母亲的舞蹈,是母亲奉献给世界的最质朴伟大的舞蹈。其实,母亲又何止是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她脚下踩着的那个踏板不是一把琴吗?她手里拿着的那根竹篙不是一张弓吗?她一弹一拨的声响,不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吗?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乡村音乐演奏家!‎ ‎⑧‎ 母亲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老变瘦,我们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美变俊,日子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富变好。从流浪的屋檐,到暂住的油坊,从简单的仓库,到温馨的小木屋和宽敞的吊脚楼,我历经艰辛而终获幸福的家,像小小的一滴水,反射着时代的光辉;我看似奇崛但却快乐的平民生活,像淡淡的一点绿,映衬着这个时代的底色。时代在变,家也在变。家,国,和时代,是一根血脉上的同一个细胞,相亲相爱,相生相息。正像老母亲说的,好的国家社会,好的时代年头,都被我们赶上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18、作者为什么说,阳光、鸟翅、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上”便都是“绿的”?(3分)‎ ‎19.赏析第3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4分)‎ ‎20.在第⑥⑦段中,作者都将母亲比作了艺术家,在内容和感情上有什么不同吗?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21.文章题目为《流年》,但是这个词在文中并未出现,作者为什么以此为题?(6分)‎ ‎2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4分)‎ A. 作者把吊脚楼比喻成一个思想者,在岁月的凝望中,又包含了过去的沧桑、母亲的乐观、新生的希望等,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是厚重的。‎ B. 第1段独句成段,点出了“我家”的吊脚楼的位置,是全文的总起,揭示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湘西吊脚楼和竹子,文章的描述也由此展开。‎ C. 第2、3段描写“我家”的竹,翠绿而生机勃勃,衬托了吊脚楼的美好。‎ D. 第4段中加点的“也就是”一词表明“我家”吊脚楼的搭建十分容易。第6段详写了门上的雕刻,意在突出母亲对儿女“封侯”的渴望。‎ E. 第7段描写了母亲在吊脚楼下的厢房里劳作的场景,朴素而富有诗意。第8段表明我家的生活越变越好,宽敞的吊脚楼是母亲晚年的安身之所。‎ 六.语言运用( 共9分 )‎ ‎23.请提取相关信息,概括《参考消息》的主要特点。不得出现数字,每个特点不得超过10个字。(4分) ‎ ‎《参考消息》是由参考消息报社编辑出版的一份报纸。其主办单位新华通讯社是中国政府官方的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是中文(汉语)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是中国大陆法定新闻监管机构。它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设有分社,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还设有支社。直属事业单位有瞭望周刊社、经济参考报社、新华每日电讯社、半月谈杂志社和参考消息报社等10多个。《参考消息》及时选载世界各地通讯社、报刊等媒体的最新信息和评论精华,全面报道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体育、文化及对华反应等方面的最新消息。《参考消息》四开八版,日均发行量400万份以上,读者规模近2000万。它以50亿元的品牌价值居中国报刊第一位。‎ ‎24.仔细阅读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5分)‎ ‎ ‎ ‎(1) 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60字。(3分)‎ ‎(2) 揭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5字。(2分)‎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后面的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比赛,目标是登上一座很高的塔。一大群动物在塔下观看比赛,为参赛者加油。‎ 旁观者都不相信那些青蛙能够爬到塔顶。“哎呀,这太难了!他们永远无法爬到塔顶。”“他们根本没机会成功,塔太高了!”‎ 开始有些青蛙一只接一只地摔下来。那些步伐稳健的青蛙,听了议论后,也都放弃了。‎ 一些小青蛙看着眼前的高塔,更是没有信心,站在原地未动。‎ 最后,其他青蛙都放弃了攀爬。只有一只青蛙,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到达了塔顶。‎ 原来,那只登上塔顶的青蛙是个聋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五校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答题纸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5分)‎ 四、(25分)‎ ‎15、(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6.(8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 ‎(1)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2)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 ‎(6) “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____”。‎ ‎(7) “ , ”‎ 五(21分)‎ ‎18.(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    )(    )(4分)‎ 六(9分)23.(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5分)‎ ‎(1)(3分)‎ ‎(2)(2分)‎ 七、作文(60分)‎ ‎ ‎ ‎200‎ ‎400‎ ‎600‎ ‎800‎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五校联考高二语文答案 一、1.答案B ‎2.答案D“交头结耳”应为“交头接耳”“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锱铢必校”应为“锱铢必较”‎ ‎3.答案B(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或评定。考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到现场实地进行观察了解,另一个意思是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研究;只要/就:表充足的条件;只有/才:表必需的条件;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形容人。不落窠臼:窠:鸟巢;臼:舂米的石器。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形容事物。)‎ ‎4. 答案D 【解析】A搭配不当。“实现”可改为“构建”。 B“实属”与“是”重复; C语序不当,应改为“注定会成为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里人们热议的话题”‎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A 二、8.答案 A(B项说的是“文学”; C项表述虽正确,但不是“文学的泛化”的含义;D项说法片面,“摄影文学”仅是文学的泛化的表现之一;)‎ ‎9.答案C(由原文第四自然段中“这些现象不能称为文学的泛化,只能说是某个时期某些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的弱化”可知,该项错了。)‎ ‎10.答案B(原文是“它们中的优秀作品都会……意味”) ‎ 三、‎ ‎11.D 逆:预先 12.C ‎13 B(③是长者的奖赏,不是直接表现王翁性格;⑤是通过后代衬托王翁;⑥是作者的评论)‎ ‎14.D(A不是立即找到丫鬟。B乞者一直为陈长者家做事,并未“成为朝中官员”。C文中没有提到“乞者”后代“不愿意”)‎ 四.15.‎ ‎(1)(3分)一会儿,刚才那个丫鬟出来了,血流满面,朝着河水便要跳水自杀。‎ ‎(斯须1分,被1分,掷1分,)‎ ‎(2)(3分)丫鬟进去报告,主妇认为是欺骗(她),派一个仆人出来问王翁,(王翁)详细地据实回答。(谩1分,具1分,句义1分)‎ ‎(3)(3分)这是他们子孙后代所避讳的,而你曝光它,恐怕不行吧?( “暴”“无乃”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洒口王氏,是樵县的世家大族。他们的先祖王翁,曾经行乞到拏口陈长者家门口。一会儿门打开了,一个小丫鬟捧一盆水,向外倒。发出了铿锵的声音,一看,是一个(落地)的金钏。翁非常高兴,(但)又想到这个金钏一定是陈家主妇洗梳装扮时放到盆中的,但丫鬟不知道,如果主妇找不到金钏,就会怀疑丫鬟偷了,或许会狠狠地鞭打她。我是一贫穷的人,意外地得到贵重的东西,不一定能享用,而且连累了丫鬟,以至于有不测,很不吉祥。于是留下来等待。过了很长时间,隐隐地听到门内有喧哗声,好像有叱责的声音。一会儿,刚才那个丫鬟出来了,血流满面,朝着河水便要跳水自杀。王翁急忙上前,抱住她问其中的缘故。丫鬟更加用力往里跳,说:“主妇丢失金钏,却冤枉我偷了。我哪里去找金钏?与其被打死,不如跳河淹死。“王翁说:“然而金钏在,不要担心。”于是从袖子里拿出金钏,让她拿着进屋,并且说:“我在这里等你很长时间了。”丫鬟进去报告,主妇认为是欺骗(她),派一个仆人出来问王翁,(王翁)详细地据实回答。‎ 事情报告给长者,长者问:“世上怎么会有这种人?”马上叫(王翁)进来,居然是青年男子。于是就问:“你能为我做事吗?”(王翁)回答说:“非常愿意!”于是让他掌管门户检查,王翁很快就胜任了。于是又让他进入市场做生意,征收租赋,(王翁)又很快就称职了。长者更加高兴,于是把所救丫鬟许配给他做妻子,并且让他掌管田庄租种土地,王翁更是竭尽全力用严谨认真忠于职守的行为态度来报答长者。长者知道王翁值得信任,更加信任喜欢他,用对待家人的礼节对待他,诸如钱粮计算的重要事情,全都托付给他。‎ ‎  王翁在陈长者家做事很长时间了,逐渐有钱了,而且所娶的丫鬟生了几个孩子。孩子长大后,就让他们分别去做生意,不久就富裕起来了,积累大批资产。于是王翁辞掉了陈家事务,带着丫鬟和孩子回到洒口,成为富裕的家庭。王翁享年八九十岁,孙辈曾孙辈读书的生员有十几个,现在门第人文的昌盛之气,与陈家不相上下。‎ 噫!一个乞丐得到价值数十金的金钏,可以吃饱饭了,却退还它是为什么呢?愚山子说:王翁不仅仅是廉洁的,而且是仁义聪明的:王翁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廉洁;预先估计主妇会狠狠地打丫鬟,丫鬟着急将死,而等候她出来救她,以至于洗刷了她的冤屈,让她逃脱灾祸,是仁义;救了丫鬟又娶了丫鬟,是智慧。有人说:王氏是世家大族,但他们的祖先贫穷,到了当乞丐的地步。这是他们子孙后代所避讳的,而你曝光它,恐怕不行吧?(愚山子)说:不是这样的!人只有凭他可以流传的操守而闻名,也只有凭可以尊敬的品格而尊贵。名声和尊贵与他的遭遇没有关系,而与他的贤德和不贤德有关系。像王翁所做的,是自古以来的大贤德。王氏子孙应当世代学习它,又避讳什么呢?那些行为不合道德的,即使地位显贵的,就像曹操、秦桧之类的人,才是真正的乞丐也不愿成为的人,也是他们的子孙以他们为祖先而感到羞耻的人。‎ ‎16.‎ ‎(1)(4分)①以景结情,情景交融。(1分)写飞雁不断,水天茫茫,描绘了一幅雁飞秋水图,渲染了忧伤茫然的气氛,烘托出诗人内心深深的思乡之情。(1分)②衬托,以大雁南飞来衬托自己的思归之情,(1分)象征,以水天茫茫来象征自己前路茫茫,表现自己归家无期的苦闷。(1分)‎ ‎(2)(4分)①写离开故国三千里之远,西风劝归,表达了思念家乡、不能归去的悲痛之情。②写自己南去北来,人已老去,表达了羁旅漂泊、年华逝去的悲伤之情。③借用王粲登楼作赋,以王粲自况,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苦之情。(评分细则:答出2点给满分,其它答案合理即给分。)‎ ‎17.略 五、‎ ‎18、(3分)绿色是竹子的色彩,是生命的色彩(1分),绿色蕴含着生命蓬勃的生机,也是这个时代的底色。(1分)作者将绿色赋予这三者,揭示出竹林里的阳光、鸟儿,母亲和妹妹的歌声也都像翠竹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欢快之情。(1分)‎ ‎19.(4分)比喻,将新笋比作诗歌,又将笋尖比作鸟嘴,独特新奇,(1分)运用叠词,音韵和谐,(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笋的生命活力,(1分)衬托了母亲和妹妹面对新笋(新生事物)、面对生机的快乐愉悦的心情。(1分)‎ ‎20.(4分)第⑥段将母亲比喻成写手,将窗子和门雕刻上花纹,使他们充满生气和艺术气息,(1分)表达了对母亲热爱生活的赞美。(1分)第⑦段将母亲比喻成舞蹈家、乡村音乐演奏家,她劳作的工具就成了一个个乐器,而她的劳作也成了舞蹈,(1分)表达了对母亲辛勤劳作的赞美。(1分)‎ ‎21.(6分)( 6 分)“流年”虽未在文中出现,但却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息息相关(1分)。① 在岁月的流转中,母亲种上了竹子,建起了吊脚楼,美化了窗子和门(1分),用她的乐观与勤劳将我们的生活越变越好,而她自己却越来越苍老(1分)。② 在作者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暗含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和依恋,它不会因为“流年”而淡漠,反而越来越清晰。(1分)③ 同时,作者的家的变迁也是时代的变迁,因此“流年”也能以小见大(1分),反映我们这个时代越变越好,表达作者对家国的热爱与祝福。(1分)‎ ‎22.(4分)答案B. D ‎ 六.‎ ‎23.(4分) 答案①主办单位级别高;(或:信息来源权威)②刊载信息及时、全面;③发行量大;④品牌价值高。(每点1分,共4分。)‎ ‎24.‎ ‎(1)(3分) (1)画中一人坐在沙发上,看到电视里景阳冈武松打虎的镜头时,吓得瞪眼张嘴,满头冒汗,连手中的茶杯都扔掉了。画的左上方有《打“虎”》标题。(要求: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准确描述画面中的内容,句意顺畅,不超过60字。)‎ ‎(2)(2分) 讽刺了那些在国家严厉反贪形势下惶惶不可终日的贪污受贿者的丑态。(要点:围绕“打虎”,由“实”及“虚”, 不超过35字。)‎ 七.作文(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审题指导(仅供参考)‎ 这则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就其寓意来看,当是强调做事要有定力,不受诱惑或干扰,要坚持走自己的路。由此可这样立意: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另外,抓住文句的关键词——“那些步伐稳健的青蛙,听了议论后,也都放弃了”“最后,其他青蛙都放弃了攀爬”等两句中的“放弃”一词,也可这样立意:做事要永不言弃,坚持到底。‎ 抓住“听了议论后,也都放弃了。一些小青蛙看着眼前的高塔,更是没有信心”这两句,可以有这样的理解:青蛙之所以放弃是不相信自己。由此又可这样立意:要相信自己,尤其在别人说你不行的时候。‎ 偏题的立意:①宁静致远,②残缺的美丽,③实践出真知,④要勇敢。‎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