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演变》《修辞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步训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 语言与文学 语言的演变 修辞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同步训练题二 ‎  【同步训练二】‎ 练 习 三 ‎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  我们喜欢“醇正”与“纯粹”。我们爱无瑕疵的白玉和不断锻炼的纯钢。白玉,好比一首诗的本质,纯粹又美;钢代表诗人百炼不懈的精神。匠人在方玉石上要雕镂出奇美的图像,他先要有一个想像,再要准备好一把锐利的刀,又要手腕,要准确地把自己的想像描在玉石上,因为一个匠人最大的希望、最高的成就是在作品上发现他自己的精神的反映。醇正与纯粹是作品最低限的要求,那精神的反映,有赖匠人神功的创造,那是他灵神的移传。在他的工程中,得要安详的思索,想像的完成,是思想或情感清滤的过程。‎ ‎  诗,具有两重创造的涵义。在表现上,它所希求的是新的创造,是从锻炼中提选出的坚实的精华,它是一个灵魂紧缩的躯壳。在诗的灵感上,需要那新的印象的获取。这才是一首诗的内在,是一首新的诗的发现。所以写诗人的涵养是必不可少的,真实的感情是诗人最紧要的原素。如今用欺骗写诗的人到处是,他们受感情以外的事物的指示。其次,要把灵感所激动的诗写出来,他要忠实于自己。技巧乃是从印象到表现的过渡,要准确适当,不使橘树过了河成了枳棘。‎ ‎  为什么一张图画安上了金框就显得清楚?为什么在城外看见煊红的落日,圈进一道古城墙里就更使我们欢喜?是的,从有限中才发现无穷,诗是无穷意义的缩短,限制或约束,反而常常给我们情绪伸张的方便。“紧凑”所造就的利益,是有限中想到无限。我们不怕格律。格律是圈,它使诗更显明、更美。形式是观画赏乐的外助。格律在不影响内容的程度上,我们要它,如像画不拒绝合适的金框。金框也有它自己的美,格律便是形式上给予欣赏者的贡献。但我们绝不坚持非格律不可的论调,因为情绪不容许格律来应付时,还是得听从诗的意义不受拘束的自由发展。我们绝不是在造自己的镣锁,我们要求规范的利用。匠人绝不离他的规矩绳尺,即是标准。诗有格律,才不失掉合理的相称的度量。‎ ‎  这些主张,差不多是我们一致的方向,仅仅是一种方向,也不知道那目的离得我们多远!我们写诗,因为有着不可忍受的激动,灵感的跳跃挑拨我们的心。惑人的新奇,夸张的梦和刺激的引诱,我们谨慎不敢沾染。把住一点儿德性上的矜持,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写诗。我们写诗,只为我们喜爱写,好比是一只燕子在黑夜的天空里飞,她飞,低低地唱,不曾记得白云上留下什么记号?只是那些歌,是她自己喜爱的!她的生命,她的欢喜!‎ ‎  1.就诗歌创作而言,“匠人神功的创造”指( )‎ ‎  A.在作品中努力创造奇美的意象   B.在作品中力求展示自己的艺术功力 ‎  C.在作品中准确反映自己的精神   D.在作品中体现思想或情感清滤的过程 ‎  2.选出不属于文章第二段所说“两重创造的涵义”的内涵的一项( )‎ ‎  A.在诗的灵感上,需要那新的印象的获取   B.写诗人的思想、艺术涵养是必不可少的 ‎  C.锤炼真实的感情,不受感情以外的事物的指示  D.准确适当地运用技巧,完成从印象到表现的过渡 ‎  3.从全文看,不属于文章最后一段提到的“这些主张”的一项是( )‎ ‎  A.写诗要锤炼醇正、纯粹的想像   B.写诗要锤炼真实的感情,追求新的创造性的印象 ‎  C.写诗要准确适当地运用技巧   D.写诗要运用格律,使诗更加紧凑 ‎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匠人在方玉石上要雕镂出奇美的图像”比喻诗人要在诗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 ‎  B.“橘树过了河成了枳棘”指有些诗人过分忠实于自己的灵感,以致写不出好诗来。‎ ‎  C.“一张图画安上了金框”所强调的是在诗歌创作中恰当运用格律,能使诗更具感染力。‎ ‎  D.“一只燕子在黑夜的天空里飞”表达着诗人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孜孜以求的爱诗之情。‎ ‎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  什么叫学术?经典的定义为“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蔡元培先生对此也曾有过明晰的解释:“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术包含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的内容,先要学理,后才有应用,“理”越深,“术”越广。‎ ‎  学术以理性维护。由于务实的意义是显性的、直接的,务虚的意义是隐性的、间接的,因而务虚常因其不切要领而被性急的人们视为子虚乌有,浪费时间。但务虚的价值是意味深长的。学术的务虚,也正如老庄之“‎ 第10页共10页 无为而无不为”,其中包含了辽阔无边的襟怀,而这首先需要冷静的头脑和远大的见识。另一方面,由于千百年来“理”本身内涵的变化,“理”中的不确定性为“穷理”和“应用”增加了难度。重于“理”,学术易显虚幻;重于“术”,学术则近功利。这都需要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站在个体的角度,应是为术为学,因而应是先有学,才有术,无学则无术。学越深术越广,学为体,术为用。学强调整合性,术强调方面性,学若树大根粗,术才会枝繁叶茂。因此,从客观上讲,学术应该是虚实并存。为了应用,首先要超越具体的应用,广泛深刻的务虚,才有千姿百态、取之不竭的务实。‎ ‎  学术具有相对独立性。学术不能太世俗,太功利化,就必须承认学术的自我发展与相对独立性。社会的政治、经济甚至文化因素一旦过多地干预学术,就会使学术出现摇摆,多走弯路,或者成为一种庸俗的学术。千百年来,学术在曲折中前进。古希腊时代学术在自由发展中度过了一个蜜月阶段,中世纪的学术变成为神而存的工具,悖神的学术惨遭扼杀,便有了布鲁诺的火刑、哥白尼的“触犯天规”。文艺复兴又出现了学术自由的耀眼曙光,但随着资产阶级政权的稳固,学术的独立性虽有增加,但其自由度却受到限制。即使到了今日,研究共产主义思想,即使作为一大流派,在西方许多学术场所还是遭人白眼。近现代学术依政治的指挥棒或经济的指挥棒旋转。但学术就是学术,学术是理性的,只有在相对独立之中,学术才能保持长盛不衰,兴旺发达。‎ ‎  1.文章说“学术以理性维护”,选出不符合“理性维护”的一项( )‎ ‎  A.以冷静的头脑和远大的见识来认识学术的价值 ‎  B.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学术,为“学”与为“术”不能偏废 ‎  C.把“学”作为“术”的前提,将“术”作为“学”的目的 ‎  D.为“学”要广泛深刻,要超越为“术”,以求得为“术”的广阔天地 ‎  2.“学术的务虚,也正如老庄之‘无为而无不为’”,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道家的观点比较,突出了理论研究的价值。‎ ‎  B.理论研究广泛深刻,为实践应用开辟了广阔空间。‎ ‎  C.理论研究的意义是隐性的、间接的,因而它的价值常常受到忽视。‎ ‎  D.理论研究蕴含着实践应用的潜能。老庄的“无为”的“为”对应的是具有隐性、间接特点的理论研究,“无不为”的“为”对应的是具有显性、直接特点的实践应用。‎ ‎  3.选出对下列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学为体,术为用——“体”是根本,是整体的,指的是理论;“用”是应用,是某一方面的,指的是实践。‎ ‎  B.蜜月阶段——学术自由发展,不受干预的时期。‎ ‎  C.布鲁诺的火刑、哥白尼的“触犯天规”——社会的政治、经济甚至文化因素过多地干预学术的结果,学术发展遭受挫折。‎ ‎  D.研究共产主义思想,即使作为一大流派,在西方许多学术场所还是遭人白眼——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反动性。‎ ‎  4.选出对本文中心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 )‎ ‎  A.本文澄清了对于“学术”的种种错误认识,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先要学理,后才有应用,‘理’越深,‘术’越广。”‎ ‎  B.本文从理念上对“学术”进行了界定,并通过对学术曲折发展历史的反思探讨了学术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 ‎  C.本文针对学术研究中的错误倾向,论述了学术研究的思想方法,反对务虚,提倡务实。‎ ‎  D.本文针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甚至文化因素过多干预学术的错误倾向,论述了学术的相对独立性,反对学术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 ‎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  文化中国和大中华经济圈最关键的不同,是文明对话的基本理据。文化是认同的基础,但也可以超越族群、地域和政权的限制。我们不必只从地缘政治来考虑中华民族的前途。一个有古有今而且承继性特别坚韧的民族,不应只从政治和经济力量的扩展来衡量其再生的潜势。‎ 第10页共10页 ‎  如果没有更深刻的文化信息,那么中华民族的兴起并不能改变弱肉强食的国际游戏规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历史苦难,至少应为我们提供不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恕道原则。但是,假若我们不能突破以富强为评断文化价值的惟一标准,我们即使形成了可以凌驾欧、日、美三地的经济圈,我们仍不能消解帝国主义的霸权心态。‎ ‎  孟子的人禽、夷夏、义利和王霸之辨,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条考虑此类问题的思路。假若恻隐之心是人的本质定义,那么真能推展此一“不忍之心”的仁端,即是华夏民族的人文精神。夷夏的分别,也就是野蛮和文明的分别,决非由血统、地域或政权来决定。能以公义扩充同情之心,并采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的群体才是文明;相反,以弱肉强食的逻辑只为一己之私的个人、家庭或国族利益而宰制天下资源的集团,即是野蛮。王霸之辨,根据这一思路,已判然明白。假若我们不以富强为评判文化价值的惟一标准,那么如何才能通过生活实践来体现以公义王道为内涵的华夏人文精神呢?‎ ‎  首先人们必须化解百余年来受尽欺压屈辱而郁积在民族心灵中的哀怨和羡憎之情。这个工作极为困难,竭力发掘深厚的传统资源是不可或缺的途径。‎ ‎  1.文中“更深的文化信息”指的是( )‎ ‎  A.有古有今而且承继性特别坚韧的民族精神  B.不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恕道原则 ‎  C.以公义王道为内涵的华夏人文精神   D.受尽欺压屈辱而郁积在民族心灵中的哀怨和羡憎之情 ‎  2.选出不属于文中“此类问题”范围的一项( )‎ ‎  A.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   B.怎样消解帝国主义的霸权心态的问题 ‎  C.把什么作为评断文化价值的标准的问题  D.怎样形成可以凌驾欧、日、美三地的经济圈的问题 ‎  3.对文章第三段有关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人禽之辨”讲的是人的本质价值和基本精神,人、禽的区别在于有无恻隐之心,并推展“不忍之心”,使仁爱精神不断扩展。‎ ‎  B.“夷夏之辨”讲的是文明和野蛮的区别,夷、夏的区别不在于血统、地域或政权的不同,假如中国人而不履行夏道便可成为夷,不是中国人而履行夏道就可以不是夷。‎ ‎  C.“义利之辨”讲的是道德价值的内在精神,义、利的区别在于是坚持以公义为基础而推己及人的道德精神,还是只为了一己私利、为了权势而放弃人格尊严。‎ ‎  D.“王霸之辨”讲的是评判文化价值的惟一标准,王、霸的区别关键在于是否以富强作为评判文化价值的惟一标准。‎ ‎  4.对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中华经济圈”的形成可以改变中华民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历史苦难。‎ ‎  B.中华民族的前途不能从政治和经济力量的扩展从而达到国家的富强来考虑。‎ ‎  C.如果中华民族不能突破以富强为评断文化价值的惟一标准,那么造成的危害要比没有更深刻的文化信息更严重。 ‎ ‎  D.中华民族必须化解对于欧、日、美列强的哀怨和羡憎之情,才有可能以华夏的人文精神同化西方文化,从而改变弱肉强食的国际游戏规则。‎ 练习四(句群结构分析及中心概括练习)‎ ‎  一、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1—2题。‎ ‎  ①罗丹说过,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②事实上,我们很多人确实是缺少一种发现他人特长的眼光。③在如何看待他人的问题上有些人的做法是不尽合理的。④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一种人,他们与同学同事相处,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时常苛责别人,喜欢吹毛求疵。⑤其实,这样做既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也不利于搞好学习、做好工作。⑥所以,我们要奉劝那些喜欢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快快矫正“视力”,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他人,多多看别人的长处。⑦无论对己对人,这都是大有好处的。‎ ‎  1.上文中加点的“视力”和“这”分别指代( )‎ ‎  A.缺少发现美的眼光 正确的态度看待他人 ‎  B.苛责别人,吹毛求疵的做法 发现他人的特长 第10页共10页 ‎  C.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 善于发现他人的特长 ‎  D.挑剔的眼光 多多看别人的长处 ‎  2.对这段文字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  二、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3—4题。‎ ‎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无非是用新的物质或材料延长了人的肌肉和骨骼。蒸汽机、电力、原子能的时代无非是从能量的角度扩大了人的体力。而信息的时代将广泛使用计算机,延长了人们的脑力。信息是不能由物质和能量完全代替的,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知识,也就是信息。在可以想像的未来,信息科学将成为科学的主流。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但生命运动之高于其他运动形式,就在于它的信息活动更高级,生命和思维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信息活动的最高形式。‎ ‎  3.下面是按照波浪线“延长了人们的脑力”的意思所变换的另一种说法,选出恰当的一项是( )‎ ‎  A.计算机的功能完全代替了人的脑力功效。   B.使人越老越能发挥其脑力功效。‎ ‎  C.和体力劳动一样,脑力劳动将永远存在下去。  D.使人的脑力功效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  4.下面是这段文字大意的概括,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各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人类创造力越来越大。  B.信息活动最高的形式是生命和思维的活动。‎ ‎  C.人类目前已进入广泛使用计算机的信息时代。  D.信息科学将成为科学的主流。‎ ‎  三、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5—6题。‎ ‎  ①由于每一个物种都是一个基因库,物种的急剧丧失和生态系统的大规模破坏,必将导致遗传多样性也随之急剧丧失。②全世界已有492种遗传特征不同的种群陷于危机。③全世界以热带雨林等生态系统的基因损失量最大。④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直接危及农业的发展。⑤随着“绿色革命”的兴起,各种作物品种不断被培育,而且作物的种植范围也在不断扩展。⑥因此,旧品种相应被淘汰而灭绝。⑦例如,在印度尼西亚,近15年来,已有1500种原来当地的稻种灭绝。⑧遗传(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会降低植物的免疫能力,加重病、虫害。⑨如1991年,在巴西,由于橘树基因相似而导致柑橘溃疡,造成了巨额损失。‎ ‎  5.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6.对这段文字所说明的中心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物种急剧丧失的现状 B.遗传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危害 ‎  C.遗传多样性丧失的危害及防治 D.作物新品种培育的作用 ‎  四、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7—8题。‎ ‎  ①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戏剧动作。②人物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戏剧动作才会成为冲突,展示人物性格的基本手段也是戏剧动作。③所谓戏剧动作既指能够看得见的人物外部形体动作,又指人物内心动作,它往往通过外部动作、语言动作来表现。④《雷雨》第二幕里,当周朴园吩咐鲁侍萍“先下去”时,鲁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⑤这简单的话语和极细微的动作很好地表现了鲁侍萍愤恨、失望的心情,内心活动很明显,比激烈的语言和大幅度的形体动作更能打动人心。‎ ‎  7.对“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戏剧动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戏剧冲突只有通过戏剧动作才能形成。‎ ‎  B.展示人物性格的基本手段是戏剧冲突。‎ 第10页共10页 ‎  C.简单的语言和极细微的动作比激烈的语言和大幅度的形体动作更能打动人。‎ ‎  D.人物之间的矛盾因为有了戏剧动作,就形成了戏剧冲突。‎ ‎  8.对这段文字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五、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9—10题。‎ ‎  ①你心里有了许多话,你要描写一件事,这件事老在你心里打转,它一切都准备好了,单等你拿语言把它送出来。②那你就把它送出来吧,不要怕你的文字不“美”,言语不文。③用花轿送出姑娘固然好看,初学写作好比穷人,把你的姑娘用牛车拉出去吧。④只要文章的内容好,语言笨一些没关系。⑤但记住,这是说初写,你千万不要认为这就好了:我可以永远用牛车往外送姑娘了,这样下去,会弄成车上已经不是姑娘而是粪草了。⑥因为你对语言的工作不严肃,对文学事业你也一定失败无疑。‎ ‎  9.对“用花轿送出姑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用文字把内容表达出来   B.语言笨一些没有关系,只要文章内容好。‎ ‎  C.用好的语言把好的内容表达出来。   D.用笨的语言把好的内容表达出来。‎ ‎  10.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  六、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11—12题。‎ ‎  ①有一种电子蛙眼可以像真蛙一样,从出示给它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当中,识别出类似苍蝇等昆虫形状的物体。②这种识别图象的能力正是雷达系统所需要的。③装有改进了电子蛙眼的雷达系统,就可以准确把预定要搜索的目标同其他物体同背景分开,因而大大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十分清晰的目标。④不断改进这种电子蛙眼,并把它用到雷达系统中,还有可能根据导弹的飞行特性,轻而易举地把真假导弹区分开来,使人们能够及时地截击真导弹而不为假导弹所迷惑。⑤国外已经投入使用的一种人造卫星跟踪系统,也是模仿蛙眼视觉原理的。‎ ‎  11.上段文字,从上下文语意贯通看,有两句抄错。这两句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③⑤‎ ‎  12.对这五句话中的说明中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设想中的电子蛙眼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  B.电子蛙眼和真蛙眼一样,准确地分辨出目标和背景。‎ ‎  C.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借助于电子技术,制造成了多种“电子蛙眼”。‎ ‎  D.改进后的电子蛙眼,越发显示出了仿生学在科学技术上的巨大意义。‎ ‎  七、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13—14题。‎ ‎  ①纪实文学曾风行许多国家。②在我国,它的繁荣有其深刻的原因,是历史的必然。③中国人民经历了黑暗的痛苦的十年动乱之后,开始了一个崭新的时期。④新旧交替,万象更新,国门打开,八面来风,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⑤他们渴望了解纷繁的社会现实,反思逝去的历史,思考未来的人生。⑥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解放的前提下,纪实文学顺应时代的潮流,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 ‎  13.对上面这段文字的段意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论述了纪实文学在我国繁荣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根基。‎ ‎  B.概述了纪实文学从国外向国内发展的契机和原因。‎ ‎  C.概述了纪实文学在我国的繁荣和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必然。‎ ‎  D.论述了纪实文学是一种有利于了解社会、反思历史、思考人生的文学样式。‎ ‎  14.对上面这段文字的结构层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 第10页共10页 ‎  ‎ ‎  八、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15—16题。‎ ‎  ①如果你走到悬崖跟前,脚下就会受到一种惊心动魄的震撼。‎ ‎  ②水从悬崖上像条飞练似的泻下,即使站在十里外的山头上,也能看见那飞练的白光。‎ ‎  ③就在这急湍的涧边,绿色的深谷里散布着一顶顶牧民的蒙古包,像水洗的玉石那么洁白。‎ ‎  ④高山的雪水汇入湖中,又从像被一刀劈开的峡谷间泻落到千丈以下的山涧里。‎ ‎  ⑤俯视水练冲泻到深谷的涧石上,溅起密密的飞沫,在日中的阳光下,形成蒙蒙的瑰丽的彩色水雾。‎ ‎  15.以上五句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A.③②④①⑤ B.④⑤②①③ C.③①②④⑤ D.④②①⑤③‎ ‎  16.对这五句话的描写中心和表现手法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了高山雪水飞流直下、水雾瑰丽的流动之美和恢宏气势。‎ ‎  B.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描写了高山雪水一泻千丈、白光彩雾的恢宏气势和壮丽景色。‎ ‎  C.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描写了峡谷、山涧、飞练、彩雾、蒙古包等天山特有的景观。‎ ‎  D.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了雪水、峡谷、山涧、彩雾、蒙古包等动静相谐的自然景色。‎ ‎  九、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17—18题。‎ ‎  ①人们从这里得到启示,模仿这些昆虫复眼角膜的结构,用许多小的光学透镜有规则地排列起来,制成了一种新型的光学元件——“复眼透镜”。‎ ‎  ②这是因为这种复眼角膜是由许许多多个六角形的小眼角膜排列构成,而每个小眼的角膜又都能形成一个像。‎ ‎  ③蜻蜒和苍蝇等的复眼的角膜,具有一种奇特的成像特点。‎ ‎  ④这种复眼照相机已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精细的显微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与质量。‎ ‎  ⑤剥取蜻蜓和苍蝇复眼的角膜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尽管在角膜面前只放一个目标,但通过角膜却可以看到许许多多个像。‎ ‎  ⑥用它作镜头制成的“复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像。‎ ‎  17.以上六句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A.③②⑤④①⑥ B.③⑤②①⑥④ C.⑤③②①④⑥ D.⑤②③①④⑥‎ ‎  18.对这六句话的说明方法和说明中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运用举例说明介绍了蜻蜓和苍蝇等昆虫的复眼的结构,成像特点及其在印刷制版等方面的应用。 ‎ ‎  B.运用比较说明介绍了蜻蜒等昆虫的复眼的成像特点及其仿生学意义和具体应用。‎ ‎  C.运用举例说明介绍了蜻蜒等昆虫的复眼的成像功能及其仿生学意义和实践应用。‎ ‎  D.运用比较说明介绍了蜻蜓等昆虫的复眼的成像功能及其仿生学意义和实践应用。‎ ‎  十、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19—20题。‎ ‎  ①观察事物和实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不可有成见。②一个人做学问不可能没有一些看法,但是当你进行观察或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把那些看法暂时忘掉。③有位科学家说过: ‎ ‎ ④关于观察,也有人说过: ⑤对于反面例子,有人硬是“视而不见”。⑥当然也有人是有意隐瞒,那是不老实,更加不好了。⑦总之,无论观察还是实验,都要把脑子擦干净,让它像一面一尘不染的镜子。‎ ‎  19.分别插入文中甲、乙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要把一切成见留在实验室的门外。  b.一丝不苟是一切科学实验成功的最大秘诀。‎ ‎  c.你只会看到你想看的东西。   d.你必定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  A.甲a乙c B.甲a乙d C.甲b 乙c D.甲b 乙d 第10页共10页 ‎  20.对这个语段的结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十一、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21—22题。‎ ‎  人类语言的结构所特有的任意性、离散性、层级性这些要素,都是动物的“语言”所缺少的。离散性指每个单位有独立的存在,彼此不相混淆。__________。离散性保证了单位的自由拆装,而且通常可以使组装成的上一级单位内涵分明,便于从成分断定整体。‎ ‎  21.文章中间应填入下列句子,排列次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人类语言的各个层级由一个个离散的单位组成。‎ ‎  ②动物的叫喊是囫囵的,无法分析 ‎  ③无论语音、语素、词都能像砖块或元件那样按照规则组装成上一级的单位 ‎  ④也就无法通过重新组装来增加数量 ‎  ⑤或者从那里卸下来,换到别的单位上去 ‎  A.①④⑤②③ B.②⑤④①③   C.①③②④⑤ D.②④①③⑤‎ ‎  22.对这段文字所阐述的中心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类语言的结构有任意性、离散性、层级性这些要素。  B.人类语言结构离散性的特点及作用。‎ ‎  C.动物“语言”与人类语言的不同。  D.人类语言结构离散性的作用。‎ 练 习 五 ‎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  一些环境保护论者以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开发的一种叫特温戈的小型车为例,证明了只要不再追求汽车的大体积和大功率并大大降低其产品的燃料消耗,世界汽车工业将会取得怎样的成就。‎ ‎  绿色和平组织已经构想出一种环保型样车SmILE(“体积小、智能化、重量轻、效率高”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该组织希望这一概念能流行起来。这种汽车主要靠高于正常压力的增压器增加汽缸的动力或使混合燃料注入汽缸。一些专家说,这是使小型发动机充分发挥性能和提高燃料效率的好办法。‎ ‎  用于SmILE的双缸发动机是由瑞士温科AG公司为雷诺特温戈这样的小型汽车设计的。但是环境保护论者认为,使用四缸发动机也是可能的,这样就可以保证所有型号的SmILE车油耗减半。有些人认为,像温科AG公司研制的发动机可能经受不住汽车每天行驶的磨损。针对这种观点,SmILE设计者说,这种发动机不会比任何一种传统发动机磨损更快,它有一个先进的冷却系统,其平均活塞速度甚至比类似的传统汽车的活塞速度还要低。不管怎样,目前大多数汽车早在发动机用坏之前就已经报废了。‎ ‎  对特温戈的改进并不局限于发动机。对车身及底盘的改造在风洞试验中使空气动力特征提高了30%。米什林公司设计的特殊轻型齿轮辋和轮胎使汽车行驶的滚动阻力提高了35%。由于采用了体积更小的发动机,重量更轻的散热器、蓄电池和排气系统,并且改变了座位、悬架、刹车和油箱的构造,特温戈减轻的重量超过了‎195公斤。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在不影响汽车的安全性能的情况下,使用纤维复合材料对特温戈这样的车进行全面改造,车的重量还能减少‎80公斤。尽管玻璃钢和碳素纤维强化塑料零件被用于更具流线型的车身,SmILE设计者说,它们的制造方法即使用钢材,汽车的总重量也不会增加。‎ ‎  该车设计者说,降低燃料消耗对车的驾驶和性能没有负面影响。发动机的最高速度、灵活性和加速能力与原来的特温戈相比毫不逊色,或者还要出色。他们说,用于研制SmILE的技术用于其他品牌的汽车也同样容易。‎ ‎  1.文中画线处的“概念”一词指的是( )‎ 第10页共10页 ‎  A.不追求汽车的大体积和大功率,并降低燃料消耗  B.体积小、智能化、重量轻、效率高 ‎  C.小型车特温戈和SmILE   D.使小型发动机充分发挥性能和提高燃料效率 ‎  2.从本文看,下列反映SmILE发动机的特点的一组是( )‎ ‎  ①使用了高于正常压力的增压器   ②油耗低,功率大 ‎  ③具有先进的冷却系统  ④体积较小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3.以下理解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温科AG公司专为特温戈设计的发动机也用于SmILE ‎  B.法国雷诺公司使特温戈减轻的重量超过了‎195公斤 ‎  C.SmILE的车身使用了玻璃钢和碳素纤维强化塑料零件 ‎  D.降低燃料消耗对各种汽车的驾驶和性能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  4.根据本文的内容,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特温戈虽然出色,但还不是一种环保型小汽车  B.原来的特温戈车的发动机存在一些问题 ‎  C.降低汽车燃料消耗的惟一办法是使用混合燃料  D.目前大多数汽车发动机的问题不在于使用寿命 ‎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铜奔马正名 ‎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术》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刀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如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  1.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纭 ‎  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  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  D.“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 ‎  2.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 ‎  A.《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 ‎  B.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 ‎  C.两汉这种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  D.《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铜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 第10页共10页 ‎  3.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  B.“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 ‎  C.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 ‎  D.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铜奔马的造型 ‎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  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  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  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沙和细沙被吹移到附近就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 ‎  哥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  1.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现象。‎ ‎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有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 ‎  2.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  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  3.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 ‎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第10页共10页 ‎  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  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  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 ‎ 参考答案 ‎  【同步训练二】‎ ‎  练习三 ‎  一、1.答案为:C ‎  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在文中涵义的能力。本文借匠人雕刻来类比诗人写诗。上文说“一个匠人最大的希望、最高的成就是在作品上发现他自己的精神的反映”,而这种“精神的反映”,则“有赖匠人神功的创造”;把这个意思换到写诗上就是,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准确反映自己的精神。‎ ‎  2.答案为:B ‎  本题考查理解语句隐含意义的能力。“诗,具有两重创造的涵义”是第二段开头的一句话,是这一段的中心句。用原文的话来说,第一重涵义是,“在诗的灵感上,需要那新的印象的获取”,要追求“真实的感情”;第二重涵义是,要想“把灵感所激动的诗写出来”,“技巧”是“从印象到表现的过渡”。B项不属于“创造涵义”的范畴,是“创造”的前提条件。‎ ‎  3.答案为:D ‎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来自第一段“醇正与纯粹是作品最低限的要求”等语;B项来自第二段“真实的感情是诗人最紧要的原素”,“在诗的灵感上,需要那新的印象的获取”等语;C项来自第二段“要把灵感所激动的诗写出来”,“技巧乃是从印象到表现的过渡”等语;D项来自第四段“格律在不影响内容的程度上,我们要它,如像画不拒绝合适的金框”,“我们要求规范的利用”等语,但缺漏了必要的限制。‎ ‎  4.答案为:B ‎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出自第二段,“橘树过了河成了枳棘”在文中用来比喻技巧用得不好,从印象到表现的过渡就会不准确、适当。‎ ‎  二、1.A(第一自然段说:“学术包含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的内容”。第二自然段说:“学术的务虚……其中包含了辽阔无边的襟怀,而这首先需要冷静的头脑和远大的见识。”“这”指代“学术的务虚”,指的是理论研究,属于“学”的范畴。选项扩大了概念外延,将“学”误解为“学术”,应改为“学术的务虚”。)‎ ‎  2.C(表述超出了题干的逻辑范畴)‎ ‎  3.D(对语句的理解脱离了语言环境)‎ ‎  4.B(A项,文章没有澄清“对于‘学术’的种种错误认识”,“先要学理,后才有应用,‘理’越深,‘术’越广”不是中心论点;B项,两句话分别概括文章的主体——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切合文章主旨;C项,主观添加,并错误理解了“务虚”与“务实”的含义;D项,概括偏窄,并错误理解了学术不能“依政治的指挥棒或经济的指挥棒旋转”的含义。)‎ ‎  三、1.C 2.D 3.D 4.C ‎  练习四 ‎  一、1.D 2.A 二、3.D 4.D 三、5.A 6.B 四、7.A 8.B 五、9.C 10.A 六、11.B 12.C 七、13.A 14.B 八、15.D 16.C 九、17.B 18.A 十、19.A 20.C 十一、21.C 22.B ‎  练习五 ‎  一、1.B 2.C 3.C 4.D  二、1.B 2.C 3.D 4.C ‎  三、1.A 2.B 3.A 4.C 第10页共10页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