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北京市各区县期末及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9届北京市各区县期末及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专题

ID:569271

大小:143.5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北京市各区县期末及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专题 ‎ ‎ 东城区:‎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 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 薛能者,晚唐诗人,格调不能高,而妄自尊大。其《海棠诗序》云:“蜀海棠有闻,而诗无闻,杜子美于斯,兴象①不出。天之厚余,谨不敢让,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 ‎. 然其语不过曰:“青苔浮落处,暮柳间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彼叟移。晨前清露湿,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而已。‎ ‎. 又有《荔枝诗序》曰:“杜工部老居两蜀,不赋是诗,岂有意而不及欤?白尚书曾有是作,兴旨卑泥,与无诗同。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将来作者,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 ‎. 然其语不过曰:“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而已。‎ ‎. 又有《折杨柳》十首,叙曰:“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文人才子,各炫其能,莫不条似舞腰,叶如眉翠,出口皆然,颇为陈熟。能专于诗律,不爱随人,搜难抉新,誓脱常态,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 ‎. 然其词不过曰:“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而已。‎ ‎. 别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耳。”‎ ‎. 能之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 今读其诗,正堪一笑。刘之词云:“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白之词云:“红板江桥清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哉!‎ ‎.(选自《容斋随笔》)‎ ‎. 注:①兴象:诗歌形象引发出的情苗。②杪(miǎo):年末或四季的末尾。‎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海棠有闻,而诗无闻 闻:见闻 ‎. B.兴旨卑泥,与无诗同 泥:局限 ‎. C.誓脱常态,虽欲勿伐 伐:自夸 ‎. D.文字太僻,宫商不高 僻:冷僻 ‎.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B.‎ A.‎ 其《海棠诗序》云 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 ‎.则齐 国其庶几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 D.‎ 莫不条似舞腰 出口皆然,颇为陈熟 ‎.至莫夜月明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 A.杜工部老居(于)西蜀 B.(荔枝)颗如松子色如樱 ‎. C.能专于诗律,(能)不爱随人 D.(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能妄自尊大的一组是 ( )‎ ‎. ①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 ②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 ‎. ③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 ④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 ‎. ⑤今读其诗,正堪一笑 ⑥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 ‎.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 )‎ ‎. A.杜甫没写过海棠诗,是上天厚待薛能,他不敢谦让占尽蜀地风雅的机会。‎ ‎. B.白居晚虽然曾经为荔枝作过诗,但趣味和旨意都很低下,和没写过一样。‎ ‎. C.薛能认为前人的杨柳诗手法陈旧不堪,但他自己的诗也同样落入了欲套。‎ ‎. D.薛能对杜甫都颇有推开不理的意思,更别说剂禹锡,白居易以下的诗人了。‎ ‎.‎ ‎.‎ ‎.‎ ‎.第Ⅱ卷(共120分)‎ ‎.‎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1)太元末,长星①见,孝武心恶之。夜,华林园中饮酒,举杯属星云:“(2)长星,劝你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 ‎. 注:①长星:彗星,古人看作不祥之兆。‎ ‎.‎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A(名声)‎ ‎7.D(指示代词,这样。A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B人称代词,它/指示代词。这,C没有谁/通“暮“)‎ ‎8.D(薛能)‎ ‎9.C(③是《折杨柳》词创作的一个事实,⑤⑥是作者对薛能的评价)‎ ‎10.C(AB都是薛能妄自尊大的言论,不是作者的看法。D薛能对杜甫是稍有推重之意)‎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译文:(1)太元末年,彗星出现(1分),孝武帝心 里厌恶它(1分)。晚上,(孝武帝)在华林园中饮酒,举起酒杯对星星说:“(2)彗星,劝你一杯酒,从古代(以来)什么时候有活一万年的天子!(2分)“‎ 海淀区:‎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世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申公巫臣问曰:“王何为有忧也?”庄王曰:“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其身者亡。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曰犹恐惧,思索贤佐,此其先生者也。‎ 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所以亡矣。”御者曰:“何哉?”昭公曰:“‎ 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也。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此其后生者也。‎ 昔者郭君出郭,谓其御曰:“吾渴,欲饮。”御者进清酒。曰:“吾饥,欲食。”御者进干脯梁糗。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不谏也?”御者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诚何哉?”御者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疏行而去。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也。‎ ‎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注释]本节选的上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问者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何也?”曰:“犹言‘先醒'也。”‎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 当:适合,恰当 B.宋人迎而复之 复:使……复位 C.曰:“何备也!” 备:准备 D.御自易以块 易:替换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B.昔者宋昭公出亡 侍御者数十人 C.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 君喜谀而恶至言 D.子知吾且亡乎 若属皆且为所虏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寡人)是以忧也。‎ B.天下元贤而君独贤,(国)是以亡也。‎ C.曰:“何不以(之)谏也?”‎ D.臣欲进谏,恐先(于)郭亡,是以不谏也。‎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世主属于“生者”的一组是 ‎①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 ‎②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 ‎③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 ‎④宋人迎而复之,溢为昭。‎ ‎⑤御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 ‎⑥伏轼而叹曰:“磋乎!夫贤人如此苦乎?”‎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德行威望都很高,但还忧心忡仲,根本原因是诸大夫的见解不如自己高明。‎ B.宋昭公在悟出自己出亡的原因之后,改操易行,安义行道,得以扬美名于宋。‎ C.郭君终未被御者点醒,穷途末路还陶醉在“独贤”的光环中,慨叹作贤者的不易。‎ D.本文用三个故事形象地诠释了“先生者”“后生者”“不生者”的区别,令人警醒。‎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翻译下面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士君子之所能不能为: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①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②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 ‎《苟子·非十二子第六》‎ ‎6.C(备,意为“完备、齐备”。)‎ ‎7.D (两个“且”字都是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出现,相当于“将”“将要”。其他三项,‎ A项两个“以”字都是介词,前者表示凭借,后者表示原因。B项两个“者”字都是助词,前一个放在时间词后,起补足音节的作用,后一个放在动词后面,相当于“……的人”。 C项两个"而"字都是连词,前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于是、就",后者表示 并列关系。)‎ ‎8.B (亡者应指郭君,而非“国”。)‎ ‎9.B ‎10.A(楚庄王之忧是亡国之忧。)‎ 文言文翻译见海淀语文教育资源网古文翻译频道海淀0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文言文韩诗外传翻译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5分)‎ ‎①君子把自己的品德不好看做耻辱,而不把被人污辱看作耻辱。(2分)‎ ‎②不被荣誉所诱惑,也不被诽谤所吓退。(3分)‎ 译文:‎ ‎ 士君子能做到的和不能做到的是:君子能够做到品德高尚而可以被人尊重,但不能使别人一定尊重自己;能够做到忠诚老实而可以被人相信,但不能使别人一定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有才干被人任用,但不能使别人一定任用自己。所以君子把自己的品德不好看做耻辱,而不把被人污辱看作耻辱;把自己不诚实看作耻辱,而不把不被人信任看作耻辱;把自己无能看作耻辱,而不把不被任用看作耻辱。因此,君子不被荣誉所诱惑,也不被诽谤所吓退,遵循道义来做事,严肃地端正自己,不被外界事物所左右,这叫做真正的君子。‎ ‎ 历代君主有事先觉醒的,有事后才觉醒的,有(至死也)不觉醒的。过去,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却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为什么脸上有忧愁的神色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诸侯的品德,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和他在一起的人都比不上他自己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各位大夫的见解,就没有比得上我的了,我因此忧愁啊。”庄公的德行配得上做人们的君主,他的声威使诸侯顺服,还每天担惊害怕的,想要寻求贤能的人来辅佐他,这就是那种事先觉醒的人。‎ ‎ 过去,宋昭公逃亡到国外,对他的车夫说:“我现在才知道我逃亡的原因。”车夫问他:“什么原因呢?”昭公说:“‎ 我穿好衣服站在那里,在我身旁侍候的几十个人,没有一个不这样说:我们的君主是个美男子。我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朝廷中几百个臣子,没有一个不这样说:我们的君主是一个圣人。我在朝廷或在内宫,都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我因此才会逃亡于外。”从此以后昭公改变了自己的心志和作为,安守正义,实行正道,不出二年,他的美好声誉就传遍宋国,宋国人迎接他回国,再次拥立他做君主。(他死了以后,)谥号为昭。‎ ‎ 过去郭国的国君逃出郭国,对他的车夫说:“我渴了,想喝水。”车夫进献清酒给他。他又说:“我饿了,想吃东西。”车夫给他进献干肉和干粮。他问车夫:“你车上的东西怎么这么齐全?”车夫说:“这是我平时储备的。”他又问:“那你为什么要事先储备呢?”车夫说:“是为了您出逃的时候,路上饥渴而储备的。”郭君说:“你知道我将要逃亡吗?”车夫说: “是的。”郭君说:“那你为什么不事先劝告我呢?”车夫回答说:“您喜欢听谄媚逢迎的话,不喜欢听真实的话。我要是劝告您的话,恐怕在郭国灭亡以前就死了。所以我没有劝告您。”郭君变了脸色很生气地说:“我失去国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车夫就改变了自己刚才的话说:“您失去国家的原因是您太有才能了。”郭君又问:“有才能的君主不能保全自己的国家,反而失去自己的国家,是什么缘故呢?”车夫回答说:“天下没有有才能的人,只有您一个有才能,因此您失去了自己的国家。” ‎ ‎ (郭君听了,高兴起来,)伏在车前横木上叹息道:“唉!做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么痛苦吗?”这时他感到身体疲倦,没有力气,头枕着车夫的膝盖睡着了。车夫抽出自己的腿,换上土块,远远地离开了郭君。最后,郭君死在荒野,被虎狼吃掉了。这就是那种至死不醒悟的人了。‎ 昌平区:‎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③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南越丞相)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夫。‎ ‎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取材于《汉书》)‎ ‎ 注释:①浑邪:匈奴首领名。 ②缑氏:县名。 ③将漕:办理漕运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输家财半助边 输:捐献 B.此非人情 人情:礼节应酬 C.于是上久不报式 报:答复 D.今又首奋 首奋:首先站出来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而弟尽破其产 A.‎ 其皆出于此乎 ‎ 欲令子牧之 ‎ B.‎ ‎ 吾妻之美我者 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C.‎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 焉能致此位乎 ‎ D.‎ ‎ 青麻头伏焉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时汉方事匈奴 ‎ 理解:当时汉朝正在从事征伐匈奴的战争 B.上于是以式终长者 ‎ 理解:皇上于是认为卜式终究是年纪太大了 C.尊显以风百姓 ‎ 理解:皇上使他尊贵先荣,用来教化百姓 D.上过其羊所,善之 ‎ 理解:皇上路过他放羊之处,很赞许他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卜式忠君爱民的一组是 ‎①臣生与人亡所争 ‎②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③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 ‎④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 ‎⑤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 ‎⑥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奔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 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可替皇上放羊。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品德高尚但不善于表达的人。‎ ‎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说明在作者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输边,从给皇上牧羊一直到被封为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 第Ⅱ卷 (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 客 有 教 燕 王 为 不 死 之 道 者 王 使 人 学 之 所 使 学 者 未 及 学 而 客 死 王 大 怒 诛 之 王 不 知 客 之 欺 己 而 诛 学 者 之 晚 也 夫 信 不 然 之 物 而 诛 无 罪 之 臣 不 察 之 患 也 且 人 所 急 无 如 其 身 不 能 自 使 其 无 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取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6.B(人之常情)‎ ‎7.C(虽然。A其:代词,他的;/语气词,大概。B之:代词,他;/结构助词,取独。D焉:代词,哪里;/兼词,在这里)‎ ‎8.B(皇上于是认为卜式终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 ‎9.C(①说明卜式心志淡泊。⑤⑥主语皆为皇上,非直接)‎ ‎10.C (“但不善于表达”文中无此义) ‎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己/而诛学者之晚也/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且人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取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5分。每错两处扣1分,漏断一处算错一处。括号中“/”可断可不断)‎ 译文: 有一个要教燕王学习长生不死方法的客人,燕王派人去向他学习,派去学习的人没有来得及学而那位客人就死了。燕王非常生气,就责备那个去学习的人。燕王不知道是客人欺骗了自己,却责备学习的人去得太晚了。相信那些不正确的东西,去责罚没有罪过的臣子,这是不仔细审察造成的祸患啊。况且人所迫切关心的莫过于他自己,不能让自己不死,怎么能够让燕王长生呢?‎ 附 译文:‎ 卜式以耕田畜牧为业。有一个年幼的弟弟,等到弟弟长大成人,卜式就从家里搬出来,只要了家中畜养的一百多头羊,田宅房屋等全都留给了弟弟。卜式进山牧羊,十多年,羊达到一千多头,买了田地宅舍。而他的弟弟却尽破他的家产,卜式就又多次把自己的家产分给弟弟。‎ 当时汉朝正在从事征伐匈奴的战争,卜式上书,愿意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皇上派使者问卜式:“你是想做官吗?”卜式说:“我从小放羊,不熟习做官的事,不想做官。”使者问道:“莫非是家中有冤屈,想要申诉冤情?”卜式说:“我生来与人无争,同乡的人中贫穷的,我救济他;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我所住的地方,人们都听从我卜式,我怎么会被人冤屈!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效死以保其节义,有钱财的人应该捐献钱财,这样,匈奴就可以消灭了。”使者把他的话报告给了皇上。皇上把卜式的话告诉丞相公孙弘。公孙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这种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为教化的榜样而扰乱正常的法规,希望陛下不要答应他的请求。”于是皇上很久没有答复卜式的上书,过了几年,才打发他回去。卜式回家后,依旧耕田放牧。过了一年多,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花费很大,仓廪府库都空了,贫民大量迁徙,都仰仗朝廷给养,朝廷没有能力来全部供养。卜式又出资二十万给河南太守,用来接济那些迁徙的百姓。河南太守上报富人助济贫人的名册,皇上记得卜式的姓名,说道:“这原是以前想要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的那个人。”当时,富豪(为了逃税)争相着隐匿家产,唯有卜式想要资助边防费用。皇上于是认为卜式终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于是召见卜式并拜他为中郎,赐爵为左庶长,田十顷,并布告天下,使他尊贵显荣,用来教化百姓。‎ 起初,卜式不愿做郎官。皇上说:“我有羊在上林苑中,想让你去牧养它们。”‎ 一年多后,羊长得肥壮,而且繁殖了很多。皇上路过他放羊之处,很赞许他。卜式说:“不只是放羊,治理百姓也是像这样:让它们按时起居,凶恶的就立即除掉,不让它危害一群。”皇上对他所说的话感到惊奇,想试一试让他治理百姓。封他为缑氏县令,缑氏人都安于他的治理。又调为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绩为最好。皇上认为卜式为人朴实忠厚,(于是)封他做齐王太傅,后来又封为丞相。适逢(南越丞相)吕嘉谋反,卜式上书说,他父子愿意与齐国善于射箭操船的人一起到南越决一死战,以尽为臣的节义。皇上认为卜式贤良,下诏说:“如今天下不幸发生了战事,郡县诸侯没有依正直之道奋起的。齐国丞相卜式其行雅正,亲事耕种,不为利益所惑。过去,北方发生了战事,他曾上书要捐献家产帮助官府保卫边疆;现在又首先站出来,虽然没有参加战斗,可以说他的义是从内心里表现出来的。”于是,拜卜式为御史大夫。‎ 评论说:卜式就像鸿雁有威仪的羽翼没有飞起时却被燕雀所轻视一样,其行迹远藏于放牧猪羊的事情上,若不是遇到了好的时机,怎么能达到这样的地位呢?‎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 “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冉阝,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久,召唐让曰 让:责备 ‎ B.当是之时,赵几霸 霸:称霸 ‎ C.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坐:获罪,犯罪 ‎ D.文吏以法绳之 绳:捆绑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以唐为楚相 ②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B.① 乃复问唐曰 ②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C.①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②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 D.① 委任而责成功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上怒,起入禁中 理解:文帝很生气,站起来返入宫中 B.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 理解:文帝正以匈奴入侵为忧,于是就再问冯唐 C.会赵王迁立 理解:刚好赵王迁被立为嗣 D.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理解:所以匈奴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云中郡的关塞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反映冯唐“有识见,性耿直”的一项是 ‎ ①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②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 ③ 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④ 上怒,起入禁中 ‎ ⑤ 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⑥ 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⑤⑥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冯唐生于官宦之家,曾祖父曾为赵国将领。冯唐本人是孝子,曾任中郎署长、车 骑都尉、楚的相国。‎ ‎ B.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 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 C.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 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 D.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 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准封”之叹。 ‎ ‎ ‎ 第Ⅱ卷(主观题 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南宋词人,白 石 有 格 而 无 情 剑 南 有 气 而 乏 韵 其 堪 与北 宋 人 颉 颃者 唯 一 幼 安 耳 近 人 祖 南 宋 而 祧 北 宋 以 南 宋 之 词 可 学,北宋不可学 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 ‎ ‎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白 石 有 格 而 无 情 剑 南 有 气 而 乏 韵 其 堪 与 北 宋 人 颉 颃 者 唯 一 幼 安 耳 近 人 祖 南 宋 而 祧 北 宋 以 南 宋 之 词 可 学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 6. D.绳:制裁,处罚。‎ ‎ 7. C.递进关系连词:况且,再说。( A.① 介词:任用,让; ② 介词:凭……‎ 身份。B.① 副词,表两事顺承:于是,就; ② 副词:仅仅,只。D.① 连词,表递 进:并且,而且; ② 连词,表承接:就。)‎ ‎8 C‎.( 刚好赵王迁即位)‎ ‎ 9.B ( ①介绍冯唐的至孝、官职; ④是文帝的情况。)‎ ‎ 10.A (“大父”指祖父,而非曾祖父。)‎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5分) 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 (每处1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冯唐以至孝著名,为中郎暑长,侍奉文帝.文帝听说了廉颇,李牧的事迹以后,高兴得拍着大腿说:"唉!我(怎么)偏偏得不到到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来做我的将军 (如果得到了),我又怎会担忧匈奴为患呢!"冯唐说:"陛下即使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啊!"文帝很生气,站起来返入宫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召见冯唐,责备他说:"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 难道没有僻静的地方(不能私下告诉我)吗 "冯唐谢罪说:"臣是个乡鄙之人,不懂得避忌。" 那个时候,正当匈奴刚刚大举入侵朝那县,杀死了北地郡的都尉孙卯。文帝正以匈奴入侵为忧,于是就又问冯唐说:"您怎么知道我不懂得任用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呢 "冯唐回答说:"臣听说古代君王派遣将军的时候,跪下来推着车,说'朝廷内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廷外的事则任由将军裁断.一切论功行赏及爵封之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回来再报告一声就是了'.这并非无稽之谈,我的祖父说,李牧为赵将,屯驻在边境,军市的租税都自行用来犒飨士卒,赏赐在外决定,不受朝廷的牵制.君主一切委托他,并且要求他成功,因此李牧可以竭尽他的智能,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能射的骑兵一万三千人,价值百金之良士十万人,所以他能够在北方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歼灭澹林,在西方抑制强秦,在南方抵抗韩,魏,那个时候,赵国几乎称霸.后来,刚好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个倡家女.他即位后,竟然听信郭开的谗言,终于杀了李牧,而派颜聚代替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泰兵所虏杀.现在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的郡守,他军市的租税全用来犒飨士卒,更拿出私有的钱财,每几天就杀一次牛,以飨宾客,军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云中郡的关塞.有一次匈奴曾经入侵,魏尚率领车骑出击,杀敌甚多.那些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由田野间出来从军,(他们)哪里了解军中规章条令呢 终日只拼命作战,斩敌首,虏敌人,到幕府记录战功,可是稍有不合,文吏就以法律来制裁他.该赏的不赏,可犯了法,文吏却绝对按律处分,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纵然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的.我实在很愚昧,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郡守,又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统领中尉和郡国的车战之士。 过了十年,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相,后又免官.武帝即位,访求贤良之士,乡里推举冯唐.当时冯唐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为郎;冯遂字王孙,也是一个不凡的人,跟我很要好。‎ 海淀区一模:‎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  杜环,字叔循。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或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道上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褊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筋。以母故,不敢大声语。越十年,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俱棺椁殓殡之礼,葬之。‎ ‎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择,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家金陵 家:安家 B.谭谢不纳 谢:感谢 C.抱衾寝母 寝:使……安歇士 D.庶万一可冀 冀:希望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母泣告以故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①环亲为烹药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C.①伯章若无所闻 ②旁一蟆,若将跃舞 D.①相持大哭 ②故人蒋干相访 ‎9.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民骨肉不相保 B.轻慢与较 C.又不知伯章存亡 D.复呼妻子出拜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杜环“重然诺,好周人急”高尚道德的一组是 ‎ ①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 ②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 ③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 ‎ ④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 ‎ ⑤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 ‎ ⑥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的老母在“家破”后“无所归”,到儿子的挚友安庆太守谭敬先处投身,谭谢不纳,老母的小儿子竟然也拒不奉养老母。他们的行为为杜环奉养常母起到了反衬的作用。‎ B.杜环与常母关系并不密切,却能急常母之难,殷切接待,并无微不至地关照她,最后为常母送终。这些都体现出了杜环的高尚人格。‎ C.如果说杜环起初接待老母尚属友谊之举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的时局下,杜环扶危济贫,克己助人的高尚品质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D.常母性情急躁,稍不如意,就发脾气,且疾病缠身。杜环毫无怨言,告诫家人顺其所为,并且亲自服侍。这深深地感动了常母。‎ ‎7.B ‎8.C ‎9.D ‎10.C ‎11.C 潞河中学12月月考:‎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遗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臣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时贽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它。”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旧唐书·陆贽传)‎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罢秩,东归省母         省:探视。‎ B、及辞,遗贽钱百万        遗:遗留 C、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   短:陷害。‎ D、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   害:忌妒。‎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B、精于吏事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 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 D、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再见与语:第二次见面跟他谈话。‎ B、巨细必陈:大小事情一定陈述。‎ C、俄丁母忧:不久遭到母亲丧事。‎ D、精于吏事:精力全放在官吏的政事上。‎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陆贽清廉正直的一组是( )‎ ‎①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 ‎②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 ‎③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 ‎④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 ‎⑤事有不可,极言无隐。‎ ‎⑥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陆贽少年勤学,考中进士后当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乡探望母亲,经过寿州,拜见刺史张镒,张镒很赞赏他的才识。‎ B.陆贽被唐德宗征召为翰林学士,对政事上的缺点,他一定要全都指出,因此很受皇帝重视,后调任中书舍人。‎ C.陆贽受到吴通微兄弟的谗害和结党小人的排挤,但因议论政事激切,很得皇帝欢心,所以能长时间任宰相。‎ D.陆贽有很高的政治才能,而且正直敢言,他表示要忠于朝廷,要对得起自己所学的道德学识,就不能顾虑自身安危。‎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往往抑义就词,毫厘千里,审择于斯二者之间,夫固有所不得已也,岂钓奇哉!不佞此译,颇贻艰深文陋之讥,实则刻意求显,不过如是。﹙节选自严复《译〈天演论〉例言》﹚‎ ‎6.B(遗:赠送。)‎ ‎7.C(A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因为”,第二个“以”是介词“把”。B项第一个“于”是介词“对”,第二个“于”是介词“被”。C项两个“始”都是副词“才”。D项第一个“其”是人称代词“他”,第二个“其”是“我。)‎ ‎8.D(“精”是“精通”之义。)‎ ‎9.A ‎10.C(“很得皇帝欢心,所以能长时间任宰相”不合文意。文中说“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 ‎[译文]‎ 陆贽字敬舆,是苏州嘉兴县人。少年时成了孤儿。有独立见解和操守而与众不同,很勤苦地学习儒学。十八岁考中进士,凭博学宏词科选官复试合格,任命为华州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东方故乡探望母亲,路经寿州,刺史张镒当时很有名声,陆贽去拜见他。张镒起初不很了解他,停留三天,第二次见面跟他谈话,于是非常赞赏陆贽的才识,请求结交为忘年投合之友。等到辞别,张镒赠送陆贽百万钱,说:“希望充当太夫人一天的饭食费用。”陆贽不收受钱,只接受了一串新茶,说:“怎敢不接受您的厚意。”后来又因文书评判超出同类,选任渭南县主簿,提升为监察御史。唐德宗在东宫做太子时,向来知道陆贽的名声,于是征召他做翰林学士,调任祠部员外郎。陆贽性情竭忠尽智,当了皇帝身边受信任的官以后,感念皇帝重视了解自己,想有所作为效力报答,所以政事上有的有缺点,大小事情一定陈述,因此皇帝关顾对待他更加厚重。……德宗回到京师,陆贽调任中书舍人,像先前一样做翰林学土。起初,陆贽受到张镒的了解重视,能够担任朝廷内官职;等到张镒被卢杞排挤,陆贽常常忧惧;等到卢杞罢官,才敢上奏章提出政事见解,唐德宗喜欢他的文章,对他关顾更深。吴通微兄弟一起在翰林院,也受到德宗的宠遇,他们的文章才识赶不上陆贽,可是能结交有权势受宠幸的人,他们一起在皇帝面前陷害陆贽。陆贽被结党小人排挤,一同做官的人忌妒他的才能,再加上他提出政事见解很激切,常常失去皇帝的欢心,所以很久不能当宰相。他在议论应对方面,明晓精通体制事理, 详细陈述,剖析判断,下笔如有神,当时有名望的人,没有谁不推重尊敬他。当时陆贽的母亲韦氏在江东,皇帝派宫中的使者迎接到京师,官员们认为陆贽很荣耀。不久遭到母亲丧事,陆贽向东回到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地方的长官送来办丧事的财物赠品以及另外摆放的馈赠物品,全都不拿。起先,陆贽认为受到皇帝特别的待遇,不敢爱惜自身,政事有不可行的,极力提出不隐瞒。朋友告诫他,认为这样做太严厉,陆贽说:“我上不辜负天子,下不辜负我学的道德学识,不能顾虑那些别的事。”他在官吏政事上很精通,根据情况决定判断,没有一点儿差误。‎ ‎11、《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往往抑义就词,毫厘千里,审择于斯二者之间,夫固有所不得已也,岂钓奇哉!不佞此译,颇贻艰深文陋之讥,实则刻意求显,不过如是。﹙节选自严复《译〈天演论〉例言》﹚‎ 北京四中期中试卷:‎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夏原吉,字维哲,其先德兴人。父时敏,官湘阴教谕,遂家焉。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①,擢户部主事,成祖即位,转左侍郎。 浙西大水,有司治不效。永乐元年命原吉治之。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民劳,吾何忍独适。”事竣,还京师。七年,帝北巡,命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有二指挥冒月廪,帝欲斩之。原吉曰:“非律也,假实为盗,将何以加?”乃止。……(宣宗)三年,从北巡。帝取原吉橐糗尝之,笑曰;“何恶也?”对曰:“军中犹有馁者。”帝命赐以大官之馔,且犒将士。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同列有善,即采纳之。 或有小过,必为之掩覆。吏污所服金织赐衣,原吉曰:“勿怖,污可浣也。”又有污精微文书者,吏叩头请死。原吉不问,自入朝引咎,帝命易之。吕震尝倾原吉。震为子请官,原吉以震在“靖难”时有守城功,为之请。平江伯陈瑄初亦恶原吉,原吉顾时时称瑄才。或问原吉:“量可学乎?”曰:“吾幼时,有犯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无可忍矣。”尝夜阅爰书②,抚案而叹,笔欲下辄止。妻问之,曰:“此岁终大辟奏也③。”与同列饮他所,夜归值雪,过禁门,有欲不下者。原吉曰:“君子不可以冥冥堕行。”其慎如此。‎ ‎[注]:①诇(xiòng):暗中观察 ②爰(yuán)书:记录囚犯口供的文书。③大辟:死刑。‎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吉危坐俨然       危坐:端正地坐着 ‎ B.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 经画:治理谋划 ‎ C.吕震尝倾原吉       倾:排挤 ‎ D.原吉顾时时称瑄才   顾:照顾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 B.太祖诇而异之 ‎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 C.帝命赐以大官之馔,且犒将士    D.同列有善,即采纳之 ‎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项伯即入见沛公 ‎8.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民劳,吾何忍独适 ‎ 理解:百姓劳苦,我怎么忍心独自安适 ‎ B.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 ‎ 理解:夏原吉有高雅气量,人们不能估测他的气量有多大 ‎ C.原吉不问,自入朝引咎 ‎ 理解:夏原吉不追究,自己入朝请求辞职 ‎ D.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无可忍矣 ‎ 理解:起初在脸色上忍耐,后来在内心忍耐,时间长了就没有需要 忍耐的了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夏原吉“有雅量”的一组是 ‎①盛暑不张盖 ‎②帝取原吉橐糗尝之,笑曰:“何恶也?”‎ ‎③或有小过,必为之掩覆 ‎④勿怖,污可浣也 ‎⑤原吉以震在“靖难”时有守城功,为之请 ‎⑥尝夜阅爰书,抚案而叹,笔欲下辄止 ‎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原吉在太学读书被选入宫中写皇帝诏令,表现严肃认真,明太祖认为他与众不同,提拔他为户部主事。‎ ‎ B.夏原吉到浙西治理洪水,与民同劳苦。后来皇帝要将两个冒领俸米的禁卫军官斩首,夏原吉则直言劝谏皇帝应按法律办事。‎ ‎ C.夏原吉待人宽厚,能纳人之善,容人之过。对于反对自己的人,也能为他办该办的事,实事求是地称赞他的才能。‎ ‎ D.夏原吉在审阅判定死刑类案子时慎之又慎。一次外出饮酒,夜归遇雪,过宫门没下马,为此他检查了自己的行为。‎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皇甫谧,汉太尉嵩曾孙也。所养叔母教曰:昔孟母以三徙成子曾父以烹豚存教岂我居不卜邻何尔鲁之甚乎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年二十余就乡人席坦受书遭人而问少有宁日武帝借其书二车遂博览。太子中庶子、议郎征并不就,终于家。(选自《初潭集》)‎ ‎6.D(顾:反而)‎ ‎7.D(A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因为;第二个“以”是介词,用。B项第一个“而”是表示承接关系连词,第二个“而”是表示转折关系连词。C项第一个“且”是连词“并且”,第二个“且”是连词“况且”。D项两个“即”都是副词“就”)‎ ‎8.C(应自己入朝把过失归到自己身上)‎ ‎9.C(③④⑤都表现其“雅量”)‎ ‎10.D(“过宫门没下马”误)‎ 三、‎ ‎11.皇甫谧,汉太尉嵩曾孙也。所养叔母教曰:昔孟母以三徙成子/曾父以烹豚存教/岂我居不卜邻/何尔鲁之甚乎/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年二十余/就乡人席坦受书/遭人而问/少有宁日/武帝借其书二车/遂博览/太子中庶子、议郎征并不就,终于家。(选自《初潭集》)‎ 东城区一模:‎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10题。‎ ‎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①。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 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②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柰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 ‎ ……‎ ‎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 注:①嚼:喝干杯中酒。 ②践更:按期轮番服役。‎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以躯借交报仇 朋友 ‎ B.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 节俭 ‎ C.不可者,各厌其意 满足 ‎ ‎ D.人貌荣名,岂有既乎 以……为容貌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 A.厚施而薄望 然后趋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 B.亦辄为报 如姬为公子泣 ‎ C.具以实告解 秦亦不以城予赵 ‎ D.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 A.少年慕其行,亦辄为(郭解)报仇 ‎ B.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弃尸)辱解 ‎ C.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郭解)‎ ‎ D.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 ,(相仇者)终不听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直接表现郭解侠仪性格的一组是 ( )‎ ‎ ①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 ‎ ②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 ③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 ‎ ④箕踞者乃肉袒谢罪 ‎ ⑤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 ‎ ⑥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 A.曾经有一个人要杀郭解,郭解检讨自己,以德报怨,并暗中嘱托县里管役政的官吏,免除了那人的劳役。‎ ‎ B.郭解年轻的时候做过很多坏事,年长以后则很喜欢做侠义事,救人性命也不自夸功劳;但也会为一点小事突然发怒,内心仍有残忍狠毒的一面。‎ ‎ C.郭解乐于助人,所住县城的年轻人和附近的贤达富豪,常常在半夜去拜望郭解,请求帮助他们。‎ ‎ D.郭解的外甥无礼地强迫别人喝酒,惹得那人拔刀杀死了解姊子,并弃其尸于大道。但郭解深明大义,最终还是原谅了杀人者。‎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 ‎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B(俭:约束)‎ ‎7.C(C:介词,把。A项中的两个“而”分别是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项中的两个“为”都是介词,第一个译为“替”“给”,第二个译为“对”“向”。D项中第一个“乃”译为“竟然”,第二个“乃”是“才”的意思)‎ ‎8.C(补出的部分应是“箕踞者”)‎ ‎9.D(①不表现郭解性格,④不是正面直接表现郭解)‎ ‎10.B(A“曾经有一个人要杀郭解”错误,C“请求帮助他们”错误,D弃尸的人是解姊)‎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 ‎11.(5分)六处全对得5分,错一处减一分 ‎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 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会昌初致仕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D.与元稹极善胶漆         善:善于。‎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D项“善”的意思是“友善”。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A.权贵有嫌其出位         B.乃放纵诗酒 ‎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D.与刘宾客齐名 ‎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不欲与廉颇争列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与:介词,跟,同。A第三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个;B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却;C介词,给/介词,与前面的“见”构成“见…于”格式,表被动。D均为介词,和 ‎ ‎1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 A.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理解:(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B.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理解:(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官员们又都是年轻人,大家的心情都消沉了。‎ C.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理解: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 D.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理解: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 ‎【解析】(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 ‎1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白居易“忠诚耿直”的一组是(D)‎ ‎①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 ②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③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④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⑤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 ⑥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⑤‎ ‎【解析】②间接 ④说其修养志趣 ⑥自请外放 ‎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一说有误,应是先“儒”后“释”。‎ 第Ⅱ卷(共55分)‎ ‎16.用斜线“/ ”给下列短文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朕始寤向者辩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参考答案】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朕 少 好 弓 矢/得 良 弓 十 数/自 谓 无 以 加/近 以 示 弓 工/乃 曰∥皆 非 良 材/朕 问 其 故/工 曰/木 心 不 直/则 脉 理 皆 邪/弓 虽 劲/而 发 矢 不 直。(说明:共5分,断对两处的一分,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 ‎【参考译文】太宗对太子少师萧说:“朕年轻时喜好弓箭,曾得到十几张好弓,自认为没有能超过它们的,最近拿给做弓箭的弓匠看,他说:‘都不是好材料。’朕问他原因,弓匠说:‘弓子木料的中心部分不直,所以脉纹也都是斜的,弓力虽强劲,但箭发出去不走直线。’”‎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