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4月份高三抽样测试语文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4月份高三抽样测试语文试卷

ID:567168

大小:183.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4月份高三抽样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 第Ⅱ卷5至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考生作答第I卷和第Ⅱ卷时,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用2B铅笔 将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3.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中涂满涂 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项。‎ ‎ 答第Ⅱ卷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题号顺序答在红色框答题区域相应位置内,‎ 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或者超出答题区域作答均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l.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应(yìng)用 角(jiǎo)逐 倾(qīng)向性 闷(mèn)声闷气 ‎ B.剽(piáo)窃 尽(jìn)管 潜(qián)台词 书声琅(láng)琅 ‎ C.绯(fēi)闻 飙(biāo)升 处(chǔ)女作 翘(qiáo)首以望 ‎ D.提档(dàng) 挨(āi)批 混(hǔn)凝土 博闻强识(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扣押 装钉 矫揉造作 民生凋敝 照本宣课 ‎ B.涵养 焊接 浮想联篇 搬师回朝 飞扬跋扈 ‎ C.泄密 蝉联 唉声叹气 义正词严 渡过难关 ‎ D.像样 磨厉 和盘托出 志大材疏 枉费心机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人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最近一期《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称,尽管美国表面上称要通过外交途径迫使伊朗 ,但以副总统切尼为代表的鹰派已经迫不及待,认为“通过外交手段不能 伊朗的核野心”,因此美国媒体更频繁鼓吹对伊朗采取强硬 。‎ ‎ A.就范 遏制 措施 B.就范 控制 态度 ‎ D.屈服 遏制 态度 D.屈服 控制 措施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连日来,广东海陵岛国内外旅游人数激增,游客纷至沓来,意欲一睹“南海Ⅰ号”古沉船的神秘容貌。‎ ‎ B.新西兰这位所谓的专家就一个虚拟的话题来推测中国会派军队去保护侨民,纯属张冠李戴,这种揣测既没根据,也没道理。‎ ‎ C.即使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表示愿意出资,对于印尼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保护热带雨林,这点资金恐怕也是杯水车薪。‎ ‎ D.中国与美国都面对经济难关,但挑战却正好相反,两国处于不同经济周期,美国是急冻,危如累卵;中国则过热,如火焚身。‎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9 -‎ ‎ A.90%以上未得过麻疹和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病人后都会发病,因此这些人应及时接种疫苗,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 ‎ B.日本《读卖新闻》记者问余新民,“在中国境内投毒的可能性极小”这种说法,可否理解为他认为这个案件是在日本国内发生的。‎ ‎ C.事故发生之后,当地政府马上成立了工作组,火速赶往现场;同时迅速调集人力物力,竭尽全力对事故进行救助。‎ ‎ D.新一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已经拉开帷幕,目前正向全社会征集候选人,候选人将由社会知名人士及媒体专业人士和普通百姓共同推选。‎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10题。‎ ‎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①。‎ ‎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太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②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童仆诉诉如也,唯谨。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窃问侍者,取亲中裙,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成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 (取材于《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 注:①中戚里:京城皇室外戚居住的地方。‎ ‎ ②路马:通“辂马”,天子所乘之马,此指天子车驾。‎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宫门阙,必下车趋 趋:趋向,表示追随于后。‎ ‎ B.见路马必式焉 式:同“轼”,手扶车轼表敬。‎ ‎ C.虽燕居必冠 燕:同“宴”,安逸,闲适。 ‎ ‎ D.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言语迟钝,寡言。‎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万石之谓邪 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B.①因长老肉袒固谢罪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 C.①高祖曰:若能从我乎 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D.①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 ②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子孙)来归谒,(奋)必朝服见之 ‎ B.不言而齐国大治,(齐人)为(万石君)立石相祠 ‎ C.子孙有过失,(则)不谯让,为便坐 ‎ D.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 ‎9.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写石奋行事恭谨的一组是 - 9 -‎ ‎ ①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 ‎ ②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 ‎ ③(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 ‎ ④归谒亲,窃问侍者,取亲中裙,身自浣涤 ‎ ⑤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 ⑥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万石君出身低微,十五岁初侍高祖,因为恭敬,虽无才能却颇受汉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中大夫。‎ ‎ B.汉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是一种褒扬。这是针对石奋父子五人所受恩宠及官阶俸禄说的。‎ ‎ C.文章表现石奋父子为官治家的恭敬孝谨,客观上也反映了朝臣们谨小慎微而又惶恐的心理。‎ ‎ D.司马迁认为石奋品行忠厚,善于教化而不苛刻,做到了孔子所说的“讷于言而敏于行”。‎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用斜线(/)为下面文言文未加标点处断句。(5分)‎ ‎ 叶廷珪云: 余 幼 嗜 书 自 肄 业 郡 庠 牵 丝 入 仕 四 十 余 ‎ 年 未 尝 释 卷 食 以 饴 口 怠 以 为 枕 士 大 夫 家 有 异 书 ‎ 无 不 借 借 无 不 读 读 无 不 终 篇 而 后 止 长 恨 无 资 不 ‎ 能 尽 传 写 间 作 数 十 大 册 择 其 可 用 者 手 抄 之 名 曰 ‎《海录》。‎ ‎ (取材于《初潭集》)‎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①—③题。(10分)‎ 古歌 ‎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 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①对这首古诗内容形式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一首汉乐府诗歌。“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后用作诗体名称。‎ ‎ B.“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的原因是胡地多凶险,常有性命之忧。‎ ‎ C.“飙风”即狂风。“何修修”形容树顶像于枯的鸟尾一样,“何”是“多么”。‎ ‎ D.“衣带日趋缓”是说乡愁使人日渐消瘦。“心思不能言”指乡愁难以表达。‎ ‎②对这首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一首写滞留胡地思念故乡的古代诗歌。诗歌中充满苍凉悲怆的情调。‎ ‎ B.“胡地”二句写了恶劣的天气,也描写了凄凉的景象,这些都触发了乡愁。‎ ‎ C.“离家”以下四句主要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断肠人在天涯”的忧愁苦闷。‎ ‎ D.这首诗杂有三、四、五、七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有利于情感的表达。‎ ‎③ 请你就本诗中情与景的关系,或就修辞妙用任选一点,写一段鉴赏文字,简要表达自己的看法。(4分)‎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四题)。(8分)‎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 ‎(韩愈《师说》)‎ ‎② , ,可乎?‎ ‎ (苏轼《石钟山记》)‎ ‎③ ,载欣载奔。童仆欢迎,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 (白居易《琵琶行》)‎ - 9 -‎ ‎⑤ , ,如今有谁堪摘?‎ ‎ (李清照《声声慢》)‎ 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一16题。‎ 个性化医疗触手可及?‎ ‎ 个性化医疗时代离我们更近了。但它还没有真正到来。医学一直是门神秘的艺术。有些人更容易得病,而对某些人有疗效的药物可能治不好另外一些人。但最近根据每个人的基因构成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个性化医疗取得了进展。两家相互竞争的公司分别推出了一项特殊的服务:人们可以付费检查自己的基因纽。‎ ‎ 第一家公司是冰岛的解码基因公司。‎2007年11月16日,它宣布推出一种名为“解码我”的网上服务。顾客提供脸颊上的基因样本,公司将其与拥有几十万人基因组资料的数据库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列表进行对比。顾客通过密码验证登录相关网站后获得对比数据,评估自己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 随后,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硅谷的一家新公司“23andMe”于‎2007年11月19日宣布了类似的服务。公司对唾液样本进行DNA分析后,将结果放在其须经登录验证的网站上。公司网站具有与Facebook类似的社交网络特点,如寻找有相似基因变异的陌生人等。‎ ‎ 两把钥匙打开了这一市场:方便的途径以及智能芯片。从基因角度来讲,人与人的相似率达99.9%,人类基因序列中的30亿个碱基对也几乎一模一样。智能芯片把整个基因实验室搬到了小小的芯片上。例如,23andMe公司将基因分析业务外包给了美国的一家生物芯片技术公司伊卢米纳公司,该公司推出了一种名为珠状芯片(BeadChip)的产品,它是表面上有数百万个小珠子的玻璃片。每个珠子上都有基因组上SNP位点对应的DNA片断。当某个人的DNA样本被分成若干小份分布在玻璃片上后,它们就被吸附到相应的DNA片断上。研究人员就能轻易地发现某个个体的基因组中的重要SNP。‎ ‎ 这个发明很了不起。如果顾客想半严肃地探询家族根源,或者查查哪个亲戚给了自己绿色的眼睛。这种新服务项目能满足他们的愿望。然而,把它作为预测疾病的可靠手段就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了。原因之一就是SNP可能不是决定性因素。也可能引错方向。23andMe公司和解码基因公司都称,它们提供的不是医学诊断服务,而是基因信息。它们鼓励顾客在必要时寻求医学建议,但这可能引出另一个麻烦。在美国,告诉医生此类检查的结果,很可能会在你的医疗档案中留下记录——保险公司往往能看到这些记录。尽管有一些法律保护条款,但许多美国人担心保险公司会利用这些资料拒绝被保险人投保。‎ ‎ (取材于‎2008年2月6日《参考消息》)‎ ‎14.对“智能芯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智能芯片”可以把整个基因实验室搬到小小芯片上。‎ ‎ B.“智能芯片”是表面上可以附着数百万个小珠子的玻璃片。‎ ‎ C.研究人员很容易在芯片上发现某个个体基因组中的重要SNP。‎ ‎ D.顾客通过“智能芯片”可大致探询自己的家族根源或某种遗传。‎ ‎15.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有的药物对一些人有效对另一些人可能无效,这恰是医学的神秘之处。‎ ‎ B.从人类基因的角度来看,人与人的基因相似率达到99.9%。‎ ‎ C.将两家公司提供的服务作为预测疾病的手段是完全不可靠的。‎ ‎ D.直到目前,人们还不能依靠基因组信息分析诊断和治疗疾病。‎ ‎16.冰岛解码基因公司与美国“23andMe”公司个性化医疗服务的基本步骤是相似的,其步骤是:‎ ‎ ① ,② ,‎ ‎ ③ ,④顾客通过网站寻找与自己相似的基因变异信息。‎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7—20题。‎ 人在胡同第几槐 刘心武 ‎ 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 ‎ ‎ - 9 -‎ ‎ 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那株巨槐,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一片阴凉。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去采下一笸箩新鲜的槐花,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无形中集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老奶奶让孙儿捧出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 ‎ 后来我搬出那四舍院了,但依然会在梦里来到巨槐之下,梦境是现实的变形。我会觉得自己在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不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在梦里,我费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为火烫的铁板,朝我砸了下来,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调……噩梦醒来是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 ‎ 除了院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的胡同路边的路槐。槐树有多种,国槐虽气派,若论妩媚,则似乎略输洋槐几分。洋槐开花在春天,一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条胡同。‎ ‎ 北京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是槐树。‎ ‎ 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胡同里,依然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续很多株,甚至一大排。不要只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青年时代,就一直想画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车把式则铺一张凉席,睡在树阴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大槐树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艳红的私家小轿车……‎ ‎ 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一说,倘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带,则青瓦灰墙仿佛起伏的波浪,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这是我定居五十八年的古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槐豆之中。‎ ‎ 不过,别指望我会在这篇文章里,附和某些高人的高论——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城市的改变当然包括着拆旧与建新,拆建毕竟是一种活力的体现,而一个民族在经济起飞期的亢奋、激进乃至幼稚、鲁莽,反映到城市规划与改造中,总会留下一些短期内难以抹平的疤痕。我主张在北京旧城中多划分一些保护区,一旦纳入了保护区就要切实细致地实施保护。在此前提下,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都采取个案分析,该容忍的容忍,该反对的反对。发展中的北京确实有混乱与失误的一面,但北京依然是一只不沉的航空母舰,我对她的挚爱,丝毫没有动摇。‎ ‎ 最近我用了半天时间,徜徉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株槐树,发小打来手机,问我在哪儿。我说,你该问: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 ‎ (取材于‎2007年9月15日《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作者一直想画一幅画,表达他对北京的热爱,但因生活经历的变化,一直没有画成这幅画。‎ ‎ B.作者心中前后两幅画的画面虽有变化,但大槐树不变,表明作者对北京的传统生活始终热爱。‎ ‎ C.作者在文中一再指出五十八年定居在北京,是为了强调北京与自己一生相伴,密不可分。‎ ‎ D.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之说,这显示老北京与古槐相依相存。‎ ‎ E.虽然作者对胡同四合院很有感情,但他认为将胡同四合院全部拆掉是北京发展需的过程。‎ ‎18.在不同时期,“那株巨槐”给“我”的感受不同。请分别概括“我”童年时和搬出四合院后对巨槐的感受。(4分)‎ ‎19.作者在文末用两句自创的诗句作结,作者这样写想表现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分)‎ ‎20.本文笔墨多集中在槐树上,而倒数第二段又写到作者对北京城改造的看法,你认为这段内容是否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 9 -‎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1.将下面5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5分)‎ ‎ 新人文精神强调基于“生活质量”而非个人无限财富聚敛的“可持续性文明”。所谓“ ”就是“实际生活条件”以及“公民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强调 ,强调 ,强调 ;‎ 在这样的共同体中,获得自由,不是个人为所欲为,而是能够进入与他人之间无数种彼此 依赖的关系之中;进入的共同体越多,选择权也就越大,也就有越多的自由。‎ ‎ ①全球合作而不是单边主义的权力滥用 ‎ ②可持续性文明 ‎ ③共同体中的互相依赖而不只是个体的绝对独立自主 ‎ ④生活质量 ‎ ⑤普遍人权和自然权利而不只是私有产权 ‎22.下面的文字显示了《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将带来合同签订方面的两个变化。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不超过20字)(5分)‎ ‎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后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各种劳动合同中,劳资双方更加倾向于中长期合同。《劳动合同法》施行后,一些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考察、培养和员工队伍的稳定,第一次与员工签订 合同,往往会选择3年的合同期。通过3年的时间,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为第二次的 固定合同和以后的无固定期限合同打好基础。劳动者都希望职业稳定,有发展空间,不想经 受短期合同的折腾。有了《劳动合同法》的保护,他们将无疑选择中长期合同。‎ ‎ 《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2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如果续签就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些企业出于降低用工成本、减少用工风险的考虑,固定期限合同自然终止后就不再续签。对于一些需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关键岗位,条件会更苛刻,门槛会更高。‎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 “独”很常见,也很复杂。“一枝独秀”固然动人,似乎不及万紫千红美丽;“独当一面”诚然神勇,似乎不如众志成城牢固。人们需要团结合作,却也似乎离不开“独处”;世界需要沟通交融,却也少不得“特立独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是寂寞,也是自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高风亮节,又何尝不是悲怆……‎ ‎ “独”有时不太完美,有时是一种需要,有时又是一种应该追求的境界。‎ 你对“独”有怎样的体会或见解?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2008.4‎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C (A角(jué)逐 闷(mēn)声闷气 B 剽(piāo)窃 尽(jǐn)管 D 挨(ái)批 混(hùn)凝土 ‎2.C (A装订 照本官利 B 浮想联翩 班师回朝 D 磨砺 志大才疏)‎ - 9 -‎ ‎3.A [就范:动词,听从支配和控制;‎ ‎ 屈服:动词,对外米的压力妥协让步,放弃斗争。根据上下文语境美国是要伊朗依照《核不扩散条约》放弃核计划,故第一空选“就范”更精准。‎ ‎ 遏制:动词,制止,控制;‎ ‎ 控制:动词,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根据语境“控制”和“野心”不能搭配,故第一空宜选“遏制”。‎ ‎ 措施:名词,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用于较大的事情);‎ ‎ 态度:名词,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从语境看一般的“态度”已不能解决问题,故第三空应选“措施”。]‎ ‎4.B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根据前后语境“虚拟……推测”、“揣测……没根据……”不足弄错了对象或事实,而是没根据地揣 测,宜川“无稽之谈”为妥。)‎ ‎5.B (A“90%以上”存在歧义:是指“未得过麻疹”的人还是“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不明确。C 搭配不当,不能“对事故进行救助”。D 表意不明,概念交义。)‎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A.(“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7.C (A“之”①宾语前置的标志;②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因”①通过,经由;②乘,趁机。C.两个“若”都是人称代词“你”。D.“以”①因为;②在。)‎ ‎8.B (应是齐人为石庆立祠。)‎ ‎9.B (①写的是石奇四个儿子的事情;④写的是石奋的长子石建对待父亲的作为;⑥写齐鲁诸儒白比不如石奋,是间接写石奋为官行事恭谨。)‎ ‎10.A (“无才能却颇受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中大夫”一句有误:官至“太中大夫”是孝文帝时的事情,与汉高祖无关。)‎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 11.(5分)‎ ‎ 叶廷珪云:余幼嗜书/自肄业郡庠/牵丝入仕/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十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长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名手抄之/名曰《海录》。 (取材白《初潭集》)‎ ‎ (错断2处扣1分,扣完为止)‎ ‎[参考译文】:‎ ‎ 叶廷珪说:我从小酷爱读书,从在郡学修业,一直到成家步入仕途做官,四十多年,不曾放下书卷,吃饭的叫候读书觉得嘴里香甜,疲倦时候用它当枕头。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没有不借来的,借来没有不读的,读,没有读完全篇不会终止。常常怨恨(自己)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完。在那么多书里,挑出十大册,选抒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取名为《海录》。‎ ‎12.(10分)‎ ‎ ①(3分) B ②(3分) C ‎ ③(4分)本题无确定答案,可视作答实际情况给分。给分依据是:(1)须是鉴赏文字;(2)内容须切合此诗实际而不是泛泛而淡;(3) 贵在有自己的看法而不在深浅。(4)容许有不同意见,但要言之成理。(5)语言要简洁。‎ ‎ 关于评分:提出观点1分,举例分忻鉴赏2分,语言1分。‎ l3.(8分)‎ ‎ 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 ② 事不日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 ③ 乃瞻衡宇 稚子候门 ‎ ④ 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 ⑤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 9 -‎ ‎ (每小题2分,按高考要求阅卷,句中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要求只做4题,如果5题都做了,只阅前4题。)‎ 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4.B (原文是“它是表面上有数白万个小珠子的玻璃片”)‎ ‎15.C (原文为“把它作为预测疾病的可靠手段就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了”,意思是它不能作为预测疾病的“可靠手段”,而非“完全不可靠”)‎ ‎16.①顾客提供基因(DNA)样本;②公司对样本进行比较分析;③公司将结果放在须经密码(或登陆)验证的网站上供顾客查找;意思相同即可,1点1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 17.(4分) A E ‎ 18.(4分)在“我”年幼时,“我”感受了槐树巨人的荫庇和恩惠,(1分)体会到了浓浓的人情。(1分) “我”搬出了四合院以后,“我”则对槐树有了新感受,“我”能从槐树中体会到生存的艰难、人生的苦涩。(2分) 意思相同即可。‎ ‎ 19.(6分)作者通过这两句诗表达自己从小到大(1分)都对以槐树为代表的胡同四合院生活(2分)有深深的眷恋(或热爱)(1分),这样写,使文章更加令人回味,更真切地抒发眷恋情怀,也可以点明主旨,使表达更富有文采,同时达到与题目照应的作用。(2分) 意思相同即可。‎ ‎20.(4分)‎ ‎ 示例一:不该删去。文章谈的是槐树,实际上借槐树谈的是对胡同院落和北京传统生活的感情。(2分)作者谈的对北京城改造的看法,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自己对胡同院落的情感不会改变,对北京传统生活方式不会消失的信念。(2分)‎ ‎ 意思相同即可。‎ ‎ 示例二:可以删去,文章的主题是借槐树表达自己对北京传统生活的眷恋,(2分)倒数第二段虽然也谈到了对北京的爱,但大段篇幅都在淡旧城改造,略显得赘余(或技蔓),如果删去可使中心更明确,主旨更清晰。因此可以删去。(2分) 意思相同即可。‎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21.(5分)④②⑤①③ (对1处得1分)‎ ‎22.(5分)一是中长期合同成为劳资双方的首选(3分)。二是续订合同难度加大(2分)。或“一是劳资双方更加倾向于中长期合同(3分),二是续签无固定期限合同条件更苛刻(门槛会更高)(2分)”。 (意思相同即可)‎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60分)‎ ‎ 评分要求:建议实事求是,既不要盲目抬分,也不要故意压分,坚持综合评分,鼓励学生写作水平可持续发展和提高。‎ 作文评分参考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60-51分)‎ 紧扣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表达得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55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符合一类卷的基要求,又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即可得55分以上。‎ 二类卷 ‎(50-38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44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基一个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44分以上。‎ 三类卷 ‎(37-25分)‎ 基相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语言基相通顺、有少量语病、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 - 9 -‎ 四类卷 ‎(24-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语言不通顺、语病多、结构不完整、条现混乱 说明:缺少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够,每少50个字扣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 万石君名叫奋,姓石。十五岁时,侍候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欢他的恭敬,问他:“你家有什么人?”回答说:“我只有母亲,不幸失明。家里贫穷。还有一个姐姐,能弹琴。”高祖说:“你能跟随我吗?”他说:“愿意尽力效劳。”于是高祖封他姐姐为嫔妃,让石奋任中涓官,把他家迁到氏安城的中戚里。‎ ‎ 他做官到文帝时,靠积累功劳官职升到了太中大夫。虽然没有文才学问,但他恭敬谨严没人能比。到孝景帝即位,让他担任九卿之职。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子甲某,三子乙某,四子石庆,都因为品行善良,孝敬父母,办事谨严,都做到二千石的官职。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都是二千石官员,作为臣子的尊贵恩宠竞然集中在他一家。”就称石奋为“万石君”。‎ ‎ 孝景帝末年,万石君回家养老。他作为大臣每年定期参加朝会时,经过皇宫的门楼,一定要下车小步快走(以示恭敬),看见皇帝的车驾, 一定俯身手扶着车前横木(表示敬意)。子孙做小官,回家时拜见他,石奋一定穿着朝服接见,不称呼名字。子孙有错误,不责备,(但是)不上正座,面对食案不吃饭。然后儿子们责备有过错的子孙,由辈分高的带领脱掉上衣袒露上身一再谢罪,表示悔改,这才饶过。有已成年的子孙在他身边,即使闲居在家,他也要穿戴整齐,(显出一副)端庄严肃的样子。仆人也都是一副恭敬谨慎的样子。万石君一家因为孝敬谨严而闻名于各郡国,即使是齐、鲁一带那些品行质朴的儒生,都自认为比不上他。‎ ‎ 长子石建任郎中令,小儿子石庆任内史。石建年老时,头发都白了,而万石君却依旧健康没病。石建做郎中令,每五天休假一天,回家探望父亲,暗中询问伺候父亲的人,拿着他父亲的内裤,亲自洗涤,然后再交给仆人,不敢止万石君知道,习以为常。石庆任太仆,为皇帝驾车外出,皇上问驾车的马有儿匹,石庆用鞭子一匹一匹地把马数完,举起手说:“六匹马。”石庆在儿子中是最随便不拘礼仪的了,尚且这般谨慎。他任齐国相,整个齐国的人都仰慕石庆的好家风,他不靠政令,齐国就治理得很好,老白姓为他建立“石相祠”。‎ ‎ 万石君在汉武帝元朔五年时去世。长子郎中令石建哭得十分悲伤,扶着拐杖才能行走。一年多后,石建也死了。石奋的子孙都很孝顺,但石建最突出,其孝顺程度超过了万石君。‎ ‎ 太史公说:孔子有句话,“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努力”,恐怕就是说的“万石君”这样的人吧?因此他的教化不急峻却能成功,不苛刻却能使局面安定。这可以说是努力按照孔子说的标准去做了!‎ - 9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