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06年高三语文模拟测试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上海市杨浦区2006年高三语文模拟测试

ID:556036

大小:8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5156edu.com 杨浦区2006年高三语文模拟测试 ‎(答案做在答题纸上)‎ ‎(满分150分钟,时间150分钟) ‎ ‎ 2006年4月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8分)‎ ‎①凡喜庆时节,中国民间就有张灯结彩的习俗。“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因为借灯兴舞、流光溢彩的狂欢而获得“灯节”的美名。‎ ‎②我国民间的灯彩样式极其丰富多彩。有功能各异的观赏灯、玩耍灯和俗用灯;有结体不同的单体灯、子母灯和集合灯;有造型不一的拟形灯和几何形灯;有构架各样的,如有骨灯和无骨灯;有机制各异的吊灯、壁灯、提灯和悬空灯;更有因工艺材料不同而各式各样的花灯种类,如刻纸灯、麦秸灯和冰灯等等。以风格而论,中国民间灯彩大体有宫廷式、乡土式、匠作式和现代式四种。宫灯式花灯用料做工考究、雕镌绘制并重,风格显得精美华贵、典雅庄重;乡土式花灯多取材素朴、制作率意,结体构形和施彩绘饰皆有浓郁的农家气息;匠作式花灯为专业工匠所作,风格兼具前两者,既巧意精工,又情趣活泼,有生活气息,最能代表中国民间传统灯彩艺术的风格面貌;现代式花灯受现代科学技术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③民间艺匠本着民族的审美情趣,运用天然或人造的原材料,采取编扎、裱糊、雕塑、彩绘、剪贴和刺绣等各种民间工艺,创造出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灯彩艺术。它融抽象构成、拟形雕理、平面书画、复合装饰和光动机制于一体,自成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综合空间艺术。而“光”决定了这种艺术的恒久艺术魅力和盎然生机。‎ ‎④我国民间灯彩艺术发展历史悠久,在灯彩艺术发展过程中,匠作式灯彩的生产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地域特色较浓、流通范围较广、进而形成饮誉四方的专业性生产基地。‎ ‎⑤闽粤一带灯彩艺术向来发达,南宋之际福州花灯就在临安灯会上获得“灯品至多,苏、福为冠”的赞誉;泉州更有“月牵古塔千年影,虹挂长街十里灯”的诗誉;俗称“灯色”的佛山灯彩,于明代即呈现“纸马火龙”的赏灯盛况;潮州灯彩于元明之前兴盛起来之后,逐渐形成以篾扎绢糊的吊台灯为主要灯彩的地方特色。‎ ‎⑥流光溢彩、形象生动的江浙灯彩,向以精工巧技、清丽秀雅而名冠全国,誉满天下。苏州灯彩花色纷繁、古朴灵秀,宋代的无骨灯、珠子灯,明清的荷花灯、走马灯以及后来的大型龙船灯,皆是制作精妙的名品。而南京夫子庙灯会的盛名自明代始即沿传至今,兔子灯、狮子灯等简率纯朴,乡土气息浓郁。浙江海宁硖石以独树一帜的珍品“珠帘灯”而名重一时。 ‎ ‎⑦北方灯彩主要以北京宫灯和哈尔滨冰灯最为著名,呈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北京最有影响的宫灯,多用红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制架,雕镂画绘,气质高贵典雅,飘逸大方。冰灯是北方特有的一种灯彩样式。哈尔滨更是因这一特色的群众性冰灯艺术而享誉全球,并被誉 称为“冰城”。冰本身即晶莹透亮,再辅以现代科技的电光声色,可谓梦幻与现实相交错,‎ 从而形成既天然朴素又色彩斑斓的奇幻艺术效果。近些年来,四川恐龙灯会和山西“煤海之光”灯会异军突起,规模宏大,构思精巧,采用现代声光电科技,在表现形式和观念上皆有别于传统灯彩,预示着现代灯艺发展的新思路,并给人们以新颖而强烈的视觉刺激和审美享受。‎ 9‎ www.5156edu.com ‎⑧我国民间灯彩艺术的形质和色彩,形象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用火文明的历史轨迹以及民间灯彩艺术的发展历程,显示了民间艺术的勃勃生机,反映了民俗风情。从洪荒时代的熊熊篝火到文明时代的熠熠灯彩,始终鲜明地贯穿着中华民族由火的原始体验而生发的信仰风俗、文化理念和美学情趣,体现着生活之火、天象之火、祭典之火和艺术之火。佛山的元宵灯会上,有以龙船为题材的艺术灯品,人们借之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鱼”灯更是民间灯会上常见的彩灯,寓含着“富裕”、“有余”的吉祥之意;又“鱼”、“玉”谐音,所以寓意着“金玉满堂”的美好愿望。历史的厚积和文化浸润,使灯彩超越了灯具的一般性实用或观赏价值,成为中国民俗活动中既有迷人艺术魅力又有高度文化价值和社会心理功效的一项重要的人文事俗载体。红艳的灯彩寄托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善良愿望。假如由六个小灯环绕一个六方大灯构成一个“子母灯”,寓含着“六六大顺”的吉祥寓意;若再饰以蝙蝠纹和寿字纹的装饰,则鲜明地点出福寿双祝的主题。正是寓含着驱邪纳祥和祭祖酬神等祈愿意义,灯彩才持续不断地激发着中国老百姓的狂欢热情。而中华文化的生机活力和我国老百姓的生活热情,更会使红艳的灯彩薪火相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荡漾起无边的烂漫和辉煌。 ‎ ‎1.第2段主要从□□ 和 □□ 两方面来介绍中国灯彩艺术的。(2分)‎ ‎2.民间广泛流传着吟唱灯彩的民谣,如“务农的人来看灯,风调雨顺五谷登;行商的人来看灯,般般如意家业兴”,这些民谣表现了 ‎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3.选出符合文意的两项:(6分)‎ ‎ A.我国民间的灯彩是按照它们的功能不同而进行分类的。‎ ‎ B.匠作式灯彩因其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大,所以在民间影响也最大,艺术水准也最高。‎ ‎ C.灯彩是中国民间的一种综合艺术,它富有魅力和活力。‎ ‎ D.闽粤一带灯彩艺术是最具有地方色彩的,也是受到赞誉最多的。‎ ‎ E.江浙灯彩的清丽秀雅是与当地人文水土有关联的。‎ F.哈尔滨的冰灯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和艺术特色。‎ ‎4.请写出第8段中的“薪火相传”的两层含义。(4分)‎ ‎ ① 表层含义 ‎ ‎② 深层含义 ‎ ‎5.请你就如何使古老的灯彩艺术的推陈出新,设计两个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创意。(4分)‎ ‎ ① ‎ ‎② ‎ ‎(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 (22分) ‎ 寄云思 我想由“兿”的文字说起。《尚书》:“纯其艺黍稷。”《周礼》:“教稼穑树艺。”这个字的来源,对我很有启发,艺术岂不就是种植!种植自己的灵魂。艺术,不仅仅是技艺,它是表达心灵的工具。‎ 中国古代有“以艺载道”和“进技于道”的说法。这个“道”不能简单理解为伦理之道、政治之道,而在很多情况下,则是人的性灵。技只是一种媒体、一种手段,是达道的工具。中国艺术强调,一切艺术形式都必须超越“技”而走向对“道”的把握。艺术必须有内在的涵蕴,必须有特殊的寄托,必须栖息着人的心灵。人的性灵的传达,是中国艺术的根本。‎ 白居易爱园造园赏园,他谈园林有一联绝妙的诗句,叫做:“‎ 9‎ www.5156edu.com 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这个“借”字用得好,园林是人“借”来抚慰生命、表现生命。‎ 在中国美学中,向来就有“泉石膏肓,烟霞痼疾”的说法,即山水可以为一己陶胸次,可以疗救性灵。如我们说的魏晋风度,就有一种精神自慰的内涵。魏晋的士人多是性情敏感的人,他们以自己聪颖敏慧的心灵触摸这个世界。他们简直可以说是一批独行客、月夜徘徊者,他们在山林中倾听,在泉石皋壤中驻足,在云间寻找鸟迹,在晨雾中发现生的秘密。如陶渊明所说,他们“性本爱丘山”——自然就是他们的本真,他们追求在自然中获得灵魂的抚慰。像王子猷那样,在一片竹林中漫步,眼见檀栾之秀,耳听萧萧之音,涤胸荡腑,飘飘然脱略尘寰。数百年之后的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在那个年代,“俗”病已入膏肓,尘网重重,污水泛滥,整个时势混乱一片,乾坤里很难找到一块干净的地方,人们在欲望的瀚海泅渡,在功利的战场上追逐,像王子猷、苏轼这样的文化自觉之人,通过自然来抵御外在俗世的侵蚀,来倾听这世界的清音,也就成为一种生命的渴求了。幸运的是,他们还有一片“竹林”!‎ 寄意云水,寄意山林,寄意艺术,“为一己陶胸次”,为自己创造生命的舟楫。手中的笔,就是他们的兰浆、他们的桂棹;心中的意,就是他们的漫天云水。他们弄起这自然和艺术的扁舟,作性灵的远游。‎ 中国造园家,就是“借”一片假山真水,为园主造一叶“扁舟”,“渡”了园主,也“渡”了后来无数赏园人。‎ 沧浪亭其名取自上古民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诗很为中国古代士人所推崇。它表达的是一种“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的精神气魄,沉着痛快,潇洒倜傥。沧浪亭的石柱上有这样的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 。”这个情就是造园者期望表达的。‎ 网师园所取的是“渔隐”之意,与其临渊观鱼,不如退而结网。造园家和园主是要结性灵的网。渔隐之意,是要修炼自己的情怀。‎ 留园,所谓“留”者,“留”的是心、造园者的心、园主的心,是不是可以留住赏园者的心呢?那就要看赏园者的心态了。‎ 无锡有寄畅园,其名取自王羲之的“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扬州有寄啸山庄,其名取自魏晋名士的“啸”。这个“寄”和白居易所说的“借”一样,就是对中国园林寄托性灵特点的概括。‎ 山石不是山石,林泉不是林泉,都是人的性灵的“借”、“寄”。这使我想到中国画中,倪云林强调“吾作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抒胸中之逸气耳”。画非画出,而是写出,所谓写,就是“泻”,直泻心胸也。‎ ‎6.文章开头解读“艺”字是为了说明 (2分)‎ ‎7.第2段中的“道”在文中的意思主要是指 (2分)‎ ‎8.文中划线句“‘渡’了后来无数赏园人”是指 (2分)‎ ‎9.在文中对联空缺处选择恰当的项:( )(2分)‎ ‎ A.近山远水俱有情 B.近水远山俱有情 ‎ C.山山水水都有情 D.树木花草俱无意 ‎10.选出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 )( )(6分)‎ ‎ A.艺术要能直接通达人的心里,栖息人的心灵,这是中国艺术的根本。‎ ‎ B.魏晋时候的很多士人热爱自然,因为自然能安抚他们的心灵。‎ ‎ C.文中“借”的含义是东西本身不是自己的,借来的东西必定要还与自然的。‎ ‎ D.王子猷、苏轼的“竹林”即是他们的心灵的家园。‎ ‎ E.“山石不是山石,林泉不是林泉”其中两个“山石”的含义是不同的,两个“林泉”‎ 9‎ www.5156edu.com 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 F.中国古代艺术家在创作时不重形似,但求神似,是为了直抒胸臆,寄托自己的情怀。‎ ‎11.文中所举的四大园林是为了说明 (2分)‎ ‎12.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往往通过借物寄情的方式来抒写心境,请你联系一作品加以简述。(提示:归有光《项脊轩志》、陶渊明《归园田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曹操《观沧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6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句) (5分) ‎ ‎13.⑴急湍甚剑,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⑵此生谁料, ,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 ‎⑶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⑷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⑸借书满架 ,冥然兀坐, (归有光《项脊轩志》)‎ ‎⑹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诸葛亮《出师表》) ‎ ‎(四)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14—16题。 (8分)‎ ‎ 甲 乙 春日忆李白 天末怀李白③ ‎ ‎ 杜甫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④ 。‎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庾开府、鲍参军:即南北朝诗人庾信、鲍照。②当时杜甫、李白 分别处于渭北与江东。③诗作时李白被流放之夜郎,途中遇赦还之湖南,‎ 杜甫因赋诗怀念他。④魑魅: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 ‎14.后人对唐代诗人有不少美称。李白被称为 ,杜甫被称为 (2分)‎ ‎15.从甲、乙两诗的诗题“忆”、“怀”来看,两诗都表达了对李白的 ;除此之外,甲诗重在表达作者对李白 的钦佩,乙诗通过“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表达对李白的 的关注和悲愤。(3分)‎ ‎16.两首诗都运用了写景抒情的写法。其中甲诗中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乙诗中的“凉风起天末”则渲染了 ‎ ‎ 的气氛。(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5分)‎ ‎ 王旦 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缺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逾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愈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 9‎ www.5156edu.com 旦不答。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准在藩镇,生辰,造山棚大宴,又服用僣侈,为人所奏。帝怒,谓旦曰:“寇准每欲效朕,可乎?”旦徐对曰:“准诚贤能,无如騃何。”真宗意遂解,曰:“然,此正是騃尔。”遂不问。‎ ‎ (节选自《宋史·王旦》)‎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寇准数短旦 ⑵ 旦被责 ‎ ‎⑶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 ⑷帝以是逾贤旦 ‎18.选出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2分)‎ ‎⑴第拜谢 ⑵谢曰 ⑶吏皆见罚 ⑷准入见 A.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不同 D. 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不同 ‎19.选出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2分)‎ ‎ ⑴理固当然 ⑵堂吏欣然呈旦 ‎⑶帝以是逾贤旦 ⑷以为不可及 A.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不同 D. 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不同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 ‎⑵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 ‎21.上文通过王旦与寇准的 ,表现出王旦为人的 (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2分)‎ 武昌九曲亭记 ‎ 北宋 苏辙 ‎①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陀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仗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埽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而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②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③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22.苏轼爱自然,爱探究。我们学过他探究石钟山得名的文章,在此文中他提出: ‎ 9‎ www.5156edu.com ‎ 观点。(2分)‎ ‎23.联系上下文,说出第3段中的“焉”指代 (1分)‎ ‎24.联系苏轼的生活背景,第1段中的“迁”应解释为 ;请说明“迁”字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什么作用。(3分)‎ ‎25.文章题为“九曲亭记”,然而在第1段和第3段中的很多内容似与“九曲亭”无关,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3分)‎ ‎26.文章中的苏轼这一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主要是从人物的 、 、‎ ‎ 几方面来刻画的。(3分)‎ 二、70分 ‎27.写作 一个城市,一个地方有其独特的风土人情,这是它们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名片;一个学校有它的校训、一个公司有它的企业文化,这是它们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名片;一个人有自己的精神风貌,这是他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名片。‎ 请在“ A , B 的名片”中的A 空格处填上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或一个人的一个典型特征或代表性的事物,B空格处填上地名或单位名或人名。如“海派,上海的名片”、“创新,微软的名片”、“美,邰丽华的名片”、“自信,我的名片”等等,并且以此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06年高三语文模拟考参考答案 1. 样式、风格(2分)‎ 2. 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善良愿望。(2分)‎ 3. C、F(A不仅仅按功能划分。B太绝对。D“受赞誉最多”有误。E“当地人文水土有关联”有误。)(6分)‎ 4. ‎①表层意思:灯彩艺术会一代代相传。②深层意思:中华文化和中国百姓的生活热情会代代相传。(4分)‎ 5. ‎(要求:1。具体不空泛。2。创意合理。)(4分)‎ 6. 艺术就是种植自己的灵魂。(艺术,不仅仅是技艺,它是表达心灵的工具。)(2分)‎ 7. 人的性灵(2分)‎ 8. 赏园人凭借这片园林作了性灵的远游。(2分)‎ 9. B(2分)‎ ‎10.C、F(C“借来的东西必须还与自然”文中无此意。F太绝对。)(6分)‎ ‎11.中国园林已经超越了它原来的意义,成为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寄托。(2分)‎ ‎12.(例子恰当1分,分析扣住文章观点2分,结合作品分析3分)(6分)‎ ‎13.⑴猛浪若奔 ⑵身在天山,心老沧洲 ⑶葡萄美酒夜光杯 ⑷山气日夕佳 ‎⑸偃仰啸歌;万籁有声 ⑹三顾臣于草庐之中(5分)‎ ‎14.诗仙、诗圣(2分)‎ 9‎ www.5156edu.com ‎15.思念、才华、坎坷命运(3分)‎ ‎16.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思念之情;渲染了秋天悲凉的气氛,也暗示了李白处于命运的秋天,正经历着颠沛流离的人生。(3分)‎ ‎17.⑴说坏话⑵遭受⑶授予官职⑷认为---贤能(4分)‎ ‎18.D(①谢罪②感谢③被④拜见)(2分)‎ ‎19.D(①这样②----的样子③因为④认为)(2分)‎ ‎20.⑴寇准对陛下没有什么隐瞒,更表现出他的忠诚和正直,这就是我所用看重他的原因。‎ ‎ (得分点:“无所隐”、“所以”、“判断句”)‎ ‎⑵不是陛下了解臣,臣怎么能到现在这个位置?(判断句、“安”、“知”)‎ ‎21.对比,大度(2分)‎ ‎2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2分)‎ ‎23.游历之乐。(1分)‎ ‎24.贬官(1分);苏轼当时正过着谪居生活,但他并未消积遁世,而是杖策载酒,寄情山水。而这个“迁”字更反映出苏轼豁达、乐观的个性特点和追求“适意而悦”的人生境界。(3分)‎ ‎25.文章虽题为“九曲亭记”,但全文是围绕“适意而悦”这个中心,来表现苏轼的旷达胸怀和乐观性情的。首段写苏轼在谪居生活中常杖策载酒,渡江游览武昌诸山的情景,为下文作铺垫,而末段为回忆青年时期的苏轼对山水自然的钟情,从而透露出苏轼“适意而悦”的内涵。(3分)‎ ‎26.动作、神态、语言(3分)‎ ‎27.作文 评分标准 ‎ 一类卷(63—70)基准分67分 ‎ 紧扣话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 二类卷(52—63)基准分57分 ‎ 符合话题,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基准分45分 ‎ 基本符合话题,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基准分29分 ‎ 偏离话题,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 脱离话题。(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500字。‎ 说明: (1)未拟题目扣2分。‎ ‎(2)错别字满3个扣1分,至多扣5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附文言参考译文:‎ 一.‎ 9‎ www.5156edu.com ‎ 寇准多次说王旦坏话,王旦专门称赞寇准。皇帝对王旦说:“你虽然说他好话,但他一直说你坏话。”王旦说:“道理本来应该这样。我在相位时间长了,处理政事缺失一定很多。寇准对陛下您没有什么隐瞒,更显出他的忠诚正直,这就是我看重他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认为王旦贤能。中书有事送密院(文件),违反了文书的规格,寇准在密院,把此事告诉皇上。王旦遭受责备,上门道歉,他手下的官吏都被罚。不过一月,密院有事送中书(文件),也违反了文书的规则,王旦手下官吏非常高兴把东西给王旦看,王旦命令送还密院。寇准非常惭愧,会见王旦说:“您怎么有如此大度量?”王旦不答。寇准被罢免枢密使之职,托人私下里向王旦提请任使相,王旦惊讶地说:“将相的位置,怎么可以求取呢!我不受私人请求。”寇准对此深感遗憾。不久寇准被任命做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拜见皇上,感谢说:“不是陛下了解我,我怎么能到现在这个位置?”皇上把王旦推荐他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他。寇准惭愧叹息,以为自己及不上王旦。寇准在藩镇,过生日,造山棚办大宴,又花费奢靡,被人上奏皇上。皇上愤怒,对王旦说:“寇准每次办宴都效仿我,可以吗?”王旦慢慢回答:“寇准确实贤能,不会这样愚蠢。”皇帝理解他的意思,说:“对,这正是愚蠢。”就不再过问。‎ 二.‎ 子瞻遭受贬谪来到齐安,在长江边上建造小屋居住。齐安这个地方没有什么有名的山,但长江南岸武昌各处的山岭,高低起伏绵延不断,山涧峡谷深而密集,山中有宝塔和佛寺,西边的叫西山,东边的叫做寒溪。宝塔和佛寺依傍着山岭,面对着深谷,隐藏在高大茂密的栎树和松树之间,清静冷落,与世俗隔绝,连车马的踪迹也不到这里来。每当山风止息,太阳出来,长江水面波平浪静,子瞻就拄着手杖,带着酒食,坐着打鱼人的小船,横渡长江来到南岸。南岸山中有几个青年人,非常好客而且喜爱游山玩水。他们听子瞻到来,头束着幅巾欢笑着出来相迎,大家互相牵着手自由自在地上山去。一直走到山的最深处,到了精疲力尽时才停下休息,于是就扫除树叶坐在草地上,互相酌酒表示慰劳。大家心情畅快不愿意归去,往往留在山上过夜。子瞻就是靠这种生活在齐安居住了三年,而不曾感觉到这段时间的漫长。 ‎ 然而每次去西山(九曲岭),在茂密的松柏林中行走,走过一段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才获得一块稍微平坦的地方。前来游山的人到此处一定要休息一会,斜靠着奇形怪状的山石,在繁茂的大树的荫蔽下乘凉,俯首观看浩瀚的长江,抬头远望高大的山岭,四面环视幽深的溪谷,山间的风云不断地变化,山上的树木各有不同的向背,各种景物都呈现在四旁左右。这里有一座荒废了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窄,不足以容纳众多的游客坐下。它的旁边有几十株古树,其中最大的树干有百围,树高有千尺,简直不能够用斧子砍倒。子瞻每次来到古树下,总是要整天地侧目仔细察看。有一天遇到大风大雷雨,刮倒了其中的一棵大树,开拓出它所占据的地方,那座亭子的地盘就因此而扩大了。子瞻与客人到山里看到这种情况,高兴地笑着说:“这不是上天要成全我重建这座亭子吗?”于是大家就共同来营造新亭。新亭建成后,那西山的胜景才齐备了。子瞻对于这件事最为高兴。‎ 9‎ www.5156edu.com 过去我还是少年时,曾跟随子瞻到处出游。只要有山可以攀登,有水可以渡过,子瞻每次都提起衣裳走在前头。偶有无法到达的地方,他总是连续几天为此感到怅然若失。至于他轻松地独自一人前往某处,在泉流与山石之间悠然自得,采摘山林里的花草,拾取山涧中的野果,酌饮山里的清泉,看见他的人都认为他是仙人。大凡人世间的乐趣是无穷无尽的,人们总是以合乎自己心意的事而感到喜悦。当他获得某种合乎心意的乐趣时,世上的万事万物都不能代替它。等到他对这种乐趣已经感到满足的时候,又没有不为此而感到吃惊,自己觉得好笑的呀。就好比人们的饮食,面前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美酒佳肴,主要是求得一饱,剩下的食物就丢掉让它们腐烂发臭。有谁知道人生乐趣从哪里获得又在哪里失去呢?一个人只要自己心中无愧,又不被外界指责,就姑且把自己寄寓在某种乐趣之间。这就是子瞻为重建九曲亭而感到高兴的原因啊。‎ 9‎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