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诗歌鉴赏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诗歌鉴赏专题

ID:554743

大小:806.0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诗歌鉴赏专题 一、考点详解 (一)题目分值: 近年诗歌鉴赏题所选诗或者词一般为一首,题目基本是2题简答题,4+5分,分值大致在9分左右。 (二)主要题型: 1.回答诗句的含义题 a.大概解释诗句的意思 b.分析这句诗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c.起到了什么作用或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回答诗的某句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怀的题目 a.答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b.结合诗中具体景物分析 c.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 .分析诗句中具体某一个字词(诗眼)的题目 a.解释这个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以及运用了什么手法 b.使用这个字的作用/作者何种思想情感 4 .赏析全诗表达思想感情的题目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何种思想情感 (三)考点小结: 从考点分布看,近几年诗歌鉴赏题的考点分布比较全面,主要考查诗歌情感、手法、语言、内容、意象等分析上。由此可见,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是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即了解 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手法,把握作者的情感 ,这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要素,平时一定要注意落实。 二、诗歌概述 1.诗歌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 描写景物。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咏怀诗: 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 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 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 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此诗派流露出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留恋和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同时也会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愁绪和对黑暗官场的厌恶。 边塞诗: 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其诗派作者结合壮丽、辽阔的边境景象,表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也客观的反映了唐帝国内部的各种矛盾,作品气势奔放,慷慨激昂,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2.诗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语言清丽、含蓄,感情细腻,委婉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写山水,融情于景。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3.艺术手法 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当然这三种都可以笼统地称之为表现手法或者艺术手法、艺术特色。 (1)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 白描 、细节描写、 动静结合 、乐哀、远近、上下)、议论、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2)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反复、衬托、反语等。 (3)表现手法: 用典(借古抒怀)、联想、想象、虚实结合、 衬托/烘托(反衬、正衬) 、渲染、象征、 对比对照 、抑扬、照应、正侧描写、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点面结合、 意象、意境 等。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歌题材:记事抒怀(离愁别绪) 风格流派:浪漫主义(夸张想象) 艺术书法:拟人 背景介绍:《渡荆门送别》是诗人李白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释义: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时楚国之地游历。 重山随着荒野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江水汇集到了一条河流中。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1 、题目; “ 月下飞天镜 ” 的意思是什么? 2 、结合李白诗歌的风格,分析颔联颈联所写山水景象的特点。 开阔壮丽,大气磅礴,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被前人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诗。 前四句写登高所见,气象苍凉恢廓; 后四句抒发感慨,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同时对沦落他乡不胜伤感。 释义: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上高台。 历尽了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赏析: 首联: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颔联:颔联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颈联: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尾联: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写景 抒情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仰望 俯视 云天秋风 江水渚洲 无边落叶 不尽江水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仰视 俯视

资料: 45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