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运载火箭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运载火箭教学设计

ID:520201

大小:11.4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共分三个部分:   一、介绍国内外著名的运载火箭及运载火箭的组织结构。   在本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找一些火箭发射、升空、飞行的图片或录像,请学生观看并描述。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希望通过大量的图片和音像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此处教材有三幅图,第一幅是中国“长二捆”火箭。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CZ-2E),简称长二捆,是一枚大型两级捆绑式运载火箭,在其一级外部捆绑有四个直径为2.25米,高为15米的助推器。长二捆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LEO)有效载荷。配以合适的上面级,可进行中高低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卫星的发射。长二捆火箭的研制成功,使我国首次突破了助推器捆绑技术、首次研制成功了推进剂利用系统和大型发射台等36项关键技术,为我国的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人也一直在为早日飞上太空而追索,1999年11月2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并于次日成功返回,宇航员杨利伟安然无恙。现在已拥有包括把“神舟”5号送上太空的系列运载火箭,已光荣地跻身在世界航天的先进行列。第二幅是法国“阿利亚娜”号火箭。1979年12月24日第一枚阿里亚娜1型火箭发射成功。它是一种三级火箭,长47.39米,直径3.8米,发射重量200吨,能将1.7吨的有效载荷发射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阿里亚娜1型火箭发射11次,其中1次失败。阿里亚娜火箭至今已研制成功4种型号。世界商业卫星的发射业务大约有50%由阿里亚娜火箭承担。第三幅图是三级火箭结构图。火箭点火后,在第一级发动机的推动下起飞,火箭徐徐垂直上升,穿过稠密大气层后,第一级发动机在预定时间熄火、分离、脱落,与此同时,第二级发动机点火工作,继续加速。第二级发动机在预定时间熄火、分离、脱落,运载火箭的第三级与卫星一起,经过一段自由滑行,到达预定轨道附近,按程序控制指令第三级发动机点火,继续加速,使之达到预定速度,在预定点把卫星弹出,进入预定轨道。   二、了解火箭工作的基本原理。   反冲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会遇到的,在观察了发射火箭图片后,启发引导学生关注、思考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反冲现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冲运动,教学设计力求尽量多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动脑、动手探索,发现物体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是造成反冲运动的根本原因,以此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   此项内容有三幅图。图一,水的反冲实验:矿泉水瓶去顶,在底部平均距离朝同一方向扎六个孔,上面扎四个孔用线穿起来吊在支架上。让学生预测向筒内倒水后有什么现象?水从喷口向哪个方向喷出?筒朝哪个方向转动?实验并观察、记录现象。图二,喷气反冲实验:把气球吹足气,分别把口朝向各个方向,松开手。图三,反冲船,船内有一凹坑,里面可以容纳一定的酒精。将一棉球放入凹坑里并倒入少量的酒精,在其上方的瓶中装入半瓶开水。将船放入水中,点燃棉球后一会儿产生水蒸气,当水蒸气从瓶孔中喷出时,观察小船的运动情况。教学通过实施一组实验活动,其观察点在于“总是一部分向前运动,另一部分向反方向运动”,其体验点在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要让学生把看到的各种现象(水向右喷射,瓶子向左旋转;气球嘴向左,气球向右飞;气球嘴向前飞,气球向后飞;……)都充分说出来,教师再进行引导,去伪存真,问:从中能找出什么规律吗?使学生能发现物体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是造成反冲运动的根本原因,并对火箭是靠什么力量飞上天的原因进行分析。   三、指导学生制作火箭,比比谁的“火箭”飞得高。   教材提供了这样一个活动:指导学生制作一个多级火箭,来模拟火箭升空的现象,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火箭升空的原理是反冲。知道火箭飞离大气层,必须自带氧化剂,火箭的飞行主要靠向后喷出燃气的反冲作用。   本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制作“火箭”的方法有多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确定方法后,可以分组画出设计图,写出材料清单及制作步骤,通过交流认可后,方可实施。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活动具有理性和严密性。也可按教材所示进行制作。   在放飞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教育:   (1)只能向上发射,不要水平发射,以免伤人。   (2)每次反射,先用手将火箭的头部捏好,朝向天空,确保安全。   (3)活动完毕后,要对活动中的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明确火箭飞行的原因。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科学课程的学习,对科学这一门课已经比较了解和熟悉,由于本节课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由于活动材料的限制,导致学生学习形式单一,所以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   3.了解多级火箭的发射过程。   4.通过实验探究和制作,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   5.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6.体会航天事业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   7.意识到太空探索是一项光荣而危险的任务。   8.能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火箭的基本原理。   难点:自制“火箭”并发射。   评价任务   1.认识火箭的基本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和制作,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   3.能自制“火箭”并发射。   教学准备   1.发射火箭的录像或图片。   2.气球、喷气车,可旋转的大塑料瓶、水、打气筒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创设   1.播放视频——2005年10月12日9点整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精彩瞬间。   2.学生描述发射瞬间火箭运动状态。   3.观看一些火箭图像。使学生知道飞向太空是人类千年的梦想,要进入太空就必须有足够的速度,目前采用的推进工具是火箭。   二、提出问题   1.教师提问:火箭能升空,大家认为它的力量从哪里来?   2.学生讨论、汇报,提出假设。   三、、验证假设   1.师:小结大家的假设,我们看到的火箭在飞行时,总是一部份向前运动,另一部份向反方向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有这种类似的运动现象吗?   2.师:我们能借助这些现象,做实验来证明我们的假设吗?   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对提出方法作适当评价。   4.教师演示自动喷水器。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制作自动喷水器需要哪些材料?   我们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那些现象?   5.学生讨论并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提出问题:   如:向筒内倒水后有什么现象?水从喷口向哪个方向喷出?筒朝哪个方向转动?   四、制作、实验,搜集证据并作记录   五、交流观察现象,并作解释   学生描述,并上台画示意图,也可以画箭头并说明意思。   六、对反冲现象进行小结   1.如果从物体内喷出的不是水而是气,物体会不会运动?运动方向又怎样呢?还可以做哪些实验?   2.演示实验:反冲小船   3.教师小结:当水、空气从一种物体中向某个方向快速喷出时,这种物体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4.师生解释、交流:火箭飞离大气层,它的飞行与反冲作用有关。   七、拓展应用   除了火箭,生活中你还知道那些反冲现象?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揭示任务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反冲现象,今天我们来做模拟火箭。   二、制作火箭,了解火箭升空的道理   1.观察“火箭”的结构,明确模拟火箭的制作材料。   小组观察并讨论,并作记录:   “火箭”有哪些部分组成?制作“火箭”需要哪些材料?“火箭”起飞的动力从哪里来?   2.分小组制定做火箭的方案。   教师要求:   (1)记录时力求文字简练,提倡图文并茂。   (2)提倡记录预测结果。   (3)思考:需要装多少水?水的多少影响火箭的飞行吗?需要打多足的气?空气的多少影响火箭的飞行吗?   3.小组交流方案,并相互质疑。教师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先要明确学生的意图,针对核心问题进行质疑。对不能达成共识的方面可做记录。   4.小组按设计方案做火箭。   5.分小组放飞火箭   教师要求:   (1)装水,打入气体,增大封闭气体的压强,在水火箭尾部加接一根轻绳,便于实验安全和回收方便。   (2)请仔细观察“水火箭”起飞后的现象,作好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记录。   (3)按照设计方法反复做几次,如果需要可以修改设计方法。   (4)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器材,做好交流准备。   6.小组交流放飞火箭中的现象,提出更好的改进方法。   7.解释火箭飞行的道理。   火箭飞离大气层,必须自带氧化剂,火箭的飞行主要靠向后喷出燃气的反冲作用。   教学反思   人类的祖先,很早就有遨游太空的梦想,这个梦想只有当巨大的火箭成功冲向云霄时方变成了现实。运载火箭凭借着巨大的、向上向前的力量,把飞船按照预定的速度和方向送入太空。当火箭飞到足够高的时候,火箭和飞船就会自动分离,分离后的飞船按预定计划进入运行轨道继续飞行,由于运载火箭在飞船升天或其他航天器发射中担负着“超级梯子”的作用,所以有人给它起了一个神话般的名字——“通天之梯”。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其目的是使学生能知道火箭发射的原理;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并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并能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