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从实践中提高论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信息技术从实践中提高论文

ID:513291

大小:13.9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信息技术从实践中提高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但是不同的信息技术课却有其不同的偏向,本文我们将对小学信息技术中的综合实践课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实例对这一类课程的特点、学习目的、教学策略、以及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式。   【关键字】信息技术 综合 实践 体验 引言在新的信息时代,学校教育赋于了不同的含义,学校培养的不仅仅是具有知识性的学生,而更加需要培养的是具有主体性、创造性,能够灵活运用信息进行表现,能够按照自己的目的收集、判断、加工、传递信息的综合性学生。在这样的前提下,信息技术教育更要发挥自身的特点,重视和加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综合实践课程研究,以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较强信息素养的新一代。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关注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与均衡性,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加强培养。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特点提出综合实践课的概念。而做为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综合实践课,必需具备信息技术课和综合实践活动共同的特点。综合实践课在信息技术课的地位与作用所谓的综合学习,它是以 “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 为目标,以学习者的兴趣与关心等内部动机为基轴,在课题学习中不受学科分科所束缚,通过实地调查、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过程综合地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开展问题解决活动,通过交流、协作、发表演讲等活动,促进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活用能力的伸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扩展,创造与他人的协作化和共享化,实现学习者的生产性学习。综合学习与学科学习的关系 , 综合学习是学科学习的补充和拓展。  综合学习为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提供应用的机会。  综合学习是对各个学科知识的综合,这一综合是由学生进行的。综合学习是一个更广泛的课程概念,它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所涵概的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的实施研究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我们在实施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信息技术和综合活动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在综合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让两者成为统一的整体,并能够相互促进优化课堂效率。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活动形式 信息技术课的综合实践,在形式上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课堂活动,可以由不同形式的教学形式或者是活动方式存在,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综合应用课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之后,我们可以在每一个单元或者说每一个学期给学生创造一个综合应用的课程。小学信息技术是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教学的,在每一个任务中,学生都能够学会一些新的技能,如何将这些技术进行综合运用,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碰到最多的问题,因此,提倡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一次综合,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梳理,也会对一些常用的知识进行一个迁移。例子:进行一次电子小报制作的比赛。前提:在这次比赛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WORD中的所有排版知识。比赛规则:(1)小报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并统一,色彩搭配合理,排版合理 (2)内容选择可以上网下载,但是必须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3)小报大小:A4纸四张,同时要有报纸所具有特点。 (4)时间安排:三周(三节信息技术课)实施过程:第一周 分析报纸的特点确定主题围绕主题收集资料  第二周 根据报纸的特点制作小报 对所选主题发表自己见解 第三周 继续制作 对小报进行色彩、排版上的修改 第四周 评比分析:在这一次的制作比赛中,学生几乎用尽了浑身的招数,首先,在分析报纸的特点的时候,学生收集了各种报纸,对报纸相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如:报头、出版日期、编辑、编委、邮发代号等等一一进行了分析,有的学生采用了报纸上相同的特点,也有出现了自己的特色。其次,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不再进行讲解,学生必须依靠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是否符合主题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同时,学生在对小报版面的安排上,又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事物安排的合理性,而在对所选主题进行评价的同时,又是对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一次挑战。就是这三次课,虽然在知识点上,学生没有太多的进展,但是对于学生知识的应用以及能力的提高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社会实践课 例子:与社会的企业进行联合,专门开办一个教育基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参观企业,在企业的生产车间、在导游的介绍之下,更能领略体现现代科技术的最新计算机产品和成果。 分析:现代的社会就是一个信息的社会,我们更应该积极运用社会的力量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将来必定会进入社会,积极地选择社会良好的环境,让学生逐步地适应于社会。 3、综合实践活动 例子:五六年级学生在接触了长时间的电脑后,对电脑的一些常用软件已经非常熟悉,在进一步学习电脑的硬件之后,学生对硬件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如何真正地如何进行组装电脑却是非常有兴趣但又是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练习的。为了满足同学们的这一需求,学校专门开辟一个区域,推出DIY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拆、装电脑,安装系统软件和常用工具软件等,形象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构造和软件环境。分析:在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合作完成了整台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的安装,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中,让学生体验了将知识应用的成功。学生的安装的过程中,必定会联系所学的所有有关于硬件与软件的的知识,遇到困难,也会想尽一切办法进行解决,这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一个极大的提升。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课的内容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课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适合小学生的特点 2、具有实际操作性 3、要有系统性 4、紧密结合其它学科如:根据我校从一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特构想以下综合实践内容 、综合应用课、社会实践、综合实践活动、家庭实践。一年级:设计学校(画图)打印自己的文章(word)、认识各种收集信息的媒体小盖茨电脑作品比赛、教家人学电脑。二年级:设计自己的个人简历设计自己的名片(word)、小盖茨电脑作品比赛、出一本自己的作品集。三年级:出一份班刊制作一份报纸、小盖茨电脑作品比赛、收集精彩的广告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四年级:数码设备的展示和使用、参观数码基地、小盖茨电脑作品比赛、给老师发邮件用QQ跟老师聊天。五年级:运用多媒体软件辅助上课或发言 、参观电脑市场、小盖茨电脑作品比赛电脑的组装和软件的安装 、上论坛发贴。六年级:制作班级网站并发布及时进行更新机器人的操作、参观通信公司和网控中心、小盖茨电脑作品比赛 、修理家庭电脑。小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过程小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既要保持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又要达到学生在实践过程培养综合能力的过程。所在实施过程既要吸取信息技术的特点,又要统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势,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以下的过程以更好实现小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的特点: 尝试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显然不能脱离实践,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处理好“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应用知识”与培养实践能力的关系。 尽量将任务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导出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任务的设置将是一堂课的关键,不管任何的知识点,都可以在不同的任务完成。但是,如何设置一堂课任务,让学生在这堂课中快乐地学习,认真地完成任务。在我认为,我们选择的任务要尽量地贴近我们的生活,让学生感到我们要学的知识是那样有用,是平时就能够使用的。那么在《节能行动》这堂课的任务选择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现在,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得特别重要,而节电是我们面临的极大的社会问题,在这种前提下,设置这样的任务就显得特别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入的过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但如果仅仅是为了“引入”而引入,根据授课内容牵强附会地设计出引入方式,恐怕创设的情景就显得单调、乏味。通过这种方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时,尽量从生活、生产实践中发掘,一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进他们探究行为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节能行动》一课时,该老师以“同学们,你每天看新闻吗?谁来说说最近我们最关心的事”引入,虽然在这种引入看上去已经贴近学生的生活了,但实际上学生每天所接触的新闻很多,并不是只会关心这一种情况,所以我们应该采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引入,真正地走入到学生的生活 。学生这次是在暑假里进行上课,那么已经在家放假几天的学生,在家是在干些什么事情呢,其实无非是一些玩电脑、看电视、享受空调之类的事情,那么老师完全可以从这里进行引入,让学生感到电在身边是多么有用,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般的老师比较会注意引入从实践中来,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怎么把我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呢,这是比较少考虑到的。在《常用的几种图片格式》这堂课中,老师从一份作文比赛的通知开始引入,要把一份容量较大的WORD文档复制到软盘中,引入到图片的格式比较最后学生知道图片格式的不同和三种图片格之间的互相转换,最后教师还是回到将引入的时文件复制问题上来,将所学的知识再应用到实践中去。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实践与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自行探究、研讨、得出结论是公认的最佳教学模式,但为什么实际上很难达到这个效果呢?主要原因就是一怕课堂秩序不好控制;二怕学生什么也没研究出,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三怕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有限,不能按照教师的步骤安排进行。因此整节课学生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教师安排操纵,只是象征性地让学生自主探究一下,而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教师的讲解上。虽然这种做法也是有根据的,也能达到一定的成效,但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种实践操作比较强的课程,应该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时间、空间、材料有自由支配的权利,因而兴趣浓厚,必然会有情感、情绪的跌荡起伏,并通过言语、行为表现出来,因而课堂相对就会比较活跃,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乐趣,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一面。另一方面,要绝对让学生多说,学生在充分描述现象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结果,众说纷纭,显得较杂,从心理角度上说,这属于发散思维,是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教师如果忽视学生其他的想法和做法,不仅有碍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还会损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这时要成为一名耐心的听众,一名大胆质疑、想像、创新的激励者。先是肯定与激励学生自己的做法和想法,然后将学生的观点去粗取精,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