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高三历史讲评课实效性的探讨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关于提高高三历史讲评课实效性的探讨

ID:508049

大小:43.1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关于提高高三历史讲评课实效性的探讨》小专题研究总结 高三历史教学中,讲评课的比重分量是很大的。因此上好讲评课,对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人文素养,显得尤为至关重要。本学期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开展了“关于提高高三历史讲评课实效性的探讨”的小专题研究。经过潜心研究,各位教师在课前认真调研,课上深入探究,适当延展,评出规律、评出思路,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拓展了创造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下面将本学期我组以专题研究为切入点,以高三年级为研究基地,引导教师开展《关于提高高三历史讲评课实效性的探讨》的小专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总结如下。 一、课前准备,做好的试卷分析,明确教学目标 做好试卷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试卷分析可以分成几个步骤:讲评前,教师首先要自己做一次试卷,对试题的难易程度、知识点的分布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其次确定讲评的内容,如最高分、最低分、总平均分、客观题每一题的正答率各是多少、哪种层次的学生错误较多等。对于主观题,分别统计出每一小题的错误的人数和表现。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应该注意记录主观题答题典型的范例(包括正面反面),以作案例教学用。再次则是分析错误原因,揣摩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找出导致错误的原因: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还是概念模糊?是审题不清还是是粗心大意?是表述不严谨还是书写不规范或综合运用能力差等。从中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讲评的重难点,然后认真编写教案.如是思考及操作,才能做到切中要害,使讲评课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讲评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份试卷由于要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往往其是由多种题型组合而成,而考题顺序也大多由易到难,由基础题到综合题,各道题的难度不一致,学生出错的数量和程度也肯定是不一致的。所以如果讲评试卷没有重点,从第一题按部就班、无一遗漏地讲到最后一题,尽管过程详细、分析透彻,最终也难免落得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下场。因此,讲评时对那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作为重头戏,耐心细致地分析讲评,对一些错误率低的宜采用课外个别解答。又由于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和历史思维方法往往分散于各题中,逐题依次讲评,学生思维时此时彼,不符合认知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对要讲的题目可按试题的类型,把它重新组织,使其循序渐进,变得有逻辑性、系统性,这样所涉及的知识与能力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当然,在重组分类试题的思路与方法上各有各的看法。根据笔者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习惯的具体情况,在08年武汉市九月调考试卷的讲评课上,我对试题进行了如下重组: 选择题分成四类—— 第一类:“识记”类,如: 12、14、17、24、25 第二类:准确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如:1、6、9、10、11、16、20 第三类:理解运用概念、政策、制度、措施、主张,如:3、4、5、7、8、13、20、22 第四类:理解运用历史事物的背景及其阶段特征,如:2、15、18、19、21、23 分类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每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所以分类后的工作是进行每类题型的解题技巧的归纳总结,比如说,第一类类题型要回归教材,查漏补缺; 第二类题型要仔细看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根据题目要求找出材料中的关键字,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第三类题型要求复习时注意理解记忆,多看教材,多思考;第四类应该熟记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及历史阶段特征,根据题目给的时间去判断时代特征。 主观题分成两类—— 1.材料解释题:注重材料的阅读,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材料问答题:题目提供一小段材料作为问题的背景,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整合所学知识的能力。 这种归类、重组的处理方法,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每道题考查的内容及其能力要求。同时让学生把同类题的解题方法,上升到理性层面的认识,较好掌握解题规律。 三、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试卷讲评课一般是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但教师“自编自导自演”、“一言堂”的现象应尽力避免。“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因此,讲评课既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学生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中确立其主体地位”。即老师“导”学生“演”,多让学生自己讲。这样既给予了学生表达观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达到了讲评课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敏捷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让学生多讲、想讲、有兴趣讲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讨论法:对跨度大、综合性强、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题,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综合、点评,形成一个参考答案;谈话法:教师可根据事先了解的学生答题情况,精心设计,巧妙提问,恰当引导,按自己设计的解题思路诱使学生“钻进圈套”。笔者在这里比较推崇案例教学法(主要针对主观题)。即收集学生试卷中每道题各层次得分的答题案例,在课堂上展示,然后将这些案例与学生一一会诊,和学生一起分析错例、错因,并评出分数。以下提供一个例子: 08年荆州一模的26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7分)以下是我在课堂上展示的学生案例。 案例一: 答:原因(1)周幽王迷恋女色,不理朝政; (2)生产力发展,大量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开始崩溃; (3)私田出现,各诸侯国迅速增强,开始割据争霸; (4)井田制瓦解,周天子对地方的管理能力被削弱; 综上,所以周太子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评价:没有读懂材料意思,审题不清,对材料考察的内容判断错误,得0分。 案例二: 答:西周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按血源确立政治地位,从而维系周朝统治。宗法制规定正室所生后代为大宗、嫡系,嫡长子继承父辈的政治地位;而侧室所生的后代为小宗,各子往下分封。宜臼为幽王正室——申后所生,是嫡长子,理应立为太子,继承王位。但周幽王宠爱褒姒,想废申后立褒姒为后,废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这样做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原则,扰乱了宗法制,从而影响了周朝立国的根本——分封制的施行。因此“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评价:1.答题格式错误,没有分点分段。 2.语言罗嗦,且没有把核心内容写出来。 3.能联系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并答出了宗法制的特点,得3分。 案例三: 答:(1)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以分封制为基础,血缘宗法制为纽带的; (2)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如今,周幽王废太子,以伯服代之,即破坏了血缘宗法制; (3)血缘宗法制有着森严的等级秩序,维护了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可维持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周幽王如此做法,即破坏了一贯的秩序,这样周王朝灭亡也可想而知。 评价:1.准确理解题意,读出材料所考察的内容。 2.能联系西周政治制度分点分段论述,各层次意思清晰;语言精炼。 3.可惜最后没有“回应”题目,得6分。 学生往往对评论他人的试卷较感兴趣。整个讲评过程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情绪亢奋,思维也因此得以激活。出现案例一样错误的同学会反省自己的解题思维过程,印象深刻避免以后重蹈覆辙。而评价者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如果概念模糊、史实错误或思路不清,也会马上反映出来,并得到其他同学和教师及时纠正,不仅是同学之间得到相互启迪,教师也会受益匪浅。同时,通过师生的热烈讨论和仔细分析,学生们开始深切感受到题目并非拿来就做,盲目地凭感觉做的,其实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所以讲评主观题,不仅仅是老师自圆其说,把答案讲通讲透就可以了,还要从具体的案例中给学生以警示,在查找失分的原因上做文章。让学生变换角色,站在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答案,使他们从根本上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解题方法和答题规范,授之以渔 题目浩如烟海,我们接触的只是沧海一粟,若不注意归纳,盲目做题,搞“题海战术”,既加重学生的负担,又容易导致事倍功半。因此,讲评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归纳出一般的解题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根据我们教学实践的总结,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审题。审清楚题才能明确作答的方向,如果学生粗心大意,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讲评时,结合历年来高考的几种题型,以及组内老师研究的结果将材料解析题的审题方法简单归结如下: 1.仔细观察材料(包括出处、材料的介绍、图表名称等),可以给材料分层、找关键字,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笔勾画出这些关键的字、词或句子,准确掌握材料的意思。注意先不要联系课本知识。 2.联系课本知识,对应起来,判断材料实际上考的是什么知识点。 3.审清楚题目的求答项(如:原因、条件、目的、还是影响等)、限定语(如:政治、经济、文化,包括时间空间的限制等),锁定答题方向。 第二,答题规范。在历年高考评卷的总结中,负责人都有提到学生答题因词不达意、表述不准而失分的现象。所以,除了审题意外,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即答题语言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叙述的层次性等,这些问题往往是容易被学生忽视的。但这些看似小节的问题,其实对学生的得分往往会有较大的影响。讲到这一问题,笔者提示学生注意以下三个规范: 1.答案内容的构成要规范,做到史论结合,论点要由史实来支撑。而史实应该选取课本相关内容中最核心、经典的知识用精练语言呈现。(比如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政策、制度等) 2.答案的组织形式上要规范,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列化。 3.答案的文字表述上要规范,条理清楚,或按时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作答,避免杂乱无章,颠三倒四。 当然,以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完全照套的公式,在做题的过程中应该在原有解题规律的基础上灵活变通,不断地总结。 五、补充针对性和拓展性训练,巩固和深化知识的理解 一份试卷的容量是有限的,考题毕竟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因而在试卷讲评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对考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延伸与拓展,以考题为切入点,带动对其他相关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整合。除此外,对学生易错的知识,也应配备一些补偿性练习,让他们通过强化训练,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以下举两个例子说明: 例一:08年荆州一模的26题(3) 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材料略) 这道题问得很清楚,很直白,但学生的答题情况非常不理想,过半的学生不能区分一手和二手材料。于是,我先把概念给学生:“记载当朝当代的史料(直接来源于历史事实)或遗物算于原始(一手)史料,根据第一手材料写出来的就是二手材料。”但是记忆概念是没有用的,应该多提供几次机会让学生灵活运用概念。因此我找了两道类似的题型让学生训练: 07年上海高考题38题: 某中学一研究小组就“同文馆”的历史进行探讨。他们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了时人日记、回忆录和后人著述等三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材料二与材料三中哪一则是原始材料?(材料略) 07年广东高考题的26题: 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材料略)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3分) 这些是同类题目的针对性训练。这一类是考察史学研究方法的题目,学生对书本的历史知识掌握还算不错,但在史学研究方法上接触得较少,比较陌生。通过三道题的反复训练,学生对史料、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例二:08荆州一模的29题:(材料略)(1)材料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是指什么?(2分) (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结果如何?(4分)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分) (4)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不得照抄原文)分别概括这两个时期影响中共关于工业化道路认识的主要国际因素。(6分) 这题考查的是五十年代、改革开放、90年代以来中共在工业化道路的认识和举措。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老师把共和国史发展的历程讲得很透,学生也掌握得不错。但是,如果在其中提取一个专题“建国以来工业化措施”来考,学生就不会将所学的知识重新整合运用了。于是,讲完题目后应该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把这个专题重新归纳整合如下: 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措施—— ★过渡时期(1949 —1956年)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2)合理调整工商业,恢复发展生产 (3)指导工矿企业生产 (4)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实行一五计划,1957年超额完成,初步奠定中国工业化基础 ★全面建设十年(1956—1966年)开展大跃进,大办工业和大炼钢 ★现代化新时期(1978至今) (1)在农村开展乡镇企业 (2)在城市开展国企改革,增强企业自主权 (3)90年代建立股份制的现代企业制度 (4)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5)建立技术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6)20世纪末起,实施对外开放的“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出外投资。 这些补偿性和拓展性训练将大大提高讲评课的效果,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将更有助于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当然,高三的课时很有限,一堂课40分钟不可能解决多少问题,可以当课后的作业布置给学生完成。 讲评课结束后,老师往往让学生修正试卷,这是必要的。但仅如此远远还不够。每一次测试学生都会出现各种错误,其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认真地反思与分析。不仅仅学生需要课后反思,教师也应进行反思。“有效教学必然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有赖于教师持续的反思与探究”,教师应写好教学札记,根据实际教学效果把成功的方法、经验,失败的教训等都记录下来。老师只有把握好最后这个环节,才能达到讲评课的目的,圆满完成讲评课的任务。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小专题在学校年级的大力支持下,在高三历史备课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改进,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今后专题研究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形成研究氛围,努力凸显专题研究价值。严格要求教师在专题研究中深入理解,争取使专题研究成为开启教学效果的钥匙。努力克服困难,督促教师翻阅大量资料,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取得教学新成果。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