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文言文的概括分析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文言文的概括分析解析版

ID:505229

大小:140.9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届文言文的概括分析 解析版 •1.张冠李戴 高考文言文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除全文记叙的中高考文言文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除全文记叙的中 心人物,还会写到另一些人物。这类命题陷阱往往将心人物,还会写到另一些人物。这类命题陷阱往往将““彼彼””强接在强接在““此此”” 上,张冠李戴。辨析时应抓住上,张冠李戴。辨析时应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 什么事什么事””等信息与原文是否一致。等信息与原文是否一致。 例1:(2018·全国卷Ⅰ)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真薨,宣帝代 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 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 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鲁芝传》) 【口头翻译】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曹真去逝后,宣帝代替曹真督促关西军务, 于是任命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 人口一直在下降,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又建立集市贸易,几年的工夫,被掠 夺的土地都收复了。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 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做天水太守。 【选项设置】B. 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 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 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比对分析】“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郡邻于 蜀,数被侵掠”的意思是“天水接邻蜀地,多被蜀 国侵扰”。 例2: 庞籍……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 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 (《庞籍传》) 【选项设置】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 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 【对比分析】【对比分析】““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应为应为““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 ””时。时。 【口头翻译】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师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 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 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 例3:(2017·全国卷Ⅱ)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 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赵熹传》) 【口头翻译】当时平原有许多强盗,赵憙和各郡一起追捕, 杀死他们的头领,其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赵憙上书称 “惩罚坏人仅限于其本人,可把其他人全搬迁到京城附近 的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把那批人全部搬迁到颍 川、陈留。 【选项设置】B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 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 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对比分析】将作余党迁往异地的是皇帝,是皇帝听从了 赵熹的建议,才这样做的。不是赵熹直接将他们迁往异地。 例4:(2019·全国卷Ⅱ)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 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 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 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史记·商君列传》) 【口头翻译】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 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 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 都服从法令了。 【选项设置】C. 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 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 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对比分析】“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说法错误,文中“太 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并未对其本人施以刑 罚。 •2.曲解文意 2.曲解文意 题者对原文关键细节(关键词语)故意错解以迷惑考生。这 种曲解文意的方式正成为设题的主要陷阱。因为错误极其细微,故要认真、 细心比对。 例1:(2018·全国卷Ⅱ)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 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 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 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后汉 书·王涣列传》)【口头翻译】自从王涣去世以后,皇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专门挑选 洛阳令,但挑出来的都不称职。永和年间 朝廷任命剧县令勃海人任峻任洛 阳令。任峻选拔文武官员,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这些人举发剪除奸恶盗 贼,决不畏避退缩,所以一年中要判的案件,不过几十个。任峻在威猛方面 超过王涣,但在文德治理方面比不上王涣。任峻字叔高,最后在太山太守任 上逝世。 【选项设置】D. 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 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俊,任充分 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对比分析】“不得旋踵”指不可畏避退缩 。 例2:(2017天津卷)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父未尝笞,母未尝非.......不 好徼名于世......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好杰友雅徒,不泛结 俗材。(王充《论衡》 【口头翻译】从六岁起就开始叫他读书写字,王充恭敬老 实仁爱温顺......父亲不曾打过,母亲不曾批评过,他不 热衷于沽名钓誉,王充为人清高庄重,出门在外必定会选择 朋友,但也不会草率与人结交。(他)喜欢杰出高雅的人, 不与平庸之辈泛泛结交。 【选项设置】A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 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对比分析】“不好徼名于世”是“不热衷于沽名钓誉” 例3:(2014课标全国Ⅰ卷)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 敏悟。自幼好学……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 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 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于休烈传》) 【口头翻译】于休烈,河南人。天性忠诚,机警聪慧。自幼好学 ......杨国忠任宰相时,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调出京师 任中部郡太守。时值安禄山叛乱,肃宗曾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一 举一动必定记录,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记录? ”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 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选项设置】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 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 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 官职责的问题。 【对比分析】“直言不讳”的回答错误,它是借禹、汤讽 谏。 例4: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 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 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 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 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熊鼎传》) 【口头翻译】洪武元年,新设立浙江按察司,任命熊鼎为佥事, 分管台、温。台、温自从被方氏私下占据以后,伪官悍将有两百 人,非常残暴凶恶。熊鼎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百姓 才安定下来。平阳知州梅镒犯贪赃的罪行,不停地辩解,几百个 平民都申诉知州无罪。熊鼎正要听从,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 释放了知州,问起我们来怎么办?‛熊鼎叹气说:‚法律是用来诛 杀罪人的,我怎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之人呢!‛熊鼎释放 了梅镒 【选项设置】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 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 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对比分析】“梅镒被诬”不合文意,因为“坐赃”意 谓“犯贪赃之罪” 。 例5:(2019江苏卷)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 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汤显祖诗文集 》) 【口头翻译】先生和我约定游览灵岩虎丘山川,却不 能筹办三个月的粮食,犹豫着放弃了。 【选项设置】C.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 粮食,因而作罢。 【对比分析】“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理解错误,原文 中“而不能办三月粮”意思是不能准备三个月的粮食。 3、无中生有 3、无中生有 “添加”就是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 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来。辨析时应将选项中未涉及的内容 与原文仔细比对,从而识破“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的陷阱。 例1:(2014课标2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 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 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 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 员,揆既黜官。(《李揆传》) 【口头翻译】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 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 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 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 方捏造吕諲的过失。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职务同正 员的长史。 【选项设置】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 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 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对比分析】吕諲地位并未超过李揆。 例2:又二年,以征南将军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师还,乞归乡里,厚赉金 帛以行。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长子斌,龙虎卫指挥使,从征 云南。过曲靖,猝遇寇,中飞矢卒,赠都督同知。次玉,坐蓝党死.次观, 尚南康公主.为驸马都尉。(《胡海传》) 【口头翻译】再过二年,以征南将军身份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班师回朝后, 请求还乡,他受赐丰厚的金银锦帛后回家。二十四年七月,胡海病死,终年 六十三岁。长子胡斌,担任龙虎卫指挥使,从军征讨云南。经过曲靖时,突 然遭遇敌人,被飞箭射中而死。追赠都督同知。次子胡玉,因受蓝玉一案牵 连而死。第三子胡观,娶南康公主,担任驸马都尉。 【选项设置】D.胡海有先见之明。他以征南将军身份讨平 澧州九溪诸蛮寇后,主动请求还乡,最终避免了坐死或横 死。 【对比分析】胡海请求还乡,不是 为了避免坐死或横死, 此举不能表现他的先见之明 例3: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 光宗即位,以囯祚尝侍潜邸,特旨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 士,入阁参机务。 【口头翻译】御史汤兆京弹劾他纵酒超越礼制,皇上不过 问,朱国祚于是称病回乡。光宗即位,因为朱国祚曾在府 邸侍奉,特下圣旨拜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 参与机密要务。 【选项设置】C.朱国祚深受优待。御史汤兆京弹劾他纵酒超越礼 制,因为皇帝还未即位时,他曾经侍奉皇帝,因此皇帝对此并不 过问。 【对比分析】 “帝不问”的原因在文中并未交代。 4、因果错置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将直接的、根本的、原因的或已然的事 情误为间接的、枝叶的、结果的或未然的事情,或反之设 误,或者把因果关系说成其他关系。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 的选项时,一定要与原文中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 析所给关系是否恰当。 例1:(2016全国三卷)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 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极陈时 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 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 请留,不听。(《明史·傅珪传》) 【口头翻译】傅珪闲居时类似木讷不会说话的人,到担当大事时, 毅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人不能改变,最终因为这忤逆权 贵佞臣而离职。……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 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 道被欺凌,阉党就假托帝王诏命令二人退休。长安和洛阳监官和 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 【选项设置】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 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 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 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对比分析】“他仍坚持离职”错误,原文“两京言官交章请留, 不听”是指长安和洛阳监官和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 皇帝不听,离职的原因是“遂矫旨令二人致仕”;此处“不听” 的主语是皇帝,不是傅珪。 例2:(2015·山东卷)“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 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 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 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 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 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 百姓欢说,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六韬·龙韬·立将》) 【口头翻译】主将接受任命后,拜而回答说:我听说国事不可受外部的干预,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遥 控指挥。臣怀二心就不能忠心侍奉君主,将帅受君主牵制而疑虑重重就不能专心一志去对付敌人。我既已 奉命执掌军事大权,不获胜利不敢生还。请您允许我按照上面的话全权处置一切,若不允许,我不敢担此 重任。国君答允之后,主将就辞别君主率军出征。从此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全部听命于主将。 临敌作战,专心一意。这样,主将就能上不受天时限制,下不受地形牵制,前无敌人敢于抵挡,后无君主 从中掣肘。这样,就能使智谋之士都愿出谋画策,勇武之人都愿殊死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迅速 如快马奔驰,兵未交锋而敌人就已降服。从而取胜于国外,建功于朝廷,将吏得到晋升,士卒获得奖赏, 百姓欢欣鼓舞,主将没有祸殃。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安宁。 【选项设置】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 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 勇士英勇战斗 【对比分析】“再次请求君王”错误;“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 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错误,这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军 事思想,而将军“君许之,乃辞而行。”将军已经在得到君主承 诺后辞行了。 (2019·全国卷Ⅲ)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 相田文。吴起不悦......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 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 遂去,即之楚。(《吴起列传》) 【选项设置】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 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 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口头翻译】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 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 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 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 【比对分析】“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 害,于是逃往楚国。”分析错误。文中“公叔为相,尚魏 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是指公 叔忌惮吴起, 吴起逃往楚国的原因是怕被公叔陷害,并未 提到吴起对公叔继任相位的不满。 5、以偏概全 例1、(马)芳有胆智,谙敌情,所至先士卒。一岁数出 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家蓄健儿,得其死力。 (《马芳传》) 【选项设置】C.马芳身先士卒,宽以待人。每次出战马芳都亲身 前往,而面对不知感恩的旧部田世威,他也不计较,知道这些事 的人很多。 【口头翻译】马芳有胆有智,了解敌情,所到的地方都是 身先士卒。一年之中多次出师捣毁敌巢,有时亲自督战, 有时派副将督战。马芳家里养着健壮之人,得到他们效死 力。 【比对分析】并非每次都亲自前往,原文为“或躬督战,或遣裨 将” 。 例2:(2015·高考重庆卷)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 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 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 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 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 【选项设置】【选项设置】A.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 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 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口头翻译】 楚地的风俗相信巫师而不相信医生,从夏、商、周三代都这 样,现在就更厉害了。凡是有病不管时间长短病情轻重,药一入口不见效, 就排斥掉。至于巫师,反复十数次不见效,不后悔,而且把过失归在自己身 上痛加责备自己,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 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始终不责怪巫师 一句。所以功劳永远归于巫师,失败永远归于医生。见效不见效,巫师总是 受上等赏赐而医生总置于他们的后面 【对比分析】 原文“终不一语加咎巫”,说 明巫师把人治死始终没受到一句责怪。 6、 分析失当 例1:(2017·河北衡水高三检测)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 八岁,神悟夙成。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之颜回也。”尚应声答 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及长......好衣刺文袴,诸 父责之,因而自改,遂知名。 (《谢尚传》) 【选项设置】谢尚行为洒脱,不拘小节。谢尚在父亲为宾客饯行 的酒席上告诉人们,人群中没有孔子就不能辨别出颜回;后来, 十分喜欢穿绣花的衣裤,在父辈们的劝说下才改正。 【口头翻译】谢尚字仁祖,是豫章太守谢鲲的儿子。八岁时,就已具有高 超出奇的智慧。谢鲲曾带谢尚为宾客饯行,有客人说:“这小孩子是座中的 颜回啊。”谢尚应声答道:“座中没有尼父,怎能辨别出颜回!”一席的宾 客没有不赞叹惊异的。等到成人后,喜欢穿绣有花纹的裤子,叔叔们责怪他, 他因此改掉了这一嗜好,于是显名于世。 【对比分析】谢尚在父亲为宾客饯行的酒席上的话体现 出来的是谢尚的聪明早熟,但不是行为洒脱、不拘小节。 例2:(2019·全国卷Ⅰ)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 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 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 故令贾生傅之。(《屈原贾生列传》) 【选项设置】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 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 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口头翻译】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 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谈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觉地在 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 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时间不长,就任贾 谊为梁怀王刘揖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好读书, 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师傅。 【对比分析】概括失当,并没到“重新得到重用”,只是 “征见”。“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 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 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 梁怀王的太傅”。 【过手练习】 1、 (钱)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最后 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既而 曰:“吾能移之使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左手足忽不能用,喜曰: “可矣!”所亲登东山,得茯苓,大如斗。以法啖之尽。由是虽偏废,而风 骨坚悍如全人。 【选项设置】钱乙医术高超。晚年他想出将病症转移到双脚来保 全生命的奇招。他自制药液服用,使左侧手足出现挛缩症状,又派 人挖来茯苓服用。此后身虽偏瘫,却气壮骨坚。 【翻译】钱乙原本有旧疾,再加上性情豁达嗜酒,疾病屡屡发作,自己根据自己的意见 治疗,总能治愈。最后一次发病时,疲惫无力得很,於是叹气地说:"这就是所谓的周痹 证,周痹入脏的就要死亡,我大概是活到头了吧!"不久又说:"我能把病转移,使病局限 在四肢。"於是亲自配制药物,日夜饮服,人们没见过他的药方。过了不久,左侧手足 拘挛痿废,於是欣喜地说:"可以了!"又让他的亲人登上东山,寻视菟丝生长之地,手持 火炬在菟丝下巡照,在火灭的地点掘取,果然得到茯苓,茯苓像斗一般大,於是按照方 法服用,经过一个月服完。从此,虽然左手足偏废,但气壮骨坠,犹如没病的人一样。 【对比分析】 曲解文意。并非亲自挖来茯苓,而是派亲近的人去。 2、琼性清慎,不发私书。……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 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 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 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 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 之。” 【选项设置】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 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 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 【口头翻译】苏琼性格清廉谨慎,从不接收私人信件。……毕义云为御史 中丞,任职以凶猛暴虐著称,掌管司法的官员怕他,不敢有不同意见。苏琼 审察案件务在公平,许多冤案得以昭雪,由廷尉寺来复查御台的案件,是从 苏琼开始的。他又升任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郎府管区内不断有人来 告发谋反的逆谋,前后都交付苏琼审理,事情多得到申雪。尚书崔昂对苏琼 说:“你如果想要立功名,应当再从别的地方考虑一下了。要还是经常为反 叛的逆贼洗清罪责,莫非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得如此轻?”苏琼正颜厉色地 说:“我所昭雪的都是被冤枉的人,从来没有放过反逆。”崔昂十分惭愧。 京师的人流传说:“断决无疑苏珍之。” 【对比分析】曲解文意。“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所洗脱 的是被冤枉的人罪行,并未释放谋逆者的罪行。 3、(孙长卿)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 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 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 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惟此弟尔。 ”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选项设置】孙长卿临危不乱,又善于断案。担任河南府通判期 间,孙长卿果断制止了一场兵变,并审理了一桩命案,最终将黑心 哥哥捉拿归案,他因此而名响一方。 【口头翻译】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 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下 雨毁坏了房屋,还未能修葺,你们怎么有想叛变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 动摇我们的军心吧?”(孙长卿)审问出一个首恶分子杀了,并且当夜留宿 在军营中,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孙长卿担任和州知州。有人上诉说别人杀 了他弟弟,孙长卿考察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他的家产情况,他回答说: “是上等。”又问:“家中几个人?”回答说:“只有这个弟弟而已。”孙 长卿说:“那么是你杀了弟弟。”审问这个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卿 视若神明。 【对比分析】 张冠李戴。 审理案件是在担 任利州知州时。 4、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 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 然谓长公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 长公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 陛下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 之臣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 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 【【选项选项设置】设置】长孙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魏征建议减少皇长孙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魏征建议减少皇 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 的正直。的正直。 【口头翻译】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太宗特别钟爱她,等到将要出嫁的时候,皇帝命令 有关部门准备的嫁妆比长公主多几倍。魏徵劝谏说:“昔日汉明帝时,将封赏皇子,皇帝 说:‘我的儿子怎么能同先帝的儿子一样呢!’我们称呼长公主,确是因为她比公主尊贵, 感情虽有差别,道义上却无等级区别。如果让公主礼超过了长公主,道理上恐怕不行,希 望陛下三思。”太宗退朝以后把他的话告诉了皇后,皇后叹息说:“曾经听说陛下重用魏 徵,却不知道其中缘故。现在听了他的劝谏,确实是一个能用道义限制主上私情的大臣, 他可以称得上是正直社稷之臣。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皇帝采纳忠言,那么社会(百姓)就 会安宁;如果皇帝拒绝忠言,那么朝政就会紊乱。衷心希望陛下清楚地明白这个道理,那 将是天下幸事。”皇后因此请求派遣中使带了五百匹帛,到魏徵家来赏赐给他 【对比分析】 曲解文意。原文为“后因请遣中 使赍帛五百匹,诣徵宅以赐之。”皇后请示过 皇帝,才派人送礼物给魏征,并不是“私下派 遣” 。 5、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 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 第。 【选项设置】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 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 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口头翻译】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 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 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 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对比分析】强加因果。 并非因做《六论》而名 闻四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