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课件

ID:497183

大小:2.15 MB

页数:3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策略的提出 2.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 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的具体实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计划经 济到市场经济             改革的深入发展 文革后,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改善 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讲话 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思想大解放 1、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 我们执行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遵循了毛主 席的指示,革命就胜利;什么时候。离开了 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 革命就失败,就受挫折。……,让我们高举 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更加自觉的贯彻毛主席 的革命路线,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 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 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 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 文革后,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改善 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讲话 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思想大解放 1、背景: 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 北京 3、内容:V 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文革后,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改善 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讲话 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思想大解放 1、背景: 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 北京 3、内容: 4、意义: 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成为______和______的起点。 抛弃…… 重新确立… 作出…… 确定……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转折一:“左”倾 ——实事求是 转折二:阶级斗 争——经济建 设、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如何进行 改革开放 的呢? 二、经济体制改革 思考: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 从哪里开始的?农村 材料: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粮食产量 按每人平均计算,1958年303公斤,1978年316.6公斤,农业生产 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 1978年下降为1.85元。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指出; “改革从农村开始不走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 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 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 材料: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 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 会的发展关系极大。1978年1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 “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农民有了 粮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其他经济作物就都好解决了。摆 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 了。” 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 材料:以政社合一,“三级所有……为特征的人民公社…… 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 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 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二、经济体制改革 思考: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 从哪里开始的?农村 ①政社合一,经营管理高度集中②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 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逐 步展开的?打开农村经济体制改 革局面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 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我们分田到户,家家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 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 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1.安徽省凤阳县。明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 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文革时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gun)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 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然而,??????后,凤阳县粮食产量大大增产, 三年三大步。有人遍到有人遍到“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 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2.凤阳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凤阳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凤阳县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会发生这样的大变化?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①历程:        a.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 生产责任制,获得巨大成就;    b.后在全国广泛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安徽农民积极性提高 邓小平视察四川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 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 亏。 农民生产的东西: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 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经济体制 所有制 经营管理制度 分配制度 家庭承包 责任制 公有制 公有制 高度集中统一 自主分散 平均分配 按劳分配 人民公社制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①历程: ②内容: 集体生产→分户经营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土地的所有权 依然属于集体        a.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 生产责任制;    b.后在全国广泛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①历程: ②内容: 集体生产—分户经营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土地的所有权 依然属于集体 ③意义: →由此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业得到 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农民有了农民有了------自主权,克服了自主权,克服了------弊端。弊端。 安徽、四川到全国推行 人民公社→乡、镇政府 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 (2)深化改革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管理 方式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中为什么要进 行经济体制改革呢? 获得了 成功 促 进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 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 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要盖十一个图 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探究】阻碍城市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行政命令,权力高度集中; 企业没有自主权,无活力。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 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 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 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 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 (1)中心环节: (2)具体措施: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方式 项目 改革前 改革措施 管理体制 所有制 分配制度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 自主权,使其成为……。 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平均主义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具体措施:取得了怎样 的成效? (1)中心环节: (2)具体措施: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方式 (3)成效: 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引进了竞争机制, 增强了企业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城 市 管理体制 所有制 分配制度 农 村 经营方 式改变       家庭承包 责任制 管理方 式改变 人民 公社 乡、镇、村 居委会 大集体 国有企业 进行改革 农民 农业 农村 企业 职工 活力 效益 中心 环节 增强企 业活力 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 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①改革前提: ②改革内容: ③改革目标: ④改革的根本目的: ⑤改革的实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0年代后,经济体制改革又朝着怎样的方向 进行的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国内:改革遇到阻力,认识上存在误区                      ----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70年代的豆腐票和粉票 80年代的布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国内:改革遇到阻力,认识上存在误区                      ----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建立过程: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 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21世纪初 确立基本框架 明确提出目标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完善理论 1997年中共十五大 基本建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更加明确地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 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 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 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视察深圳,发表重要讲话 邓小平来到珠海,受到群 众热烈欢迎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2.建立过程: 3.意义: (1)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3)解决温饱问题,走向小康社会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 资源配 置方式 行政命令;权力高度 集中,企业没有生产 自主权;平均分配 下放权力;按劳分 配;市场调节 行政手段配置 市场配置 比较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 在短短30年中,中国在民生领域、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 的成功,期间中国帮助6亿人口摆脱了贫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 伟大的,实际上为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 过去20年时间里,中国粮食生产率每年上升了2.6%,农民收 入翻了15倍,而且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智能手机。而中国 所取得的突破性的科技发展能够帮助世界上其他地区最贫困的人 口过上更加健康、更加富有尊严的生活。 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 计划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实践 作出决策 90年代后 市场经济 小小 结结 建国后,50年代中后期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对初期的经济 建设有一定的 积极作用 后来,弊端日益突出,对农 村、城市经济发展的阻碍越 来越大。 纵深发展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结束了“左”倾错误  C、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 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此联创作应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分配上克服“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③鼓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④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巩固练习 4.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 B安徽、江西 C福建、四川 D安徽、广西 5.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6、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澄清了人们对市 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的是 A 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巡讲话 B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 C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D 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