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ppt

ID:492781

大小:2.56 MB

页数:5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二战后苏联的 经济改革 第21课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赫鲁晓夫 (1894—1971)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本课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与戈 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苏联的 影响。  2.客观的评价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以及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3.分析苏联的改革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掌握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评价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 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对本课中的历史知 识和重大事件进行讨论与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 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   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的“斯大林模 式”日益显露出极大的弊端:粮食十分短缺; 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 了其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内容解析 一、赫鲁晓夫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患 脑溢血逝世,终年74岁。 斯大林逝世,苏联高层送葬,包 括赫鲁晓夫和中国总理周恩来 1.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2.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改革?取得 了怎样的成绩?          3.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为什么并未从根 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4.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其 后果是什么?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斯大林时代”存在严重弊端,改革势在必行。         2.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 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内容: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削减农 业税、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扩大集体 农庄经营自主权等。         成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使苏联农业形势有所好转。 3.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为什么并未从根 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原因:改革只是在具体做法上对原有经济体制进 行修补和调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改革 缺乏深思熟虑和反复试验;赫鲁晓夫个人性格存在着 独断专横、急于求成的毛病。 4.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 法?其后果是什么? 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的 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 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虽然从经济、政治方 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 行小修小补。 后果: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 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 ,全名为尼基塔 ·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1894—1971),前苏联领导人。 他出生在一个矿工家庭,1918 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31年由 区委书记爬到了苏共莫斯科州 委和市委第一书记的职位, 1938年担任乌克兰共产党第一 书记,隔年进入了中央政治局。 1949年到1953年,任苏共中央 委员会书记。1953年9月,他 担任苏共中央第一 书记的职务。赫鲁晓夫在1956年2月主持召开了苏共 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会上,赫鲁晓夫抛出“三和 ”(和平过渡、和平共处、和平竞赛)路线,并在 所谓“反对个人迷信”的幌子下大反斯大林,推行 一系列路线。1958年底,赫鲁晓夫又担任了苏联部 长议会主席的职位。1959年他通过苏共“二十一大 ”进一步自己的改革政策,清洗老布尔什维克。 1960年他片面撕毁苏联与中国签订的几百个协议和 合同,撤走在中国的全部专家。1961年苏共召开“ 二十二大”,赫鲁晓夫提出“全民国家”、“全民 党”的方针与政策。1963年,在赫鲁晓夫大肆反华 的同时,苏联与美、英签订了部分禁止核武器试验 条约。 1964 年,勃列日涅夫等人策划发动了宫廷政变,免 除了赫鲁晓夫的一切职务,他被强迫退休,成 为“特殊养老金领取者”,自此从公众视野中 消失。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赫鲁晓夫在乡间隐居, 他在这段期间撰写了回忆录,详细记述了自己 的政治生涯,披露了很多重大事件的内情,他 的家人在苏联官方试图没收书稿的情况下,秘 密将书稿运送到西方出版。 1971年9月11日,曾 经叱咤一时的赫鲁晓夫因心脏病在沉寂中病死, 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 突出他的名字。 赫鲁晓夫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苏联食品短缺,人民排长队购买食品。 1956年在莫斯科红场上的阅兵式上,已 经看不到斯大林的头像。 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1906— 1982),前苏联政治家,曾任 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苏 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和军 队最高领导人。 1906年12月19 日,勃列日涅夫出生于今乌克 兰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1931 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升 为少将。1952年任苏共中央书 记。 1953年斯大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林逝世后,改任苏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任哈萨克党中央第一书记,积极推 行赫鲁晓夫的垦荒政策。1956年再次当选 为党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 1957年开除马林科夫集团后,升任主席团 正式委员。1960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 团主席。1964年10月14日参与推翻赫鲁晓 夫的政变,任苏共第一书记。在结束了赫 鲁晓夫的无序而带有自由化色彩的改革之 后,勃列日涅夫的政策总体趋向于保守和 僵化,其领导期间腐化和裙带风盛行。他 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 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 大国,但是苏联国内的福利也有很大的发 展。在他统治后期,由于超高的军费开支 和失败的计划经济,苏联经济已经停滞。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 中领导;   (2)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3)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 管理。 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取得一些成果。1975年以后,经济增长率 下降,进入停滞时期。 改革的重点 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赫鲁晓 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不同点 相同点 内容有所不同,前者的重点在农业, 后者的重点在工业。 结果:都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 失败原因: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原苏 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 统。1931年出生于俄罗 斯的一个农民家庭。 1952年加入共产党。 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 学法律系。做过多年党 务工作。1980年当选为 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同年兼任苏联国防会 议主席。在职期间,对外推行以“新思维”为核 心的政策,对内实行所谓“公开性”、“民主化 ”政策,对东欧以及苏联国内产生了很大的消极 影响。1990年3月当选苏联总统。“八一九”事件 后,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1991年获诺贝尔 和平奖,12月25日正式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针对苏联经 济现状,开始了逐步的改革,但是最终其改革 措施也没有改变苏联经济现状和人民困苦的生 活现状;之后,戈尔巴乔夫又对政治方面进行 了一系列的改革,推行“新思维”和“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行多党制,这些改革不 但没有取得成效,反而使苏联社会更加混乱, 国家权力分散,各个加盟共和国趋向分离状态, 最终导致了“八一九事件”的爆发。 由列宁创建的、拥有1900万成 员的苏联共产党毁于一旦,作为世 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超级大 国之一的苏联的瓦解,这一现实令 世界瞩目和震惊,并引起世人的议 论和深思。请同学们想一想:苏联 解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本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原因 西方的和平演变——外部原因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和社会主义运动的 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世界:标志 着以两极格局和 集团对抗为基本 特征的旧的国际 格局的终结,极 大地促进了世界 多极化趋势的发 展。         社会主义运动:使社会 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与打 击,同时也说明了苏联社会 主义模式的失败,客观上促 进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社 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探索。 独联体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CIS) 的简称。1991年12月8日, 苏联的三个加盟共和国——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 兰三国的领导人在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签署了一项关 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21日,除波罗的海三 国和格鲁吉亚外,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 克斯坦当时的首都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 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宣告苏 联已不复存在,并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25日,戈尔 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苏联正式 解体。 独联体没有中央领导机构,不具有国家的性质,不是 凌驾于国家之上的实体,它以主权平等为基础,为各 成员国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友好、睦邻、和谐、信任、 谅解和互利合作关系服务。独联体现有12个成员国, 分别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格鲁吉亚 (2008年8月14日,格鲁吉亚议会通过退出独联体的决 议)、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俄罗 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 坦。 独联体的主要机构有国家元首理事会、政府首脑 理事会、跨国议会大会、协调协商委员会等。其中, 国家元首理事会是独联体的最高机构。独联体总部设 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 1991年独联体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举行会晤   2004年9月,独联体国家首脑会议在阿 斯塔纳举行 历史 启迪  为什么中国和苏联的 改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苏联的解体给我们留下了 哪些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应不断通过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应不断通过改革来完善; 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概况:中国改革 苏联改革 时间:1979年至今     1985年—1991年 领导人:邓小平 戈尔巴乔夫 背景 :中国刚刚经历十年动乱,经济倒退,为了解 决这些问题,所以实行改革。 苏联在美苏争霸中渐 处劣势,为了摆脱困境,所以实行改革。 同一时期的中国改革与苏联改革的比较 方针:中国改革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 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 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 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 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 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苏联的改革:1.改革社会主义理论。2.改革经济体 制。3.改革政治体制,在公开性、多元化、民主化的思 想指导下,放弃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4.调整对外政 策,实行对外关系的“新思维”。 特点:中国通过改革渐进式地完善社会主义,在经 济飞速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而且改革先 是在沿海一些地区进行试验,降低了全面改革可能带来 的风险。 苏联进行的是全方位的改革,严重偏离了社会主 义,在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时,又把重心转移到政 治改革,使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解决。 结果:中国的国力飞速发展,取得了许多的成就, 成为世界强国之一,至今还在发展当中。苏联解 体,俄罗斯经济几乎崩溃。 戈 尔 巴 乔 夫 改 革 苏 东 剧 变 世界 多极 化趋 势的 发展 经济改革引 发经济危机 政治改革引 发思想混乱 改革最终导 致苏东剧变 苏联解体, 俄罗斯等原 苏联的11个 加盟共和国 成立独联体 东欧各社会 主义国家发 生根本性质 的变化 东欧剧变促进 了世界多极化 趋势发展 赫 鲁 晓 夫 改 革 勃 列 日 涅 夫 改 革 课堂小结 高考链接      (2008年重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24亿元猛增 到1998年的79 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 增长9.7%,不仅大大高于改革前26年(1952~1978) 平均每年增长6.1%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周边一些国 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五十年》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 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 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 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 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 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 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 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 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 3%,对外贸易就下降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什么经济 现象?(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 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6分)       (2)材料三所述时期的苏联是哪位领导人执 政?(2分)根据材料三,归纳当时该国的经济状 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发生剧变和 最终解体的内外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 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 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 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戈尔巴乔夫。经济衰退(或经济恶化 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 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 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解析:此题考查的比较全面,由苏联社会经 济改革联系到中国经济改革方式,由苏联后期的 改革方式导致苏联发生“和平演变”,联系比较 紧密,要综合全面知识进行解答。 1.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 ”。下列对此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 B.“八·一九事件”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 C.通过政变戈尔巴乔夫强化了国家领导权 D.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就不会解体 A 课堂练习 2.戈尔巴乔夫改革跟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 革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苏联经济有所好转    B.改革效果不佳    C.改革措施符合实际情况    D.对斯大林经济体制实行根本性的改革 D 3.阅读材料:“亲爱的同胞们!……鉴于独立国家联合 体成立后出现的局势,我决定停止行使苏联总统职务。 ”                                     ———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 请回答:  (1)戈尔巴乔夫的发言表明了苏联发生了什么变化?  (2)苏联发生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3)苏联发生剧变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能力拓展 ((11)苏联解体;)苏联解体; ((22))由由苏苏维维埃埃联联盟盟共共和和国国转转 变变为为各各个个独独立立的的资资本本主主义义国国 家;家;   ((33))苏苏联联解解体体标标志志着着美美苏苏争争 霸霸的的结结束束,,世世界界两两极极格格局局的的 结结束束,,世世界界格格局局开开始始走走向向多多 极化。极化。 4.有人认为苏联解体责任主要在戈尔巴乔 夫,由于他的无能而导致苏共权力丧失, 国家易帜,因此苏联解体的悲剧是可以避 免的;而有人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苏联的解体早已经注定,是不可避免。 你是如何认为的?同时在你研究过程中, 能否给同样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 改革提出些借鉴的经验教训呢? 答题要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社会生 产力的矛盾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的 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如果苏联能够通过改 革改变斯大林模式对生产力的束缚,苏联解体的悲 剧是可以避免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经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以本 国国情为基础,不断进行改革,才能不断适应生产 力发展的要求;同时改革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为什么会出现戈尔巴乔夫改革?其结果如何?   解题关键:戈尔巴乔夫面临严重社会危机, 造成苏联的解体。   思路引领: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必要的,但其 失误成为苏联的解体的重要原因。   答案要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 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逐渐下降的 危机局面。戈尔巴乔夫执政后,为了缓解经济困 难,进行改革。其结果是造成苏联的解体。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