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

ID:492179

大小:9.48 MB

页数:5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如何学习经济史?     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 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 制度、赋税制度等。   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主要包括总体特征、 经济发展原因、表现及影响四大块。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 1. 1. 基本结构基本结构 商业:大小商人从事的买卖活动,其发展主要 体现在商业交易的空间、时间的逐 步扩大 农业:农耕和家庭手工业一起并称中国古代农 业,精耕细作是我国农业领先世界的重要原因 手工业:由官营手工业和民间作坊手工业两部 分构成,其发展基础在于农业 2. 2. 相互关系相互关系 农业是 基础 是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产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手工业、商业 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生存和进步的物质基础 是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前提 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 1 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 济的基本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原始农业的起源与特点 ——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炎帝姓姜,号神农氏。 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 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医药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医药 之神,之神,““尝百草之滋味,尝百草之滋味, 一日而遇七十毒一日而遇七十毒” ” 。。 炎 帝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1、起源: 半坡遗址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 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 粟的国家。 碳化稻谷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河姆渡遗 址出土)址出土)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半坡遗址出土) 商、周 原始农业 农作物耕作技术生产工具耕作方式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2、表现: 3、意义: 4、特点: 商、周 原始农业 农作物耕作技术生产工具耕作方式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石器锄耕 (耜耕) 石刀、石斧、 耒耜。石器木 器骨器为主, 少量青铜农具 刀耕火种 排水、沤肥 除草、治虫 南稻北粟 粟、稻、黍、稷、 麦(五谷)桑、 麻等 (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1、起源: 2、表现: 3、意义: 4、特点: 刀耕火种 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 刀砍草木 • 纵火烧荒 • 犁土播种 • 经常迁徙 北京人劳动图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斧和石锄 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 石刀石刀 石锄石锄 石耜冠石耜冠 石铲石铲 石斧石斧 原始农业出现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 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 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五谷: 黍稷 粟 麦 豆 麻 稻 六畜: 猪 马 牛 羊 鸡 狗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商、周 原始农业 农作物耕作技术生产工具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耜耕) 石刀、石斧、 火 耒耜。石器木 器骨器为主, 少量青铜农具 刀耕火种 排水、沤肥 除草、治虫 南稻北粟 粟、稻、黍、 稷、麦(五谷) 桑、麻等 (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②植主畜辅 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1、起源: 2、表现: 3、意义: 4、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的含义: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 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 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 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 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 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耕作方式 (农具)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耕作制度 水利灌溉 春秋战国 --------- ---- 两汉 魏晋南北朝 ---------- ---- --------- ---- 隋唐 --------- --- --------- ---- 宋朝(经济 重心南移) ---------- ---- --------- ----- 明清 ---------- --- --------- -- --------- --- 铁犁牛耕 垄作法 都江堰 耦犁、犁壁 耕耙耱技术、 耕耙技术 代田法 漕渠、白渠、 龙首渠 翻车(龙骨 水车) 筒车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曲辕犁,犁评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耧车 一年一熟 (完善)(完善)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春秋时期的铁锄 战国时期凹形铁锄 战国时期铁锄 战国时期铁犁 头、铁镰刀 战 国 铁 农 具 战国时代的铁农具 东汉东汉··牛耕图画像石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西汉时期的耦犁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形象图) 犁壁 犁评 犁箭 犁铲 唐朝的曲辕犁 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 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 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 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耧车: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 种子箱 排种管 开沟器 机架牵引 输种管 耧(lóu)也叫“ 耧车、“耧犁”、 “耩子”。一种 畜力条播机。西 汉赵过作耧,已 有两千多年历史。 由耧架、耧斗、 耧腿、耧铲等构 成。有一腿耧至 七腿耧多种,以 两腿耧播种较均 匀。可播大麦、 小麦、大豆、高 粱等。 垄作法: 在高于地面的土埨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战国时由我国古代人民创造, 是西汉赵过代田法的前身。通过耕作方式的发展和改进,土地肥力得以保持,人 们生活也由频繁迁徙寻找新的肥沃土地到定居固定从事农业,是我国小农社会成 型的基础。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其优点: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 度大,不易板结,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增加20%~30%,昼 间土温比平地增高2~3℃,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垄台与垄沟位差 大,利于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水以免受旱;垄台能阻风和降低风速;利于 集中施肥。垄的高低、垄距、垄向因作物种类、土质、气候和地势而异。作垄方 法有整地后起垄和不整地直接起垄以及山坡地等高起垄。 西汉赵过推行 的一种适应北方旱 作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上的田 垄隔年代换﹐所以 称作代田法。 耕耙耱: 耕耙耱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精耕细作技术,在北方 是耕耙耱,在南方是耕耙技术。耕是指耕地,耙是指将土 地犁出沟,耱是将土地表层碾磨成粉末。 都江堰 造福千秋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 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都江堰。都江堰。 ((余秋雨余秋雨)) 李冰父子李冰父子 白渠 漕渠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 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 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漕渠: 人工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于漕运的河道。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沿 秦岭北麓开凿人工运河漕渠,与渭河平行,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的时间大量 缩短。   漕渠汉代的起点是从昆明池(今昆明路附近)经昆明渠流经西安北郊河止西、 沟上村,穿过灞河,经新筑镇、新丰镇、渭南、华县到华阴市北进入渭河,全长 300里。到公元904年的唐朝末年废弃,从河渠沿线的村落布局看,到宋、元时还 有水,明代彻底干涸。 白渠: 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白渠开凿于西 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由于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 故而得名白渠,也常与原有的郑国渠合称郑白渠。 龙首渠: 龙首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开发洛河水利的历 史上是首创工程,它是今洛惠渠的前身。建于西汉武帝年间。从今陕西澄城县状 头村引洛水灌溉今陕西蒲城、大荔一带田地。渠道要经过商颜山。这里土质疏松, 渠岸易于崩毁,不能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劳动人民发明了“井渠法”,使龙首 渠从地下穿过七里宽的商颜山。 井渠法的发明,是我国 古代一项独特的创举。 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 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 明渠水在输送过程中的 蒸发和渗漏。井渠法很 快就推广到甘肃、新疆 一带水分容易蒸发的干 早地区。至今仍在新疆 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 用的坎儿井,就是在井 渠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改 进而成的。 关中:井渠法 高转筒车筒车 翻车模型 明清的风力水 车 三、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小农经济 ————(地位)(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春秋战国时期 生产力的发展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含义: 2 、形成 ⑴时间: ⑵原因(条件): 3、性质: 4、特征: ①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 ②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 ③自给自足,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 ④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 ⑤不利于技术革新,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基本特征;分散性) (封闭性) (脆弱性) (落后性) 小农经济的概念(抄)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 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 模式。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生产目的 牛郎织女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 绿水青山绽笑颜 • 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 • 夫妻双双把家还 • 你耕田来我织布 • 我挑水来你浇园 •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三、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小农经济 ————(地位)(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春秋战国时期 生产力的发展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含义: 2 、形成 ⑴时间: ⑵原因(条件): 3、性质: 4、特征: ①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 ②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 ③自给自足,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 ④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 ⑤不利于技术革新,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基本特征;分散性) (封闭性) (脆弱性) (落后性) 小农经济的评价: 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④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⑴积极方面: ⑵消极方面: ①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度 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③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探究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从农业起源、内部分工、耕作 方式、耕作技术、基本模式和土地制度等角度总结我国古代农 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农业起源: (2)内部分工: (3)耕作方式: (4)耕作技术: (5)基本模式: (6)土地制度: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以铁犁牛耕为主; 精耕细作;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1)农业起源: (2)内部分工: (3)耕作方式: (4)耕作技术: (5)基本模式: (6)土地制度: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抄) 1.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3.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抄) 过程(抄) 1、魏晋南北朝时: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2、隋唐时期安史之乱: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 济重心开始南移 3、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 原因: 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 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⑵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⑶自然条件较好,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试总结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从这 些影响因素中,可以看出推动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根本 动力是什么? 影响因素: 根本动力: 生产工具、耕作方式、耕作技术、 水利灌溉、 生产力的发展 ★耕作方式的演变:中国古代农业经历了从集体 劳作到个体农耕的演变: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石器 锄耕(奴隶社会)→铁犁牛耕(封建社会) ★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国有制(奴隶社会)→ 封 建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农业出现的变化: 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我们今天的农民 依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本质 上仍属于小农经济; 但其性质又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今天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 而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的小农经济,是开放的, 与市场有紧密的联系,其生产目的不仅是为了满 足生活和交税 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是 不是小农经济?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