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课件

ID:492168

大小:966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程标准: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 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 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意义 史观:工业化、现代化 经济与政治、文化关系 实事求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邓小平讲话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纲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措施的内涵和具体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 未得到改善,迫切希望纠正“左倾”错误 ▲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1.背景: ▲“两个凡是 ”②1978年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为会议召开提供思想基础 ③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会议确立指导思想 ▲实质:是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原则分歧的争论 ▲意义:肯定;否定; 重新确立,思想基础 2.召开:1978.12,北京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性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3.主要内容:P54 3.主要内容:P54 ①思想路线: ②政治路线: ④中心工作: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冤假错案, 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4.历史意义: ①战略决策的重大调整,是新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成为改革开放和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②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20世纪中国人民前进道 路上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 ▲决策 ▲领导集体 ③经济路线: ⑤组织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的基本国策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上来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 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经济体制改革 1.含义: 2.主要原因: 3.进程: ▲重点解决权力集中 ②深化:中共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政企职责不分,国家 对企业统得过死 ②忽视商品生产、价值 规律 ③分配中品均主义严重 ④企业缺乏自主权 ……等等 前提 内容 目标实质 根本 目的 ①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阻碍生产力发展 (权力高度集中、高度统一) 农村 (人民公社) 城市 (国有企业) ▲重点制度创新 概念解答 1.主要原因: ②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挫伤农民积极性, 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发展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实现现代化根本条件,但农业 发展缓慢,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影响现代化建设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超越生产力水平 经营管理体制:政社合一,高度集中,统一经营 分配体制:统一分配,平均主义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改革过程: ①生产经营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起) ②基层管理体制: 1983年 ④安徽等省农民的首创精神 ①生产经营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起)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社 员签订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 ▲试点:安徽(凤阳、肥西)、四川 实行包产到组(户)的生产责任制 ▲推广:中央肯定,全国普遍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土地公有,承包使用权 B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C按劳分配 ⑴特点: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前提下, 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方式、 分配方式的变革 ⑵性质: ▲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 ▲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②改革基层管理体制: 1983年 ▲目前改革方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 ③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新路 ④有力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3.作用: 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①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农民 积极性,极大解放农村生产力 ②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开始历史性变革 1987年 解决温饱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四次生产关系 (经济体制)的变化: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封建(地主) 经济为主 农民 个体经济 土地改革 社’改造 合作社经济 (集体经济) 人民公社 (1958-83) 农村改革 高度公有化 统一管理 统一经营 统一核算 平均分配 土地公有化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按劳分配 3.中心环节: 1.原因:①农村改革顺利推进和成功经验的促进 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不适应 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主因) 2.进程: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①开始试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②全面展开:1984年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三、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③改革深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 4.改革内容:P55 ②所有制: ①管理体制: ③分配制度: ④产权制度: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企分开, 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策性调整 放权让利 两权分离 由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 转变 制度创新 改革层次 深 化 三、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②极大解放社会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①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竞争机制和活力, 效益显著提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国家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总体到达小康水平 5.意义: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①必要性: ⑵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彻底冲破传统观念 的束缚(左倾),为深化改革提供思想基础 ⑴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为深化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90年的粮票 70年代的豆腐票 和粉票80年代的布票 计划经济时期 各种票证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仍制约经济快速发展, 商品供应的不充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 ②可能性: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⑴国内:受传统观念束缚,改革遇到阻力 ⑵国际: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挫折 ②背景: ③内容: ⑴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⑵姓社、姓资的判断标准 ⑶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意义: ⑴理论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 标志标志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⑵彻底打破传统观念束缚,进一步解放思想, 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思想基础 ⑶标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深化)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 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1992年春 ①时间: ▲本质:发展生产力 改革;“三个有利于 ”▲标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不是划分社会制度标准 改革开放 第二次宣言书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社’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 ——目标具体化、系统化 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⑤2002年中共十六大: ▲进一步完善 ▲确立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3-02年是社’市场经济体制 不断完善的十年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建立过程: ①1992年中共十四大: ▲意义:标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②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④21世纪初(2000年底): ▲完善社’市场经济理论,是社’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95%以上的商品资源 实现市场配置,社会 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 供大于求的达99% 4.社’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质: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实现资源配置方式转变 ▲计划经济:行政手段为主 ▲市场经济:市场手段为主5.社’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同时,加强和改善 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市场经济平稳运行 6.建立意义:P57 ①经济稳定高速增长,创造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20C80S) ②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解决温饱问题(1987),人民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③人民生活总体达小康,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迈进 材料一: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中 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定》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 要使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对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材料二: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就是以行政审 批配置资源为主,以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为主,甚至 有时以长官意志配置资源。 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 本质区别是什么? 采取何种资源配置方式 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 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练一练 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里的解放是指(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的 束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条件有①粉碎了四人帮②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③邓小 平关于解放思想的讲话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④“左 ”倾思想得到了彻底清算(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结束了“左”倾错误 C、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4、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 ……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 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不早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5.1978年以后,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任务是( ) A.阶级斗争 B.经济建设 C.祖国统一 D.外交工作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不包括( ) A.实行改革开放 B.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确定解放思想,事实就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7.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标志是(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新中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8.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C.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D.解放生产力 9.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论述,下列正确的( ) ①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所有制基础上的组织管理国民 经济的体系和制度 ④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进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①②③ 10.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 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巨 变指的是:①辛亥革命②五四运动③抗战胜利④ 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⑤ 改革开放,为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④⑤ D.③④⑤ 11.最先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主要有 ①安徽 ②山东 ③河南 ④四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有 ①专业化 ②商品化 ③私有化 ④社会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1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吸引外资 C.允许私人办企业 D.实行政企分开 15.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改变了所有制的形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 主义道路的文献是 A.《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B.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7.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 中,主要的是 A.空前的自然灾害 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 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18.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 题的讨论,其主要内容是关于 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 B.“两个凡是”的问题 C.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19.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质是( ) A. 调整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B. B.调整上层建筑 C. C.调整经济基础 D. D. 发展生产力 20.“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 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978年安徽凤阳民 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 制的拥护 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 活力 ④说明农民已经过上小康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确立了( ) A.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 B.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 基本经济 制度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管理体制 22.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计划经济 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的会议是( ) A.十四大 B.十四届三中全会 C.十五大 D.十六大 2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B.国家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 C.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国家宏观调控在市场作用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4.下列各项中,哪项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 A.完善社会主义 B.解放社会生产力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25.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自发对经济进行调节的市场 机制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 性等特点。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B.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C.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 D.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26、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说法 ①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 用 ②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 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①正确,②不正确 B、①不正确,②正确 C、①②都不正确 D、①②都正确 27.下面对于我国的资源配置方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仍然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 B、完全转变以市场配置资源 C、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 D、以行政手段为主,市场配置为辅 28.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 快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 ) A、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 调节作用的是 ( ) A.国家计划 B.市场 C.个人意志 D.行政审批 30、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惟一手段 B.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之下,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 C.是公有制为主体、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的 经济体制 D.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区别 31.我国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是 A.吸取计划经济的长处 B.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C.加快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D.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 32.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病不包括 A.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B.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C.导致商品供应不足 D.使中共在经济建设中犯了“左”倾错误 33.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澄清了 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的是 A、1992年出初,邓小平的南巡讲话 B、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 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D、2002年,中共十六大 23、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最根本的不同是 A、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 B、商品的供应量不同 C、商品的价格不同 D、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不同 25、下列关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有 : ①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 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②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 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③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向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领导核心和领导核心和 思想体系思想体系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建立人民公社,没有真正建立人民公社,没有真正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农业政策农业政策 对外开放对外开放自我封闭、半封闭自我封闭、半封闭对外政策对外政策 全面改革,逐步建立市场全面改革,逐步建立市场 经济体制、民主集中制经济体制、民主集中制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僵化半僵化)(僵化半僵化) 经济政治经济政治 体制体制 经济建设经济建设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工作重心工作重心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大搞阶级斗争和无情打击大搞阶级斗争和无情打击组织路线组织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路线政治路线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教条主义,左倾教条主义,左倾思想路线思想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附表2:建国后党的伟大历史转折 ▲决策(错误—正确) ▲领导集体(毛泽东—邓小平) 三个代表思想三个代表思想1989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年十三届四中全会江泽民江泽民第三代第三代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19781978年十一届年十一届 三中全会三中全会 邓小平邓小平第二代第二代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 19351935年遵义会议年遵义会议 (事实上)(事实上) 19451945年中共七大年中共七大 毛泽东毛泽东第一代第一代 思想成果思想成果形成标志 形成标志 核心核心 附表3:党在历史上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 附4: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邓小平邓小平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开展改革开义道路,开展改革开 放,进入社会主义现放,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十一届 三中全三中全 会召开会召开 第第 三三 次次 毛泽东毛泽东 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历史,走社封建社会历史,走社 会主义道路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新中国 的成立的成立 第第 二二 次次 孙中山孙中山 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结束君主专制,建立结束君主专制,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辛亥 革命革命 第第 一一 次次 产生的历史巨人产生的历史巨人 结结 果果巨变巨变 醒 站 富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