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一【含答案】.pptx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一【含答案】.pptx

ID:488862

大小:116.0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期末综合测试卷(一)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49分)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 √ √ √ √ √ √ √ 2.读拼音,写词语。(10分) (1)在míng mèi( 明 媚 )的阳光下,树上qī xī ( 栖￿息￿)的wū yā( 乌￿鸦￿)飞走了,草丛中的xī shuài (  蟋 蟀 )开始唱歌。 (2)为了给受灾的qū yù( 区￿域 )提供jiù yuán (  救 援 ),政府让大型的jī xiè( 机￿械 )为后面的 车辆开路。 (3)在这篇wén zhāng( 文 章 )中,他看到了红军 战士如何在nì jìng( 逆￿境￿)中与敌人斗争,qí xí ( 奇￿袭￿)敌人的故事。 3.词语积累与综合运用。(14分) (1)补充词语,并解释所填字。(12分) (  张  )灯结彩: 陈设、铺排。   精兵(  简  )政: 缩减。   专心(  致  )志: 集中于某个方面。   前所未(  闻  ): 听说。   全神(  贯  )注: 集中。   夜色(  弥  )漫: 满,遍。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4.句子闯关岛。(8分) (1)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 的一切吗?(改为陈述句) 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不会有我今天的 一切。   (2)妈妈对我说:“你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否则太对 不起我了。”(改为转述句) 妈妈对我说,我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否则太对不 起她了。   (3)我们在处理事情时一定要坚决武断。(修改病句) 我们在处理事情时一定要坚决果断。  (4)续写排比句。 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 我的朋友 , 感谢 我的父母 。 5.文本放映室。(13分) (1)《学弈》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 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其中“ 弈秋 , 通国之善弈者也 ”说明了弈秋的 棋艺高超。  (2)  苟利于民  ,  不必法古  ;  苟周于事  ,不必循旧。 (3)树欲静 而风不止 , 子欲养而亲不待 。  (4)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中,作者 提出的观点是: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5)《表里的生物》一文中, 爸爸 告诉“我”表里的 生物是 一只小蝎子 。 (6)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告诉我们平时 应当勤学好问。 C.《为人民服务》一文的中心论点“人固有一死,或 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竹石》赞美了诗人坚定顽强不动摇的品质。 1.请用“  ”画出采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这样写 的好处是 形象地表现了敌人的残暴 。(2分)  二、阅读风景线(16分) (一)课内阅读。(8分)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 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 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 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 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 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 拉着。 2.选段主要写了李大钊 被捕时 的情景。(2分)  3.选段主要运用了 动作 描写来刻画敌人的形象, 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敌人的残暴、虚张声势的样子。 (2分)  4.与画“═”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是( B )。(2分)  A.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B.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C.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二)课外阅读。(8分) 床头上的标签(节选) 李比希是德国化学家。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他就立 志做一名化学家。因为从小心里就有一团理想之火, 所以他学习非常自觉。 李比希曾经试着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泡,再往 里面通氯气,这样就能提取出海藻里面的碘。但是他 发现,在剩余的残渣底部,沉淀着一层褐色的液体, 收集起这些液体,会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他重复 做这个实验,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种液体是什么 呢? 李比希想,这些液体是通了氯气后得到的,说明氯 气和海藻中的碘起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碘。于是 ,他在盛着这些液体的瓶子上贴了一个标签,上面写 着“氯化碘”。 几年后,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论文——《海藻中的新 元素》,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读完懊悔莫及。原 来,论文的作者,法国的青年波拉德也做了和李比希 同样的实验,也发现了那种褐色的液体。和李比希不 同的是,波拉德没有中止实验,他继续深入研究这褐 色的液体有什么样的性质,与当时已经发现的元素有 什么异同。最后,他判断,这是一种还未发现的新元 素。波拉德为它起名“盐水”。波拉德把自己的发现 通知了巴黎科学院,科学院把这个新元素改名为“溴” 。《海藻中的新元素》就是关于溴的论文。 这件事,深深地教育了李比希。他把那张“氯化碘” 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装在镜框里,挂 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后来, 他在自传中写道:“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 作根据,我再也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 1.李比希学习非常自觉的原因是   。(2分) 从小心里就有一团理想之火 2.题目中的“床头上的标签”指的是   氯化碘的标签    ,他把这个标签贴在床头是因为   。(2分)  他想用标签提醒自己不能够凭空自造理论 3.文中加点的词语“这件事”指的是   。(2分)  李比希认为是氯化碘的液体,波拉德深入研究,终于 发现了一种新元素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这篇短文选择了李比希成功的事例。 B.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不能凭空自造理论。 C.文中画“  ”句子中的做法不可取。 三、表达与习作(35分) 1.请补充下面对联的下联。(5分) 三尺讲台,三寸笔,三寸舌,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2.习作芳草地。(30分) 请以“开心”为主题,写一篇习作,注意要语句通顺,条 理清晰,500字左右。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