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赛跑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创作《赛跑》,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动作人的画法,巩固上节课所学得的创作技巧;怎样以一个人扩展成一组人。
作业要求:
    注意观察赛跑的运动员动态以及手臂摆动时和腿的关系。
课业类别:绘画创作课
教学重点:
    以教具或图示,向同学演示人处在动态时的结构与动作关系。
教学难点:
    跑步时人的姿态,教师通过记忆画加以表现。
学生学习用具准备:
    铅笔、油画棒或水彩。
教师教具准备:
    用纸或木头做成人的结构简单教具,向学生演示各种动作时用。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整队到操场。
    3.向学生介绍今天创作的内容,解题。在班里找两名跑得快的同学为大家表演赛跑,未表演之前,教师向同学提出观察他们动作的要点,特别是摆臂与腿的关系。             
    4.整队回教室
    用教具或图向学生讲解:人体结构与动作的关系。
    5.提出有关创作的要求:
    ①动作要画正确;
    ②既然是赛跑,就要有一组人;
    ③要有运动场简单的环境描写;
    ④可以画各种场合中的赛跑。
    6.学生作画
                第二节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总结上节课同学作业完成情况,表扬构思与画面独特的作品。
    总结的过程,实际上是以简明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这对儿童是一个很重要的交流与传播的过程,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开阔学生的思路、眼界都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师不可小看这项很普通的工作。
    3.提出上色完成作品的要求:
    ①对颜色有一个整体的设想;
    ②有利于表现赛跑的人,他们是画面的主角;
    ③对环境的设色一定要简明,不能过于强烈或颜色过多。
    4.学生作画
    学生作画时间不够,可利用课外或自习时间另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