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课件

ID:464699

大小:2.41 MB

页数:7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古人谈读书 人物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 智信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 成儒家经典《论语》。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世称 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 《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其中《四书章 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 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 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 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 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 巨大的成功。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 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 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 “四书五经”。 知识锦囊 1.会认“耻、矣”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 个生字,理解“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 意。 3.从文中总结相应的读书方法,并学会运用到日常 的读书学习中。 教学目标 耻 矣 岂 chǐ yǐ qǐ 会 认 字 耻 chǐ 音序: C 结构: 左右 偏旁: 耳 笔画数: 10 组词: 耻辱 不耻下问 笔顺: 会 写 字 诲 huì 音序: H 结构: 左右 偏旁: 讠 笔画数: 9 组词: 教诲 诲人不倦 笔顺: 谓 wèi 音序: W 结构: 左右 偏旁: 讠 笔画数: 11 组词: 称谓 无所谓 笔顺: 诵 sòng 音序: S 结构: 左右 偏旁: 讠 笔画数: 9 组词: 诵读 朗诵 笔顺: 岂 qǐ 音序: Q 结构: 上下 偏旁: 山 笔画数: 6 组词: 岂止 岂敢 岂有此理 笔顺: 恒 héng 音序: H 结构: 左右 偏旁: 忄 笔画数: 9 组词: 永恒 恒心 持之以恒 笔顺: 窥 kuī 音序: K 结构: 上下 偏旁: 穴 笔画数: 13 组词: 窥探 窥见 笔顺: 皆 jiē 音序: J 结构: 上下 偏旁: 比 笔画数: 9 组词: 皆大欢喜 有口皆碑 笔顺: 缺 quē 音序: Q 结构: 左右 偏旁: 缶 笔画数: 10 组词: 缺乏 空缺 笔顺: 课文解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勤勉。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注 释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 译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 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前面四个“知”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 “知”通“智”,是聪明、智慧的意思。 【为】是。 注 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 译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 聪明的。 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这里读作zhì,记住的意思。 【厌】满足。 【诲】教诲。 【倦】倦怠。 注 释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 译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 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讨论交流 23 1)从《论语》中的三个句子中,你知 道了哪些读书的道理呢? 2)在你的周围,有这样去做的人吗, 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课文解读 注 释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 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 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 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 矣,眼口岂不到乎? 【谓】说。 【此】这里。 【漫浪】随意。 【决】一定。 【急】迫切、重要。 【岂】难道。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 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 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 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 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 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讨论交流 26 同学们觉得朱熹的话有道理吗? 我们今后又应该怎样读书呢? 课文解读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 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 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 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 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 者缺一不可。 注 释 【盖】句首的发语词。 【士人】读书人。 【识】见识。 【恒】恒心。 【足】满足。 【断】断然,一定。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 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 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 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 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 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 拓展延伸 29 除了文中有关读书的看法之外, 你还知道古代哪些人对读书有独到的 见解呢?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思。 ——朱熹 3.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陈寿 课后作业 课外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者关于 读书的名言。 1 学了这一课后,请大家写写对于读 书的看法或者自己的读书体会。 2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冰心奶奶的读书世界。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人 谈读书》一课,古人是如 何去读书的呢? 冰 心 走近作者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县人,现、 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有诗集《繁星》和《春水》,这些 诗晶莹清丽、轻柔隽逸,被人称为“春 水体”。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她的文章多以童心、母爱、自然为 主题,文字清新明媚,玲珑剔透。冰心(1900─ 1999) 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 写于1989年9月8日。当时,作者 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回忆了幼 时、少时的读书经历,并向青少 年朋友们传授多年来积累的宝贵 的读书经验。 教学目标 1. 认识1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理解“津津 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作者回忆了少年时代读 书时的哪些经历,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3. 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好书, 多读书,读书好”。 会 认 字 舅父 jiù 斩断 zhǎn 凯旋 kǎi 诸葛亮 gě 水浒传 hǔ 鲁智深 lǔ 荡寇志 kòu 贾宝玉 jiǎ 书卷 juàn 书刊 kān 琐碎 suǒ 栩栩如生 xǔ 无病而呻 shēn 某个 mǒu 会 写 字 舅 注意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哟。 津 斩 限 凯 葛 述 衰 刊 琐 朴 篇 某贾 词语解释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怒发冲冠】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形容非常生 气的样子。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儿趣味。 【无病而呻】比喻为不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 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惆怅。 字词练习 ( ) 一、多音字组词。 卷 juǎn juàn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传 chuán zhuàn ( )( ) 传播 传记 卷起 试卷 津 ( )律 ( ) 天津 规律 衰 ( )哀 衰老 悲哀 琐 ( )锁 ( ) 琐碎 锁门 初读感知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课文解读 冰心奶奶在文章当中回忆了八十多年的 读书生活,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描写的呢 ?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忆”是行文的线索,本文以时间顺序展 开叙述的。 表时间的词语有:七岁时;同时;到我十 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到了中年以后…… 合作探究 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找 找冰心奶奶都向我们介 绍了哪些书。 “津津有味” “好听极了” 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 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 “尤其欣赏” 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 》要强多了。 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 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 《荡寇志》。 起初兴趣不大 到了中年才体会到“满纸荒唐 言,一把辛酸泪”中所包含的 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 学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 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 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你还能说出读书的哪些好处呢? 1 激 起 人 的 情 感, 让 人 获 得 多 种 美 的 享 受 2 读 书 能 扩 大 知 识 面, 丰 富 我 们 的 知 识 3 多 读 书 对 提 高 我 们 的 写 作 水 平 有 帮 助 4 读 书 有 助 于 提 高 人 的 品 德 修 养 自主探究 冰心奶奶认为怎样的书 才算是好书呢? 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 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 才能算是好书。这样的书,首先必须人物个性鲜明, 故事情节感人。具体地说就是古代小说要精彩而不 烦琐,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须充 满真情实感而有质朴浅显。 自主探究 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 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结 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 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 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 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富兰克林 读书是快乐的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 ——培根 阅读是永恒的乐趣。 ——罗伊·兰德 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平实自然,如话家常。作者是个对书非 常有感情的人,你从文中哪些词句能感受到这种感情? 例:“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个关联词句, 让人感受到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 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 从“津津有味”“含泪上床”“咬牙”“居然”“哭了 一场”“又哭了一场”“尤其欣赏”等可以看出对读书 的痴迷、酷爱。 课后作业 1.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并写下你的推荐理由。 2.课下找一找冰心奶奶的作品来读一读,并写 下自己读后的感想。 我的 “长生果” 叶文玲 走近作者 叶文玲,当代女作家。1958年发表 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 后以短篇小说《心香》名闻遐迩。 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 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 创作,收获颇丰。是中国当代文坛极为 勤奋且很有影响的作家,其作品曾获多 种奖项。 会 认 字 比喻 yù 美差 chāi 过瘾 yǐn 卓越 zhuó 书籍 jí 如饥似渴 jī 报偿 cháng 沉甸甸 diàn 馈赠 kuì 磁石 cí 积累 lěi 委屈 wěi 发酵 jiào 借鉴 jiàn 呕心沥血 l ì 愉悦 yuè 皎洁 jiǎo 赞誉 yù 词语解释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文中指作者读 书读到入迷的程度。 【流光溢彩】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色彩明丽。 【浮想联翩】很多想象或感想接连不断地涌现。 【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黯然神伤】神情不愉快,无精打采的样子。 【千篇一律】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文中指文章公式化, 非常机械、乏味。 【心安理得】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象饿了急着要吃饭, 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初读感知 1 “长生果”在文中指的是什 么?作者以此为题有什么好 处呢? 2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长生果”在文中指的是书。作者将书 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 粮食,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作 者以“我的‘长生果’”为题,也突出了书 对于“我”成长的重要性。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总写书是人类文明的“长 生果”。 第二部分:(2—6)写我童年快乐的读书生活。 第三部分:(7—14)写课外书籍给了“我”许多营养, 特别是对“我”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课文解读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 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总领全文 开篇点题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是人类文明不断延续的营养。 自读探究 自读课文2-13自然 段,找找作者写了自己 少年时代读书、作文的 哪几件事? 看“香烟人”小画片 津津有味 看连环画 如痴如醉 文化站读文艺书籍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学校图书馆读中外名著 如痴如醉 “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 惯 别出心裁的第一次习作 作文题目《秋天来了 》 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秋天,用自己的感受 去写秋天 真情实感的第一次习作 作文题目 《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 情绪激动,觉得可以 大显身手,写小时候 受过的一次委屈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 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 而喻。 从文中找一找,说 一说我在读书的过 程中收获了哪些呢 ? 阅读拓展了我的想象力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作文常常 居全班之冠 读书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 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第一次作文《秋天来了》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 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 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 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 悟出的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 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 同的“鲜”味才好。 第二次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 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我从一个清冷的黄昏开始写……写着写着,我 禁不住眼泪汪汪。 悟出的道理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 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 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 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讨论交流 你从作者的亲身经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书具有丰富的营养,在我们 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要 我们爱读书,并且孜孜不倦地去 博览群书,学以致用,就一定会 书写出自己美丽的人生。 感悟提升 这是一篇散文,主体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 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 生活的影响,感情真挚,层次分明。作者在读 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 方法 ,值得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借鉴。 总写 读书经历 中外名著 书,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 小画片 如此如醉 津津有味 厚 积 薄 发 助 成 功 精 神 食 粮 伴 成 长 连环画 废寝忘食 文艺书籍 不求甚解 写作心得 第一次习作:别出心裁 第二次习作:真情实感 我的 “长生果 ” 结构梳理 随堂练习 一、下面句子中标红词语使用有误的是( ) A.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这个道理 是不言而喻的。 B. 他把这碗米饭囫囵吞枣地吃完了。 C. 我自食其力,不危害他人,自然过的心安 理得。 B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 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 ,爱她的 ,爱她的 。 二、仿照例句写一写。 风和日丽 万紫千红 勃勃生机 课后作业 1. 文中提到很多有名的书,你是否 看过?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书来读 并做好读书笔记。 2. 以“我和书的故事”为话题作文。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