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习题(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习题(新人教版)

ID:461788

大小:371.7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 答案: (1)氧气 (2)发光、放热 (3)可燃物 (4)氧气(或空气) (5)着火点 (6)隔绝氧气 (或空气) (7)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8)有限 (9)急剧燃烧 (10)可燃性气体 1.燃烧的条件 (1)燃烧:通常说的燃烧指的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如 蜡烛燃烧、木柴燃烧。 (2)着火点:可燃物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如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 磷的着火点是 240 ℃。 (3)燃烧的条件 ①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现象 分析 空气中的白磷燃烧 温度达到着火点且接触 氧气 空气中的红磷不燃烧 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达到着火点,没接触氧气 白磷燃烧 达到着火点, 接触氧气 ②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a.可燃物;b.氧气(或空气);c.温度达到着火点。 【例 1】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 A.水能分解 B.纸不是可燃物 C.没有和氧气接触 D.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解析:回答燃烧的问题,一定要紧扣燃烧条件。纸船是可燃物,在空气中加热,也接触 了氧气,故只能从温度找 原因。纸 船中装了水,加热时,水的温度最高为 100 ℃,达不到 纸的着火点,故纸船不燃烧。 答案:D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原理 ①隔绝氧气(或空气);②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③温度降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以下。 辨误区 灭火原理 ①降低温度不是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一般情 况下是不变的;②灭火可采取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或清除可燃物三种 措施中的任何一种,不需要同时具备。 (2)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①移走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例如,森林失火时,要迅速在距离火场不远处伐木,形成 隔离带。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失火可盖上锅盖,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等,它们都是将 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③降低温度,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扑灭; 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3)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灭火物质 或器材 灭火原理 适用范围 水基型 灭火器 隔绝空气 非水 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 以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 隔绝空气 一般火灾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CO2 灭火器 降温又隔绝空气 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处的火灾 析规律 选择灭火方法时应遵循的规律 电器或电线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图书、档案材料、精密仪器着火时,不可用水直接灭火,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油 火、气火不能用水灭火,也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气或油的密度比水小,不能隔绝空 气。 【例 2】下列图示中的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解析: A √ 用水灭火,水蒸发吸热,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B √ 当火势较大时,用灭火器灭火 C × 直接泼水灭火,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D √ 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空气灭火 答案:C 3.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的概念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 胀而引起爆炸。 (2)爆炸的条件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或氧气浓度较高的情况下,遇到明火都可能爆炸,故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都要严禁烟火。 (3)爆炸极限 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人们把容易导致爆 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②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应检验其纯度。 释疑点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爆炸不一定都是因燃烧而引起的,如轮胎爆炸、锅炉 爆炸都是物理变化。 (4)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①易燃物:是指易燃烧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常见的易燃物有硫、磷、 酒精、液化石油气、氢气、沼气、石油产品、发胶摩丝、柴草、面粉、煤粉、棉絮等。 ②易爆物:是指受热或受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③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 a.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b.在搬运易燃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撞击; c.要注意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之间 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要有良好的 通风设备和静电消除设备,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因素,要做到人走电断,经常检查以防 止自燃和爆炸。 (5)一些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例 3】易燃物和易爆物如果存放不当很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下列物质属于易燃 物的是(  ) ①酒精 ②白磷 ③氧气 ④液化石油气 ⑤硫 ⑥镁带 ⑦食盐 ⑧汽油 A.③ B.①②④⑧ C.①②④⑤⑥⑧ D.① ②③④⑤⑥⑦⑧ 解析: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以及容易燃烧、容易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 的固体等,酒精、白磷、液化石 油气、硫、镁带、汽油等都属于易燃物,而氧气为助燃物, 食盐不可燃,故正确答案为 C。 答案:C4.用水灭火的适用范围 喷水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因此,水是常用的灭火剂。但用水灭火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下列情况下不适宜用水来灭火: (1)油类、酒精、各种燃料气失火。油类、酒精的密度小于水,若用水灭火,会增大火 势。燃气的密度小于水,用水来灭燃气类燃烧引发的火灾也是无效的。最佳灭火方法是用土、 细沙、湿棉被等将火盖灭,也可用干粉灭火器或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2)电器或电线着火。应该先切断电源,后灭火。若直接用水浇来灭火,容易发生短路 或触电事故。 (3)能和水发生反应的物质失火。钠、钾等活泼金属在常温下就与水发生反应产生可燃 性气体氢气,镁在高温下也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若钠、钾、钙、镁等金属失火,不能用水 来灭火,否则会增大火势,可用沙土盖灭。 【例 4—1】据报道:2009 年 5 月 7 日下午,宁波市某气雾剂厂车间内铝粉起火,因工 作人员缺乏消防知识,用水灭火,结果发生爆炸。小科查找了有关资料,发现氢气 是可燃 性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金属铝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水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2Al +6H2O =====加热 2Al(OH)3+3H2↑。 (1)发生这次爆炸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表示)。 (2)其实,有些火灾也不能用水灭火,如________(举一例)。 解析:爆炸的直接原因是车间内大量的氢气发生急速燃烧。由题意可知,铝粉在加热条 件下能和水发生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故铝粉着火不宜用水来灭火。 答案:(1)2H2+O2 =====点燃 2H2O (2)铝粉着火、油着火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例 4—2】2010 年 5 月,一辆行驶在某乡村 102 国道上运送镁粉的罐车起 火。由于镁 遇热水反应生成氢气,因此消防官兵用了覆盖沙土的方法将火扑灭。请回答: (1)镁粉燃烧通常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2)覆盖沙土灭火的原 理是什么? (3)解释镁粉着火不能用水灭火的原因。 答案:(1)镁粉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镁粉的着火点。 (2)隔绝氧气。 (3)镁与热水反应产生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避免增大火势。 5.面对火灾如何自救 (1)发生 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如果火势不大, 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 材灭火;若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可能,先了解火源的正确位置,然后拨打火警电话 119 求 救。 (2)如果火势扩大,应尽快通知家人和邻居设法离开现场,沿途要关闭门窗,以降低火 势及烟雾蔓延的速度,切勿乘电梯或升降机,以免被困。关闭门窗,可防止因空气对流而增 大火势。 (3)若无法离开现场,应采取以下措施: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湿毛 巾捂住口鼻。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入。打开窗户,在窗前呼救…… 【例 5】(实际应用题)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事故很多是由缺乏自救常识而造成的,缺氧 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 的是(  ) 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B.遇到意外事故,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求救电话 C.处在烟雾较浓的环境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生 D.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区 解析: A √ 室内起火,要控制空气的流通,紧闭门窗可因缺氧,防止火 灾蔓延 B √ 打电话求救是危险发生时正确、必要的行为措施C √ 烟雾较浓的环境中,越高处烟雾浓度越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 生可有效防止有害气体和烟尘进入呼吸道 D × 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不易逃出火海 答案:D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 A.到溶洞探险打灯火照明 B.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试验 C.到小煤窑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3.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 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 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4.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 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人们每天的饮食中都应有蔬菜、水果,其目的是补充蛋白质 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水灭火 5.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 380℃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 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所以,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根据灭 火原理你认为氢氧化镁能做阻燃剂的原因是(  )。 A.氢氧化镁是一种碱 B.受热分解的产物能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氢氧化镁不溶于水 D.可以降低易燃性建筑材料的着火点 6.下列关于灭火原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二、填空题 7.家用燃气主要有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CH4)、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 H2、CH4、CO)和罐装 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 C3H8、C4H10、C3H6、C4H8)等,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 厨房中安装泄气报警器(如图 B 所示)。(1)如果某家庭用的是罐装液化石油气,报警器的位置应按图________(填“A”或“B”) 安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厨房里发生燃气泄漏,是否可以开灯检查________(填“是”或“否”)。 (3)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会显黄色或有黑烟,这时可调大气灶________(填“空气” 或“燃气”)进入量或调小气灶________(填“空气”或“燃气”)进入量。 8.如下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 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毡是由羊毛及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 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下列材料填空。 材料一:1703 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系统提出燃素学说,认为物质可以燃烧是因为它 们含有燃素。如木炭和金属燃烧释放出“燃素”后,就剩下了失去“燃素”的死灰。但是, 人们始终没有找到“燃素”。 材料二:1774 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氧气并研究其在燃烧中的作用。提出了氧 化学说,认为燃烧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发光、放热的剧烈反应。初步揭开了燃烧的神秘 面纱。 (1)材料一中,木炭燃烧释放出“燃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条件是“氧化学说”的重要内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采用了多种控制燃烧的措 施。 ①确保良好的通风,除能保证人的安全外,还能使通过隧道的车内汽油充分燃烧,这是 考虑到充分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隧道使用了氢氧化铝阻燃材料,它在受热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铝,化学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铝能阻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对燃烧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请根据下列事实,对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燃烧条 件提出新的认识。 ①CO 的含量小于 12.5%时,在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木炭在氧气浓度低于 14%的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钠可在氯气中燃烧,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 10.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了下列 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________和实验____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 (3)实验________和实验____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 (4)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是煤矿安全事故的一种。为了生产安全,要求井下通风 状况良好,控制天然气浓度在 1%以下;禁止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下井,挖掘时防止和减少 摩 擦 火 花 的 产 生 。 上 述 措 施 可 以 防 爆 是 因 为 破 坏 了 燃 烧 的 某 些 条 件 , 分 别 是 ________________。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 1.A 解析:电器起火不能用水浇灭,易引发触电事故。 2.A 解析:形成溶洞过程,洞内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探险打灯火照明是必要 的;但煤窑里却不能用火把照明,因为煤洞里有瓦斯气体易燃烧爆炸。 3.B 解析: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而灭火。 4.C 5.B 6.B 解析:用水泼灭是把温度降低到木材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降低的。 7.(1)B 液化石油气密度比空气大 (2)否 (3)空气 燃气 8.(1)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2)温度没有达到羊毛及铝质纤维的着火点 (3)森林火灾 时开辟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9.(1)C+O2 =====点燃 CO2 (2)①充足的氧气 ②2Al(OH)3 =====△ Al2O3+3H2O↑ 分解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生成大量的水蒸气稀释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3)①在空气中,可燃性气体需要达到一定浓度(或量),达到着火点才会燃烧 ②氧气需要达到一定浓度(或量),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才会燃烧 ③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空气) 10.(1)4P+5O2 =====点燃 2P2O5 (2)② ④ (3)③ ④ (4)移除了可燃物、控制温度在着火点以下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