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时练习上第十二课芣苢pdf(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时练习上第十二课芣苢pdf(新人教版)

ID:461126

大小:425.9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同步课时练习 第十二课 芣苢 【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卫星激光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保密性好,是建设空间信息高速公路不可替代的手段,也 是当前国际信息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 B.德国各方尽管对中国投资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但许多中国对德投资成功的案例,不仅扭转了德国企业 原来的亏损状况,更赢得了德方的信任。 C.临床试验的内涵很广,包括预防、诊断和治疗等诸多方面,而药物临床试验,就是一种评价某种药物的 疗效或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的科学研究。 D.大数据运用有助于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应该进一步扩大大数据在高等教育的 应用研究,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①薄言.采之(助词,无实义)②薄言掇.之(选取)③赖.有诸孙替老人(依靠,依赖)④急炊大饼偿.饥乏(赔 偿)⑤多博.村酤劳苦辛(求取)⑥赋诗怜.汝足精神(爱怜)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为诗歌体制,“赋、比、兴”为主 要表现手法。 B.《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 C.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子数整齐划一。全诗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 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D.在古代,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各个分支除了保留姓以外,还会取 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文氏”即文姓。 4.下面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所作的一首七律,请运用律诗相关知识,将所给四句诗 填写在横线上,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七律诗。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每逢佳节更情衷, 。 , 。 ,政出和谐方大同。 香茗品来夸未尽,家山习习又清风。 ①快意常如秋月满 ②心多自信得宽广 ③寒霜不减一旗红 ④小字云笺记岁丰 A.①③④②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诗经》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故乡。______。______,______;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 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知。______。因此说,______。 ①这当然不利于人们建立地理意义上“天下”的概念 ②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诗经》就为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③在当时,由于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 ④《诗经》在当时各国之间,缔造了宝贵的文化亲缘 ⑤齐国的海,宋国的河,秦、晋的高山,他乡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情,都因《诗经》的描绘而进入人们的 视野 A.②③①⑤④ B.④③①⑤② C.③②①④⑤ D.⑤③④②① 【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2.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二、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从题中选出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两项( ) A.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 B.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 感。 C.诗歌通过采、有、掇、捋、袺、襭等动词的变换生动的表现了采摘野菜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D.第三、五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六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在意义上与前句没有变化。 E.这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聘:问候 C.行道迟迟.. 迟迟:很晚 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 业业:高大的样子 2.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岁亦莫止/ 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C.彼尔维何/ 彼路斯何 D.象弭鱼服/ 小人所腓 3.下列有关《诗经》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有“诗三 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楚辞”是 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 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 雅》中的一篇。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子衿①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③,在城阙④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①子,男子的美称。衿,衣领。下文的“佩”,指佩玉。②嗣音:传音讯。 ③挑兮达兮,往来轻疾 貌。④城阙,城正面夹门两旁的楼。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 “______”这部分多是民间歌谣,和屈原的______________并称为“________”。《诗经》开创了我国____________文学传统的先河。从结构形式上 看,它常采用___________的形式,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2.翻译划线的诗句。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3.请简要赏析本诗的主人公形象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鳲鸠 《诗经·曹风》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鳲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鳲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1.下列有关《鳲鸠》及《诗经》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鳲鸠》歌颂的淑人君子身 份尊贵品行高洁,可见本诗应该出自《雅》。 B.这首诗以“鳲鸠”为题,是因为鳲鸠处处催春耕,裨益人间,又喂养众多小鸟,无偏无私这样的鸟值得 人们尊重与赞美,这样的命题方式别具匠心。 C.《诗经》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与人民生活。比如《氓》反映了人们婚恋生活的全貌,《鳲鸠》则表现 了人们即使身处野外也不放弃对美好人格的追求。 D.《鳲鸠》共四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反复咏叹。这种手法一唱三叹,往往可以形成回旋往复的音韵 旋律,是《诗经》篇章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E.本诗每章前两句都写到鳲鸠及其子,这是采用了比兴的手法。诗中把淑人君子比作鳲鸠,每一章都用鳲鸠 及其子引出后文的淑人君子,读来生动感人。 2.本诗是赞美淑人君子之作,请结合第一章和第三章的内容,谈谈这种赞美之情是怎样具体表达出来的?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片段写作】 1.以“我”“夕阳”“河水”“远山”四个意象为必要元素,描写一个场景,表达一种情感。要求:①有心理 描写;②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有意境;④150 字左右。 2.以“面孔”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思想积极健康,感情真挚, 富有文采。不超 过 150 字。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 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 A 项,成分残缺,可在“保密性好”后面加“的优点”;B 项, 语序不当,可把“尽管”移到句首;D 项,搭配不当,可把“扩大”改为“加强”。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②“薄言掇.之”意思是“一片一片 摘下来”,“掇”意思是拾取。④“急炊大饼偿.饥乏”意思是“赶紧做好大饼给外孙吃以补偿他的饥饿困 乏”,“偿”意思是“补偿”。⑥“赋诗怜.汝足精神”意思是“写下这首诗来赞扬外孙不辞劳苦的精神”, “怜”意思是“赞扬”。②④⑥中加点字翻译错误。故选 B。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B 项,“‘五经’是指《易》 《书》《诗》《礼》《乐》”错误,《乐》应为《春秋》。故选 B。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律诗的相关知识。作答时要掌握律诗的一般特点,即押韵、对仗。在排序时可以从韵脚、 对仗和内容几个角度考虑。题中律诗按押“ong”和“eng”韵推断,首联和颔联的第二句可能是③④,排除 AB 项。根据颔联必须对仗这一原则推断,①③应该放在颔联,故排除 C 项,所以选 D 项。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衔接的能力。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 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 1——2 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 行进一步的检验。本题由时间的逻辑关系“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及“在当时”可知②③是连在一起 的;由“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知”可确定其前一句是①,其 后一句是⑤,而且④是对“但”之后内容进行小结的句子,应该放在“因此说”的后面。故答案选 A。 【文本阅读】 一、【答案】1.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唱的旋律里,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采”是 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音乐美感,也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有”唱出了 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接下来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掇”,一片片、一 颗颗地摘取、拾取;“捋”,由少而多,进而成把地握取;“祮”,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手持的衣角里;“襭”, 再把装满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带间。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 2.我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 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 她们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 【解析】1.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手法的赏析。“怎样具体表现”这样一个设问,至少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 是思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二是手法,作者在用词造句、设计经营等方面采用的手段、技巧。就全诗而 言,“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是其特点,其余文字均无改变,这种看起来很单 调的重叠,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 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完整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 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2.本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理解诗意要翻译诗歌的基础上重点把握诗中的意象、意境、诗人的情感等。 本诗通过表达人物内心情感,采用重章复的形式生成诗意。所谓“景象”,是指作品中人、事、物、景的合成。“妇女们”“采摘”“芣苢”“山野”,通过歌声表现欢快、愉悦的心情。“概括描述”,将前面这些基本信 息整合起来,便是此题答案。由于本诗语言较为直白,内容相对单纯,故理解起来不应很难。劳动、唱歌、 欢快是答案的三个要点。 二、【答案】1.赋 2.“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是其特点,其余文字均无改变,全诗在重章复沓 中表达情绪与情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诗中所运用的手法,然后要 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诗经》使用的手法可以概括为赋比兴三种。赋, 铺陈、排比。诗歌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 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比,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 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诗歌描写了妇女采芣苢的情景, 用三节表现她们的动作,属于赋的形式。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诗中所运用的手法,然后要结合诗句 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动词是不断变化的,生动地表现了越 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而其余全部是重叠,所以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全诗在重章复沓中表达情绪 与情感。 三、【答案】1.A D 2.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解析】1.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 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 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A 项,“采 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错误,“比兴”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而诗歌开篇就写“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即采芣苢,并未由“他物”引出,所以不是“比兴”手法。D 项,“在意义上与前句没有变化”错误,“采、 有、掇、捋、袺、襭”,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故选 AD。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 析艺术效果。此题要求分析这首诗是如何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的,诗歌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 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 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 这确实是很特别的。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 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拓展阅读】 一、【答案】1.C 2.C 3.D 【解析】1.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 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 义等。题中 C 项,迟迟:迟缓的样子。故选 C。 2.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考核的重点是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 象,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 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平时注意积累,题中 A 项,莫:通“暮”;B 项,来,通“勑”;C 项, “尔”通“通草字头的尔”,路,通“辂”;D 项,“服”通“箙”。故选 C。 3.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 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 D 项,《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故选 D。 二、【答案】1.风(或“国风”) 《离骚》 “风骚” 现实主义 重章叠句 2.纵使我不去(你那里),你难道不能来(看我)吗? 3.本诗塑造了一个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绪烦乱的女子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特别是大纲要求的名家名作, 要分类整理记忆。此题主要考查《诗经》的相关知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 “风”这 部分多是民间歌谣,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先河。 从结构形式上看,它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诗句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意思是“纵使我不去(你那里),你难道不能来(看我) 吗?”其中,纵,纵使;往,去;子,你;宁,表反问,难道。 3.本题考查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具体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人物描写手法有直接描写和 侧面描写,然后仔细阅读诗歌,确定属于哪一类。如是直接描写,则需找出人物的相关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如是侧面描写,需要分析是通过什么烘托人物形象,从而分析人物特点。题目是请简要赏析本诗的主人公形 象。此诗采用倒叙手法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 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 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 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本诗塑造了一个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绪烦乱的女子形象。 三、【答案】1.BD 2.①运用比兴手法,都以“鳲鸠在桑”比兴,引出对淑人君子的赞美;②两章分别从“仪表”和“仪表的 作用”两个不同角度来赞美淑人君子。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本题选下列有关《鳲鸠》及《诗经》的说 法,正确的两项。A 项,“歌颂的淑人君子身份尊贵品行高洁,可见本诗应该出自《雅》”错误。雅,是周王 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根据《鳲鸠》的内容“鳲鸠在桑,其子七兮”“鳲鸠在桑,其子在梅”, 应是采自民间,出自《国风》。C 项,“《鳲鸠》则表现了人们即使身处野外也不放弃对美好人格的追求”错 误。诗歌是以鳲鸠及其子起兴,比如“鳲鸠在桑”,始终如一,操守不变,正以兴下文“淑人君子”“其仪一 兮”、“其仪不忒”的美德,与那些小鸟忽而在梅树,忽而在酸枣树,忽而在各种树上的游移不定形成鲜明对 照。故不是为了表现“人们即使身处野外也不放弃对美好人格的追求”。E 项,“把淑人君子比作鳲鸠”错, 各章都以鸤鸠及其子起兴,然后转入对淑人君子的颂扬。故选 BD。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题目是本诗是赞美淑人君子之作,请结合第一章和第三章的内容,谈谈这种 赞美之情是怎样具体表达出来的?首先理解第一章和第三章的内容。第一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 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意思是“布谷筑巢桑树上,养育许多小小鸟。贤明高尚的君子,仪容 始终最美好。仪容始终最美好,内心坚定有节操”;第三章“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意思是“布谷筑巢桑树上,小鸟欢叫酸枣间。贤明高尚的君子,仪容如一不改变。 仪容如一不改变,各国学习好标杆”。再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对淑人君子的赞美之情的。可以看出,这两章 都以“鳲鸠在桑”比兴,引出对淑人君子的赞美。再看这两章是从什么角度赞美的。首章就仪表而言,“如 一”谓始终如一地威仪棣棣,包括庄重、整饬等,而不是指老是同一单调服饰。仪表从表面看仅是人的外包 装,其实质则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外露,由表及里,首章也赞美了“淑人君子”充实坚贞稳如磐石的内心世界。 三章是颂“仪”之用,即内修外美的“淑人君子”对于安邦治国佑民睦邻的重要作用。三章的“其仪不忒” 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转折作用,文情可谓细密。 四、【答案】1.C 2.B 【解析】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 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 题考核诗中词语的内容,其中 C 项,“友”是“亲近”的意思。故选 C。 2.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题中 A 项考核手法,B 项考核意 象,C 项考核情感,D 项考核文学常识,其中 B 项,《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 子好逑”的“君子”错误,应该指“窈窕淑女”。故选 B。 【片段写作】 1.【参考例文】 夕阳西下,柔和的光芒笼罩着将暮未暮的世界,天地苍茫而祥和;河水平缓而安静地流淌,不发出一丝 声响,河面却闪烁着红宝石般的粼粼波光;远山如黛,蜿蜒起伏,它们正一个接一个地向我轻声道別,然后 慢慢隐没于黑暗之中。坐在这金色斜晖里,望着眼前无限美好的河山、大地和天空,我的内心安宁而愉悦: 生命如此美好!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微写作的要求,如本题“以‘我’ ‘夕阳’‘河水’‘远山’四个意象为必要元素,描写一个场景,表达一种情感”“有心理描写”“至少运用两 种修辞手法”“有意境”“150 字左右”,然后思考这个场景中“我”“夕阳”“河水”“远山”各自的情态以及 要体现什么意境,再抓住这些进行拟写。从题干的提示来看,这个场景中有人,即“我”,而且要对“我” 的心理进行描写,这心理显然是由眼前所见的景而引发出来的;有景,如“夕阳”“河水”“远山”,“夕阳” 的色彩、光线,“河水”的流淌情状以及河面的光泽,“远山”的情态,等等,这些应该借助描写展现出来。 2.【参考例文】 面孔 我扯下外在的面孔 一颗贪婪的心 别无所有 我想拥有整个世界 也不知是为了什么 便只藏在梦幻王国 我想着一切美好事物 包括花朵、女孩、诗歌 悄悄地,时间走过 我虚一场大梦 一切又无影无踪 我敷上外在的面孔 可能原本也是我的 可能我现在已经拥有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考生的微写作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材料内容 来确定立意,得出答案。本材料中要求以“面孔”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思想积极 健康,感情真挚, 富有文采。不超过 150 字。本题在写作的时候,主要围绕关键词“面孔”展开,然后 重点是赋予“面孔”更深层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如尊严、伪装的面具等,然后根据你的立意,赋予将 它作为中心意象来展开思考,思想积极健康,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