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语文讲义第十六讲 古代诗词鉴赏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京高考语文讲义第十六讲 古代诗词鉴赏

ID:459737

大小:43.86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十六讲 古代诗词鉴赏   阅读鉴赏诗歌要树立整体阅读观念,在把握全诗内容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题目要求, 要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鉴赏知识(主要是表达技巧、诗歌的体裁分类等)对原诗的每一句 进行分析,还要仔细分析题目所暗示的答题表层,即答案所具有的金额各方面或要点。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 读方面考查能力的层级。高考语文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要求通过具体试题来体现。所考查的 内容主要是在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中,例如,诗词曲赏析、作品(作者)思想观点评 析、表达技巧鉴赏评价等。 知识: 1 识记一些文学常识 2 了解课内作品诗歌鉴赏 3 诗歌鉴赏术语,会用 4 遵循规律 上海辞书出版社 《诗歌鉴赏辞典》 一定要读鉴赏辞典 名家写鉴赏 1 写作背景:写于什么时期 2 句义:什么意思 3 分析: 手法,达到怎样的效果(重点看) 4 整体评价:采用联系其他诗作,其他诗人同一类诗,或其他诗作比较 常考的作品: 一流诗人的二流作品, 二流诗人的一流作品 考题特点   1.主客观试题结合   2.知识与能力结合   3.理解与评价结合   4.文本陌生有个性   5.借古人评点拟题  古诗特点   1.意象组合   2.想象丰富   3.节奏鲜明   4.感情强烈   5.多用典故   6.变式跳跃   思维特性   ①“是什么?”——文字与意蕴;   ②“怎么写?”——思路与手法;   ③“为什么?”——目的与作用;   ④“怎么样?”——妙笔与败笔。2   能力要求   读懂诗歌、读懂题目、能够表达   【考点详解】   《考试说明》:①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②古典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考点一:内容的理解(或“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示例 1]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⑦之。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 的?(2 分)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 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 分) 一、 了解题材把握内容 古诗中常见的题材及情感类别   爱国题材类 有表现忧国伤时的,揭露统治者腐败的,表现建功报国的理想 的,还有表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的。   咏史怀古诗 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   伤春伤别诗 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 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羁旅行役诗 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 家乡的憧憬;   山水田园诗 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 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 生活的向往;   托物言志诗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 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   边塞征战诗 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 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赠友送别诗 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   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 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   闺怨诗 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   1.【08 重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片写鲍浩然所去浙东山水的美丽。下片写作者送别朋友时的美好祝 愿。3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 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要点:1.作者多次运用修辞,将山水比作人,将山水拟人化,想象与众不同,带 给人很别致的感觉。2.结合具体词语进行回答 3.答出效果(形象、生动) 考点二:语言的鉴赏   诗歌的语言注意要点:   ◆修饰语   例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例 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例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例 5:“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例 6:“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杜荀鹤《山中寡妇》)   ●[示例 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 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 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 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仿佛显得幽冷。这里用了拟人和通感的修辞 法,“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串释+手法+表达效果(形式、意境) ◆动词   例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例 3: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例 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例 5: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 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特殊词   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拟声词:作用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令》)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呢喃燕子语梁间”(刘季孙《题屏》)4   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 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红藕香残玉簟秋。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整体语言评价   专用鉴赏术语有:平淡自然、浅显直白、含蓄蕴藉、清新自然、绮丽、简洁、豪迈雄 奇、幽默讽刺   ◆语言结构的倒装——强调   例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例 2: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秋兴八首》杜甫)   ◆意象罗列是使描写更具镜头感,是电影语言   例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一骑红尘妃子笑     杨柳岸晓风残月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08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 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 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 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 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考点三:表达技巧的鉴赏   抒情方式:一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二是间接抒情,包括即事抒怀、借景抒 情、托物言志等。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修辞手法:也叫辞格、修辞格。常见的辞格如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 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艺术手法(写作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用典、衬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 相生等。      二、辨析技巧 体悟佳妙   古典诗词是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她的永恒魅力,来自于紧密联系、不可分 割的两个方面——写什么和怎样写。如果说了解“题材” 意在解决写什么(读懂)的问 题,那么了解“表达技巧”则是意在解决怎样写(鉴赏)的问题了。   纵观历年高考,几乎总要涉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这一考查既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方 式在内,也包括呼应、用典、对比、衬托、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等 手法。考生如果对这些表达技巧不熟悉、不了解,就会出现答题障碍,不能真正读懂一首 诗,更谈不到上升到理论层面去鉴赏了。   (一)修辞格   为了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诗中常常运用对偶、排比、反复、比喻、比拟、夸张、 借代、双关、互文、叠词等修辞方法。   对于修辞格,同学本来很熟悉,但是,由于用于诗词中的修辞格更灵活、更巧妙、更 形象、更丰富、更具有艺术性,因而也就增加了识别鉴赏的困难。(譬如双关)   下面就几种最常见的辞格举例分析一下。   1.夸张   白发三千丈、危楼高百尺、千山鸟飞绝、炉火照天地、飞流直下、燕山雪花、黄河之 水、蜀道之难、朝辞白帝、千里莺啼…… 访青崖和尚 郑燮 渴疾由来亦易消,山前酒旆望非遥。 夜深更饮秋潭水,带月连星饮一瓢。 寄李白二十韵之一 杜 甫 昔年有狂客,尔号“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2.比喻   大珠小珠落玉盘、白银盘里一青螺、二月春风似剪刀、疑是银河落九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代 赠(二首之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孤寂无聊的失望心理)   3.拟人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日 (苏轼)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嘲 桃 李商隐 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 春风为开了,却似笑春风。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借代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   5.反语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 赴戍登程口占于家人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度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红楼梦·西江月二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 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7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 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6.互文   在诗文中,拆开一个完整的意思,放在前后两处表达,以求内涵的扩充和升华,获得 更好的艺术效果。是为互文,也叫“互文见义”。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7.叠音——双声叠音,增强音韵美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白居易《村夜》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居易《杨柳枝》   亭亭袅袅上瑶台——苏轼《花影》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戚戚惨惨凄凄   8.双关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二)表达技巧   在一首诗中,“表达技巧”的使用显得最丰富、最灵活;对于一首诗的理解,“表达 技巧”常常最关键、最重要;高考中,“表达技巧”的考查“设点” 最多、“考频”最 高;对学生来说, “表达技巧”最为陌生、最具威胁。故此试就最常见的表达技巧做一简 单介绍。   1.赋 比 兴:诞生于《诗经》,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   赋,包括铺叙和陈述,都是指叙事而言;并且是照直说。如杜甫的“三吏”、“三 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李绅的《悯农诗二首》,梅尧臣的《陶 者》,张俞的《蚕妇》等。赋还包括人物的内心独白,如《木兰诗》中“昨夜见军帖…… 从此替爷征”诸句。   比,也就是通常的比喻。朱庆余与张籍的酬唱赠答以及朱熹的《观书有感》都是因 “比”中寓理而脍炙人口。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 张 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 8   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如《诗经·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都是托物起兴。   2.渲染与烘托   渲染与烘托都是加强艺术效果的写作技巧,且常常并提。   渲染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在文学创作中指用较为浓重的笔墨,连续用几个、 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情调一致而又富于变化的意象对同一种环境气氛、人物行为、心理情感 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数年来,高考曾几次就渲染设考点。如元稹的绝句《菊花》中“不是花中偏爱菊,此 花开尽更无花”两句,作者是在用议论点明自己爱菊的原因,在内容上不是写菊花的高洁 气质,在形式上也谈不上渲染,故“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是错误项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不是直露地去写客人久候不至的心情,而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 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烘托   也就是烘云托月,属于侧面描写。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全诗只在第一句 直接点明“微雨”,接下来的两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 滋” ,则“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从而增强了 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   3.对比与衬托   对比也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突出事物 特征或揭示事物本质的手法。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将军和兵士之间的尖锐矛盾。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衬托   为了使主要事物的特色更突出,诗人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 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所谓“绿叶衬红花”,是为衬托(也叫“映衬”、“陪衬”)。 畅当的《登鹳雀楼》“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两句,就是“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 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9   衬托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   是指用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来作主体的陪衬,从而使主体更为突出的一种技巧。诸如以 丑衬丑、以美衬美、以乐衬乐、以苦衬苦等。   反之则为反衬。   4.动静与虚实   动静手法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它可以是动静相衬,如贾岛 的《题李凝幽居》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就是以响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 工之妙( 1998 年高考题):还可以是动静结合:如 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 静,船尾跳鱼拨剌声”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   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句,诗人用“时”来修饰“鸣”, 写鸟鸣的时起时落,时有时无,从听觉上写出了动与静的变化,使动与静和谐地融为一 体。   虚实相生——对于一个描写对象,可以写它的眼前之景、现实之景;也可以写它的假 设之景、想象之景——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杜甫《月夜》中的“香雾云鬟湿,清辉 玉臂寒”、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借推想异地亲人的景 况来写自己的思念,手法巧妙,历来为人所称道;林逋《山园小梅》中的“霜禽欲下先偷 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当然也是虚写的妙笔。   诗歌创作中虚实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使虚景与实景得以补充映衬,相得益彰,也就 是“虚实相生”。如 北京卷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干扰项:“(《登鹳雀楼》 )前一联真实 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其实,这两句诗只是借助想象与 夸张手法来虚写鹳雀楼的高耸。“蓬莱有路教人到”自然也是虚写之笔。   5.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金玉之 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手法,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 花朵。   高考已不止一次把联想与想象作为考点。如 1997 年(《题君山》、《望洞庭》)的 11 题的 A 项为“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又 如 上海题(《约客》、《雨晴》)说两诗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前者可使人 “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后者则可以让人由“蜂蝶过墙”而去想 象邻家的景色。 怨 诗 孟 郊 试妾与君泪,两地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清平调三首 李 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雪 张 元 五丁仗剑决云霓,直取云汉下帝畿。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10   6.象征与用典   所谓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思想感情 的一种艺术手法。简言之,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事理叫做象征。如火炬象 征光明,乌云象征黑暗,松柏象征高洁,雄鹰象征勇敢等等。   然而,由于诗人的思想情趣及经历遭遇有所不同,同一象征物也可能被赋予不同的象 征意义。比如,同是咏蝉,我们从骆宾王那里看到的是悲愤,从李商隐那里看到的是抱 怨,从虞世南那里看到的是清高。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虞世南借“蝉”这一象征 物使“贵”与“清”这一对很难统一的属性融在一起 。   又如,同是咏梅,我们从陆游那里看到的是“更著风和雨”,从瞿秋白那里看到的是 “正我逍遥处”,从毛泽东那里看到的是“她在丛中笑”。有时甚至同一诗人咏同一事 物,也会因为心绪、境况的不同而使其象征义前后迥异。如黄巢的两首《题菊》,前一首 人们看到的是一种怀才不遇之愤,后一首则如同义军揭竿而起的宣言了。   用典   也就是使用典故。贴切巧妙地用典,可以用极俭省的文字表达复杂而深厚的感情,收 到字少意丰、情思隽永、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用典;“无路请缨,等中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羡宗悫之 长风”是用典;“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是用典; 全国卷“此夜曲中闻折柳”的“折 柳”其实也是用典。   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 自然还是用典——表面写梅花,实际指乐 曲《梅花落》,借以含蓄地表达思乡之情。   诗   贡献 作文 气质 拳头   例: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① 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梅花   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 春)的特征。   ②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 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孤桐 王安石 天资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11 越是茁壮。   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   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 强),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08 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 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 分)      答案:上阙通过描写落叶铺满道路,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哀啼的暮春景象,营 造了凄凉落寞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伤春(惜春、春归)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 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 分)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用手捻花,又将花放回, 捻花赏玩又将花枝放回两个细节(动作)流露了词中人物由爱春(惜春)到伤春(无奈春 归)的感情变化。   考点四:形象(意象)的鉴赏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 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一、忧愁类意象   所谓“忧愁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的客观 物象,或睹物愁生,或寄愁于物,或借物抒愁。   细雨、烟雾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鹧鸪、寒蝉   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 《越中览古》   水   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1.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 休,月明人倚楼。12   闺中怀人之愁 《长相思》(白居易)   2.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 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 《菩萨蛮》(辛弃疾)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思友之愁、失意之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4.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羁旅之客愁 《宿建德江》(孟浩然)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 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李清照)   伤春之愁、家国之愁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 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南乡子》(王安石)   昔盛今衰之愁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 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 (柳永)   思念情人的孤独之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 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亡国之愁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 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 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 书叔云》(李白)   人生失意之愁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飘弃樽无渌,炉存火似红。数 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对雪》(杜甫)   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   芭蕉、丁香   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峤《感恩多》)   羌笛、胡笳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猿、鸦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二、思念类意象   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 洛城闻笛》   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13   鸿雁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南浦、长亭 ——离别之所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江淹《别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芳草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浮云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三、节操类意象   菊花——坚强、清高   “孤标傲世携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红楼梦》林黛玉《问菊》   梅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松柏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霜,松柏有本性。   四、同一意象,表达不同情感   燕子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 化和歌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   (2)表现爱情的美好。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   (3)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 念。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晏殊·《蝶恋花》)   “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 (周德清·《喜春来》)   “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 (张可久·《清江引》)   (4)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感慨。燕子无心,却见 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文天祥(《金陵驿》)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14   “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 欢》);   “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苏轼·《送陈睦知潭州》)   鸿雁   (1)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北返,这就容易使那些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定时回家的人 对比自己,生发出无尽的忧思,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闻雁》韦应物)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寒塘》赵嘏)   (2)我国古代有“鸿足传书”的传说,因为古代人们和外出的亲人难通音讯,所以又 让大雁承担了“信使”的使命。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   (3)雁总是结阵成“人”字或“一”字形集体迁徙的,因此孤雁(断雁,孤鸿,断 鸿)也就成为诗人表达自己孤苦漂泊的意象。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夕阳(斜阳、日暮)   (1)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 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受古老的农业文明的影响,人们长期过着一种“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必然对我们民族的心理产生某种深层影响。具体地说就是在人们心里产生一 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太阳落山了,就该回家了。   日暮不仅给人衰落凄凉之感,也是客愁思家的一个符号,而且这两者往往融为一体。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08 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辛苦孤花破小寒,   雨后霜前着意红。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一生开落任东风。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 分)   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 分)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 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 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15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4 分)      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 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 分)      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 “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用流水的滔滔不绝含蓄表达了这些“古今 情”带给作者的伤感。   考点五:意境的鉴赏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意境常用的词语:   寥廓、雄奇、悲壮、旷达、开阔、悲凉、凄冷、孤寂、 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 丽、秀美、恬淡。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   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 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案: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 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16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4 分)   诗歌颔联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的特 点),妙在融情于景(手法),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作者情感)生动地融于眼 前悲凉的画面中。   例: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 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   这是一首闺怨诗,一个“凉”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 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表达 了女诗人幽居的忧愁怨嗟、营造了一种孤寂落寞的意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 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 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 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 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 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 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 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 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例: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 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    17   答案: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得分点)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 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 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得分点)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 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得分点) 熟悉作家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 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 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答案:A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 分)      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   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解题指导:结合全诗,结合注释   这里的“肝胆”二字是向朋友袒露志向——“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   “阅”字取“看”的意思,再引申为“见证”,与上文的“肝胆”相连—— “故国山水知我心”   整体理解诗歌主要的情感表达,避免断章取义;重点落在诗人的情感,摈弃 “我认为”、“我理解”。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 要分析。(4 分)      看清提示,调动储备,有条理地作答   “在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杜甫与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 咏叹;李是想象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一般认为,在中18 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于后来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罗宗强《唐诗简介》   “沉郁”有二解:一指文思深沉蕴藉;一指感情深沉郁积。“顿挫”亦有二 解:一指文笔的顿结和转折;一指声调的抑扬有致。“沉郁”偏于内容情感,“顿 挫”偏于艺术技法。这二者彼此依从,相互作用:因沉郁而顿挫,借顿挫表现沉 郁。   【参考答案】   ⑴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 分)   ⑵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 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2 分)   考生问题   ①混淆了风格与语言特点。   例:a 这首诗语言简单易懂,没有豪言壮语…… b 这首诗语言平实、朴素……   ②混淆风格与抒情方式。   例:a 这首诗直抒胸臆,将“离愁”之情写入诗中,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作者的 心情。   b 这首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助“秋老、黄花”写出自己青春已逝。   ③混淆风格与题材。   例:这首诗的风格是爱国诗、友情诗、边塞诗……   ① 混淆风格与诗歌韵律。   例:a 这首诗韵律鲜明、和谐、押韵好;b 这首诗对偶工整。   ⑤混淆主旨与风格。   例:这首诗一字一句饱含作者年事已高,身出朝代更替,身为亡国人的悲凉的 心情,运用意象“浊酒、黄花、秋”等,表达作者所绘的悲凉之图,也反映了当明 朝灭亡之后,战乱后的悲凉之旨,对朝代的更替无可奈何。   ⑥空贴标签。   例:这首诗和杜甫风格很相似。   ⑦对风格概括不够准确。   例:a 这首诗风格豪迈奔放/清新明快/十分大气……   b 这首诗豪放中透着悲凉惆怅。   c 这首诗着重写实。   d 这首诗忧国忧民。   ①分析不全面,不能结合作者的爱国情怀,人生际遇,以及诗歌所表现的具体 情境。   例:这首诗风格沉郁顿挫。例如,颔联选“浊酒、黄花”之意象,谈其伤感之 情。颈联又借“天地、江山”此类宏大的意象,渲染出苍凉、凝重之感。所抒之情 又为怀国之志,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未将身世与复国情感结合)   ②分析空洞,堆砌词藻。   例:借全诗表达作者亡国之痛,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悲凉之情。   ③分析不结合文本,以对作者生平的阐述代替分析。   例:顾炎武生于乱世,和杜甫有相同经历,诗中总会借景抒情,来反映战乱所 带来的后果,和人们痛苦的生活。   注意要点   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像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19 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 如辛弃疾、毛泽东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 “画中有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要注意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 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 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 风格。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