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8月段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三年级生物第一次模拟测试 一、单选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及相同类 型的遗传物质等 B. 蓝藻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营养方式为自养,后者营养方式为异养 C. 颤藻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含叶绿体 D.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 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大肠杆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它们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如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 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DNA)等,A 正确; B.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变形虫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大的差异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 的细胞核,B 错误; C.发菜和颤藻都是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C 错误;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没有揭示生物体结构多样性,D 错误。 故选 A。 2. 下列关于构成细胞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物质 B. Fe 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之一 C. 糖原与脱氧核糖的组成元素有差异 D. 脂肪中 C、H 元素的比例相对较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水是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 转化。 脂质包括磷脂、脂肪和固醇类。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和多糖(糖原、纤维素、淀粉)。 【详解】A、结合水可以作为细胞的结构物质,A 错误; B、镁参与构成叶绿素,B 错误; C、糖原与脱氧核糖的组成元素均为 C、H、O,C 错误; D、脂肪中 C、H 元素的比例相对较高,同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脂肪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D 正 确。 故选 D 3. 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 R 基的不同引起的 B. 甜味肽的分子式为 C13H16O5N2,则该甜味肽是一种二肽 C. 某二肽的化学式是 C8H14N2O5,水解后得到丙氨酸(R 基为—CH3)和另一种氨基酸 X,则 X 的化学式应该 是 C5H9NO4 D. n 个氨基酸共有 m(m>n)个氨基,则由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中氨基的数目为 m-n 【答案】D 【解析】 【分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 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 R 基, 氨基酸的不同在于 R 基的不同。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 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 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 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 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 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 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 肽链数+R 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 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详解】A、氨基酸结构中不同的结构是 R 基,所以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 由 R 基的不同引起的,A 正确; B、由于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甜味肽的分子式为 C13H16O5N2,由氮原子数可知,甜味 肽中含有两个氨基酸,是一种二肽,B 正确; 。C、某二肽的化学式是 C8H14O5N2,水解时需消耗 1 分子 H2O,水解后得到丙氨酸(R 基为-CH3),则丙氨 酸的化学式为 C3H7O2N,因此另一种氨基酸 X 的化学式应该是 C5H9O4N,C 正确; D、由于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所以 n 个氨基酸共有 m 个氨基,则这些氨 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中氨基数为 m-n+1,D 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以及脱水缩合过程中存在的关系式,据此进行分析。 4. 如图表示一个由 200 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分子中含有 198 个肽键 B. 这 200 个氨基酸中至少有 200 个氨基 C. 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3 600 D. 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 4 个游离的羧基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 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 R 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 R 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 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 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游离氨基 或羧基数=肽链数+R 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 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 【详解】由题图看出该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并且两条肽链由两个肽键连接,链内肽键 198 个,链间肽键 2 个, 共 200 个肽键,A 错误;因链间的肽键是 R 基上的氨基和羧基形成的,所以,200 个氨基酸中至少有 202 个 氨基,B 错误;脱水缩合成该蛋白质时脱去水分子 200 个,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200×18=3600,C 正确;该 蛋白质有两条肽链,至少含 2 个羧基,D 错误,综上所述,选 C 项。 【点睛】针对蛋白质相关计算问题,只需记住核心规律:“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目”,其余计算公式可 用举例画图的方法自己推导出。 5. 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 ) A. 蛋白质 B. DNA C. RNA D. 核苷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分为 DNA 和 RNA,核酸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作 用,不同生物的核酸中的遗传信息不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蛋白质是由核酸控制合成的,不 同生物的核酸中的遗传信息不同,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结构不同。 【详解】蛋白质和核酸均具有特定的结构,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含有相同或相近的蛋白质或核酸,不同物 种的 DNA、RNA 和蛋白质有较大差异;而在不同细胞中,DNA 由 4 种脱氧核苷酸组成、RNA 由 4 种核糖 核苷酸组成,核苷酸的种类都是 8 种,不能作为鉴别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综上所述,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 D。 6. 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依次是 A. 糖类、脂肪、蛋白质 B. ATP、糖类、脂肪 C. 糖类、ATP、脂肪 D. 糖类、ATP、淀粉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葡萄糖,生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 是脂肪,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ATP,最终能源都来自于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 【详解】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细胞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 ATP,糖类等有机物中的能量必须 转移到 ATP 中才能被利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综上所述,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7. 在一定时间内,动物体内的 CO2 产生量与 O2 消耗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RQ),不同底物在完全氧化时的 RQ 不同,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完全氧化的 RQ 分别是 1、约 0.9 和约 0.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长时间饥饿的动物的 RQ 会先降低后增加 B. 平静状态时动物的 RQ 一定等于 1 C. 剧烈运动时动物的 RQ 会变小 D. 三种底物呼吸商不同的原因与 C、H、O、N 的比例有关 【答案】A【解析】 【分析】 一定时间内,动物体内的 CO2 产生量与 02 的消耗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嫡(RQ)。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完全氧化 的 RQ 不同,关键是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分子中 C、H 的比例不同。 【详解】A、长时间饥饿的动物,在饥饿初期,肝糖原分解维持血糖浓度,饥饿时间久了,非糖物质会分解, 首先是脂肪分解,再后就分解蛋白质,故长时间饥饿的动物的 RQ 会先降低后增加,A 正确; B、平静状态时动物其细胞呼吸的底物不一定的糖,RQ 是否等于 1,关键看细胞呼吸分解的底物而不是看是 否平静,B 错误; C、动物的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产生乳酸),剧烈运动时动物存在着两种呼吸方式: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 RQ 值不变,C 错误; D、三种底物呼吸商不同的原因与 C、H 的比例有关,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是一道信息题,明确呼吸商(RQ)的概念和各种有机物的呼吸商是解题的关键。 8. 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沙漠植物细胞内的水分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B. 在细胞代谢过程中,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都能产生水 C. 人体体液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D. 玉米种子在萌发时和玉米植株在生长发育阶段吸收水分的方式均为被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是细胞内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 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产物或反应物,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 2、无机物在细胞中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作用有:(1)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维持 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详解】沙漠种植物的水分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占比例小,A 正确;核糖体在氨基酸脱水缩 合形成多肽过程中脱水,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产水,线粒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水,B 正确;人体体液中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C 正确;玉米种子萌发是吸胀吸水,利用的干物质吸水,不属于渗透作用, 不是被动运输,D 错误。9. 下列关于细胞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壁是细胞的边界 B. 植物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 C. 只有植物细胞才有细胞壁 D. 不是所有细胞壁都含有纤维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壁组成 果胶和纤维素;真菌细胞壁组成为几丁质;细菌细胞壁组成为肽聚糖。 【详解】A.植物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A 错误; B.细胞壁具有全透性,而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 错误; C.植物细胞、原核细胞和真菌都有细胞壁,C 错误; D.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而原核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细胞壁的成分是几丁质, D 正确。 故选 D。 10. 如图中 X 代表某一生物学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四部分.下列与此概念图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若 X 是人体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4 种元素,则①~④可代表 C、O、N、H B. 若 X 表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则①~④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 C. 若 X 为参与合成并分泌消化酶的细胞器,则①~④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 若 X 为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则①~④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答案】B 【解析】 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都是 C、O、N、H,A 正确;若 X 表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则①~④ 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 错误;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需要内 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C 正确;若 X 为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则①~ ④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D 正确。 11. 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为A. ①是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外分开 B. ②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C. ③与某种 RNA 合成以及核糖体 形成有关 D. ④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 RNA 通过的地方)、核仁(与某些 RNA 的合成以及核 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核膜,②是染色质,③是核仁, ④是核孔,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详解】A.①是核膜,具有双层膜,4 层磷脂分子层,属于生物膜系统,其功能是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 开,A 错误; B.②是染色质,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B 正确; C.③是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 正确; D.④是核孔,有利于 mRNA 等大分子物质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 流,D 正确。 故选 A。 12. 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 KNO3 溶液中培养时鲜 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3h 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B. 6h 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 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的C. 12h 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 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有自由扩散,例如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膜;协助扩散,例如葡萄糖穿过红细胞的细胞膜;主动运输,例 如 Na+、K+穿过细胞膜。 【详解】A、3h 时,两组幼苗重量均已低于初始萎蔫鲜重即发生了萎蔫,一方面是因为蒸腾作用散失了水 分,另一方面是因放在比根细胞浓度大的 KNO3 溶液中,根细胞渗透失水,A 正确; B、实验开始时,甲组幼苗根系就已开始吸收 K+、NO-3,而不是在 6h 时才开始吸收 K+、NO-3,到 6 小时时 细胞液浓度大于 KNO3 溶液浓度,从而使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B 错误; C、12h 后,由于甲组根系不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K+、NO3-,从而保持根细胞内外浓度差,使其吸水量大于 蒸腾量而有可能超过处理前的鲜重量;乙组放在比根细胞液浓度大很多的 KNO3 溶液中,根细胞通过渗透 作用和蒸腾作用不断大量失水造成严重萎蔫最后死亡,C 正确; D、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植物吸收离子与吸收水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易错点:根系从一开始就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K+、NO3—。 13. 某科研人员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 Mg2+和 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液中 Mg2+的浓度上升, 的浓度下降。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水稻幼苗吸收 Mg2+和 需要消耗能量 B. 若增大培养液中 Mg2+和 的浓度,二者的吸收速率可能下降 C. 水稻吸收 Mg2+和 速率不同与细胞膜上不同载体的数量有关 D. 该结果说明水稻不吸收 Mg2+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主动运输的特点:(1)逆浓度梯度运输;(2)需载体蛋白的协助;(3)需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植物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4 4SiO − 4 4SiO − 4 4SiO − 4 4SiO − 4 4SiO −【详解】A、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是主动运输方式,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 耗能量,A 正确; B、若增大培养液中 Mg2+和 浓度,造成外界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可能失水造成细胞的代谢 能力下降,进而使二者的吸收速率下降,B 正确; C、水稻吸收 Mg2+和 速率不同与细胞膜上不同载体的数量有关,C 正确; D、该实验结果说明了植物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而 Mg2+浓度的升高是因为植物对水的吸收大于对 Mg2+的吸收,D 错误。 故选 D。 14. 下面关于酶和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种酶不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C.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放能反应 D. 细胞质中消耗的 ATP 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同一种酶,例如呼吸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A 项错误; B、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又可以被蛋白酶催化水解,因此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 应的底物,B 项正确; C、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C 项错误; D、细胞质中消耗的 ATP 均来源于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 项错误。 故选 B。 15. 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 A. 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 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 FeCl3 研究酶的高效性 C. 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 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 pH 分别为 5、7、9 的缓冲液验证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的4 4SiO − 4 4SiO −【分析】 【详解】A、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的化学反应,利用淀粉遇碘液变蓝的原理来检测的 是底物淀粉的剩余量,但不能检测底物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水解,所以不能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 验证酶的专一性,A 错误; B、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若研究酶的高效性,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鲜肝均浆含有的过氧化氢酶和氯化铁溶液中含有的 Fe3+均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产生水和氧气,因此可通过 观察单位时间内气泡的产生量来推知酶的高效性,B 正确;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加热会促进过氧化氢分解,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 以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 错误; D、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为 1.5,因此不能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 pH 分别为 5、7、9 的缓冲液验证 pH 对活 性酶的影响,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通过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考查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知道酶的特性的 含义及实验设计的原则等是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解答此题应依据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通过 实验目的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在此基础上来判断各选项。 16. 下列关于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着 ATP 的合成 B. 运动时肌肉细胞中 ATP 的消耗速率远高于其合成速率 C. 光能可以转化成 ATP 中的能量,但 ATP 中的能量不能转化成光能 D. ATP 彻底水解得到的“A”与 DNA 彻底水解得到的“A”表示同一种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 两分子的丙酮酸和少量的[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也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 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并不产生能量。ATP 在细胞 中含量很少,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来说,ATP 与 ADP 时刻进行着相互转化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根据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可知: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H]和 ATP,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 的还原,暗反应利用 ATP 和[H]后产生 ADP、Pi 和 NADP+,ADP、Pi 和 NADP+被供应给光反应进行下一 轮循环;胞吐过程需要消耗 ATP,但不需要载体蛋白。 【详解】A、无氧呼吸只能在第一阶段合成 ATP,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合成 ATP,A 错误; B、运动时肌肉细胞中 ATP 的消耗速率等于其合成速率,B 错误; C、ATP 中的能量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能转化成光能和其他形式的化学能,C 错误; D、ATP 彻底水解得到的“A”与 DNA 彻底水解得到的“A”都表示腺嘌呤,D 正确。 故选 D。 17.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 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不都分布在线粒体中 B. 选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以利于伤口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C. 酵母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 D. 剧烈运动时,人体肌肉细胞产生的 CO2 量等于消耗的 O2 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厌氧菌的繁殖,种子储藏时要降低自由水含量,进而使细胞呼吸减弱,以 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而蔬菜、水果的储存要保持适当水分。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 胞的有氧呼吸,从而为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 【详解】A、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A 正确; B、选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是抑制厌氧型菌的繁殖,B 错误; C、酵母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C 正确; D、人体是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没有二氧化碳的释放也不消耗氧气,剧烈运动时,人体肌肉细胞通过有氧呼 吸产生的 CO2 量与消耗的 O2 量相等,D 正确。 故选 B。 18. 将玉米籽粒置于 25 ℃、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籽粒,一半直接烘 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籽粒萌发所需的营养 物质来源于胚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折线 a 代表完整籽粒干重,折线 b 代表胚乳干重 B. 72~96 时段籽粒的呼吸速率最大,该时段每粒籽粒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 43.6 mg C. 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最大转化速率为 22 mg·粒-1·d-1 D. 0~24 h,两条折线近乎平行,表明幼苗的质量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折线 a 代表完整籽粒干重,折线 b 代表胚乳干重,胚乳干重减少有两个去向:呼吸作用消耗和转变为幼苗 组成物质,籽粒干重减少用于呼吸作用消耗。 【详解】A.据图分析:折线 a 代表完整籽粒干重,折线 b 代表胚乳干重,A 正确; B.根据对图中“萌发种子直接烘干称重”和“萌发种子切取胚乳烘干称重”两条曲线各时间段的数据,结合呼 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计算出:72-96 小时转化为 43.6-26.5=17.1mg,B 错误; C.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胚乳减少的干重量-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计算出:96-120 小时为 27-5=22mg,最大转化速率为 22mg·粒-1·d-1,C 正确; D.据图分析:0~24 h,两条折线近乎平行,表明幼苗的质量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D 正确。 故选 B。 19. 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加入碳酸钙有助于保护叶绿素 B. 常用无水乙醇做溶剂来提取色素 C. 距离滤液细线最近的色素带是叶绿素 b D. 提取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答案】D【解析】 【分析】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 度小,扩散速度慢。 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 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 a(最宽)、叶绿素 b(第 2 宽),色 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叶绿素分子不稳定,研磨过程中加入碳酸钙有助于保护叶绿素,A 正确; B、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常用无水乙醇做溶剂来提取色素,B 正确; C、距离滤液细线由远到近的色素带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C 正确; D、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D 错误。 故选 D。 20. 下图表示温棚内光照强度(X)与农作物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的 关系(棚内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处于适宜的条件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 X>Q 时,可采取遮光措施确保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 B. 和 Q 点相比,P 点时叶肉细胞内 C5 化合的含量较 Q 点低 C. 在 N 和 Q 点时分别取农作物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Q 点所取的叶片显色较深 D. 当 X=P 时,叶肉细胞内形成 ATP 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M 点之前,光照强度低,光合作用强度低,小于呼吸强度;M 点净光合速率为 0,说明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光照强度在 M~N 时,光合强度大于呼吸强度;N 点为光饱和点,此时光照强度已不再是影 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影响因素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光照强度在 Q~P 时,净光合速率下降至 0,可能的原因是光照强度过强,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详解】A、由图可知,当 X>Q 时,净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可通过遮光使光照强度下降,净光合作用速率 提升,确保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A 正确; B、图中 Q 点以后净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强光照使蒸腾作用过快,散失水分过多,导致 部分气孔关闭,CO2 吸收量减少,因此,P 点时叶肉细胞内 C5 化合物的含量比 Q 点高,B 错误; C、在光照强度从 N 增加至 Q 的过程,净光合作用强度基本不变,即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积累的有机物不 变,但总有机物积累量在逐渐增加,所以在 Q 点所取的叶片显色较深,C 正确; D、当 X=P 时,净光合作用速率为 0,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所以产生 ATP 的场所是叶 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 正确。 故选 B。 21. 已知 A 与 a、B 与 b、C 与 c3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 AaBbCc、AabbCc 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 表现型有 8 种,aaBbCc 个体占的比例为 1/16 B. 表现型有 4 种,AaBbCc 个体占的比例为 1/16 C. 表现型有 4 种,aaBbcc 个体占的比例为 1/16 D. 表现型有 8 种,Aabbcc 个体占的比例为 1/8 【答案】A 【解析】 【 详 解 】AaBbCc×AabbCc, 可 分 解 为 三 个 分 离 定 律 :Aa×Aa→1AA∶2Aa∶1aa, 后 代 有 2 种 表 现 型 ; Bb×bb→1BB∶1bb,后代有 2 种表现型;Cc×Cc→1CC∶2Cc∶1cc,后代有 2 种表现型;所以 AaBbCc×AabbCc, 后代中有 2×2×2=8 种表现型。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 1/4aa×1/2Bb×1/2Cc=1/16;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 1/2Aa×1/2Bb×1/2Cc=1/8;aaBbcc 个体占的比例为:1/4aa×1/2Bb×1/4cc=1/32;Aabbcc 个体占的比例为: 1/2Aa×1/2bb×1/4cc=1/16;答案是 A。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2. 下列不属于伴性遗传的是( ) A. 红绿色盲症 B.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C. 果蝇的白眼 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答案】D 【解析】【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举例,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它们 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详解】A、人类的红绿色盲属于伴 X 隐性遗传病,A 错误; B、人类的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属于伴 X 显性遗传病,B 错误; C、果蝇的红眼与白眼遗传属于伴 X 遗传,C 错误;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 正确。 故选 D。 23. 下列有关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XY 这对性染色体上不存在成对基因 B.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发病率高 C. 体细胞中不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 次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 Y 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1.XY 型性别决定生物:凡是雄性个体有 2 个异型性染色体,雌性个体有 2 个相同的性染色体的类型,称 为 XY 型。这类生物中,雌性是同配性别,即体细胞中含有 2 个相同的性染色体,记作 XX;雄性的体细胞 中则含有 2 个异型性染色体,其中一个和雌性的 X 染色体一样,也记作 X,另一个异型的染色体记作 Y, 因此体细胞中含有 XY 两条性染色体。XY 型性别决定,在动物中占绝大多数。 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 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3.X 和 Y 为同源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 Y 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发生 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 X 或 Y 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也就是说次级精母细胞有的 含 X 染色体,有的含 Y 染色体。 【详解】A、在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存在成对的基因,A 错误; B、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男性只要有一个隐性治病基因就患病,所以男性发病率高,B 正确; C、体细胞中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例如决定红绿色盲的基因,C 错误; D、由于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 X 和 Y 两条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 只含有 X 染色体或 Y 染色体,D 错误。 故选 B。24. 下列关于 DNA 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双螺旋结构是 DNA 分子特有的空间结构 B. DNA 分子具有特异性的原因是碱基种类不同 C. DNA 分子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 D. DNA 分子复制时需要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多种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1、DNA 分子的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形成两条反向平行的主链,两条链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 上的碱基遵循 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 2、DNA 分子复制的过程: 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 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③形成子代 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 2 个与亲代 DNA 完全相同的子 代 DNA 分子。 (3)DNA 分子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详解】A、双螺旋结构是 DNA 分子特有的空间结构,A 正确; B.、DNA 分子具有特异性的原因是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 错误; C、DNA 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C 正确; D.、DNA 分子复制时需要解旋酶解开螺旋、DNA 聚合酶等多种酶,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NA 分子复制,要求考生识 记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和 DNA 复制的过程。 25. 下面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物体的一切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与环境因素无关 B. 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 基因的遗传信息可通过转录和翻译传递到蛋白质得以表达 D.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A 【解析】【分析】 1.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因素。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 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详解】A、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的,A 错误;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B 正确;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基因的遗传信息可通过转录和翻译传递到蛋白质得以表达,C 正确; D、基因控制性状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如白化病,D 正确。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熟知基因与蛋白质、性状的关系以及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 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 单倍体玉米植株矮小,种子较小,产量低 C. 体细胞含有 2 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D. 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 和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染色体结构变异大多数对生物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死亡; 染色体数目变异分为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和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已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减。 【详解】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A 正确; B、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一般高度不育,所以不会产生种子,B 错误; C、如果该个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不管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C 错误; D、染色体易位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所以会影响生物性状,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知识,考生需要理解单倍体的概念,只要由配子发育而来都是单倍体。 27. 作物育种技术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作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育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属于诱变育种B. 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 C. 培育无子西瓜过程中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 D. 把两个小麦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 法 杂交→自交 →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 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 种子或幼苗 原 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 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 成倍增加) 【详解】A、培育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A 错误; 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诱变育种,B 错误; C、培育无子西瓜过程中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使其成为四倍体,然后与二倍体杂交获 得三倍体无子西瓜,C 正确; D、把两个小麦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杂交育种技术,D 错误。 故选 C。 28. 下列符合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期使用青霉素会出现抗药性的细菌是细菌定向变异的结果 B. 浅色桦尺蠖和黑色桦尺蠖之间共同进化可体现物种的多样性 C. 突变和自然选择都可能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D. 若两个物种能杂交产生后代则说明它们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 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长期使用青霉素会选择出抗药性的细菌,青霉素起到选择作用,A 错误;B、浅色桦尺蠖和黑色桦尺蠖是同一物种的两种表现型,B 错误; C、突变和自然选择都可能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C 正确; D、既然是两个物种,必然存在生殖隔离,D 错误。 故选 C。 【点睛】 29. 已知某小岛上的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蜥蜴原种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该蜥蜴脚趾趾型的基因型 只有两种:AA 基因型的频率为 40%,Aa 基因型的频率为 60%,aa 基因型(胚胎致死)的频率为 0,那么 该蜥蜴种群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 AA 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A. 49/91 B. 11/20 C. 11/17 D. 49/100 【答案】A 【解析】 【分析】 已知某种群中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 基因型的频率为 40%,Aa 基因型的频率为 60%,aa 基因型 (致死型)的频率为 0,则 A 的基因频率=40%+1/2×60%=70%,a 的基因频率=1/2×60%=30%。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A 的基因频率为 70%,a 的基因频率为 3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随机交配繁 殖一代后,AA 基因型频率=70%×70%=49%,Aa 的基因型频率=2×70%×30%=42%,aa 的基因型频率 =30%×30%=9%,其中 aa 为致死型,因此 AA 基因型的个体占 49%/(49%+42%)=49/91。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出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其次再根 据基因频率计算出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最后结合题干条件“aa 基因型(致死型)”判断 AA 的基因型频率, 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30. 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群落的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C.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D.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相关概念,意在考查考生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生态系 统的结构相关概念的识记与理解,注意物种组成与丰富度含义的区别,然后进行判断。 【详解】A、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 正确; B.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而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B 错误; 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 构(食物链和食物网),C 正确; D、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D 正确。 故选 B。 二、填空题 31. 填空: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2)细胞核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 (3)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底物是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一个细胞周期。 (6)原癌基因主要负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4). (5).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6). 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 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解析】 【分析】 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 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 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细胞核的结构:核膜: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 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核仁:与某种 RNA 的 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 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 【详解】【详解】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由原核细胞 构成的生物为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为真核生物。 6 12 6 2 2 2 2C H O +6O +6H O 6CO +12H O+→酶 能量(2)对细胞核功能较为全面的阐述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4)写出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 。 (5)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 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远比分裂期长。 (6)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和细胞增殖等知识,考生识记细胞结构和功能,明确细胞代 谢、细胞周期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32. 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 a、b、c、d 时,单位时间内 CO2 释放量和 O2 产生总量的变 化。图乙表示在适宜的 CO2 浓度下水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图甲中,光照强度为 b 时,真正光合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 (2)图甲中,光照强度为 c 时,叶绿体光合作用所需 CO2 来源于__________。 (3)图甲中,光照强度为 d 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__________个单位的 CO2. (4)图乙中,若降低 CO2 浓度时,则 B 点会向__________(填“左”“右”或“不”)移。 (5)在光照条件下,水稻的叶肉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 ATP 来自__________(填写细胞内场所)。 【答案】 (1). 小于 (2). 线粒体(细胞呼吸产物) (3). 2 (4). 右 (5).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 图甲中,光照强度为 a 时无氧气产生,说明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无光合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为 6 个单 位,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当光照强度为 b 时,二氧化碳释放量和氧气产生总量相等,此时进行光合作用也 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当光照强度为 c 时,无二氧化碳的释放,氧气产生量为 6 个单 位,说明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则 d 点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图乙中,A 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 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B 点之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详解】(1)图甲中:光照强度为 a 时,O2 产生总量为 0,只进行细胞呼吸,据此可知,呼吸强度为 6;光 6 12 6 2 2 2 2C H O +6O +6H O 6CO +12H O+→酶 能量照强度为 b 时,CO2 释放量大于 0,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 (2)图甲中,光照强度为 c 时,氧气的产生总量为 6,二氧化碳的释放为 0,说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 速率,说明叶绿体光合作用所需 CO2 来源于线粒体。 (3)光照强度为 d 时,O2 产生总量为 8,则光合作用总吸收二氧化碳为 8,因而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 收 8-6=2 个单位的 CO2。 (4)图乙中,若降低 CO2 浓度,光补偿点增大,则 B 点会向右移、C 点会向右下方移。 (5)光照条件下,水稻的叶肉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 ATP 来自呼吸作用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 环境因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 析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难度适中。本题考生要明确甲图中 O2 为产生总量,即表示总光合作 用量,因此要求与乙曲线中区分开。 33. 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是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 有髙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的两个品种,经杂交后得到 F1,F1,自交后得 F2。请回答: (1)上述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属于________,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 (2)F2 中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最理想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要获得理想基因型还可以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其优点是________。 【答案】 (1). 杂交育种 (2). 基因重组 (3). 9 (4). ddTT (5).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解析】 【分析】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能改良作物品质。由题干信息可知,在该育种过程,经过一次杂交 DDTT×ddtt→F1,一次 F1 自交→F2,可 从 F2 中获取所需矮秆抗锈病植株。 【详解】(1)上述培育新品种的过程是杂交→自交→选育,方法属于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2)高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杂交,F1 基因型为 DdTt,F1 自交后得 F2,则 F2 中共有 基因型数为 3×3=9。其中最理想的基因型是 ddTT,表现为矮秆抗锈病,且为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3)要获得理想基因型还可以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其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方法和原理的掌握,并能结 合题干信息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计算子代基因型种类。 34.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其湖区面积受季节性影响很大,在平水位 (14 m~15 m)时湖水面积为 3150 km2,高水位(20 米)时为 4125 km2 以上。但低水位(12 m)时仅 500 km2。鄱阳湖资源丰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调查发现,鲢鱼种群在低水位时的环境容纳量为 30000 尾,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当鲢鱼 的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尾/km2 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2)近些年,鄱阳湖生物种类相对贫瘠的水域由于过度捕捞、污水排放等遭到严重破坏。经保护治理后在 较短时间内又迅速恢复到原状,从生态系统的结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湖泊中的某种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可能属于____________。 【答案】 (1).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 30 (3). 该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组成成分少),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食物网简单) (4). 生产者、消 费者或分解者 【解析】 【分析】 种群 S 型增长曲线在 K/2 时增长速率最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组成成分的丰富程度和营养结构的复 杂程度。 【详解】(1)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并不是指种群数量的最高值;当鲢鱼的种群 密度为 15000(即 K/2)尾/km2 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2)近些年,鄱阳湖生物种类相对贫瘠的水域由于过度捕捞、污水排放等遭到严重破坏。经保护治理后在 较短时间内又迅速恢复到原状,从生态系统的结构角度分析,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组成 成分少),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食物网简单)。 (3)湖泊中的某种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可能属于生产者(如蓝藻)、消费者(如草履虫)或分 解者(如大肠杆菌)。 【点睛】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不一定属于分解者,还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