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三8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三8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ID:456887

大小:85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8 级 8 月月考 高三年级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矿工中常见的“硅肺”是由于肺泡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引起的 B. 真核细胞中存在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它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 结构,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C. 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表面的甲胎蛋白等蛋白质会增加 D. 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细胞生物,体内均含有 DNA 和 RNA 两类核酸分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4.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 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矿工中常见的“硅肺”是由于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引起的,A 错误; B、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其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B 正确; C、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表面的甲胎蛋白等蛋白质会增加,而糖蛋白等物质会减少, C 正确; 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细胞生物,体内均含有 DNA 和 RNA 两类核酸分子,D 正确。 故选 A。 2. H+-ATP 合成酶是线粒体内重要的酶,若使用 H+-ATP 合成酶抑制剂可选择性诱发癌细胞的凋亡。下列叙 述不正确的是(  ) A. H+-ATP 合成酶在叶绿体内也有,在细菌体内没有 B. H+-ATP 合成酶的合成需要 ATP 供能,ATP 的合成需要 H+-ATP 合成酶的催化 C. ATP 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 D. H+-ATP 合成酶抑制剂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抗肿瘤药【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H+-ATP 合成酶参与合成 ATP,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细菌内,A 错误。酶的合成需要 ATP 供能, 线粒体 H+-ATP 合成酶的功能主要是合成 ATP 和转运 H+,因此 ATP 的合成需要 H+-ATP 合成酶的催化,B 正 确。ATP 可溶于水,既可注射也可口服,C 正确。H+-ATP 合成酶抑制剂可选择性诱发癌细胞的凋亡,因此 其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抗肿瘤药,D 正确。 3.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科学家一般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元素的转移规律 B. 提取绿叶中色素和检测花生子叶切片中脂肪时均需酒精,但使用目的不同 C. 利用淀粉酶、淀粉和麦芽糖作为实验材料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斐林试剂对结果进行检测 D. 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液泡体积逐渐变小,紫色逐渐加深,细胞吸水能力逐渐 增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探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提取叶绿体色素、脂肪的鉴定、探 究酶的活性、质壁分离和复原等实验,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科学家一般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元素的转移情况,从而探明了物质的 转化途径,A 正确; B、提取绿叶中色素实验中,无水乙醇(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色素;检测花生子叶切片中脂肪实验中,用 50% 的酒精处理的目的是洗去浮色,B 正确; C、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葡萄糖都属于还原糖,都可以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因此该实验不能用 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C 错误; D、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细胞失水,所以液泡体积逐渐变小,紫色逐渐加深,细 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D 正确。 故选 C。 4. 如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 CO2 释放量和 O2 产生总量的相对变化。对植物生理过程 分析正确的是 A. 光照强度为 a 时,光合作用强度不为零 B. 光照强度为 b 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 光照强度为 c 时,光合作用强度是呼吸作用强度两倍 D. 光照强度为 d 时,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 2 单位 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光照强度为 a 时,只有 CO2 的释放,并且氧气的产生总量为 0,说明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 行光合作用,故 A 错误; B.光照强度为 b 时,有 CO2 的释放,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故 B 错误; C.光照强度为 c 时,氧气的产生总量等于 a 时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 度,故 C 错误; D.光照强度为 d 时,实际光合速率就是图中的氧气的产生总量 8,即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总量为 8,而呼 吸作用产生 6 个单位的二氧化碳,因此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 2 单位 CO2,故 D 正确。 故选 D。 【定位】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点睛】在光合作用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 此可通过氧气的产生量或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来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 图中氧气的产生总量可表示实际光合速率,a 点时的二氧化碳释放可表示呼吸速率。 5. 某兴趣小组采用两种途径处理鸡蛋清溶液,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溶解后产生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都会变成紫色 B. ①②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②破坏了蛋白质的肽键 C. ③④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③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 D. 过程②产生的蛋白块也可以用③的方法进行溶解【答案】A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 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2、蛋白质鉴定使用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A、溶解后产生 溶液中是蛋白质或多肽,仍然具有肽键,因此双缩脲试剂鉴定均能产生紫色反应, A 正确; B、①②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②是利用高温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空间被结构破坏,但肽键并没有 断裂,B 错误; C、过程③没有改变蛋白质的结构,过程④利用蛋白酶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C 错误; D、过程②产生的蛋白块其蛋白质已经变性,用③的方法不能使其再溶解,D 错误。 故选 A。 6. 生物膜上常附着某些物质或结构以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分解丙酮酸 B. 细胞膜上附着 ATP 水解酶,有利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 C.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多肽链进行加工 D. 叶绿体内膜上附着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系统是指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 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详解】A、有氧呼吸丙酮酸的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A 错误; B、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细胞膜上附着 ATP 水解酶,有利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B 正确; C、核糖体不附着在高尔基体上,C 错误; D、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不分布在叶绿体内膜,D 错误。 故选 B。 7. 在低温条件下,将黑藻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某种溶液研磨后,用差速离心法进行分离。第一次分离成 沉淀 P1(含细胞核和细胞壁碎片)和上清液 S1;随后又将 S1 分离成沉淀 P2(含叶绿体)和上清液 S2;第三次离 的心将 S2 分离成沉淀 P3(含线粒体)和上清液 S3;最后一次离心将 S3 分离成沉淀 P4(含核糖体)和上清液 S4。下 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黑藻细胞的 DNA 主要存在于 P1 B. 若要分离得到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应选取 P2 部分 C. 黑藻细胞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的不只是 P3 D. 若要研究加工糖蛋白质的细胞器,应选取 P4 部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提供信息分析,已知 P1 中含有细胞核,所以黑藻细胞的 DNA 主要存在于 P1 中,A 正确; B、P2 中含叶绿体,可以分离得到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B 正确; C、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而含有线粒体的有 S1、S2、P3,C 正确; D、P4 中含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而加工糖蛋白的场所是内质网,D 错误。 故选 D 【点睛】 8. 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核内的 RNA 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 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 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 囊泡运输依赖膜 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细胞核内的 RNA 通过核孔运输到细胞质,A 错误;蛋白质类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内质网与 高尔基体加工成熟,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B 正确;有些细胞器没有膜结构,如中心体与核糖体,不 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C 错误;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同时消耗能量,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膜泡运输及细胞结构间联系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 在联系的能力。 的9. 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和核苷三磷酸(NTP)参与核酸合成等多种生理过程,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TP 可以为 DNA 复制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 B. NTP、dNTP 以及磷脂分子的元素组成都为 C、H、O、N、P C. 用 32P 标记 ATP 的 α 位的 P,作为 RNA 合成的原料,可使 RNA 分子被标记 D. 若 X 表示 OH,该结构代表的物质 dNTP 可作为体内 DNA 分子复制的原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核苷三磷酸(NTP)是一种含有三个磷酸基团的核苷酸,由一个碱基、三个磷酸基团和一个核糖组成,脱去 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 RNA 分子的合成原料;脱氨核苷三磷酸(dNTP)是一种含有三个磷酸基团的核 苷酸,由一个碱基、三个磷酸基团和一个脱氧核糖组成,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 DNA 分子的合成原 料。 【详解】A、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可以为 DNA 复制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A 正确; B、NTP、dNTP 和磷脂分子的组成元素都是 C、H、O、N、P,B 正确; C、ATP 是腺苷三磷酸,由一个腺嘌呤、三个磷酸基团和一个核糖组成,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 RNA 的合成原料之一,因此用 32P 标记 ATP 的 α 位的 P,作为 RNA 合成的原料,可使 RNA 分子被标记,C 正 确; D、若 X 表示 OH,该结构代表的物质 N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可作为体内 RNA 分子复制的原 料,D 错误。 故选 D。 10. 盐碱地中某种植物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 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了 Na+ 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Na+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B. 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与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不同 C.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D.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胞质基质中的 Na+进入液泡,可降低 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由此说明:Na+对于维持 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A 项正确; B、液泡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 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说明 Na+进入液泡的方式是主动 运输,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 项正确; CD、该载体蛋白协助 Na+进入液泡,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使细胞的吸水力增强,因此有利于增强细胞吸水 能力,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C 项错误,D 项正确。 故选 C。 【点睛】以题意“液泡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 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为切入点,准确 定位 Na+跨膜运输进入液泡的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主动运输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渗透作用等知识分析 各选项的问题情境,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 11. 下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以下 关于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 a、b、c 表示温度,则一定是 a>b>c B. a、b、c 表示酶的浓度,则 a>b>c C. a、b、c 表示 pH 值,则 c>b>a D. a、b、c 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 c>b>a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曲线的分析 能力。 【详解】在一定条件下,酶在最适温度或 pH 时活性最大,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或 pH,酶的活性都会下降, 据此结合题意与图示分析可知:若 a、b、c 表示温度或 pH,则在低于最适温度或 pH 的范围内,一定是 a> b>c,但在高于最适温度或 pH 的范围内,则 c﹥b﹥a,A、C、D 均错误;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若 a、b、c 表示酶的浓度,则 a>b>c,B 正确。 【点睛】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量减少的速度越快,说明酶的活性越高。据此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以 及曲线的变化趋势、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点的含义,对比分析导致 3 条曲线出现变化的原因,再运用所 学的“温度与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特定 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 12.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 Hp)是目前能够在人的胃内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系微需氧菌,可引起胃炎、 胃溃疡等。尿素呼气实验是目前诊断 Hp 感染最准确的方法,受试者口服 13C 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在 Hp 产生脲酶的作用下水解为 NH3 和 13CO2,通过测定受试者吹出的气体是否含有 13C 作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 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在人的胃内生存是因为不适应强酸环境 B. 脲酶在 Hp 的核糖体上合成,并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C. 脲酶可降低尿素水解反应的活化能,在 Hp 细胞外无催化活性 D. 感染者呼出的 13CO2 是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尿素呼气实验的原理:利用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脲酶,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 NH3 和 CO2,然后根据 CO2 的 同位素检测来确定幽门螺旋杆菌的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其中只有核糖体这 一种细胞器,也没有其他复杂结构的细胞器。 【详解】A、胃内含有胃酸 pH 较低,因此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在人胃内生存,是因为不适应强酸环境,A 正确; B、幽门螺旋杆菌是原核生物,不含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B 错误; C、脲酶作为催化剂,可降低尿素水解反应的活化能,在 Hp 细胞外也具有催化活性,C 错误; D、感染者呼出的 13CO2 是幽门螺旋杆菌细胞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结合尿素呼气实验考查原核细胞的结构和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的结构和酶 的作用原理,准确获取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各选项。 13. 用密闭的培养瓶培养等量的绿藻(单细胞藻类),得到 4 组绿藻培养液,将培养液置于 4 种不同温度下, 已知 t1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