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清单!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清单!

ID:452349

大小:20.7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清单! 诗歌鉴赏 (一)把握诗意 1、看标题 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和主旨 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感情 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揭示作品的线索 表明诗歌的题材 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5 年四川卷: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时间:夏日 事件:游山家 题材:山水田园 诗 感情基调:闲适愉悦 2、看意象 意象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的融合与表现,众多意象组成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 象为主体。意象的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看注释 介绍疑难词语、地名;介绍写作背景;介绍相关诗句;介绍作者等 4、看句法 1)省略:简洁明快,留下想象 2)倒装:满足强调、对仗、平仄或押韵的需要 柳色春山映(柳色映春山) 香稻啄余鹦鹉粒(鹦鹉啄余香稻粒) 一夜飞度镜湖 月(一月夜飞度镜湖月)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3)词类活用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形容词“软”“轻”的意动用法,把眼见的动态的水和 静态的山,写得可触可托。 4)互文见义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当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 到你的歌声。 5)典故 分为语典和事典,效果:含蓄、精炼、有文采、强调突出。 6)题材 (二)鉴赏诗歌形象 1.鉴赏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1)明确形象:思想性格特征(两字词或四字词)+人物身份(隐士、官员、文 人、思妇、游子、征夫、农夫、渔夫等)(注:人物形象包括性格、肖像、身份、地位、 职业等,大于性格特征); (2)结合诗作分点说明、概括; (3)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诗人通过形象所寄寓的感情)。 两种题型:概括型(性格+身份)、简析型(先概括、再分析、后意义) 概括型举例: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性格)的高人逸士形 象(身份)。 2.鉴赏事物形象 (1)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自然属性); (2)概括作者从哪些方面(不同感官),或运用什么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对比、侧面烘托),写出了物象的什么特点; (3)指出象征意义,或作者借所写物象表达的思想感情(社会属性)。 3.鉴赏景物形象 1)意象 意象内涵:表层意、深层意 意象作用:先描述意象 ,再分析作用(气氛基调、环境背景、表情达意、衬托人 物、结构线索等) 2)意境分析意境:先概述画面(一幅+修饰语+画面),再描绘景物及氛围 特点,最后分析情感。比如:描绘了一幅初秋(时间)边关(地 点)阴沉凝重(景物特点)的夜景(画面),表现诗人思乡苦战(情感)的心情。 意境特点: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翰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 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 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3)情景 感情色彩:乐景乐情、哀景哀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情景距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4)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奠定基调 营造意境,渲染气氛 引出人物,推动情节 揭示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 调整节奏,舒缓情绪 作为象征,突出主题 (三)鉴赏诗歌语言 1、炼字 1)知识点:解释该字在语境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并简 述其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分析其在描物、造境、写人、抒情上的表达效果。 2)示例: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答:“背”指“相向”或“相背”(释义)。“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 的情境(内容),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旅 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效果)。 2、诗眼 1)知识点:确定诗眼,梳理内容,表达情感,结构作用 2)示例:“郡僻官闲昼掩门”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诗眼是“闲”(诗眼)。“闲”为一篇之眼目,“郡僻”“昼掩门”对“闲”字做 了进一步渲染,后三联也均承此而来(内容、结构),诗人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 被贬谪到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诗人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情感)。 3、炼句 句式:省略句(简练含蓄)、倒装句(满足强调、平仄、对仗、押韵等之需)、意象 组合、长短结合、整散结合 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 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等。 (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1、答题模式 1)点明手法。(用什么) 2)结合诗句阐述这种手法的内容。(怎么用) 3)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有 何用) 2、表达技巧的基本知识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简练含蓄)(形象生动) 排比、对偶、反 复(有音乐美)、反问、设问、夸张(强调突出)、 双关(含蓄幽默)、顶真(连贯)、 互文(工整简洁)、叠字(有音乐美)、通感(感觉互通)、列锦(即名词组合、意象叠 加)等。 (2)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突出强调)、联想想象(丰富生动)、象征(托物言志)、 渲染烘托(鲜明突出)、赋(铺叙)比兴、用典(含蓄蕴藉)、以小见大(凝练突出)、 抑扬结合(摇曳多姿)、虚实结合(拓展意境)、对面落笔(突出情感)、借古讽今(含 蓄蕴藉)等。 (3)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诗歌运用得最多的是抒情和描 写: A、抒情方式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 景与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用于诗歌结尾) 事与情(理)----即事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怀古伤己、寓理于事 物与情(理)----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抒怀 如:托物言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借物喻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 去)、借物抒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描写方式 ①正侧结合(多面立体)、虚实结合(拓展意境)、动静结合(生动活泼)、点面结 合(详略结合)、视听结合(形神兼备)、白描(简笔勾勒)细描(细节描写) ②描写角度:感觉上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内容上分----物:形、声、色、态、味,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观察角度上分----远近结合、高低结合、俯仰结合等 示例:赏析这首诗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明月,多栽红药待春还。) 答: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 (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明月、待春归)。 (4)结构方式:总领下文、开门见山、起承转合、层层递进,伏笔照应、铺垫张 本、重章叠唱、卒章显志等 注: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只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 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的包括修辞手法。高考卷一般使用狭义的 概念。如需要,可按先“狭”后“广”的步骤思考,即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 手法。 (五)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1、诗歌的题材类别: 羁旅思乡诗:羁旅愁苦、思乡念亲 对方着笔 送别怀人诗:依依惜别、安慰劝勉 想象别后 边塞征战诗:保家卫国、怨战思归 景物烘托咏史怀古诗:借古讽今、伤今伤己 对比用典 咏物言志诗:言志寓理、咏物讽世 正侧结合 山水田园诗:乐山乐水、隐逸之乐 借景抒情 即事抒怀诗:寄情山水、壮志难酬 间接抒情 2、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看题目(确定题材)、看时空(时空转换层次)、看关键词(活用词、修辞词、情感 词)、看描述对象(主体、客体)、看意象(人、事、景、物) 3、分析诗歌情感的答题模式 1)情感概括题 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情感基调。 “情感基调”多用表示情感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 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原因(或情境)”是指出于什么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 这种情感,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情感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 2)情感分析题 先指出抒发的情感内涵,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3)情感评价探究题 第一步,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 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和原因。 (六)赏析整首诗或其中的佳句 1、答题模式(结合诗歌的四大考点——形象、情感、语言、手法分析) 内容上:分析用怎样的形象(人、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形式上:从语言(炼字、句式、语言风格)、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 式、结构技巧等)等方面具体分析。 2、示例: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1)诗人借咏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表现了一种淡薄清 高,任性自然的情怀。(形象情感) (2)借景抒情、视听结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着天光山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 无名,却有映天照地、兴风作雨的奇观。(表现手法) (3)抑扬结合。三、四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 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表现手法) (4)铺垫。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结构技巧)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