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试卷(Word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辽宁省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试卷(Word版带答案)

ID:447886

大小:6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说明:1.测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商王朝的国家结构,是商代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以往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 为,夏商西周是与秦汉以后差不多一样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也有学者提出另一种观点, 认为夏商西周属于邦国联盟。这两种说法都有其局限性。针对这二者的局限性,我提出“夏 商西周三代王朝乃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说。 以商代而论,这一观点是建立在甲骨文和金文资料基础上的。在甲骨文中,有一位“小 臣醜”,是商王朝的官员。考古发现,山东青州一座诸侯墓葬内出土铸有“亚醜”族徽铭文 的大铜钺。我认为,二者原本属同一诸侯邦国,联系《尚书·酒诰》“内服”和“外服”的 划分,“小臣醜”是从外服诸侯系统的“亚醜”诸侯邦国派往朝廷担任官职者,成为内服百 官系统的一员。这种外服系统的诸侯邦国的人之所以能够在朝为官,就在于商王朝是由内、 外服构成的复合制国家结构的缘故;来自外服的在朝为官者,既是联结内服和外服的纽带, 也是商王对诸侯邦国的一种统治方式。 《尚书·酒诰》记载商王朝国家由内服和外服组成,其内服为百僚、庶尹、亚服、宗工、 百姓、里君等,属于百官系统;其外服为侯、甸、男、卫、邦伯等,属于诸侯邦国系统。 《酒诰》的记载恰可以与《大盂鼎》铭文“惟殷边侯田(外服)粤殷正百辟(内服)”对应 起来。这种用地下出土的《大盂鼎》和甲骨文等文字资料与地上传世的《尚书·酒诰》等文 献资料相互印证的方法,即王国维所说的“二重证据法”。 “复合制国家结构”说,借用了复合函数中函数套函数的概念,把位于中央的王国(即 王邦)视为王朝内的“国上之国”,把外服的诸侯邦国视为王朝内的“国中之国”,二者都 以王为“天下共主”,受王权的支配。这样,夏商西周时期,一方面,包括各个隶属于王的 诸侯邦国在内的整个王朝国家,具有一体性,它们都以王为“天下共主”,也都愿意接受夏 王、商王和周王支配,并形成了华夏礼制的正统观念。这一点,用“邦国联盟”说是无法解 释的。另一方面,无论是中央王国还是诸侯邦国,都是世卿世禄,各个诸侯邦国都具有不完 整的主权,有的与王的关系还处于时服时叛状态。在社会特征上,夏商西周乃至春秋属于宗 主贵族社会,它与战国秦汉以后的地主官僚社会是完全不同的;在国家结构上,王朝内世袭 的诸侯邦国与秦汉以来被任免的地方郡县行政,并不相同。这一点,用“统一的中央集权国 家”说是无法解释的。 夏商西周三代“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还可以解释战国时期“大一统”思想观念 的历史渊源问题。在这种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结构中,其王朝国家的构成是多元的,但整个王 朝国家又是一体的。这种一体性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大一统观念。所以,战国时期,当人 们苦于列国纷争时,盼望统一,既是现实愿望,也有历史渊源。 总之,“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结构”说,揭示了夏商西周三代国家形态和结构的历史特点, 这一特点既不同于“三代”之前和“三代”之后,也不同于西欧希腊罗马时的古典社会和西 欧的封建社会。 (摘编自王震中《商王朝的多元一体复合制结构特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作者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资料的研究,提出“夏商西周三代王朝乃多元一体的复合 制国家结构”说。 B. 因为商王朝是由内、外服构成的复合制国家结构,所以外服系统的诸侯邦国的人能 够在朝为官。 第 2 页 共 11 页 C. “邦国联盟”说忽视了诸侯邦国接受“共主”支配、整个王朝国家具有一体性的特 点。 D. “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说,忽视了当时各个诸侯邦国都是世卿世禄,都具有不完 整的主权,与王之间的关系不总是服从的状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作者用地下出土的《大盂鼎》和甲骨文等文字资料与地上传世的《尚书·酒诰》等 文献资料这二重证据来论证观点。 B. 文章借用了复合函数中函数套函数的概念,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了“复合制国家结构” 说。 C. 末段说明了夏商西周三代的国家形态和结构方面的独特性,总结了全文观点。 D.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结构上属于“总—分—总”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来自外服的在朝为官者,不仅可以联结内服与外服,更重要的是商王实行对诸侯邦 国统治的方式。 B. “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结构”说所揭示的夏商西周三代国家形态和结构的历史特点与 “三代”前后和希腊罗马时的古典社会以及西欧的封建社会都不相同。 C. 夏商西周乃至春秋属于宗主贵族社会,它与战国秦汉以后的地主官僚社会是完全不 同的,从而导致王朝内世袭的诸侯邦国与秦汉以来被任免的地方郡县行政也并不相同。 D. 战国时期“大一统”思想观念应该源于夏商西周三代国家结构的多元性和一体性的 特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年轻时,张富清备尝艰辛。十五六岁,他到地主家做长工,后来家中唯一壮劳力二哥被 国民党抓壮丁,为了全家维持生计,他用自己将二哥换了出来。他因身体瘦弱,被指派做打 扫、洗衣、做饭、喂马等杂役,饱受欺凌,稍有不慎就遭到抽打,苦不堪言。   国民党部队被剿灭后,在领 3 块大洋回家和参加革命队伍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成为西 北野战军的一员。自此,瘦弱的张富清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在壶梯山、东马村、永丰城等战 斗中他担当为大部队清障开路的突击队员,先后炸掉敌人四个碉堡,立下赫赫战功。   这样一位战斗英雄,在退役转业后却将过去的功绩深埋心底。漫长的岁月里,除了向组 织如实填报个人情况外,他从未说起过这些战功。英雄褪去光环,回归平凡,有苦自己咽, 有难自己扛,再苦再难,他也绝不躺在功劳簿上。   若非国家开展的退役军人信息登记发现老人的事迹,这一切或许将永远尘封,不为外界 所知晓。英雄无言,是何等崇高的境界;英雄无名,该是多么大的遗憾。去年底,他的子女 们终于知道,原来父亲是一位战斗英雄。此时,他的大儿子张建国已经退休,这是多么漫长 的岁月!   当我们跟随张富清的小儿子张健全来到老人居住了 30 多年的家中时,昏暗的灯光、斑 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老人的人生故事。   在老人家中静默地逗留寻觅,我们看到阳台上一排像战士一样整装待发的绿植,看到写 字台上做了很多记号的书和字迹黝黑而略显凌乱的笔记,看到角落里用了几十年的旧搪瓷缸。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是湖北省最偏远的一个县。1955 年,退役转业时,组织 告诉已升为连职干部的张富清,恩施地区条件艰苦,急需干部支援。山水迢迢,他深知这一 去只怕再也回不了大城市。虽然心里惦记着部队,又想离家近些,他还是服从组织安排,带 着爱人来到了恩施。到恩施后,他再次响应组织号召,奔赴来凤县。从此,两人扎根异乡山 区,一过便是一生。   他艰苦朴素,对生活毫无所求。房子,左邻右舍都装修一新,他家还是 30 年前的老样 第 3 页 共 11 页 子。衣服的袖口都烂了,他还在穿,儿子买的新衣服被他叠得整整齐齐放在箱子里。做眼部 手术可以全额报销他却选择最便宜的晶体。   他说:“没法再在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了,能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   一个宁静的下午,我们开始了和老人面对面的交流。   “64 年来,你立功的事情,你不对单位讲,甚至也不对家人讲,孩子们也是刚刚知道, 这是为什么?”   “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 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比起他们我有什么功劳啊……” 讲到这里,老人哽咽难言,泪水溢满了眼眶。他的老伴儿掏出纸巾给他擦拭眼角的泪 水。他又想起了那些死去的战友啊!此时,记者也忍不住流泪…… (摘编自新华社记者谭元斌《有一种信仰,让我们忍不住流泪》) 材料二: 对张富清的儿女来说,“父亲的秘密”终于在 60 多年之后被公开了,这让他们既喜且 惊。喜的是父亲确实是真正的战斗英雄,他们为父亲感到自豪。惊的是几十年来,与他们朝 夕相处、为人低调的父亲和英雄的身份相称吗?为此,他们着力还原父亲的英雄气质,甚至 以期消除从前对父亲的某些误会或不解。结果他们发现,原来父亲自参加革命工作以来一直 不改英雄本色,一直在用一言一行诠释着人民英雄的内涵,并对晚辈言传身教,在点滴间讲 述着为人处世的道理。对子女来说,一辈子生活简朴的父亲并不能留下多少物质财富,但留 下了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几十年来如同春风化雨,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晚辈的血液 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摘编自吴道毅《走进张富清的精神世界——读》) 材料三: 10 月 10 日,张富清先进事迹报告会走进武汉高校,感染了众多师生。   上午 10 时整,武昌首义学院礼堂座无虚席。近一个小时的报告会,该校新闻与法学学 院编导专业的大二女生黄琳感动的泪水几乎没有停过。“张富清老英雄的事迹太感人了!” 她两眼通红地对记者说。她本来是抱着打个卡的心态来的,没想到一下子就被张富清的故事 所吸引,然后被深深感动。“我现在还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将来也要像张富清爷爷那样, 把中国共产党作为人生的信仰。”黄琳说。 该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蔡红娟说:“今天的报告,更加升华了我对张富清老英 雄那份初心使命的理解。他坚守贫困山区几十年不觉得苦,这就是一种信仰。作为教育工作 者,我们就是要发扬这种精神,迎难而上,带头干。” (摘编自《张富清先进事迹报告会走进武汉高校》)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没有选择领 3 块大洋回家的张富清成为西北野战军的一员,在许多战斗中立下赫赫 战功。 B. 张富清从未说起过自己的战功,以至于大儿子张建国知道父亲是一位战斗英雄时已 经退休。 C. 1955 年,退役转业时,张富清放弃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安排,带着爱人来到了条件 艰苦、急需干部支援的恩施。 D. 家里还是 30 年前的老样子、用了几十年的旧搪瓷缸、衣服的袖口都烂了等都是张富 清老人对“能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的践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A. 与死去的战友相比,认为自己没有功劳是促使张富清褪去光环、深埋功名、回归平 凡的原因之一。 B. 做眼部手术可以全额报销却选择最便宜的晶体表现出张富清一心为国,艰苦朴素的 形象特点。 第 4 页 共 11 页 C. 张富清的子女在“父亲的秘密”被公开后的既喜且惊,既体现出他们为有这样一位 父亲的自豪,又体现出他们之前对父亲不解、误会的悔恨。 D. 武汉高校众多师生被老英雄的事迹感染从侧面表现张富清老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忠于信仰的形象。 6. 以上三则材料表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柴达木的诗意(节选) 徐迅 在柴达木,最具大气磅礴诗意的,当是昆仑山。 驱车去昆仑山口,从车窗向外瞭望昆仑山,昆仑山在我们面前逶迤而来,又逶迤而去。 仿佛天边,又恍惚眼前,显得神圣而高邈。时近时远,雪之皑皑,或冰之消融,昆仑山幽峭 的峰影,就这样总在我的眼里叠印着。诗人们坐在车上,一路看,一路兴奋不已。 昆仑山有着无数的经典神话和故事。在我接受的教育里,《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 《白娘子盗仙草》等等,都是在这里产生的。这些神话和故事,不仅赋予我童年和少年岁月 一种浪漫、丰富的遐想,还使我成年后的记忆常常发生错觉。比如,因为白娘子为许仙盗仙 草,我以为昆仑山是一座灵山……在我开始有“山”的印象后,昆仑山似乎就是一座遥不可 及的山,一个斑驳陆离的梦。 洋溢无限诗意的昆仑山,首先是一座诗歌的高峰。从屈原的“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 浩荡”(《九歌•河伯》),到岑参的“扬旗拂昆仑,伐鼓震蒲昌”(《武威送刘单》)……古 代的诗人从没上过昆仑山,奇怪的是,他们却一直把昆仑山当成他们歌之咏之的对象。走在 昆仑山,车上的诗人七嘴八舌,各自搜索各自的记忆,或摇头晃脑,吟诵出古人写昆仑的一 首首诗;或故作惊叹,诧异古代诗人未到昆仑,竟给昆仑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说 着说着,他们便有些自豪,觉得古人还没有他们幸运,不像他们双脚能踩上昆仑坚实的土地。 在他们的心里,昆仑山是诗歌的山,是中国诗歌的圣地,是他们要崇拜的圣山。 仿佛是一种印证与神示,海拔的高度让诗人们就有异样的感觉,心里很快也有了朝圣者 不敢怠慢与轻侮的一种意识——觉得朝拜昆仑,一定得有某种庄严的仪式。 从柴达木到昆仑山口海拔 3700 米的昆仑河的北岸,就有一座名叫纳赤台的神泉。这里, “纳赤台”系藏语译名,有“沼泽中的平台”的意思,当地人称“佛台”。这里的泉水即便 在隆冬时节也奔涌若流,从不封冻。这里也是昆仑山的一大奇观。据说,前来洗涤及朝拜可 福运绵长。到了这里,诗人们便下车,纷纷围着神泉,虔诚地捧起神泉水或饮,或净着 手……仿佛在洗涤某种“不洁”,一如当地前来此地洗涤及朝拜的藏民,一脸郑重其事与真 诚。 我们终于抵达昆仑山口。一下车,站在昆仑山口,我心里忽然就隐隐地出现了一丝失望 ——这里,既没有昆仑六月飞雪的奇观,也没有想象中昆仑山的巍峨与雄浑。我看到的只是 一个山脉的狭口。狭口的浅山坡上,尽管也有哈达与写满梵文的彩幡在风中舞蹈,但更多的 是标示海拔,或位置,或地理指示的各式各样的石碑。有那么一刻,我脑海里多年积攒的关 于昆仑山浩浩荡荡、苍苍茫茫、挺拔高峻、雄奇壮美、磅礴奇峭等词语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唯有一种头疼欲裂的激烈的高原反应。伫立在山口,我像是踩进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梦里,突 然一时无语。把头缓缓抬起,我巡视着面前矗立的一块块石碑,目光最后投向嵌着索南达杰 的照片的那一座白色的石碑上,心里更有说不出的苍凉。我知道,索南达杰这位年轻的县委 书记,为了保护藏羚羊,被偷猎者残忍地杀害,但直到死,他还保持着端枪的英雄的姿势。 我的眼睛有些湿润。 风过耳,天地间顿时有一种巨大的、神秘的静谧。这下,我突然明白,我一时无语。面 对巍巍昆仑,人的所有尘世的想法陡然就失去了力量,都被消融得一干二净。 这自是另一种词语抵达的诗意,也是柴达木最为深刻的地方。 第 5 页 共 11 页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章首段紧扣标题,突出了昆仑山在柴达木的与众不同的特点,起到了先声夺人的 效果。 B. 古代诗人从没上过昆仑山,却把它作为歌咏对象,写出了不朽诗篇,这说明昆仑山 在诗人们心中的分量很重。 C. 虽然见到的昆仑山与作者想象中的不同,但索南达杰的石碑使其眼睛有些湿润,其 中有感动,更有敬佩之情。 D. “我像是踩进了一个虚无缥渺的梦里,突然一时无语”写出了“我”为昆仑山所震 撼而失语的心理。 8. 文中写了许多与昆仑山相关的传说、诗歌,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9. 作者为什么说“在柴达木,最具大气磅礴诗意的,当是昆仑山”?(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万卷楼记 【元】郝 经 万卷楼,顺天贾侯藏书之所也。曰“万卷”,殆不啻万焉,不啻万而曰万者,举成数也。 金源氏末,天造草昧,豪杰哄起。于是拥兵者万焉,建侯者万焉,积粟帛、金具、子女以为 己有者,断阡陌、占屋宅、跨连州郡以为己业者,又各万焉。侯则独不然,息民保境,礼贤 聚书,劝学事师而已。于是取众人之所弃以为己有,河朔之书尽往归之,故侯之万者独书焉。 乃作楼藏之。楼既成,尽以卷帙置其上,别而为九。六经则居上上,尊经也。传注则居上中, 后传也。诸子则居上下,经之余也。历代史居中上,亚六经也。杂传记居中中,次史也。诸 儒史论居中下,史之余也。先正文集及诸著述居下上,经史之余也。百家众流、阴阳图籍、 山经地志、方伎术数,则居下中,皆书之支流余裔也。其法书名画,则居下下,艺成而下也。 栉比鳞次,高切星汉。人之文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故贾侯之书甲天下。方干戈 坏乱,经籍委地,侯独力为捆拾,吾道赖以不亡,虽孔氏之壁、河间之府,不是过也。彼富 贵者之楼,管弦樽俎,肴核几席,登览燕集之具充焉。侯之楼,则古圣今贤,大经格言,修 身治世之典积焉。时顺天之治,尝最诸道,推为钜公伟人,而又乐贤下士,切切于收览遗书 为志,故天下之人益以此贤侯。 侯既贮书于楼,谓其将佐曰:“昔蔡中郎书籍畀之王粲,而粲卒名世。今吾之书若是, 不有所畀,适足以为蠹鱼之食,不免堕檐之讥矣。吾闻郝氏子经,嗜书力学,吾将畀之。鞅 掌之隙,亦得窃听焉。”时,经寓居铁佛寺之南堂,坐彻明者五年矣,以书币邀致其府,于 楼之侧筑堂,曰“中和”,尽以楼之书见付,使肆其观览。侯则时令讲解一编,辄曰:“吾 之书有归矣,吾不为书肆矣。向吾之书贮于楼中,今则贮子之腹中。向者大圣人之道布于方 策,今则布诸子之心矣。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 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经再拜谢,其不克负荷,每为流涕感刻曰:“经举家 之盎缶不能购一经,故每区区晨夜叩人之门,藉书以为学。今侯以数十年之勤,数万卷之多, 尽以见畀。虽侯之盛意,岂非天邪?如怠忽自弃,以多书而不能如无书之初心,业不能勤而 卒无有成,则非负侯,是负天也。复何以立于世哉!”故书侯聚书起楼及畀经为学之义以为 记,以明侯之德,且以自警,庶几终不负侯云。(节选自《陵川集》) 【注】金源:金朝女真族发祥兴王之地,代指金朝政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 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B.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 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第 6 页 共 11 页 C.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 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D.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 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河朔:地区名,初为汉武帝在阴山、贺兰山脚下黄河草原所设的朔方郡,常为兵家 必争之地,后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B.方伎:也作方技。古代指医病、占卜、星象之类的技艺,也指医药之书。 C.樽俎:酒杯和礼器,泛指盛酒食的器具,后来常作为宴席的代称。古代酒器有很多 种,如卮、角、爵、觥、筹、簋等。 D.蠹鱼:一种蛀蚀衣物、书籍的小虫。白居易有诗云: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说 的也是这种小虫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万卷楼,因藏书多而名之。其实它的藏书不只万卷,只是取其整数罢了,而且书籍 涉及门类繁多,贾侯将之分为九类。 B.万卷楼的拥有者贾侯,在四处豪杰峰起的金朝末年,在别人囤积谷粟、布帛、金银 财宝,甚至吞并土地的时候,他却收集书籍,劝人尊师学习。 C.贾侯搜集河朔地区的书籍,并建楼以藏之,同时他又将书籍按类别等次摆放在不同 的位置。他最尊重经书,所以把六经放在了最上面的地方,而其他书法及名画则放在了最下 面。 D.贾侯仰慕蔡中郎的雅行,希望藏书免为蠹鱼之食,自己和子孙都能听到郝经的精辟 讲解,更希望藏书能用世济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栉比鳞次,高切星汉。人之文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5 分) (2)经举家之盎缶不能购一经,故每区区晨夜叩人之门,藉书以为学。今侯以数十年之勤, 数万卷之多,尽以见畀。(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14-15 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观书有感 朱 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于诗中“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 绘出诗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B.于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 活的喜爱之情。尾联运用衬托手法,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高雅不 俗的人生志趣。 C.朱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借助具体的客观事物“江边春水”滚滚滔滔, “蒙冲巨舰”如羽毛般浮起,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 第 7 页 共 11 页 D.朱诗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 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从而突出春水的重要,进而揭示读书的意义。 15. 于诗认为读书的作用有哪些?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一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努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让人民住有所居,是党和政府的追求。杜甫《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中的“ , ”两句表达了类似的美好愿望。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炼字炼句 极见功夫,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 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晚唐诗人许浑在《金陵怀古》一诗中以“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作 结,感叹英雄逝去,功业不再,而北宋的苏轼也曾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以 “ , ”两句表达了相似的感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我们经常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来强调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但“操千 曲”“观千剑”只是限于某一生活领域,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还远远不够。老舍曾说,“我 以为写小说最保险的方法是知道了全海,再写一岛。”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不是孤岛行为, ( ),学识首先来源于火热的人民生活。“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 创作激情”,道听途说或闭门造车,作品必然是隔靴搔痒。只有走进生活深处,体悟生活本 质,吃透生活底蕴,才能把真实的生活变成感人的故事、丰满的人物、优美的旋律,作品也 才能打动人心。学识的获得还需要艺术工作者多读书识理,多向其他知识领域扩展、突围。 陆游说:“诗岂易言哉!一书之不见,一物之不识,一理之不穷,皆有憾焉。”但凡艺术莫不 如此。艺术工作要“专”,“专”可以让我们在某一领域站稳脚跟,但要使作品产生质的飞 跃,艺术家见识要广,学问要博。如鲁迅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 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会非常有限”。 17. 依次替换文中加点处的成语或俗语,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B. 捕风捉影或向壁虚构 C. 劳而无功 D. 概莫能外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即要修炼学识,必须先对与小岛相连的整片大海全面了解 B. 必须先对与小岛相连的整片大海全面了解,即要修炼学识 C. 即要修炼学识,必须先全面了解与小岛相连的整片大海 D. 必须先全面了解与小岛相连的整片大海,即要修炼学识 19. 正如陆游所说“一书之不见,一物之不识,一理之不穷,皆有憾焉”,结合你的体悟, 对下列诗句中划线的意象进行品鉴,选出内涵或寄托的情感相同的一项(3 分)( ) A.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C.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D.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 8 页 共 11 页 20. 下面是有关“港珠澳大桥”的一副对联,请依据上联,重新编排材料二的顺序,并利用 材料一,补全缺失部分,使之完整。(材料二中所给短语在排序时只写序号即可)(5 分) 材料一 国内首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总长约 55 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于 2018 年 10 月 24 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面对欧美公司的漫天要价,我们的技术 团队决定自己攻坚克难。历时 9 年,造出了世界上里程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 沉管隧道最长、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让“中国造”桥梁大 步迈向世界,遍及亚洲、美洲、欧洲,正在成为一张响亮的“中国名片”。 材料二 ①蜿蜒千寻 ②无分晴阴 ③审潮涌 ④顶超众岑 ⑤终年盐雾侵侵⑥潜龙入地 ⑦ 观台风 上联:桥接港珠澳横贯南雉彩凤凌波迤逦百里迎日出伴星斗尽日车流滚滚不舍彼此 下联: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6 分) 研究表明,人类火星定居点需要五种主要消耗性资源,包括能源、水、氧气、建筑材料 和食物。① :太阳能,再加上核裂变反应堆,可以给 未来的“火星人”提供能源;火星上的冰和水合矿物是水的来源;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氧气; 火星土壤可以很容易制成建筑材料砖。但食物的取得肯定就比较麻烦了:② ,也没有简单的方法能将它上面的任何原料转化为食物。③ ?一项新的研究给出了答案:实验室培育肉类,管道培育农 作物,建立蟋蝉农场。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万事万物,一动一静,动静适宜,新陈代谢,生生不息。“动”,展现出冲锋的锐气; “静”,积蓄着坚守的力量。动,是行动,是创造,是奋斗;静,是宁静,是思考,是方向。 其实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在关键的时刻,我们都需要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方能静水深流。 对于动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从动静的关系出发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第 9 页 共 11 页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语文答案 1. A(扩大范围,原文只是以商代为论,并且针对以前观点的局限性提出的。) 2. B(“正反两方面”的表述错误。) 3. B(A 原文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C 原文是从社会特征和国家结构两个方面看, 不存在因果关系。D 原文是“一体性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大一统观念”,不包括“多元 性”) 4. B(“除了向组织如实填报个人情况外”条件未加,扩大范围。) 5. C(“对父亲不解、误会的悔恨”程度过重。) 6.材料一侧重于从正面表述张富清从不平凡走向平凡,然后又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 凡业绩的精彩人生,突出了他不计名利、默默奉献、艰苦朴素的形象特点。(2 分)材料二 材料三分别从儿女和听报告的武汉高校师生角度侧面展现对张富清的精神财富的传承与发 扬。(4 分) 7. D(不是为昆仑山所震撼,是失望失落。) 8.①文中引用了《女蜗炼石补天》等传说及古人所写的诗句,使得昆仑山充满了神秘感, 突出了昆仑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4 分,概括内容 2 分,作用 2 分)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从而吸引读者。(2 分) 9.①远望昆仑山,昆仑山大气磅礴,巍峨幽峭,显得神圣而高邈,富有诗的意蕴。(2 分)②昆仑山有数不清的传说与诗歌,赋予人一种浪漫、丰富的遐想,是一个斑驳陆离的梦, 洋溢无限诗意。(2 分)③昆仑山人们的英勇献身精神让人在尘世中的想法全部消失,心灵 澄静,得到升华。(2 分) 10. D 11. C(筹 、簋不是酒器) 12. D(没有“子孙”) 13.(1)(书)整齐排列,高得(几乎)贴近银河。人间的藏书与天空交汇,私人的藏书, 几乎超过了秘书监(的藏书)。(书,主语补上;栉比鳞次,整齐(密密)排列,或者翻译成 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鱗一样,密密地排列着;切,贴近,靠近;际,交汇,交接;4 处每处 1 分;意思 1 分) (2)我(即使)用全家的财产(也)不能换购一本经书,因此我时常日夜击别人的门, 借书来学习。如今贾侯用数十年的努力,(把)数万卷这么多的书籍,全部赠送给我。(盎 缶,家产;藉,借;见畀,赠与我,给予我。3 处各 1 分,意思 2 分) 14. B(“一次具体的”分析错误,且不一定是“春日”,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 抒发喜爱读书之情,盛赞读书的作用,并非观书经历。) 15. ①慰藉陪伴:读书可使人如与故友朝夕相随,忧乐与共;②净化心灵:读书可使人 沉醉书中,涤荡心胸,感觉清明纯净,心无杂念;③增长(更新)知识:读书就像池塘不断 有活水注入,可使人不断得到新的营养,获取新的知识;④获取生活的快乐:读书可使人享 受书斋生活的美好与高雅,自得其乐。(意思对,答对三点即可给满分) 16.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7.A(A 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弱水(河流名)有三千里,水虽多,但我只 舀其中一瓢来喝。寓意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 一样就足够了。现也比喻对爱情的忠贞、专一。而“知道了全海,再写一岛”是指写作要有 广泛的积累,然后瞄准其中的一个点来写。这两个词语的对象不同,含义也有差别,故不能 相互替换。B 项,“道听途说”意思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而“捕风捉影”,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依据。两者的落脚点都是“没有根 第 10 页 共 11 页 据”,所以可以替换。“闭门造车”多比喻不问客观实际,不进行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 处理问题。 “向壁虚构”比喻不根据事实而凭空捏造,所以这两个词语也可替换。C 项, “隔靴搔痒”比喻说话或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所以在语段中此处可替换。 D 项,“莫不如此”的意思:没有不这样的,比喻都差不多一样。“概莫能外”一概不能超 出这个范围;一概不能例外。两者也可以替换。) 18. D (所要填写的句子,由前面的“知道了全海,再写一岛”一句阐释生发而来。由 “知道了全海,再写一岛”可知,所要填的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写好一个内容,必须要掌 握相关的知识、内容或背景作衬托或铺垫,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加上括号后,为“学识”故 排除 AC 两项,D 项表述比 B 项更简洁,故选择 D。) 19. B (A 项,前者以长江水的奔流不息表达光阴一去不复返的感慨:后者以长江的茫 茫无际表达离别的愁绪。B 项,都以“菊”表达高洁品格的追求。C 项,前者以浮云象征变 幻莫测的人间世事;后者以浮云比喻奸佞小人、邪恶势力。D 项,前者以水中鸥表达闲适之 情;后者以孤零零的沙鸥表达漂泊无依的愁思。) 20.技惊亚美欧④⑥①③⑦⑤② (概括 5 字短语部分 3 分,内容 2 分,结构 1 分;排序 2 分。先审题,本题要求学生先 用一个 5 字短语概括材料一,然后结合材料二的短语组成下联,材料已提供了上联。结合上 联的提供的短语,可组织部分内容,“不舍彼此”对下联“无分睛阴”;“尽日车流滚滚” 对下联的“终年盐雾侵侵”;根据平仄互对的原则,下联的“审潮涌”对上联的“迎日 出”,“观台风”对“伴星斗”;材料一主要说的是港珠澳大桥的技术已经追赶上了亚洲、 美洲、欧洲,结合上联对应位置的“桥接港珠澳”,可知下联该位置的句子结构,动词+三 个名词,然后可概括为“技惊亚美欧”。最后排序为:技惊亚美欧④⑥①③⑦⑤②。) 21.①前四种资源在火星上可能容易取得(或:前四种资源在火星上可能非常丰富) ②火星上没有天然食物 ③火星居民的食物从何而来(或“火星人”的食物怎么办) 22.略 文言文翻译: 万卷楼,顺天(北京)贾侯(贾辅)藏书的地方,称为“万卷”,恐怕不止几万卷,不止万 卷却称为万卷楼,是说成整数。金朝政权的末年,世间都很混乱,四处豪杰蜂拥而起。于是 有兵马的人有很多,立诸侯的人有很多,囤积谷粟与布帛、金银财宝,美女,把这些当做自 己的所属品,切断道路,霸占屋宅,横跨一州又一州吞并土地,把这些当作自己的家业,又 有很多人。唯独贾侯不这样做,他让平民休养生息,保护边境,礼遇贤者,收集书籍,劝诚 别人学习,尊奉老师罢了。于是取众人所抛弃的东西当作自己的东西,河朔的书他都全都收 集家中,所以贾侯拥有很多的只有书。于是建了一座楼来收藏。楼已经建成,把书籍全都收 藏在里面,分为九类。六经放在最上面最重要的地方,这是尊重经书的表现。传注放在上面, 排在经书的后面,诸子(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放在传注的下面,这是经书的残 留部分。历代的史书放在诸子的下面,这是次于六经的书。杂传放在中间,这是次于史书的 书。诸儒史论放在杂传的下面,这是史书的残留部分。前代贤人的文集及诸著述放在诸儒史 论的下面,这是经史的残留部分。百家众多流派、阴阳风水的图书、山经及地志、医、ト、 星、相以及数学相关的书籍,把他们放在先正文集及诸著述的下面,这些书都是书籍中的支 流末流。其他书法及名画作品,则放在最最下面,学艺的书是最下的。书整齐排列,高得(几 乎)贴近银河。人间书籍(高得)与天文象(或日月星辰)交接,私人的藏书,几乎超过了秘书 监(的藏书),所以贾侯的藏书为天下第一。当时战争使天下大乱,书籍被扔在地上(无人问 津),贾侯独自将书籍收藏起来,道义因此而不消亡,即使孔氏(孔安国)的藏书壁,河间府的 书,也不超过这里。那些富贵之人的楼宇,充满了管弦乐器和酒器。菜肴瓜果堆满几案,登 高揽胜,满是宴饮聚会的器具。而贾侯的楼宇内,则堆满了古今圣贤的经书格言,修身治世 第 11 页 共 11 页 的典籍。那时顺天府(贾侯)的治理,曾经在各个省排行最上等,贾侯被举荐为伟人,同时(他) 又乐于礼贤下士,急切地以收藏古代的藏书为志,所以天下人更加因此认为贾侯贤能。 贾侯把书藏于楼中,对他的将佐说:昔日蔡邕将书籍送给王粲,而王粲最终扬名于世。 现在我的书如果像这样,不赠予他们,只能被书虫啃食,不免有堕檐之讥。我听闻郝经喜好 读书,致力于学,我将把书托付给他。我职务繁忙之隙,也能偷偷听一听。当时,郝经居住 在铁佛寺的南堂,处境窘迫已经五年了,贾侯用礼单和礼品邀请他到府内,在高楼旁修筑明 堂,题曰“中和”,将楼上的藏书全部给他,让他随意翻看阅览,贾候就时常让(郝经)解 说一册,总说:“我(收藏)的书有归宿了,我不是为了(开)书店,以前我的书贮存在楼 阁之中,如今(它们)储藏在你的腹中,以前的圣人之道是铺陈于书册典籍中,如今则铺陈 在你的心中,你一定要将它们发扬光大,让我的书能实用于社会,来有益于百姓,那么你的 肚子也就成了万代的府库了。不然,就又成了书虫的巢穴,毁坏屋的高楼而已,你还是努力 吧。郝经再一次拜谢,他不能够背弃(贾侯)恩惠,每每为此感激流涕,说:“我(即使) 用全家的财产(也)不能换购一本经书,因此我时常日夜击别人的门,借书来学习。如今贾 候用数十年的努力,(搜集书籍)数万卷,全部赠送给我。虽然是贾侯的好意,难道不是老 天(旨意)?如果(我)懒惰不重视,自己糟蹋(贾侯好意),拥有繁多的书籍而不能够像 没有书(时候)的初心,学业不勤奋并且最终无所成就,就不是辜负贾侯,是辜负上天啊。 又有什么脸面存活于世。所以记录贾侯聚书、起楼以及为赠经、为学之义,来彰显贾侯的品 德,并且以此警示自我,希望不要辜负贾侯。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