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D:447455

大小:434.47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 2020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你与朋友刚刚听了一场演讲,虽然你觉得演讲不是太坏,但在与别人讨论后你会发现,自己似乎接 受了这样的想法:该演讲几乎是垃圾。或者本来你认为这场演讲不是太好,讨论之后,却觉得这简直就是 最精彩最伟大的演讲。 ②这种情形在生活中最常见不过了。你和你的朋友都不太喜欢这个演讲,但是你们的理由都非常微小。 可所有的理由汇集在一起,就有足够的证据让你觉得你实际上很不喜欢那场演讲。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群 体成员都极力地将观念表达得比真实的感受还要极端一点,以引起其他人的关注。这样一来,如果你得出 每个人都不大喜欢某场演讲的结论,你就会试图表达出自己更极端的观点,让大家认为你非常机敏。如果 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这样的话,群休观点极端化将在所难免。 ③无论在生活中的现象还是心理学家的实验中,群体的讨论使群体原来支持的意见,讨论后变得更加 支持,而群体原先反对的意见,讨论后变得更加反对,最终使群体的意见变得极端化。群体讨论使群体的 态度倾向于朝两极方向运动,原来赞成的更加赞成,原来反对的越发反对。这种现象被社会心理学称为群 体极化现象。 ④群体极化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叫冒险偏移,另一种叫谨慎偏移。群体极化使一个群体更加谨 慎还是更加冒险取决于全体初始的倾向。如果全体人在一开始倾向于谨慎,那么结果就是更加谨慎,反之, 则更加冒险。 ⑤群体讨论之所以导致冒险偏移,其原因在于:第一,群体的责任扩散。在群体讨论和群体决策中, 个人的责任得到扩散,个人对其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下降,即使说错了或决策错误,责任是大家的,平分 到每一个人身上的责任仅是很小的一部分,这就增强了人们决策的胆量,促使人们选择风险更大的决策。 第二,群体内的舆论压力。在群体当中,个人的行为往往会受到群体舆论评价的影响,如果个人谨慎,有 可能会被别人咖笑为胆小鬼,正是出于此种考虑,个体大多会有意无意地偏向冒险。 ⑤群体讨论之所以导致冒险偏移,其原因在于:第一,群体的责任扩散。在群体讨论和群体决策中, 个人的责任得到扩散,个人对其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下降,即使说错了或决策错误,责任是大家的,平分 到每一个人身上的责任仅是很小的一部分,这就增强了人们决策的胆量。促使人们选择风险更大的决策。 第二,群体内的舆论压力。在群体当中,个人的行为往往会受到群体舆论评价的影响,如果个人谨慎,有 可能会被别人嘲笑为胆小鬼,正是出于此种考虑,个体大多会有意无意地偏向冒险。 ⑥反过来,谨慎偏移更多地出现在官方的决策当中,这是因为:第一,自我保护心态。冒险总是意味着风险,而谨慎可能更为安全,因此多数人出于自我保护,更愿意偏向谨慎的决策。第二,决策内容与自 己的相关性。如果决策与自己的利益关系密切,一般来讲,决策会趋于更加保守,毕竟这是自己的事情。 反之,与自己关系不大的事情。人们会更加冒险,因为无论结果怎样。自己都不会有太多的损失。⑦群体 极化的后果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趋于极端,从而无法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由此更易造成错误的决策和行 为。群体极化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人们对疫情产生的超乎实际的恐惧。各种民间传 言的力量、私下的讨论使人们对疫情严重性的认识更加强烈了,由此造成集体的恐慌。⑧谈到群体极化现 象时,不能不关注一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其渐渐成为人们包括学生认识各种事物的重 要途径,与此同时,对学生的计算机教育也变得格外重要,但是计算机并不总是带给人们积极的影响。在 这样虚拟的空间中,网民通常出现严重的群体极化倾向。这种倾向表现为:网民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网 上通过交往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因此,有必要增强学生的判断力和对 极端观点的免疫力。 《群体倍乘器——群体极化现象》节选自刘儒德主编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在日常生活中,群体极化现象并不鲜见,它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B.无论是在生活中的现象还是心理学家的实验中,群体的讨论最终使群体的意见变得更加极端化。 C.群体讨论之所以导致冒险偏移或谨慎偏移,其原因在于群体的责任扩散和群体内的舆论压力。 D.在官方决策过程当中,多数人更愿意偏向谨慎、保守的决策而非冒险的决策,因为冒险总是意味着 风险。这是出自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心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开篇列举日常生活的情形,并分析出现这种情行的原因,引出本文的中心议题“群体极化现象”。 B.文章在分析“群体极化现象”时,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并从“谨慎偏移”和“冒险偏移”两个 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具体原因。 C.文章第五自然段采用了因果论证法,第七自然段采用例证法,共同论证了“群体极化现象”的相关 情况。 D.文章结尾指出“谈到群体极化现象”就离不开“计算机网络中的群体极化倾向",使得文章的观点更 加鲜明,说理更加完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如果你得出每个人都不大喜欢某场演讲的结论,你就会试图表达出自己更极端的观点,让大家认为 你非常机敏,这样群体观点极端化就在所难免。 B.群体极化的后果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趋于极端,从而无法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由此必将造成错误 的决策和行为。C.当前由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肆虐,人们谈“疫"色变,疫情的实际情况让人们对其严重性的认识更 加强烈,从而造成了集体性的恐慌。 D.当今社会的学生受网络的影响是巨大的,而网络中的群体极化使得其中的观点往往走向极端,因此 有必要增强学生的判断力和对极端观点的免疫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疫苗的雏形是“牛痘接种术”。本质上,疫苗是一种改造过的病毒或病毒的某一部分,去掉了病毒的“毒 性”,不会伤害人体,但能诱导免疫系统对抗病毒。人体免疫系统具有“记忆力”,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 会记住它的特征。当人体再次接触病毒时,“演习”过的免疫系统就能快速识别并消灭病毒。当大部分人 对病毒具有免疫力时,就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实现真正消灭病毒的目的。对于传染病来讲,疫苗可谓是 人类的“终极武器”,但其研发过程一般都很漫长。 按照通行惯例,疫苗上市前要通过 4 个阶段。先是动物实验阶段,通常需要两个重要步骤:在适当的 动物模型中检测疫苗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在动物身上进行毒性测试。动物实验后就是历时三期的临床试验: 一期初步考察安全性,受试者一般为几十至上百例;二期主要进行疫苗的剂量探索研究,初步评价有效性 并考察进一步扩大人群后的安全性,受试者一般为几百到上千例;三期则是全面评价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受试者一般为几千到几万例。 (采编自杨萌《全球心急如焚盼疫苗! 专家:8 款疫苗正处于研发前列》《生命时报》2020 年 5 月)材料三: 4 月 25 日,在第 34 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到来之际,“及时接种疫苗,共筑健康屏障”主题活动以网 络直播的形式举办。直播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 所所长陈薇深入浅出地向观众介绍了疫苗对人类战胜传染病、提升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巨大作用。对于全 民瞩目的新冠疫苗,陈薇介绍了团队目前的研发进展。新冠肺炎防控的科技支撑,疫苗是最有力的式器之 一,我们国家第一时间向 WHO 分享了我国科学家分离的病毒基因序列。到 3 月 16 日,第|期临床试验正式 获批。“我们在 3 月 16 日晚 8:18,给第 1 个志愿者进行了接种。1 期比较顺利,它在 7 天、14 天的安全 性都得到了统计学数据。”陈薇说,“在此基础上,我们进入了第 11 期的研究。目前第期的 508 位志愿者 处于观察期。如果一切顺利,5 月份有望揭盲(在盲法试验结束后,需要进行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安全性疗效 比较,揭示受试者具体使用的哪个组别的过程就是揭盲,一般进行 2 次揭盲)。”疫苗研发有一个相对固定 的程序,通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是因为,疫苗要大规模在健康人群中接种,其安全性、有效性需要经 过严格验证。疫苗的研发不能在任何一个环节留下一丝隐患。 在新冠疫苗研发方面,陈薇对世界合作寄予厚望。“希望全世界的共同努力,能够让人类尽早迎来新 冠疫苗的面世。” (采编自王天暮《新冠疫苗研发到哪步了?这位院士委员透露最新进展》人民政协网 2020 年 4 月 ) 材料四: 据《纽约时报》4 月 27 日报道,一旦在下个月的临床试验中证明其有效性,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Jenner Institute) 的第一批几百万剂疫苗可在今年 9 月上市。 牛津大学何以在全球研发新冠疫苗的竞赛中领先?那还要从他们的科研团队讲起。 该团队此前一直在进行冠状病毒疫苗相关的研究,而之前他们研究的对象,正是同属于冠状病毒引发 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此前,他们已经生产出 MERS 的疫苗,目前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临床试验。而因 为 MERS 和新冠病毒同属冠状病毒,他们直接用生产 MERS 疫苗的方法,用在新冠病毒上。因此,他们可以 用同样的流程,直接试制新冠病毒疫苗。然而,随着疫情防控举措逐渐取得成效,也给疫苗的开发带来了 障碍。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主任希尔教授指出,根据临床试验的道德规范,禁止让参与试验的人类感染上 严重疾病。这意味着唯一能测试疫苗有效性的方式就是在病毒自然传播的地方给人接种。如果疫情防控举 措继续减缓病毒在英国的传播,牛津大学疫苗的临床试验可能无法证明其有效性。因为那些接种了疫苗的 人可能是因为疫情被控制而没被感染,科学家将不得不换个地方再做试验。“我们将不得不追着流行病跑。” 希尔教授称,如果届时英国的感染者太少,他们计划在其他新冠病毒可能还在传播的地区,如非洲或印度 进行临床试验。 (采编自王雅林林容《若验证有效,牛津大学新冠疫苗首批百万剂有望 9 月上市》红星新闻 2020 年 04 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对于传染病而言,疫苗可谓是人类的“终极武器”,当大部分人通过接种疫苗对病毒具有免疫力时, 就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真正消灭病毒。 B.从全球疫苗行业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预测图可知,疫苗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增速先是起伏较大 后逐渐趋于稳定。 C.对于全民瞩目的新冠疫苗,陈薇介绍了团队目前的研发进展。她表示,团队研究已经进入到第 II 期, 如果一切顺利,疫苗有望 5 月份上市。 D.临床试验的道德规范,禁止让参与试验的人类感染上严重疾病,因而唯一能测试疫苗有效性的方式 就是在病毒自然传播的地方给人接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按照通行惯例,疫苗上市前要在动物身上进行毒性测试,只要完成这一测试就能进入历时三期的临 床试验阶段。 B.虽然我国手足口病患病人数八年间都在 2000 万上下波动,但死亡人数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到 2018 年最低。 C.疫苗是新冠肺炎防控的唯一科技支撑, 我们国家第一时间向 WHO 分享了我国科学家分离的病毒 基因序列。 D.希尔教授称,如果届时英国的感染者太少,他们计划在非洲或印度进行临床试验,因为这些地区新冠病毒可能还在传播。 6、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新冠疫苗迟迟难以上市的原因。(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一双鞋 叶骑 这是雪后的第三天。 天空已经没有纷飞的雪花,地上的积雪也开始融化,这儿一块白,那儿一块白,四周成了家里的棉花 地。 我出门的时候很早,天才刚刚蒙蒙亮。走出家门那瞬间,自己不经意打了个哆嗦,天气很冷,比下雪 的那天更冷,融雪需要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这是我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 我走在重重群山里,山很大,一直蔓延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然后像一扇门一样,紧紧地关 上,让你永远不知道山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所以,从走进校门那天起,“走出大山”就成了老师们灌输 给我的第一个人生信条,而现在,我正走在这条人生道路上,去乡里的小学上学。 然而,在今天的路途中,我却遇到了一点麻烦,我的胶鞋上有一条缝。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双胶鞋应该是三年前買的,能穿到今天,我跟家人都很满意。但现在它的使用 年限到了,鞋底也已经裂开了,这让我有些手足无措。 融雪打湿了路面,没多久,混合着雨雪和黄土的泥水,通过裂缝渗进鞋里,我的噩梦就此开始。 起初,我觉得有很多蚂蚁在我的脚板和脚趾头上叮咬,接着,这种感觉成了用母亲纳鞋底的锥子在脚 上戳,再然后,这些感觉全部消失了,自己的脚跟鞋融为了一体,鞋即是脚,脚即是鞋。 当然,这种感觉并不好受,所以我在中途停下来,在路边找到一些干燥的枯草放进鞋底。一开始,我 觉得自己似乎踩在了家里的棉被上,但没多久,这些枯草也放肆起来,跟我的身体套起近乎,成了我脚掌 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学校的,像是走,也像是飘。但不管如何,当站在校门口的时候,我感 觉自己的承受力已经到了极限,于是,我决定脱下鞋,光着脚走进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 就在这时,我的眼前闪过一道白光,一个我并不认识的人对着我拍了一张照。后来,我才知道,这是 我们市里一家报社的记者,那天,他正好到学校采风,报道乡下学校在雪后坚持学习的情况。 一个乡村小孩,背着书包,赤着脚,提着胶鞋,走进校门,身后是一片茫茫白雪。 据说,这张照片一发布,就在网上引发了大轰动,很多人在新闻下面留言,说自己很感动,有的还打 电话到报社,问这是哪所学校?这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要捐款救助。没几天,大批的新闻记者赶到我的学校,有这个社,那个社;有这个报,那个报。他们要采访我、报 道我,问我那天上学遇到了什么情况,以后长大了有什么梦想。 我的老师,还拿来一张报纸,对我说,这是全国很知名的报刊,上面发了我的照片,还配了一篇评论, 评论说:孩子,你吃的苦,将会照亮你未来的路。 我迷迷糊糊的,脑袋有些发胀,每天还要面对很多不认识的记者,人更加糊涂了。 “来,小朋友,你提着胶鞋上学的照片,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大家很关注你,也很关心你,你 有什么话想跟大家说吗?” 我抬起脑袋,看着眼前大大小小的镜头。 我更紧张了,战战兢兢、一字一顿地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它让我学会坚韧、学会坚强,以 后我一定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段话,是董老师写给我的,据说他给我前,还让校长看过。 记者们满意地离开了。放学时,我逃一般跑出了学校。 一路上,我一直想着那天上学的情景,想着蚂蚁,想着锥子,想着那些放肆的枯草,它们让我不寒而 栗。 我不喜欢它们,我不愿意赞美它们。 “其实,我想要一双鞋。” 因为,我走在重重群山里,山很大,一直蔓延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 (原载《北京文学》2019 年第 9 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叙事亲切,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便于抒情。 B.小说运用几处细节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主人公穿着开裂的胶鞋走在泥雪地里的痛苦。 C.从“我迷迷糊糊的,脑袋有些发涨,每天还要面对很多不认识的记者,人更加糊涂了。”可以看出“我” 并不理解“我"的照片被刊登出来以及记者们来采访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D.小说中用“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与“我不愿意赞美它们”对比,揭示本文主旨是苦难对于人生 意义的思考。 8、文中划线的句子在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它们分别有何含义和作用? (6 分) 9、请结合文本简述小说以“一双鞋”为标题的好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 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太和中,授武骑侍郎,因赐名登。世宗即位,寻除左右侍郎。元禧之谋乱也,车 驾在外,变起仓卒,未知所之也。忠进曰:“臣世蒙殊宠,乃心王室。臣父领军,付留守之重计,防遏有 在,必无所虑。”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而烈分兵严备,果如所量。世宗还宫,抚背曰:“卿差强人意。” 赐帛五百匹。又曰:“先帝赐卿名登,诚为美称,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父忧去职。未几,起复本 官。迁司空长史。于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详亲尊权重,将作大匠王遇多随详所欲而给之。后因公事, 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 亦惭谢。寻迁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每以鲠气正辞,为北海王详所忿,面责忠曰:“我忧在前见尔死, 不忧尔见我死时也。”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详因忠表让之际,密劝世宗以忠为列卿,令解左右,听其让爵。于是诏停其封,优进太府卿。高肇忌其为 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作捍须才以忠其器能宜居其位 于是出授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既而 悔之,复授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遣中使诏曰:“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方任虽重, 比此为轻。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神龟元年,忠薨,年五十七,谥武敬公。 (节选自《魏书·于忠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作捍须/才以忠器/能宜居其位。 B.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作捍须才/以忠器能/宜居其位。 c.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作捍须才/以忠器能/宜居其位。 D.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作/捍须才以忠器/能宜居其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弱冠,古代指男子二十岁。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不强壮,故称“弱冠”。 B.车驾,一是指马驾的车,二是指天子所乘坐的车,也用作天子的代称。文中“车驾”指的是世宗。 C.迁在古代指晋升或调动官职。文中指升迁,还有“拔”、“擢”、“陟”、“拜”都表示升迁之意。 D.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 异,不尽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于忠思虑周全,料事如神。元禧谋反之际,于忠料到父亲留守京城,定会有所防备,劝皇帝不必担 心,最终果然如于忠所料,他也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B.于忠正直敢言,一心向公。他劝说北海王元详不要趋炎附势,损公肥私。这让元详非常惭愧。C.于忠正义凛然,胸怀坦荡。面对北海王元详的责备,他有理有据地回应道:人生自有定数,非人力 可改。 D.于忠忠心耿耿,深受器重。世宗曾因听信高肇的话,将于忠调出京城,不久就后悔了,又将他召回 京城,委以重任,还将他比作自己的股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5 分) (2)每以鲠气正辞,为北海王详所忿,面责忠曰;“我忧在前见尔死不忧尔见我死时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①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②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①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江苏南京市南。②海门:长 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本诗首联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诗人伫立江边,又暗切了题中 的“送"字。“微雨”、“暮钟” 营造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氛围。 B.本诗颔联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实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反映,表达了诗人对友人 的留恋之情。 C.本诗颈联实写诗人在长江入海口送别友人,又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彼此依依不舍。 D.本诗尾联,诗人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用一个“比”字, 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 15、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锦瑟》中,李商隐通过 , 两句,表达了一种较为成熟的人生经验:有些东 西,在我们尚未失去之前,就已经若有所失了。 (2)白居易在《琵琶行》开篇的诗句中,有两句分别运用了互文和借代手法,表达出朋友离别时情不尽兴的凄凉场面,这两句诗是: , 。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回归”是陶渊明诗作中经常被描写的对象,类似的意思, 他在《饮酒(其五)》中表述为: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文物的聚散回归与国家治乱兴衰_____,紧 紧牵动中华儿女的心弦。晚清以来,大量珍贵文物蒙受劫掠、走私、倒卖,如游子飘零,流散他乡、沦为 国人心中梦牵魂绕的等候,难以抚平的伤痛。中央人民政府,在新中国成立伊始,_ _、严控国门,迅 速扭转珍贵文物流失局面;( )进入新时代,布局谋篇,大国外交,拓展塑造文物追索返.还新局面。 国之所倡,民之所随,四海之内,_ __,每一件流失文物回归的背后,汇聚的是人类文明 的不 竭动力,这份动力让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17.在上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 A.息息相关 建章立制 一心同归 薪火相传 B.休戚相关 建功立事 殊途同归 一脉相承 C.休戚相关 建章立制 一心同归 薪火相传 D.息息相关 建功立事 殊途同归 一脉相传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晚清以来,大量珍贵文物蒙受劫掠、走私、倒卖,如游子飘零,流散他乡,沦为国人心中难以抚平 的伤痛,梦牵魂绕的等候。 B.晚清以来,大量珍贵文物惨遭劫掠、倒卖走私,如游子飘零,流散他乡,成为国人心中难以抚平的 伤痛,梦牵魂绕的等候。 C.晚清以来,大量珍贵文物惨遭劫掠、走私、倒卖,如游子飘零,流散他乡,成为国人心中梦牵魂绕 的等候,难以抚平的伤痛。 D.晚清以来,大量珍贵文物蒙受劫掠、倒卖、 走私,如游子飘零, 流散他乡,成为国人心中梦牵 魂绕的等候,难以抚平的伤痛。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摸索探寻文物回归可行路径,实践创新,合作共赢; B.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摸索探寻文物回归可行路径,合作共赢,实践创新; C.改革开放以来,实践创新,合作共赢,摸索探寻文物回归可行路径; D.改革开放以来,合作共赢,实践创新,摸索探寻文物回归可行路径;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 _传承中华 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________,而是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 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说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 21、请将下面这段新闻报道压缩为一句话新闻。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35 个字。 (5 分) 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蔓延到全球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共抗疫情的关键时刻,美国-些 政客和高管持续不断地把中国地名与病毒联系起来,大肆污名化,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极大义 愤。在 3 月 25 日举行的七国集团(G7) 外长会议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试图以中国地名命名新冠病毒,遭到 了欧盟国家的明确拒绝。后美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明确写入“新冠病毒源于中国”也遭到拒绝。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把“健康、体育锻炼"再次拉回大众视野,公众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需求更加 旺盛。体育运动的价值伴随着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愈发凸显。新冠肺炎患者,由许多病例分析可见, 出现重症和死亡的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和体弱有疾病的个体,反之中青年和体质好、心态好的人员,虽然感 染,但康复的概率较高。不得不说,在疾病面前,再高超的医术也需要强健的体质做基础。 材料二:丰衣足食的现代生活,肥胖、亚健康等隐疾让健康显得异常宝贵。世界卫生组织把缺乏运动 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因素,美国把运动列为可预防死亡因素的第二位。毋庸置疑,体育运动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显重要。个人体质的下降不仅对个人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 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潜在危机。 材料三:“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连续 26 年下滑,这个势头尚未停止。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 表明,近年来学生肥胖率迅速增加,眼睛近视比例逐年上升且低龄化趋势明显。没时间锻炼,怕运动受伤, 沉迷电子产品是阻碍青少年运动的主要原因。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一名高三年级学生的身份,给全校(统称“光明中学")同学写一封倡议书,要体现 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 800 字。 江西省九校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混淆概念,原文是说“群体讨论之所以导致冒险偏移,其原因在于群体的责 任扩散 和群体内的舆论压力。” 2、【答案】D 【解析】“就离不开”说法绝对,根据原文“谈到群体极化现象时,不能不关注一下计 算机 网络”。 3、【答案】D 【解析】 A 项缺少“如果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这样的话”的条件;B 项偷换概念,原 文是 “更易”而不是“必将”;C 项“世界各国疫情的实际情况”错,原文是“各种民间传言的 力量、私 下的讨论使人们对疫情严重性的认识更加强烈了,由此造成集体的恐慌”。 4.【答案】C 【解析】材料三“如果一切顺利,5 月份有望揭盲。” 5.【答案】D 【解析】A 项以偏概全,材料一中“动物实验阶段,通常需要两个重要步骤:在适当的动 物 模型中检测疫苗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在动物身上进行毒性测试。”B 由材料二的图表可知, 死亡人数并 未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是忽高忽低。C 项说法错误。材料三可知“新冠肺炎 防控的科技支撑,疫苗是 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6.【答案】①疫苗的研发过程一般都很漫长,按照通行惯例,疫苗上市前要通过 4 个阶段的 严格测试。② 疫苗要大规模在健康人群中接种,其安全性、有效性需要经过严格验证。疫苗 的研发不能在任何一个环节 留下一丝隐患。③疫情防控举措逐渐取得成效,也给疫苗的开发 带来了障碍。(每点 2 分,共 6 分) 7.【答案】D 【解析】理解偏差,小说主旨不是讨论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而是表达相比于大量的宣传 报 道,感人的豪言壮语,解决实际问题才更直接,更有效,更有意义。 8.【答案】 第一处:①说明我生活于大山之中,环境艰苦,求学不易。(1 分)②引出下文,为我上 学 途中的那次经历做铺垫。(2 分) 第二处:①交代“我”想要一双鞋的实际原因:山很大,山路难走,而 “我”还要走很 长的山路。( 1 分)②“重重大山”既是指实际的大山,又是指阻挡在我面前的重重困难。 (1 分)③照应前文,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1 分) (第一点为下文写老师给我们灌输走出 大山的人生信条做铺垫。第二点写引发读者的共鸣, 深化文章主旨,可酌情给分。) 9.【答案】①结构上:“一双鞋”是本文的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小说由一双裂了缝的胶鞋 开始到“我” 想要一双鞋而终。 ②情节上:推动了情节发展。正是由于胶鞋裂开了,我在泥雪里赶路很痛苦,才不得已 脱下鞋,才会有被记者拍照、上报纸、被采访的情节。 ③人物形象上:在上学赶路途中,一双穿了三年的 胶鞋开裂了,“我”承受的刻骨铭心 痛苦却从没有放弃上学的想法,刻画了以“我”为代表的大山里的孩子 们物质生活的贫乏和 坚毅的意志品质。 ④主旨上:有揭示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小说结尾处“我”最想 要的是“一双鞋”, 相比于大量的宣传报道,感人的豪言壮语,解决实际问题才更直接,更有效,更有意义。 (每点 2 分,作用 1 分,结合文本分析 1 分。答满 3 点即给满分) 10【答案】C【解析】“为人”作忌惮的宾语,所以“忌其为人”要连在一起,排除 A、D;“中山要镇” 必须连在一起,排除 B,故选 C。 11【答案】C 【解析】“拜”指授予官职,没有升迁之意。 12【答案】B 【解析】于忠是当着北海王元详的面劝说王遇,不是劝说元详。 13【答案】(1)文明太后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刑法政令很严厉,身边的侍臣,多数因为小的罪 过而获 罪。(“峻”、“左右”、“以”、“微谴”各 1 分,句意 1 分) (2)于忠经常因为其刚正不阿的气度和正直 的言辞,被北海王元详怨恨,元详当面责备于忠 说:“我担心先看到你死,而不担心你看到我死的时候。” (“鲠气”、“忿”、“为……所”、“尔”各 1 分,句意 1 分) 14【答案】C 【解析】并非实写:海门是长江入海处。但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李曹的 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实际上是看不见的,因而诗中直言“不见”。 遥远的海门似 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选 C。 15【答案】 ① 诗歌颔联和颈联描写的景物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 颔联中帆来鸟去为 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动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③ 颈联中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 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 的动来。 (一点 2 分,三点 6 分,答动静结合可酌情给 分) 16. 【答案】 (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7.【答案】A 【解析】“息息相关”:比喻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可指人,也可指 事物。“休戚相关”:比喻忧喜、祸福彼此关联。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 相互间的关系。 第一空应该是“息息相关”,故排除 B、C。“建章立制”:指建立章程,定立 制度。“建功立事”指建立功 勋,成就大业。第二空应该是建章立制,故排除 D。“一心同归”: 比喻齐心趋向同一目的。“殊途同归” 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 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局。第三空应该是“一心同 归”。“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 相传。“一脉相承”: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问之间有继承关系。 第四空应该是“薪火相传”, 故选 A。 18.【答案】B 【解析】从词语搭配上,“蒙受”搭配不当,故排除 A、D。从词语排序上,正确的顺序 是“劫掠”、“倒卖”、“走私”;“成为国人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梦牵魂绕的等候”,故排 除 C。 19.【答案】C 【解析】与下文“进入新时代,布局谋篇,大国外交,拓展塑造文物追索返还新局面。” 结构一致,三个分句主语相同,可省略,故排除 A、B。先“实践创新再“合作共赢”故排 除 D。 20. (1)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2)也不是盲目排外,(3)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1.【答案】美国企图通过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污名化的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义愤。 22【试题分析】 本题为材料作文,作文题材主要内容是健康和体育锻炼。材料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凸显 “健 康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是体育锻炼对预防和抵御疾病的直接实用价值,也属于个人价 值。材料 二是体育锻炼对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用。个人健康与国家、社会发展存在紧密联 系。材料三是中国青少 年的健康状况分析。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身 体素质水平和将来国家综合实力。青 少年从事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时代担当, 也是国家未来接班人责任意识的体现。 【参考立意】 1、少年强则国强。 2、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3、健康强国。 4、锻炼健康体魄,创造美 好 生活。 【文言文参考译文】 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于忠二十岁时被授予侍御中散一职。文明太后亲临朝廷处理政 事,刑法政 令很严厉,身边的侍臣,多数因为小的罪过而获罪。于忠为人朴实正直,话又少,终 究没有过错。太和年 间,于忠被授予武骑侍郎一职,因此被赐名为登。世宗即位,不久(于忠) 任左右郎将。元禧谋反之际,世 宗在外面,(由于)事变发生得急促, 世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于忠进言说:“我世代蒙受特殊的恩宠, 于是忠心于王室。我父亲统领军队,被托付留守的重 任,一直在注重防备镇遏,一定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世宗立即派遣于忠骑马疾行去观察,而于 烈分派兵力严加防备,果然像于忠所估量的那样。世宗回宫后, 抚着于忠的脊背说:“你比较 令人满意。”赐给他五百匹帛。(世宗)又说:“先帝赐给你名字为登,确实 是好名字,我赞许你 的忠诚,现在更改你的名字为忠。”于忠为父亲守丧而辞去官职。没过多久,又被起 用恢复原 职。升任司空长史。当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元详被(皇上)亲近敬重而权力大,将作大匠 王 遇经常按照元详的要求供给他。后来因为处理公事,于忠在元详面前对王遇说:“殿下如国 家的周公,所 需要的器用,自然应当先取圣旨,何至于阿谀奉承依附权势,损害国家的利益而 使私人获利。”王遇心中 不安,元详也惭愧道歉。不久升任散骑常侍,兼任武卫将军。于忠经 常因为其刚正不阿的气度和正直的言 辞,被北海王元详怨恨,元详当面责备于忠说:“我担心 先看到你死,而不担心你看到我死的时候。”于 忠说:“人生在世,自然有预定的命运,如果我 应当死在大王手里。逃避也不能幸免;如果天命不是这样, 大王也不能杀死我。”元详趁着于 忠上表辞让的时候,暗中劝世宗任命于忠为列卿,让世宗解除他进臣的 职务,听任他辞让爵位。 于是世宗下诏停止于忠的封拜,优待晋升他为太府卿。高肇忌妒于忠的为人,想 要暗中把他排 挤出京师,就向世宗进言,说中山是重镇,捍卫它需要人才,凭于忠的才能,适合担当此任。 于 是世宗将于忠调出京城并任命他为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不久就后悔这样做了,再次任 命他为卫 尉卿,兼任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世宗)秘密派遣宫中的使者下达诏令说:“自从 近来将你这位辅佐得 力的大臣发落出去,我好比大腿和大臂被解下,心怀大计无人托付。地方 的职责虽然很重要,与此相比是 轻的。所以中止这一外任,把朝廷事务交付给你。你应当勤勉 肃敬不要懈怠,符合我的寄托。”神龟元年, 于忠去世,时年五十七岁,谥号武敬公。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