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ID:442401

大小:201.5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淮十校”2020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浩瀚长江汇入东海,在入海口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这就是地理、气候、物产等自然禀赋得天独厚的 长江三角洲。春秋时期吴国、越国在这里崛起,后来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这里又成为江南经济文化 繁荣的核心区域。明清时期已经确立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城市群,现在长三角的大部分城市早在那时 已经相当繁盛。进入近代以后上海迅速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并且成长为一个国际化的 大都市。长三角的中心城市遂由苏州让位于上海。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一方面从全国集聚人、财、物 等各种资源,另一方面又向各地扩散技术、信息。就商品流通而言,全国各地的农副产品和出口产品源源 不断地涌入上海,而上海等城市的工业产品和进口商品则扩散到全国各地。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发展始终 与长三角同步。无论是苏南模式还是温州模式,都同上海的技术扩散和市场扩散有很大的关系。浦东的开 发开放更是发挥了促进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作用,而其中苏浙皖三省经济则是首先得到了拉动。上海大市 场大流通所形成的集聚—扩散效应,当然也是按照梯度级差传导的,首先是最为相邻的长江三角洲,其次 是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然后才是广大的内陆地区。所以上海同长三角各地的互动关系必然是最为密切的。 上海与苏浙皖三省人文相近,更便于交流。所谓南方人,首先就是指长三角地区的居民。这一地区的 居民因为移民、通婚、经商、务工等等原因,内部的融合度一直比较高。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多次统计,上 海城市常住人口的籍贯,有 85%以上为客籍。而客籍居民的祖籍地大多是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所谓海派 文化,追根溯源可以从明清时期的江南文化、春秋时期的吴越文化找到源头。甚至徽州文化、江淮文化也 是海派文化吸收的营养。 值此新技术革命和互联网时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与此相关联,我 们力主公平竞争和国际合作,倡导须经各国认可和共同遵行的国际规则,希望以此规范全球性的经济活动。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区域经济的整合和一体化发展显得尤为迫切。而在中国的各大地理和行政区域中,长三角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最有条件率先实现区域一体化。 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往往是通过对特定地理空间的行政规划来推进的。区域有地理界线,行政权力 也有辖区范围。长三角涉及三省一市,这就要求在中央指导下,四地协调,勠力同心。要打破长三角区域 内部的行政隔阂,拆除各种政策藩篱,高标准地统一规划,把原来在各自行政区划内的一套规定、做法加 以改进和提高,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如若长三角的示范有成效,那么对于实现全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促进城乡一体化进步,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将是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贡献。 (摘编自沈祖炜《长三角一体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长三角从春秋时期到现在都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但其中心城市随着朝代的变化而变化,最后苏州让位上 海。 B. 长三角一体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上海与苏浙皖的部分地区都处于长三角区域,同时人文相近、经济最发 达。 C.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技术和市场扩散让长三角得到发展,所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更要以发展上海为先。 D. 一体化区域要相互交融、取长补短,激活整体活力和竞争力,最终区域内所有地方都达到同等经济水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论述长三角一体化前先从历史的角度讨论长三角区域经济与文的联系,思路明晰、结构严谨。 B. 文章从时间上论述了上海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空间上论述了上海与苏浙皖三省的密切关系。 C. 文章讨论海派文化的主要目的是论证上海受到苏浙皖文化的滋养,吸收了江南文化、吴越文化的营养。 D. 文章在展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作用时,从区域内部行政隔阂角度讨论长三角对原来规定、做法的改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在市场和流通领域形成的集聚一扩散效应,为长三角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B. 长三角地区的居民内部的融合性比较高,为长三角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有利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C. 中国区域经济的整合和一体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D. 一体化是通过打破有关地理和行政区域构成的统一经济组织,通过大家同心协力达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 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 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A 项,“从春秋时期到现在都是中国经济重心”说法错误,原文说“后来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这里又成为江南经济文化繁荣的核心区域”,意思是有一段时间长三角是江南经济繁荣的核心区域,但不是全国 的经济中心。 C 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更要以发展上海为先”说法错误,文段讨论上海与长三角的关系的目的是表 明它们的互动关系密切,而不是讨论谁先发展和后发展的问题。 D 项,“最终区域内所有地方都达到同等经济水平”说法错误,一体化是打破行政区域的协同发展,但最 终日的不是达到同等的经济水平。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 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 项,“文章从时间上论述了上海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 作用,从空间上论述了上海与苏浙皖三省的密切 关系”说法错误。第一段主要介绍上海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从空间的角度 论述,其中涉及到时间的是论述长三角中心城市问题;第二段,从时间的角度论述上海与苏浙皖的密切关 系。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 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 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 项,“打破地理和行政区域”说法错误,原文是“对特定地理空间的行政规划来推进的”,从全文看,是 在特定的地理区域中通过规划(打破)不同的行政区域实现的。 故选 D。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 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 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 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 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 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居民消费主要为满足温饱;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是结婚必备 的“三大件”;90 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新三件”渐成生活标配;进入 21 世纪,智能家电、汽车消 费越来越普遍;近年来,人们的“购物车”越来越丰满了,里面除了有曾是“主角”的食品、衣服之外, 文化、旅游、健身等也成为重要选项,折射出我国消费的变迁。 实际上,悄然而变的不只是消费,产业亦是如此,大量企业都在随市场需求而创新求变、转型发展。 然而,整体来看,无论是消费,还是产业,都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特别是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不足,难 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公共服务消费是我国消费领域存在的短板,特别是在 高质量医疗、养老、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供给不足,大量三甲医院、高等院校等优质公共服务和消费品 集中在大城市。解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平衡问题,保障消费的均衡性等性,需要下大功夫。 (摘编自刘坤《消费“富矿”亟待产业来“挖宝”》) 材料二: 近年来,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居民购买力提升,物质生产日渐丰裕,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 下降,食品供给实现从匮乏到富足的转变,已经全面超越吃饱饭的初级阶段,向着品质消费的阶段大踏步 迈进。如今,很多人不再操心填饱肚子的问题,而是对食品的要求愈发严苛,对食品安全的容忍度降低。 消费升级不仅是简单的零售领域,也倒逼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由此催生了越来越多的绿色 优质农产品,包括大米等主食以及蔬菜、瓜果、肉类等。显然,消费升级是一个指挥棒,其发挥了市场引 导作用,促使整个产业链转变方向,由单纯的追求产量,逐渐转向追求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 务。显然,这是一种良性的发展模式,具有更持久的发展潜力,亦会构建消费者和商家、社会的多赢格局。 买年货背后的消费升级,只是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消费升级现象,已经在更多的日常消费领 域出现,比如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消费升级的热潮,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 级。 显而易见,我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升级的趋势和效果愈发显著,产业链整体提升,经 济质量得到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愈发舒适,这些细节方面的点滴变化,均是发展带来的正向促进作用, 激励着广大群众不断奋进。 (摘编自江德斌《年货从吃饱到吃好,释放消费升级信号》) 材料三: 我国作为生产制造大国,目前有 200 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在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企业的供给能力,促进了消费市场供给侧从短缺到宽裕的结构性转变,将居民消费推上了新的台 阶。但是应该看到,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粗加工、附加值低的产品多,精加工、附加 值高的产品少;部分产业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消费者要求,供给与需求错配。与此同时,服务供给不足, 新兴的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中介服务业、体育、教育、旅游业等知识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不充分, 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因此,亟待通过技术进步、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生产方式和供给方式,实现产业 结构升级。 引导企业瞄准更高标准改造提升现有产品结构,注重研发力量投入和核心竞争能力提升。鼓励企业加 大研发投入,增加消费品市场多样化的有效、高质量供给,将传统制造工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 新兴技术,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快速生产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商品流行周期缩短,市场需求波动大,鼓励流通企业构建产销信息共享机 制,提升市场敏捷反应能力。在整合供需信息基础上,流通企业以供应链协同方式介入生产过程,以制造 合伙人身份指导生产,提升流通企业在商品产业链中地位,使各环节企业成为互为依赖的共生系统,共同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摘编自依绍华《供需齐发力,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4. 下列对消费升级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第一段以时间为线,梳理了我国居民在消费结构上的升级,从人们购买的商品变化的角度让读者 感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实。 B. 我国消费和产业都存在结构性矛盾,但产业结构矛盾更突出,表现为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而不能 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 C. 我国公共服务消费方面有很多地方存在短板,这就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注重补足这些短板,这些也是未 来消费特点,需要相关产业积极参与。 D. 三则材料分别从服务业、农业、工业三类行业讨论消费和产业升级问题,比如工业方面,要解决产业全 球价值链水平低、供给需求错配问题等。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材料二从食品供给的角度表现目前我国消费升级涉及的内容很多,特别是日常消费领域,要进入产品数 量和质量共举的良性发展模式。 B. 百姓对食品的需求吃饱到吃好,与之相呼应的是农产品种植养殖结构持续调优,全产业链加速升级,满 足更多消费者舌尖上的新期待。 C. 供给侧提供的商品从短缺到宽裕、从低等到高级的结构性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企业供给能力的 提升,也体现了居民消费的升级。 D. 满足更高质量消费需求,要大力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建立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的商品协同创新机制,实现生产与消费的高效匹配。 6. 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A 6. ①消费升级倒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价值链水平。②产业升级改善了 人们的消费质量,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 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 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B 项,“产业结构矛盾更突出,表现为……”说法错误,“产业结构矛盾更突出”于文无据;“表现为” 错误,从材料一的“特别”和材料三相关内容可以看出,选项的表现只是其中之一,其余还有。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 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 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 项,“要进入产品数量和质量共举的良性发展模式”说法错误。“发展模式”是材料二第二段中的“消 费升级是一个指挥棒,其发挥了市场引导作用,促使整个产业链转变方向”,不是二者并举,而是“由单纯 地追求产量,逐渐转向追求质量……”。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 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 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 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 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本题题干是“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关系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作答本题要注重分析“消费”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即“消费”与“产业”的相 互作用,比如“消费”能倒逼产业升级,而“产业”能改善人们的“消费”等。可以从二者相辅相成的关 系的角度思考。结合“消费升级不仅是简单的零售领域,也倒逼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显然,这是一种良性的发展模式,具有更持久的发展潜力,亦会构建消费者和商家、社会的多赢格局”“消费升 级的热潮,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分析可知,消费升级倒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优化产 品结构、提升价值链水平。结合“在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企业的供给能力,促进了消 费市场供给侧从短缺到宽裕的结构性转变,将居民消费推上了新的台阶”“亟待通过技术进步、加大研发 投入、创新生产方式和供给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引导企业瞄准更高标准改造提升现有产品结构, 注重研发力量投入和核心竞争能力提升”“在整合供需信息基础上,流通企业以供应链协同方式介入生产 过程,以制造合伙人身份指导生产,提升流通企业在商品产业链中地位,使各环节企业成为互为依赖的共 生系统,共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分析可知,产业升级改善了人们的消费质量,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 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 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 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 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 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 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 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英 凌叔华 自从三姑姑的婆家送了好日子来,小英每天早上总忘不了拉着她妈问“还有几天三姑姑才做新娘子?” 或是说“妈妈,三姑姑怎么还不装新娘子?” 有一晚上小英做梦见三姑姑装新娘子向着她笑,把她倒笑得羞了。 裁缝天天抱着一大包新做好的衣服送到祖母房里,小英常跟着进去,三姑姑站在玻璃柜前面试穿新衣 服,有粉红的,有淡绿的,紫的,花的,镶着金边银边同各色花边的,小英看得妈妈叫都听不见了,挨在 祖母身边只说,“多好看!多好看!”老太太看她那付羡慕神情,便搂着她笑问,“你也想做新娘子,是 吗?” 好了,今天妈妈告诉小英还有三天,三姑姑就做新娘子了。家内各人更忙起来,早上爸爸去衙门转个圈儿就回来忙着吩咐事了。未来的三姑丈也时常来,笑嘻嘻 的冲着人,三姑姑也不出门,整天躲在房内收拾东西。 好容易忙过三天,这天早上家里各人都比往常起得早,母亲同小英换上一身新做的粉红衣服,小英跑 出跑进的看大门前的扎彩,门口的板凳坐满了人。吃了午饭不多时,花车军乐队都到了,客厅里,祖母和 姑姑的房里也满了客人。一会儿奏起军乐,大家拥着三姑姑出来,她果然也同张阿姨一样,披着长纱,抱 着鲜花,上了花马车了。 晚上舅舅和舅妈,大姑妈和姑丈都在家吃饭,人虽多总觉不出热闹,祖母时时望着三姑姑卧房的门帘 出神,大家说话常常听不见。 晚饭后祖母吩咐大家早些休息,张妈就领小英去睡。 “你来,张妈!”小英作出撒娇的声音,“我怕得睡不着。” “三姑姑打扮的多好看!”她把夹被拉了拉,似乎带羞的问:“张妈,你想我还有多少日子才做新娘 子?” 到了第三天的早晨,因为夜里母亲告诉小英第二天早上父亲带她去接三姑,她在天没亮就醒了。 马车进了一条胡同,在一家大门前停住。门口站着两三个穿长褂的男人,见车停下,那个胖子立刻上 前开车门,迎着父亲面就是请一个安,嘴说着“请进去。” 在一间大厅子里,彼此行完礼,大家坐下吃茶说话,三姑姑却站在一边,后来还替那老太婆装烟袋。 小英想“装烟,姑妈的秋杏才做这样事。” 她和三姑姑,父亲坐车回到家里,大家迎上堂屋去了。 一会儿小英走进祖母卧房的后面小屋子找东西,从门缝里望见三姑姑拉着祖母的手坐在床上哭,一边 说,“三天都是站着,腰脊骨都酸痛起来,他们晚上打牌到一两点都不睡觉,我也伺候到那时分,……吃 饭也不许坐到桌上吃,女婿同他母亲坐着吃,叫我站在一边伺候,这是什么道理?”三姑姑说着,祖母搂 着她,叫她躺下歇歇。 母亲由后院过,招手叫小英出来,吩咐她到自己屋里玩去。 吃午饭时,祖母和三姑的眼都红红的。她们吃了半碗饭便放下了,父亲也只吃了一碗。预备的许多好 菜都没吃多少。 下午太阳还没下去,三姑丈来了,说是接三姑姑回去。 不知因为什么,小英很不喜欢三姑丈的样子,她想起那个可怕的老太婆,就是他的母亲,那个母亲待 她姑姑很不好。 “母亲说没下太阳前就回去。你快收拾走吧。”三姑丈向三姑姑说。 小英望着三姑姑默默走去洗脸,擦粉的时候,眼泪一滴滴流下来。 合家怏怏的送三姑姑上车走了。母亲出门买东西,祖母躺在床上拿手绢盖着眼睛睡,小英也觉冷静得难过,走到下房看张妈补袜子去。 她翻着张妈的碎布包找好看的零碎布片,也盘腿坐在床上。一会儿她找出一块尺来宽的大红绸子,说: “这块给我好罢?” 张妈看了看红绸说:“啊,这块好,美得很,替你的娃娃做一件做新娘的衣服罢。”听说新娘子三个 字忽然触动她今天好久要说没人可说的话。 “张妈,今天奶奶哭了,你看见没有?三姑姑也哭了,她为甚么哭?” “因她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离开奶奶,舍不得离开你。” “不是。”她想了一想才说,“她是怕那个老太婆,一定那个老太婆欺侮她了。”张妈向她瞪了一眼, 她不敢再说了。可是从张妈的脸色,她知道她没有猜错,静默了一会,她一面弄那块红绸子,一面又开了 口:“张妈……” “唉?” “三姑姑不做新娘子行吗?” (摘编自《小哥儿俩》,1935 年 10 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粉红的,有淡绿的,紫的,花的”一句用精短的句子和词语,从颜色的角度、从小英的视角描写三 姑姑衣服的颜色,表现了小英观察关注的重点。 B. 故事的转折点是小英到三姑丈家看到三姑姑给她婆婆装烟袋的细节,小英认为这是下人的工作,小说以 此表达对封建伦理道德对孩子危害的愤懑之情。 C. 张妈对小英既有慈爱和耐心也有严格要求,如称赞小英找到的大红绸子美、解释三姑姑哭的具体原因, 还有小英乱说话时,张妈瞪她,让她不再这样说。 D. 小说主要讲述三姑姑出嫁前后的故事,对三姑姑的描写主要使用语言、动作等手法体现其情感波澜,表 现出作者对时代特有的敏感和独特的审美眼光等。 8.小说开篇写小英急着让三姑姑当新娘子,到后来不想让三姑姑当新娘子。小说为何这样安排?请结合全文 简要分析。 9. 文中有两个“世界”——小英的“儿童世界”和姑姑的“成人世界”,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两个“世界” 的理解,并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7. B 8. ①结构:开头写小英羡慕三姑姑当新娘子,结尾写小英不愿意让三姑姑当新娘子,首尾 呼应,同时也给人强烈的反差。 ②形象:新娘子作为一种象征,是一种美好生活的体现,而文中的新娘子却很痛苦,让人深思。 ③主题:小英的思想变化引发读者对旧式婚姻给女性带来危害的深人思考。 9. ①小英的儿童世界是纯美、明净的,是作者美好的理想体现。②姑姑的成人世界是凄凉、寒冷的,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是作者批判的对象。③小英的世界和姑姑的世界交织,把作者的主观追求和客观现实 联系起来,有利于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刻画,也有利于读者从不同的层面得到启示。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 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 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B 项,“小说以此表达对封建伦理道德对孩子危害的愤懑之情”说法错误。小英看到三姑姑给婆婆装烟袋, 认为三姑丈家把三姑姑当成下人看待,而不是小英看不起下人。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情节的作用。情节的作用要从五个角度考虑:① 从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②从情节 与人物的关系角度考虑;③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④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⑤ 从情节与读者的关系角度考虑。本题题干“小说开篇写小英急着让三姑姑当新娘子,到后来不想让三姑姑 当新娘子。小说为何这样安排?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答本题注重分析小英对三姑姑当新娘子的心理变 化体现的情感变化,同时思考这种变化在刻画人物和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可以思考为何小英着急让三姑 姑当新娘子,这体现的是小英把“新娘子”作为一种美好生活的象征;从结构上看,这种前后态度的变化 体现的是呼应等;从主题上看,主要体现的是三姑姑的悲剧或者说旧式婚姻中女性的辛酸等。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主要内容以及考查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构思能力。本题题干“文中有两个‘世界’—— 小英的‘儿童世界’和姑姑的‘成人世界’,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两个‘世界’的理解,并指出这样写的作 用”,作答本题要注重思考小英的世界和三姑姑的世界的不同,结合“‘三姑姑打扮的多好看!’她把夹被 拉了拉,似乎带羞的问:‘张妈,你想我还有多少日子才做新娘子’”分析可知,小英的世界是美好理想 的体现;结合“在一间大厅子里,彼此行完礼,大家坐下吃茶说话,三姑姑却站在一边,后来还替那老太 婆装烟袋。”分析可知,姑姑的成人世界是凄凉、寒冷的,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是现实的世界,是作 者批判的对象。结合“小英想‘装烟,姑妈的秋杏才做这样事’”“不知因为什么,小英很不喜欢三姑丈 的样子,她想起那个可怕的老太婆,就是他的母亲,那个母亲待她姑姑很不好”分析可知,作者通过小英 的视角,小英的“儿童世界”和姑姑的“成人世界”,二者得以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 也能够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些情节等。 【点睛】小说“6+1”答题法。“6+1”中的“6”指的是人物、情节、环境、标题、手法(效果)、读者,“1”是指主题。无论答小说哪类题,都要兼顾主题,把“6”个要素考虑进去。这种方法尤其适用小说中 的作用、好处、效果题。这种“6+ 1”答题法在针对具体题目时,要素组合相对灵活,如:“3+1”组合: 情节+人物+标题→主题;“4+1”组合:情节+人物+环境+手法(效果)→主题;甚至还有“5+1”组合、 “6+1” 组合、“7+1” 组合等多种组合模式。这种“6+ 1”答题法的思维核心是抓住小说内部诸要素的相 互关系以及与外部(读者)的联系,是一种联系性、整体性思维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戴僧静,会稽永兴人也。少有胆力,便弓马。事刺史沈文秀,俱没虏。后将家属叛还淮阴,太祖抚畜 之,常在左右。僧静于都载锦出,为欧阳戍所得,系兖州狱,太祖遣薛渊饷僧静酒食,以刀子置鱼腹中。 僧静与狱吏饮酒,既醉,以刀刻械,手自折锁,发屋而出。归,太祖匿之斋内。以其家贫,年给谷千斛。 随还京师。沈攸之事起,太祖入朝堂,僧静为军主从。袁粲据石头,太祖遣僧静将腹心先至石头。时苏烈 据仓城,僧静射书与烈,夜缒入城。粲登城西南门,列烛火处分,台军至,射之,火乃灭,回登东门。其 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余人军主王天生殊死拒战故得相持自亥至丑僧 静率力攻仓门身先士卒众溃僧静手斩粲于是外军烧门入僧静以功除前军将军,宁朔将军。将士战亡者,太 祖为敛祭焉。升明二年,除游击将军。沈攸之平,论封诸将,以僧静为兴平县侯,邑千户。世祖践阼,出 为北徐州刺史。买牛给贫民令耕种,甚得荒情。永明五年,隶护军陈显达,讨荒贼桓天生于比阳。僧静未 至比阳四十里,顿深桥。天生引虏步骑十万奄至,僧静合战大破之,杀获万计。天生退还比阳,僧静进围 之。天生军出城外,僧静又击破之。天生闭门不复出,僧静力疲乃退。八年,巴东王子响杀僚佐,世祖召 僧静使领军向江陵,僧静面启上曰:“巴东王年少,长史捉之太急,忿不思难故耳。官忽遣军西上,人情 惶惧,无所不至,僧静不敢奉敕。”上不答而心善之。九年,卒。诏曰:“僧静志怀贞果,诚著艰难。克 殄西墉,勋彰运始。奄致殒丧,恻怆伤怀。赙钱五万,布百匹。谥壮侯。” (节选自《南齐书·戴僧静传》) 10.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馀人/军主王天生殊死拒战/故得相持/自亥至丑/僧静率力攻仓门/身先 士卒/众溃/僧静手斩/粲于是外军烧门入/ B. 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余人/军主王天生殊死拒战/故得相持/自亥至丑/僧静率力攻仓门/身先 士卒/众溃/僧静手斩粲/于是外军烧门入/ C. 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余人/军主王天生殊死拒战故/得相持/自亥至丑/僧静率力攻仓门/身先 士卒/众溃/僧静手斩粲/于是外军烧门入/ D. 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余人/军主王天生殊死拒战/故得相持/自亥至丑/僧静率力攻仓门/身先士卒/众溃/僧静手斩/粲于是外军烧门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充州,地名,古代九州之一。九州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尔雅》《周礼》等九州的分别。 B. 石头,石头城,本金陵城,孙权重筑改名,城负山面江,当交通要冲,六朝为建康军事重镇。 C. 邑,食邑,古君主赏赐臣子封地,即以此地租税作为俸禄,秦后受封人对土地有绝对统治权。 D. 赙钱,“赙”,指拿出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赙钱”,指为帮助办丧事面赠送给丧主的钱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戴僧静投奔太祖,深受关爱。戴僧静曾经是沈文秀的手下,被北虏俘虏,后来带着家眷投奔太祖,太祖 把他藏在家中,因为其家贫,太祖每年给他一千斛谷米。 B. 戴僧静爱护百姓,深得民心。世祖即位之后,戴僧静出京城担任了北徐州刺史的职务,他爱护百姓,给 当地贫困的人家购买耕牛让他们耕种土地,深得百姓爱戴。 C. 戴僧静讨伐敌寇,作战骁勇。在讨伐桓天生时,戴僧静屯兵在深桥,面对桓天生十万大军,他勇敢对敌, 大破敌军,并包围了退守比阳的桓天生并再败出城的他。 D. 戴僧静忠诚果敢,深得皇恩。戴僧静去世后,皇帝下诏称赞他忠诚果敢,在艰难之际赤诚立功,攻克西 城,开国勋高,不幸突然去世,令人悲痛伤怀,谥号壮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静与狱吏饮酒,既醉,以刀刻械,手自折锁,发屋而出。 (2)官忽遣军西上,人情惶惧,无所不至,僧静不敢奉敕 【答案】10. B 11. C 12. A 13. (1)戴僧静和狱吏一起饮酒,狱吏醉酒后,戴僧静用刀砍断枷板,用手折断锁链,击穿房屋逃出来。 (2)朝廷突然派兵向西进军,人心惶恐,这样什么(坏)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僧静(我)实在不敢接受圣命。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 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 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辄 大杀伤官军死者百馀人”,从动词“杀”的主语“孙昙瓘”分析,“死者”应该是“官军”而不是孙昙瓘的 军队,所以“官军”前要停顿,排除 AC;“军主王天生殊死拒战故得相持”,从动词“拒”分析,“战” 可以看作是其宾语,也可以把“拒战”作为谓语部分;同时,“得相持”是结论;二者分析,“故”前是 。断点。“僧静手斩粲于是外军烧门入”,从动词“斩”分析,宾语应该是“粲”;从句意分析,“入”的是 戴僧静率领的军队,所以“于是”前要停顿,排除 D。 本句译为:每冲杀一个回合,都给中央军很大杀伤,官军死百余人。军主王天生殊死抗拒,才能抵挡。从 夜里九点战到四点,僧静率部奋力攻打仓门,身先士卒。敌溃,僧静手刃袁粲,这时外面军队烧门而入。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 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C 项,“秦后受封人对土地有绝对统治权”说法错误。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的角度分析,秦朝之前受 封人对土地有统治权,秦朝后这种统治权被削弱。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 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 符合之处。 A 项,“后来带着家眷投奔太祖,太祖把他藏在家中”说法错误。原文有“后将家属叛还淮阴,太祖抚畜 之”“归,太祖匿之斋内”,戴僧静从监狱中逃出来,太祖把他藏起来,不是戴僧静从北虏逃回来,太祖把 他藏起来。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刻”,砍断;“折”,折断;“发”,击穿; 第二句得分点:“西”,名词用作状语,向西;“惶惧”,惶恐害怕的样子;“奉敕”,接受圣命。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 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 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 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 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 戴僧静,是会稽永兴县人。从小有胆量勇力,擅长骑马射箭。曾是刺史沈文秀的手下,一同被北虏俘 去。后来带着家眷叛逃回到淮阴,太祖收留了他,常在太祖左右。僧静从都中载锦出城,被欧阳戍抓获, 关在充州狱中,太祖派薛渊给僧静送酒食,将刀子置于鱼腹中。僧静和狱吏饮酒,吏醉后,僧静用刀砍断 枷板,用手折断锁链,破屋而出。回到太祖那里,太祖将他藏到斋内,因其家境贫困,太祖每年给他一千 斛谷米。后来,随太祖回到京师。沈攸之发难,太祖入朝堂,僧静为军主随从太祖。袁粲占领石头城,太 祖派僧静带几个心腹先到石头,当时苏烈占据仓城,僧静用箭将书信送到苏烈手中,夜里用绳缒入城中。 袁粲登城西南门,燃烛火发号施令,中央军到,用箭射灭了烛火,袁粲又回登东门。其同党辅国将军孙昙 璀骁勇善战,每冲杀一个回合,都给中央军很大杀伤,官军死百余人。军主王天生殊死抗拒,才能抵挡。 从夜里九点战到四点,僧静率部奋力攻打仓门,身先士卒。敌溃,僧静手刃袁粲,这时外面军队烧门而入。 僧静因功被任命为前军将军,宁朔将军。对于阵亡将士,太祖殓埋并祭奠了他们。升明二年,僧静升任游 击将军。沈攸之被平定后,封赏众将,僧静被封为兴平县侯,食邑千户。世祖即位,僧静出任北徐州刺史。 僧静买牛给贫困的人让他们耕种,甚得民心。永明五年,隶属护军陈显达,于比阳讨伐荒贼桓天生。僧静 离比阳还有四十里,屯兵深桥。天生引虏军步骑兵十万杀到,僧静与之交战,大破敌军,杀死和俘获的数 以万计。天生退回比阳,僧静追击包围了他。天生兵出城外,僧静又击溃了他,天生闭门不再出战,僧静 军兵累了才退走。永明八年,巴东王萧子响杀僚佐,世祖召僧静领兵向江陵,僧静当面启奏皇上说:“巴 东王年少,长史管他又太严厉,一时气愤,不计后果,才做出这种事。朝廷突然派兵向西进军,人心惶惶, 无所不至,僧静不敢奉命。”皇上不作答复,而心里对他很有好感。永明九年,去世。诏书说:“僧静忠 诚果敢,在艰难之际赤诚立功,攻克西城,开国勋高。不幸突然去世,令人悲痛伤怀。赐钱五万,布百匹。 谥号为‘壮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援 韩偓 湘浦梅花两度开,直应天意别栽培。 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 寒气与君霜里退,阳和为尔腊前来。 夭桃莫倚东风势,调鼎①何曾用不材。 注:①调鼎:语出《尚书》,比喻宰相职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直接点题,诗人把自己比作一冬两开的梅花,表明自己被重新重用是朝廷的栽培。B. 三、四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等角度表现腊梅晶莹的姿态以及浓郁的幽香。 C. “夭桃”,艳丽争春的桃花,喻指那些凭借“东风”献媚取宠但是才能平庸的朝廷群小。 D. 诗歌以情布局、以景衬情,并用香魂与寒霜、诗人与“不材”构成对比,富有艺术魅力。 15. 诗歌五、六句的意思是什么?塑造了腊梅怎样的品质? 【答案】14. A 15. ①意思:霜寒之气因腊梅而惧怕退却,温暖和畅的春气因腊梅而提前到来。②品质: 塑造了腊梅傲霜斗雪(高洁)敢于斗争(不懈奋斗)、甘愿牺牲的品质。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 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 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 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 项,“自己被重新重用是朝廷的栽培”错误,首联写梅花一冬两开是上天的旨意;从尾联分析,此时诗 人并没有被任用,是壮志难酬。 故选 A。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句子含义和分析意象特征的能力。对重要诗句的考查主要包括:含义(意义);既考查对 句子的含义的理解,又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意象特征则需要学生结合诗中关键字词总结概括,根据诗 人所抒情感进行分析。 五、六句歌颂梅花不懈的奋斗和俏不争春,甘愿牺牲的可贵品格:由于你傲霜斗雪的缘故,霜寒之气栗然 而退,阳和春暖的时日在寒冬腊月提前到来。把握五、六句的意思,注重分析“寒气(寒冷之气)”“霜(霜 雪)”“退(退却)”“阳和(温暖之气)”“腊前(腊月之前)”等词语的意思,然后按照诗句翻译即可。“寒 气与君霜里退”中,一个“退”字写霜寒之气栗然而退,体现腊梅的斗争精神;从“寒”“霜”可以看出 腊梅的傲霜斗雪的高洁品格。腊梅傲霜斗雪,只为阳和春暖,可见其甘愿牺牲的品质。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 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 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 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的(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 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 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秦人从六国剽 掠来的珍宝。 (2)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道路 有误,想着现在能够回头。 (3)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 全部经历,以示自己艰难遭遇。 【答案】 (1). (1)鼎铛玉石 (2). 金块珠砾 (3). (2)悔相道之不察兮 (4). 延伫乎吾将反 (5). (3) 辛苦遭逢起一经 (6). 干戈寥落四周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 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 点字词的写法,如“鼎铛”“砾”“察”“伫”“反”“寥”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如何快速背诵课文: 首先背诵前自己要规定时间,把课文多读几遍;然后分读第一句话 5 到 10 遍,直到会背,用同样方法读下 一句背下一句,第二句背过时要和第一句连背,以此类推连句成层,连层成段,连段成篇,背完整篇课文; 最后对不够熟练和容易出错地方多下功夫。背诵时不要死记硬背,要边背诵边思考,直到琅琅上口,滔滔 不绝,一气背完的地步。只有这样,书上的营养才能变成自身的力量。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国家和人民三方面对外交往相结合,为新中国外交 了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家发展需要,人民外交深入到各领域,为总体外交提供坚实基础。人民外交具有 性、广泛性、稳定性等优势,和官方外交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共同 为我国和平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人民外交侧重做人的工作,需要默默耕耘、滴水穿石, 地做好基础 性工作。( )面对国际 ,越是国家关系遇到困难的时候,人民外交越能发挥“稳定器”和“解 压阀”的作用。它可以更直接、更广泛面对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人士和公众,展现我国和平发展诚意,展现 中华文化魅力,推动国家关系的改善和发展。70 年来,人民外交不断开拓创新,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人民 外交贯彻我国独立自主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和平外交政策,遵守为国交友的使命和初心,根据国家需要, 适应形势发展,密切配合总体外交布局,为促进中外交流、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为传播中国声音、推动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拓展 灵敏 持之以恒 云谲波诡 B. 开辟 灵活 持之以恒 风云变幻 C. 开辟 灵敏 锲而不舍 云谲波诡 D. 拓展 灵活 锲而不舍 风云变幻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当的一项是 A. 民间友好的深厚力量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跨越文明 B. 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跨越交明的民间友好有深厚力量 C. 只有有深厚力量,民间友好才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跨越文明 D. 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跨越文明的民间友好,要具有深厚力量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民外交遵守为国交友的使命和初心,贯彻我国独立自主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和平外交政策 B. 人民外交贯彻我国独立自主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守为国交友的使命和初心 C. 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外交遵守为国交友的使命和初心,贯彻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外交贯彻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守为国交友的使命和初心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 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 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 义及用法。 开辟:开拓、辟建,创始。拓展:开拓发展。前者偏重于开始,后者偏重于发展,语境是说为新中国外交开拓了道路,用“开辟”更合适。灵活:敏捷不呆滞。灵敏:反应迅速。语境是说人民外交的特点,用“灵 活”性更好。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到底。锲而不舍:比喻坚持到底,奋勉不懈。都有“坚持到底”的 意思,前者主要从心态上,后者主要从行动上。语句表达的更多体现的是坚持的心态,用“持之以恒”更 合适。风云变幻:如风云般变幻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云谲波诡:比喻千态万状,变 幻莫测。语境说的是“国际”,选“风云变幻”更好。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 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 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 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 从前后文看,语句表述的主语都是“人民外交”,所以空格的主语也应该是表述“人民外交”的“民间友 好”,这就排除了C 项;从句意分析,括号的内容是表述“民间友好”的具体作用,这就排除了 D 项和 B 项。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 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错误:①状语误用为定语,即“在不同历史时期”是状语,应该放到“遵守”前面, 不能担任“和平外交政策”的定语;②语序不当,从逻辑的角度看,“贯彻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在“坚守为国交友的使命和初心”前;③搭配不当,“遵守”与“初心”不搭配,可以把“遵守”改为“坚 守”。全部正确的是D 项。 故选 D。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 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 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 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 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的北宋《吕氏乡约》规定:“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度无所妨,乃命展刺。有妨则少俟。”也就 是说,不管到谁家去,进门先要问人家吃了没有;如果即将开饭,_______。否则人家吃着饭,你在旁边瞧, 会有蹭白食的嫌疑。《吕氏乡约》是中国第一本乡约,恐怕也是第一本“吃了吗”的历史典籍。_____。明 朝人黄佐制定《泰泉乡礼》,几乎全按《吕氏乡约》复制,里面自然也有那条规定:“凡往见,将入门,必 问主人食否。”到了清朝,“吃了吗”已经流行全国, ____。 【答案】 (1). 那就等人家吃完了再进去 (2). 这本乡约后来成了其他乡约的范本 (3). 从乡约的规 定变成了大家的习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 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 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第一个空格可以从引用的古文的内容“有妨则少俟”中确定;第二个空格,从前文的《吕氏乡约》和后文 的《泰泉乡礼》“全按……复制”可以得出空格的内容是后来的乡约把《昌氏乡约》作为模板(样本、范本) 等;第三个空格,语段说的是“吃了吗”原先是乡约,到明清时变为习俗,这就得出空格的具体内容。 21.下面的图一是“四川博物馆”的徽标,图二是“山东博物馆”征集的徽标。请你从构图要素和寓意两个 角度解说两个徽标的相同点。 图一 图二 【答案】构图要素:①用变形汉字体现博物馆名称。图一是“四川”、图二是“山东”。②整体外形体现博 物馆特点。两幅图都可以看做是“鼎”。 寓意:①都体现了当地悠久的文化历史。②彰显了博物馆典藏历史、沉淀文化的特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考查徽标题。解答此类题目,1.要认真审题,整体看图。2.注 意细节,图中数字、字母、文字的变形之处往往是作者想要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答题要点所在。3.描述徽 标构成要素,概括画面内容要全面。4.揭示深层寓意,比如变形之处想要强调的内容,徽标体现的地域性特 色等。注意徽标的主题,一个是“四川博物馆”的徽标,一个是“山东博物馆”;题干要求找“相同点”。观察徽 标不难看出,两个徽标都是汉字的变体,一个是“四川”二字的变体,一个是“山东”二字的变体;另外 为了与“博物馆”相和谐,两个徽标整体形状都像是“鼎”。寓意方面,与博物馆有关,体现的是历史文化 悠久、典藏历史、沉淀文化等寓意。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无论在怎样的艰难困苦中,我们都能看到逆行的青春身影:洪水面前,有很多解放军战士迎水而上; 大火面前,有很多消防勇士逆火而行;疫情面前,有很多白衣天使逆行而去……他们,用青春的身躯迎接 最大的困难挑战,用尽职尽责的态度和行动默默奉献。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作为“逆行青春”的代表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 ②自愿参加“逆行青春”活动的申请书。 ③在学校举行的“逆行青春”演讲会上的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担当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担当》。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发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今年的这个春节过得不平凡。但 是在这场时间与生命的赛跑中,我们看到了新青年的担当,看到了国家的未来以及民族的希望。 在网上,有一句话格外打动人心:那些白衣天使,其实也只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和前辈们并 肩,与死神抢人罢了。“90 后”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国家遭遇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重要力量。 我看到了一组年轻医务人员摘下口罩的照片,由于长时间佩戴医用装备,经历了连续多日超负荷工作, 很多人的脸颊都过敏红肿了;有的为了抢时间救护病入,自己穿上了成人纸尿裤;为避免交叉感染,年轻 女护士剪掉美丽的长发,剃成光头;还有的鼻梁被口罩和护目镜磨出了血,着实令人泪目、心疼。但深深 的压痕、疲惫的神态,挡不住医者之美;坚毅的目光,依然透射着必胜的光芒。 “我自愿加入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防控战线中去,为控制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对疫情防控工作,仅仅在岗位工作了一年的 95 后语文教师金方圆递交了这样 份“请战书”。家住在安宁 渠的她每天早晨 6 点钟就要起床赶往乌鲁木齐高铁站做返疆客流的登记和疏导工作。面对镜头,金方圆笑 中带着感慨的泪水。她说:“每天早晚上下班都能体验一把乌鲁木齐最寒冷的时刻,但关键我们所做的、所经历的这些和前线的医生护上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作为一名普通群众,在国家有需要时,我们更要 起到表率作用,用自己份微薄的力量,铸就起人民群众安全的高墙。” “我的同学也是从事工程行业的,前段时间他有幸参加了武汉的‘火神山医院’ 工程建设,别提我有 多羡慕了。现在有了机会能为我的家乡出份力,我第时间就报名参加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祖国有难,我应 作前锋,17 年前的非典,大家都在保护 90 后,17 年后的今天,终于换我们 90 后来守护大家了, 希望我们 都能勇敢地经受住这次考验。”甘祖润说。 在疫情和考验的面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正是这群曾经是大家眼里的孩子们,面对生命的 挑战和威胁,成为了最美“逆行人”,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守护着更多人。踏入职场,他们践行了职业的价 值,身在他乡,他们表现出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同样身为 00 后的我们,虽然不能走上抗疫线,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让自己迅速成长。哪里有什么 岁月静好,是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同学们,同样是青年的我们,不能仅仅做那个被保护者,相信通过这次疫情,大家应当有所感悟。那 就让我们携手努力学习,加强自我修养,当祖国有难的时候,我们能接过 90 后的大旗,用我们青春的力量, 履行青春的担当!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演讲人:XXX 2020 年 X 月 X 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列举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洪水泛滥时解放军战士 的“逆行”、大火面前消防勇士的“逆行”、疫情时白衣战士的“逆行”。这三类“逆行”其实都是迎难而上 的英雄行为,体现的是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的精神,是敢于面对困境的勇敢等。 关注三个任务:一是作为被表彰的代表发言,主要体现对“逆行青春”的认识,要表达的是自己做法体现 的青春意义;二是申请参加活动的个体,要表达的是对“逆行青春”的理解和自己的决心等;三是在学校 有关“逆行青春”演讲会上的演讲,表达的是对“逆行青春”的理解等。 参考立意: 1.用“逆行”定义精彩的青春; 2.青春不言弃,朝胜利前行; 3.逆行,书写青春的责任担当; 4.青春要经得起考验,承受得起磨难; 5.不惧是青春模样,不退彰显青年担当等。 参考素材:1. 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爱国报国,让自己的青春奋斗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 知国才能爱国,才能更好地报国。这次疫情就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了一个真正的中国:这个国家,她 有一个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执政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她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这个国家,她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每个人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当灾难来临,会有无数勇敢的人愿把 同胞挡在身后;这个国家,她有博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她敢于壮士断腕、承受重创而担负起大国责 任。 2.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下的青年一代,曾经受到社会上 不少的质疑与批判。面对质疑,最好的答复和解决方式,就是行动上的证明。在这次传播速度最快、感染 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广大青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实在在回答了“当代青年是 否有理想有担当”的深刻命题。为此,中央领导近日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 后”党员的回信中, 充分肯定了新时代青年在此次疫情防控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担当、突出贡献,他指出:“广大青年用 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3. 青年党员干部奋勇冲锋抗疫一线。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党的旗帜始终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我们亲眼见 证,大街小巷、社区门口、村庄路口、交通路上,到处都有广大党员干部站岗执勤、服务群众的身影。全 国各地千千万万名机关干部纷纷下沉疫情防控一线,近 400 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广大 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工作队员放弃春节休假,放弃亲人团聚,坚守乡村抗疫一线,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 尽职尽责严防疫情输入。在防疫一线,一封封入党申请书递上来,一颗颗请战红手印按下去。朴实的文字 里,透出来的是忠诚、信仰、责任与担当。“我是党员,必须冲锋在前”,“我是党员,又是军人,责无旁 贷”,“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一句句和平年代的“硬核表达”,是千万共产党员的铮铮不悔誓言, 是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信仰!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为战胜疫情提供了重要保证。而其中,青年党员 干部占了相当部分。 4. 青年学生踊跃投身自愿抗疫服务。教育事关国家百年大计,学生事关民族未来兴盛。在这次疫情防控中, 不少学生充当抗击疫情服务志愿者。他们参与小区门口执勤,帮助群众检测体温、购买物品、取货上门; 加入物资分发团队,帮助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分发生活物品、捐赠物资;利用专业所学,在线辅导一线医 护人员、患者子女;发挥自身能量,积极捐款捐物支持抗疫,号召同学校友共同支援抗疫。我们也清楚看 到,不少海外留学生在国外组织抗疫物资采购、捐赠,有的学生还从国外“人肉”背回口罩、防护服等。 在中华大地面临严峻危机之时,广大青年学生忧国忧民、爱国奉献,贡献了属于青年学生的独特力量。 参考结构:题目是《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担当》。开头先总说在这场时间与生命的赛跑中,我们看到了新青 年的担当,看到了国家的未来以及民族的希望。接着列举了一组“逆行青春”的最美画面,以群像的方式 展现疫情中 90 后的青春担当;接着以金方圆和甘祖润为个例,为这幅“逆行青春”的画面凸显了特写镜头。 这样由面到点,充分展现了青年的力量和青春的担当。最后说到“我们”应该怎么做,升华情感,发出号召。 【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面。高考作文 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 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 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 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 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