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高考语文备考:2020高考语文之现代文阅读万能答题模板
加入VIP免费下载

冲刺高考语文备考:2020高考语文之现代文阅读万能答题模板

ID:441885

大小:42.2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冲刺高考语文备考:2020 高考语文之现代文阅读万能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35 分,用时 40 分钟) (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题型单选+双选+主观)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 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12 分钟,阅读 6 分钟,做题 6 分钟) 1.读懂文章 认真通读文章 1-2 遍,整体把握。理清如下要点: 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 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 2.科学答题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 定词“不”。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 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 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 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 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 处,然后仔细辨析。(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 (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 A 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 非常、可能、似乎…… B 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 C 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 D 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 E 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6)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 A 答非所问(不需要回到原文) B 张冠李戴,表述 A 的内容说到 B 头上。 C 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 需注意选项中出现了文本外的材料时,要看这个材料与文本的关系,看它在文中有无依据,这涉及到 推断和论证逻辑。D 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 E 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F 混淆时态(时空穿越或将然变已然),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 G 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 H 因果错乱,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 I 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 J 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 H 观点与论据不搭,或者论证逻辑错误。 3.做题的两个意识 (1)整体阅读整体把握的意识。拒绝不读文章直接做题。 (2)语段和完整语句的意识。尤其关注语段的中心。 (3)论证的逻辑意识(观点、论据、论证三者的统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6 题,单选+双选+主观】,以人物传记为主,兼顾新闻类如访谈、专访、新闻 调查等,可能出现非连续性文本。(12 分钟内,阅读 5 分钟,做题 7 分钟,单选 1 分钟,双选 3 分钟,主 观题 3 分钟) (一)传记作品阅读 1.把握特点,读懂文本 首先要了解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 人物传记是纪实性(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强调陈述的基本事实(传主的经历和主要事迹)的真 实性,也要注意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时想象的合理性和对于某些符合逻辑、合乎情理的细节虚构和场景铺陈 的文学价值。它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 其次,在了解传记文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联系主人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 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主人公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析所陈述的 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理解传记作者对主人公及有关事实所作的分析和 评价。通过具体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能对影响主人公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对其思想、 品格及其功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传记有述传和评传两种:述传主要陈述人物事迹,结尾简要评价;评传叙议结合、夹叙夹议。 2.会做题 【1】考点与题型大类别阐释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人物的性格、品质、思想、成就等往往是从多方面体现出来的。而对这“多方面”的概括与提炼恰恰 成为了高考试题的考点。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答题方法:观点+文本的材料+总结)【2】具体题型 高考试卷一般为 3 道题,第 1 题为单选(3 分),第 2 题为双选(4 分),第 3 题为主观题(5 分)。 (1)单选题,一般集中某一话题(或角度)设问,比较集中和单纯。需要细心。 (2)双选题,会从内容、主题、结构、语言等各个角度或者全文整体设置选项,需要整体理解文章 并能把握具体内容,考查是否真正读懂文本。同小说双选题一样,详见小说阅读题。 (3)主观题。 注意重视语段。答题模式同小说的思路题。 一般主要考人物形象或者人物成功(取得某方面成就)的原因。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之类 题目 人物传记的主角是人物,而人物的性格、品质、思想、成就等往往是从多方面体现出来的。而对这 “多方面”的概括与提炼恰恰成为了高考试题的考点。 寻求答案的蛛丝马迹之一——表现人物的方法。 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性格、品质、思想、成就, 时间、空间、逻辑,若干事例等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方式,抓住这些蛛丝马迹就能够找到思考的角度,从 而寻求到题目的答案。 有寻求答案的蛛丝马迹二一——重视文章结构层次(意义段落)和段落层次。如以下几种: 1)几个段落呈并列式排列,每段开头的句子整合到一起,就是答案。 2)一个段落中,各层的层意就是答案。 3)一个段落中,相同结构的句子就是答案。 4)一个段落中,重复出现的词语所统领的句子就是语文月刊答案。 5)一个段落中,多个分号隔开的句子就是答案。 为什么以上所列会成为答案呢?因为这些段落或句子从形式上看恰好与并列的“哪些”吻合。 ◆(1)传主的形象(基本同小说中人物形象题。) 注意人物传记总的传主形象大多侧重于人物的某一方面(传记文本主要呈现的)。 ◆(2)人物成功(更多先限定了某一领域)的原因 【1】内在: A、目标、志向;B、兴趣、爱好与才华 C、计划与方法 D、决心与毅力;E、勤奋与刻苦; 【2】外在 F.社会大环境,如切合社会(或者国家需要) G.小环境,相应的行业研究与发展的氛围 H.家人与朋友(师长)的支持,如家学传承 I.团队协作 J.传主人生遭遇与社会阅历 上述 10 条原因,并非需要全部答到,而是答案能出现的点。 ◆(2)全文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1)材料处理上的详略,与主题关系密切的就浓墨重彩,详写。 2)人物描写的方法(参考第 5 类题型——传主形象的塑造) 3)引用资料、人物原话或者诗词。【1】引用资料,更好突出人物特点,揭示人物精神面貌;更具有真实性,评价客观公正。 【2】引诗词,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形象;使传记作品古朴文雅,增强文学性。 【3】引故事,增强文章的活泼性,作品更生动可读;映衬或者烘托人物形象。 【4】引传主原话(书信、日记等中的文字),应证作者观点;增强传记真实感人的力量。 4)点面结合。面(传主经历、主要事迹)的真实与点(细节等)的艺术化处理。点(细节)是文学 性的体现,面(基本事实)是真实性体现。 2、新闻类文本阅读 (1)新闻调查题型——非连续性文本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都对某一新闻事件或问题作了报道,概括说明两者各自传递的信 息有哪些异同。 (①了解新闻要素,寻找有效信息区间;②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新闻要点;③筛选整合,分条作答。)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家媒体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事件消息、原因评论)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某领域有哪些表现与问题(危害)。(筛选整合) 4)阅读材料四,某人对某问题有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此 问题(浅阅读)的?(探究题:①明确观点。②引据: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概述相关事实。 ③分析: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④有时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阐发所受正向或反向的启示。) (2)新闻访谈题型 1)在某个问题上,受访者持哪些看法?(5 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解析】解答此题,可从文本中主持人和受访者的对话中,找出与该问题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提示 性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然后分类分点作答即可。 2)访谈呈现了受访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分析。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层级 F。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层级 C。 【解析】着眼全部文本,结合对话的具体内容概括受访者的形象特征。 答案要做到先观点后阐释,人物形象特征详见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知识点。 (3)新闻特写题型 1)文章开头两段(或者最后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 文分析其作用。 (4 分) 【考点】考查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等。 【解析】着眼全部文本,结合各部分的作用和新闻内容来分析,如开头两段属于导语部分。作用是概 括本篇新闻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某人做某事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考点】新闻背景的作用。 【解析】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丰厚文章内容和历史感,突出新闻价值和意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4)新闻(消息类)阅读知识 1)标题作用 引题——引出正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消息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正题——标题核心,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副题——补充正题,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 ①分析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②分析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③分析对吸引读者的作用。 ④分析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⑤分析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2)新闻导语 ①概括新闻要点,揭示新闻主题。 ②奠定感情基调,营造氛围。 ③制造悬念(或呈现具动感和现场感的典型镜头),激发阅读兴趣。 ④结构上可引出下文事件的陈述。 ⑤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手法表现新闻事件的特点。 ◆⑥个别消息语言很有特点,需关注语言美方面的作用。 3)新闻背景 ①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补充烘托,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 ②突出人物特征。 ③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体现新闻主题,增强新闻厚度和深度。 ④增强表达效果。叙述背景事件,充实文本内容,使新闻更加客观真实,现场感强,增强文章可读性 和感染力。 4)段落作用 ①段落内容能体现与相关事实、事物的关系。 ②能表现新闻主题,使之更有深广的意义。 ③照应上下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⑤充实新闻内容,增强真实性、针对性、知识性,增强表达效果。 5)结语作用 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新闻结构完整。 ②可以增加补充信息,增强新闻厚度。 ③阐明新闻主题或深化主题,耐人寻味。 6)语言特色 ①客观平实,或形象生动、感情色彩浓烈,使报道具有感染力。 ②短句简洁通俗,长句严谨准确。 ●③(语言的感情色彩)能表现某种特定的新闻主题。 7)语言的准确性 ①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②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③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④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 8)新闻的真实性 ①分析再现采访过程。②分析再现现场情形。 ③分析从叙述人称选择。④分析细节描写作用。 ⑤分析新闻数据运用。 9)新闻材料的详略性 ①思考材料角度是否不同。②思考材料联系是否层进。 ③思考能否开阔读者视野。 10)新闻结构的合理性 ①思考能否深化主题。②思考结构是否完整。 11)表达技巧的巧妙性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 ①对表现新闻对象特点的作用。 ②对新闻文体特征的效果:生动形象,增强现场感、可读性。 ③对受众体会作者态度的作用。④对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的作用。 ⑤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12)访谈的提问方式 ①趣问——消除陌生感,拉近距离。②直问——直切主题,不转弯抹角。 ③推问——用推测的方法,引导采访对象说出真相。 ④旁问——不问原问题而有意问另一个问题,调节氛围、情绪 ◆非连续文本,一般是 3-4 则消息、访谈、调查组成,几则材料围绕一个话题。注意求同存异。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般为一道选择题(或者四选一或者五选二),一道简答题,一道分析鉴赏题。 (16 分钟,6 分钟读文章,3 分钟做选择题,7 分钟做主主观题) I.小说阅读【4-6 题】 {1}读懂小说 读懂小说,就得弄清楚小说基本知识。当然小说依然由内容、主题、语言、结构四要素构成。在阅读 和答题时都要有四要素的意识,四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彼此关联的。 重点关注《小说阅读知识体系思维导图》(附后) 【一】典型小说。 典型小说一般指传统小说一类的小说,在典型环境中通过典型情节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一般强化和 突出人物、情节。 1.内容:包括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1)情节: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一般分为“开端——发展(复杂的还有再发展)——高潮——结 局”四个阶段。 情节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最主要手段。 (2)人物:人物是最核心的要素,人物形象和人物命运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小说中的人物有主要人物(主人公)和次要人物。次要人物一般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当然也可以成为小说的线索。 人物可以分为静态人物和动态人物。人物形象由身份地位、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共同构成,当然内在 特点为主。外在包括衣着、肖像、年龄等等,这一般和内在紧密相连。 (3)环境: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情节推进的时空。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小说的时代(社会)背景,一般通过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人和事物来展现或者暗示, 可以直接揭示主题,展现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自然环境主要是人物活动的空间,一般是由景物描写构成。 在小说考题中一般多考自然环境。 2.主题:作者通过文本或者内容传达的对人物和社会的态度、认知与思考,或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本 质的揭示。(一般来说在选择题中呈现) 主题表现的途径: (1)情节,情节展示人物活动和社会生活,它直接揭示社会本质。 (2)人物,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就是主题。 (3)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是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也能直接揭示主题。 3.语言:这里指作品的语言。小说的语言主要是记叙和描写,记叙在于陈述情节,描写在于情节的细 节、人物和环境。 考题中一般就环境描写(尤其是自然环境)和人物描写(包括细节描写)进行考查,如某一处环境描 写的作用;某一处描写是如何塑造人物的等等。 4.结构:小说情节各部分的安排,内容之间的关系等。包括线索、思路和结构手法和结构形式等。 小说中有一些经典的结构,如项链式结构,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与伏笔相关)等等。 还有倒叙手法、设置悬念、伏笔与照应等等。 小说的线索有时空线索、人物线索、物线等等。 【二】非典型小说 非典型小说,是相对于传统小说强化情节和人物而言,它淡化情节、弱化甚至虚化人物。不写那么多 的巧合、偶然、生死矛盾、巨大的悬念,而是力求写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平凡朴实,写平凡中的意义。 有独具特色的“那一个”(作品的特色)。如王安忆的小小说《比邻而居》(2015 全国卷)。 非典型性小说文本特点: 内容上:市井生活小人物; 形式上:非典型性文本淡化情节虚化人物凸显个性; 范围上:中外名著热点。 艺术上:均有与众不同的“那一个”。——非典型小说的精彩处,当然也是难以读懂的原因。如:舒 缓的叙事风格、绵密的心理描写、琐屑的市井生活、韵致的场景描写、内蓄的对话描写、环境描写与物的 象征、明显的荒诞色彩。 非典型性小说在命题上,除了依据一般小说命题外,一定有一道题目体现其“那一个”——语言特点、 重视自然环境描写、物的描绘与象征、淡化情节、虚化人物等等。 {2}会做题 1.选择题:基本是四要素、整体与局部的全覆盖。读懂了小说,仔细读选项,结合文本,细致分析。 每个选项要做信息切分,然后唤醒涉及的知识点和要用相应的方法,详见前面的各类题型和系统知识图。 一般错误设置在:内容概括(形象特点)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上。2.概括小说情节。 一般来说,要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分点概括,概括均用“何时何地何人因何如何做何事结 果如何”句式完成,这是叙事文字的概括方法,可以根据要求和需要做适当取舍。——加上线索,按照 “先写……再写……然后写……最后……”来概括,即思路题的答案。 3.某一内容(语段、语句)的作用。 首先判断是不是主要情节的一部分,若是,则回答: (1)它写了什么,是主要情节的组成部分,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完整。 (2)它在整个情节中的位置,和其前后情节阶段的关系。 (3)突出刻画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4)对表达主题(或者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作用。 若不是,则答: (1)它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思想。 (2)它对主要情节的发展和推进有何作用。(3)它在刻画人物的形象上的作用。 4.人物形象的概括 (1)总说人物的身份地位与性质,并将人物特点列举出来。 (2)对人物特点逐一简要分析。 A.首先可以分析外在形象。 内在特点一般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大致划分为四个方面: B.个性性格——如开朗、木讷。 C.人生态度(生活态度)——如豁达乐观、勤俭。 D.待人接物——如大方、斤斤计较、善良。 E.成长事业——如有志向、刻苦、坚持不懈等等。 5.人物形象的塑造 (1)情节直接展示人物活动,揭示人物特点; (2)直接描写:A 肖像(外貌)描写——注意外貌与内在的关系,B 动作(行为)描写,C 语言描写, D 心理描写,E 情态(表情)描写,F 细节描写。 (3)间接塑造:A 环境烘托人物心理,B 其他人物的对比衬托(含反衬),C 物的象征。D 其他人眼 中的人物形象(其他人的评论)。 ●各种描写的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突出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反映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促进情节发展。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情感和思想;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特点;推 动情节发展。 6.人物的作用 这个题型一般考查次要人物。这里以次要人物“我”为例。 (1)小说的线索,所有情节围绕这个人物得以集中,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2)情节与人物命运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3)衬托主要人物。(4)成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暗示社会环境。(5)揭示小说主题。 7.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题,一般多考作用,少有考描写。赏析则要都答到。 (1)环境的描写 A.社会环境。通过人物或者富有时代特点的人文事物来展示,如描写房间的布置,人的衣着。 B.自然环境。同诗歌鉴赏中的景物描写(描写的角度、描写手法、修辞,环境特点)。 (2)环境的作用 A.为人物的活动、情节的展开提供时空,暗示社会背景。 B.营造一定的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 C.烘托人物心理。(自然环境) D.推动情节发展或者情节的转向。 E.揭示人物命运原因,揭示主题。(社会环境) F.含蓄韵致地揭示主题(结尾的环境描写)。 G 非典型小说成为作者塑造的审美对象,表现生活风貌、风土人情。(非典型小说) 8.物的作用(小说中有不可或缺的物,这实际上是非典型性小说的一种。) (1)线索,串起小说的情节。 (2)情节和人物命运的见证者。(往往在小说中有拟人化的倾向) (3)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主要人物或者作者的人生观。 (4)推动或者影响情节的发展甚至使情节发生陡转。 (5)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9.细节描写的作用 (1)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内心、突出人物特点。 (2)推动或暗示情节的发展。(3)渲染氛围、体现某一地域特色。 (4)揭示主题。 10.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1)统率小说主要内容,概括小说主要情节、交代主要人物或者主要环境。 (2)结构上,线索作用,贯穿全文。(3)主题上,象征,揭示主题。 ◆(4)个别篇目的标题很有文采,需注意语言美,吸引读者。 11.开头的作用或者妙处 【1】悬念设疑式开头 (1)吸引读者兴趣,引发思考。(2)引出下文情节。 (3)突出人物形象,揭示主题。(4)与后文某处呼应。 【2】写景式开头 (1)交代人物活动、情节展开的时空。 (2)(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主题。 (3)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4)烘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5)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刻画做铺垫。 12.结尾的作用 (1)呼应开头,使结构完整、首尾圆合。 (2)揭示前文的悬念,与前文的某些内容形成伏笔与照应,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3)卒章显志,含蓄韵致地(如写景式结尾)揭示主题,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4)更好地刻画人物。 特别提示:某段(某一内容)、标题等的含义就取其作用中关涉内容和主题的部分,并去掉其作用术 语即可,即从内容和主题(思想情感)两个方面来思考。 13.非典型性小说“那一个”题型分析。 “那一个”问题的命题及回答策略: 突出文本的特点——独具特色的“那一个”的问题一般设置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我们在回答这类题目的时候,首先把握到“那一个”,并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等方面 去思考。 示例: 《邮差先生》4 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6 分) —— 舒缓的叙事风格 答: (1)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人物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人物) (2)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环境) (3)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作品风格) 再如《峡谷》 (4)小说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结合全文,谈谈你的 看法。(8 分) ——环境描写与物的象征 答: ①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 可缺少的内容;(环境是内容) ②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环境),所以语文月刊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 着关键作用(人物塑造);(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③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 生更好的艺术效果;(环境与人物的关系、作品风格) ④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畜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 说的主题更为鲜明。(主题) 14.小说的思路。(其他文本的思路题,同此) 以什么为线索,依次展开情节。 (1)首先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阶段,注意不一定是开端,比如倒叙写法之下,可能首先写的是 结尾)。(2)其次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某一阶段) (3)接着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某一阶段) (4)最后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某一阶段) 15.小说的结构类题目 如:线索是什么?有几条线索?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线索作用的分析,多从情节的安排和主题的挖掘这两个角度切入。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小说情节、结构 和主题。 (1)以什么为线索,串起了“XXX”—“XXX”—“XXX”—“XXX”的情节。(若有双线,则分别回答) (2)这样安排,情节更加集中,结构更加完整、合理。 (3)更有利于表达主题(简要讲清楚主题是什么)。 16.探究“这样写”的作用。(非典型小说的“那一个”) (1)讲清楚“这样写”究竟是怎样写。(2)“这样写”写了什么,有何特点。 (3)分析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4)分析在情节推进上的作用。 (5)分析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6)体现文本的审美和风格,如舒缓的叙事风格、淡化情节等等。(非典型小说) 17.探究小说主题及其意义。(一般主观题不容易考到,主要用于选择题对主题的理解。) (1)从情节上探究主题。 (2)从人物形象上探究主题。 (3)从环境上探究主题,从物的象征上探究主题。 (4)结合现实与自己,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18.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和事物的作用。 一是和主题相关,二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相关,三是和文章最主要的内容相关。如果是议论句或者 抒情句一般就是中心句。 答案分点:(1)全文主要内容上(如在情节上、人物形象上、环境上),(2)结构上(线索、照应等 等),(3)主题(思想情感)上,(4)艺术效果上。 ●作用类题目是重点。这类题目首先界定是什么(如内容的作用就要概括内容,这样写就要表述清楚 怎样写),然后再分析作用。“作用”即关系,弄清楚“这个内容或者语段、语句”与标题、开头、结尾、 前后文、主要内容(小说的主要人物、情节、环境)、主题之间的关系是王道。 特别提醒:1、题目问什么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2、分点作答,分条陈述,先观点后阐释。 3、阐释结合文本具体内容。4 语言简明,杜绝啰嗦,使卷面清晰、美观、简约。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