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20届高三地理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20届高三地理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ID:440671

大小:730.5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宁城县高三年级统一考试文综地理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 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 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石环是一种特殊的地表形态,下左图为石环形成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地石环景观图.据此完 成问题。 1. 石环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冻融作用 B. 流水搬运 C. 冰川沉积 D. 风力沉积 2. 砾石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可能是 A. 冬 → 春 B. 春 → 夏 C. 夏 → 秋 D. 秋 → 冬 3. 下列四个地形区中,最可能有石环景观的是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东北平原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根据材料石环地貌的形成过程为:冬季地表冻结时,颗粒之间的孔隙水结冰(体积变大)使 整个地面上升,发生冻胀作用,砾石被抬高。到了春天解冻时,砾石以外的部分都解冻了, 地面又下沉,但是砾石以下的粘土尚未解冻,砾石仍然高出地表;慢慢的,砾石下细土部分 也解冻了,缩小了体积,留出了空隙,这空隙很快被周围融化的细土充填,结果砾石再不能 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样的过程经过反复多次,砾石就被挤到土层的表面上来,到达地面后受 进一步做水平分选,慢慢就形成了环状的地貌,所以该题选 A。 【2 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砾石上升是因为其冬季结冰时,发生冻胀作用,砾石上升,秋季到冬季气温 下降幅度大,且土壤中含水量较大,结冰时砾石上升幅度最大,故该题选 D。 【3 题详解】 根据材料其石环地貌的形成原因是冻融作用,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不 结冰,故 B 错误;图示显示石环地貌地面组成应由粗细不等的砾石和土壤组成,华北平原和 东北平原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物质组成较为均匀,不会形成该地貌,故 AD 错误;柴达木盆 地戈壁广布,土层中颗粒大小不均匀,且冬季寒冷,能够形成石环地貌,故该题选 C。 【点睛】形成石环的地段一定要岩石块和泥土粗细混杂,并且还要求有充足的水分,气温在 零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要长一些。只有这样夹杂在泥土中的石块才会被挤出来。地面还要 平坦才能保持石环地貌现象的形态,如果地势坡度大,碎石就会随意滚落就形成不了“石环” 的地貌。 在新疆伊犁、塔城、喀什等地,寒冬采冰储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等到来年夏天出售 到市场上。下图为伊犁河及其支流吉尔格朗河示意图,这里曾是伊犁河谷最大的采冰场,但 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新疆伊犁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于 A. 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 B. 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 C. 获取淡水,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D. 夜间纳凉,调节室内气温 5. 吉尔格朗河成为伊犁河谷最大采冰场的主要原因是 A. 水质较好、运输便利 B. 水量丰富,产冰量大 C. 水流缓慢,透明度高 D. 河道较浅,易于开采 6. 导致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的原因是 ①气温升高②降水减少③发现新的采冰区④机器制冰的大量出现⑤水质污染加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4. B 5. A 6. D 【解析】 【4 题详解】 根据材料,寒冬采冰储藏待到来年夏季售卖使用,因此,冰是用于夏季对付酷热的,选项中, 用于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最合适,B 对。区域降水很少,不适宜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 旅游,A 错。冰川是较难以利用淡水资源,不能缓解用水紧张状况,C 错。新疆昼夜温差大, 夜间气温低,不需要纳凉,D 错。故选 B。 【5 题详解】 从伊犁河及其支流吉尔格朗河示意图可以看到,该地有国道经过,吉尔格郎河成为伊犁河谷 最大采冰场的主要原因是水质较好、运输便利,A 对。新疆河流一般水量较小,B 错。属于内 流河,流量小,水流缓慢、透明度高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 错。采冰主要是夏季到市场上出售, 交通的方便是主要因素,河道较浅易于开采是次要原因,D 错。故选 A。 【6 题详解】 采冰规模越来越小不外乎因气温升高,冰的来源减少,①对。降水没有明显变化,②错。与 发现新的采冰区无关,③错。机器可以制冰不必采冰储存,④对。河流水质污染加剧,冰的质量下降,这都导致采冰规模减小,⑤对。综合考虑,D 对。故选 D。 湖水温跃层是指湖水温度在其垂直方向上发生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不连续面。温跃层的位 置取决于表层湖水增温程度、风力大小和湖盆形态。图甲为纳木错位置示意图,图乙为图甲 中某观测点某月水温垂直变化图。该湖泊 12 月至次年 4 月湖面封冻,5 月份湖冰完全消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图中温跃层的深度范围和季节可能是 A. 0—17m,春季 B. 17—30m,夏季 C. 30—40m,秋季 D. 40m 以下, 冬季 8. 推断纳木错温跃层可能消失的时段是 A. 1 月中旬 B. 3 月中旬 C. 5 月中旬 D. 7 月中旬 【答案】7. B 8. C 【解析】 【7 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湖水温跃层是指湖水温度在其垂直方向上发生急剧变化而产生 不连续面。据 图乙中曲线可知,0—17m,即表层湖水温度基本稳定在 12℃左右,以及 40m 以下的深层湖水 温度也基本稳定,主要在 5℃左右,AD 排除; 17—30m 湖水温度明显从 12℃降到 5℃,湖水 温度在其垂直方向上发生急剧变化,因此温跃层的深度范围在 17-30m,B 正确; 30—40m 之 间湖水温度变化小,C 错误。故选 B。 【8 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温跃层的位置取决于表层湖水增温程度、风力大小和湖盆形态。该湖泊 12 月至 次年 4 月湖面封冻,温跃层不可能消失,AB 排除;5 月份湖冰完全消融,且该季节风力较大, 因此温跃呈可能消失,C 正确;7 月份夏季气温高,温跃层肯定已经消失了,D 排除。故选 C。 的按照我国集中供暖有关设计规范,当每年的连续 5 天平均气温≤5℃时,第一天作为供 暖开始日期,称作供暖初日。下图示意 1961-2015 年我国三个地区平均集中供暖初日日序 (年内第 n 日)变化。 根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9. 甲乙丙三个区域最有可能是 A. 东北、西北、华北 B. 西北、华北、东北 C. 华北、东北、西北 D. 东北、华北、西北 10. 甲乙两地年际间供暖初日变化高度相关,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 地形 B. 植被 C. 大气环流 D. 海陆位置 11. 从图中可以看出 A. 冬季气温年际间的变幅较小 B. 集中供暖时间呈现下降趋势 C 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D. 集中供暖用能呈现增长趋势 【答案】9. D 10. C 11.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的差异和全球气候变化。 【9 题详解】 华北在三个地区中气温较高,开始集中供暖的时间较晚,初日日序最晚,乙代表华北地区, 与东北相比,内陆的西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更近,降温更快,开始集中供暖的时间更早, 丙为西北地区,D 正确。 【10 题详解】 地形、植被和海陆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对甲乙两地年际间供暖初日变化没有影响,冬季风的 强弱影响两地的降温早晚,C 正确。 【11 题详解】 【三地年际间供暖初日变化,说明冬季气温年际间的变幅较大,A 错误。读图可知,供暖初日日 序呈波动推迟,集中供暖时间呈现下降趋势,集中供暖用能呈现增长趋势,B 正确,D 错误。 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在图中没显示,无法判断。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1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半岛及附近地区等高线图,R 地盛产地中海栓皮栎,生长缓慢,环 境适应性强,其外层树皮是理想的软木塞原料。栓皮栎栎炭火力强而耐久,是良好的薪炭材; 皮质坚硬不易燃烧;是防火林的优良树种。我国云南也有少量栓皮栎分布,欲大量引种地中 海栓皮栎。 材料二:下图为波尔图和巴塞罗那的年降水量资料(单位:毫米)。 (1)比较波尔图和巴塞罗那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简析并推断栓皮栎的生长习性。 (3)大量引种地中海栓皮栎对云南省的生态有哪些影响。 【答案】(1)差异:波尔图年降水量较巴塞罗那多,雨季较巴塞罗那长。季节变化大。原因: 波尔图位于迎风坡,受西风影响明显,且时间长,降水丰富且雨季较长;(或巴塞罗那位于 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2)盛产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耐旱;光照强,栓皮栎喜光;冬季时温暖,不耐 低温。 (3)不利影响:外来物种入侵,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等。有利影响:栎炭火力强而耐久,有 利于缓解能源压力,减轻对森林的过度砍伐;皮质坚硬不易燃烧,有利于防治森林火灾;云 南省属于喀斯特地貌区,土壤贫瘠,栓皮栎环境适应性强,存活率高,有利于保持水土。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位置和曲线特征,判断属于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结合地中海气候的特征, 栓皮栎耐旱、喜光、不耐寒。栎炭火力强而耐久,是良好的薪炭材,防火材料。 【详解】(1)结合图示位置,波尔图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受西风影响明显,且时间长,降 水丰富,雨季较长;巴塞罗那位于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根据图中曲线形态,两地都是地 中海气候,波尔图年降水量较巴塞罗那多,雨季较巴塞罗那长。波尔图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2)栓皮栎盛产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环境,使栓皮栎具有耐旱特征。夏季 光照强,栓皮栎喜光。属于亚热带气候,冬季时温暖,不耐低温。 (3)栓皮栎属于外来物种入侵,大量引种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栓皮栎栎炭火力强而耐 久,是良好的薪炭材。栎炭火力强而耐久,有利于缓解能源压力,减轻对森林的过度砍伐。 皮质坚硬不易燃烧,是防火林的优良树种,有利于防治森林火灾。云南省属于喀斯特地貌区, 土壤贫瘠,栓皮栎环境适应性强,存活率高,有利于保持水土。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鲁中山区的 H 镇(位置见图),从最初卖电线电缆到简单加工,从贴牌生产到打造品牌, 再到集聚优势、问鼎行业高峰,依托线缆行业,抢抓历史机遇,争取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 施,打造龙头企业,使一个仅有 27000 人口的穷乡僻壤,打造成了年产值达 50 亿元的线缆特色产业镇,产品远销全国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欧洲、北美、朝鲜、埃塞俄比亚、 苏丹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当地百姓的脱贫致富。 (1)分析 H 镇打造线缆特色产业镇的区位优势。 (2)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 H 镇进一步推动线缆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3)说明 H 镇的快速发展对于其他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借鉴意义。 【答案】(1)线缆产业接触较早,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国家优惠政策和扶贫政策的支持; 交通便利,有高速公路和国道经过;鲁中山区,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广阔,产品面向 国内外市场。 (2)地处山区,土地资源有限,限制了工业用地的扩张;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吸引人才; 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不利于产业升级。 (3)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当地工业化进程;狠 抓机遇,积极争取优惠政策 【解析】 【详解】(1)H 镇从最初卖电线电缆到简单加工,从贴牌生产到打造品牌,再到集聚优势、问 鼎行业高峰,线缆产业接触较早,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依托线缆行业,抢抓历史机遇,争 取优惠政策,有国家优惠政策和扶贫政策的支持。完善基础设施,有高速公路和国道经过, 交通便利。鲁中山区经济落后,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打造龙头企业,产品市场广阔,产品 面向国内外市场。 (2)H 镇地处鲁中山区,土地资源有限,限制了工业用地的扩张,不利于产业规模扩大。基 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吸引人才迁入。当地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不利于产业 升级。 (3)H 镇依托线缆行业,抢抓历史机遇,争取优惠政策,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其它地区要因 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当地工业化进程。狠抓机遇, 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吸引产业迁入。 (二)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选考题、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 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2016 年 1 月 3 日,某知名旅游网站发布《2016 年元旦旅游盘点报告》。《报告》显示,元 旦出游,七成用户选择短途游,国内旅游热度明显高于出境游,占比达到 65%;国内长线方 。面,则以前往黑、吉、辽、琼、粤、闽最受游客青睐;境外海岛度假,如马尔代夫、毛里求 斯、普吉、巴厘岛等预订也异常火爆。 据材料总结元旦假期我国旅游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特点:短途游为主,国内游为主;国内以东北和华南省区为主要目的地;境外游以 热带海岛为主要目的地。(答 2 点) 原因:元旦假期仅三天,时间较短,所以游客较多选择短途游、国内游;元旦期间,东北正 值寒冬,是滑雪、赏雪好时机;而华南和热带海岛由于纬度低,气候温暖,适合避寒。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旅游的特点及其原因等知识点。 【详解】根据材料“元旦出游,七成用户选择短途游,国内旅游热度明显高于出境游,占比 达到 65%”,可总结出我国元旦期间以短途游、国内游为主;“国内长线方面,则以前往黑、 吉、辽、琼、粤、闽最受游客青睐”,国内以东北和华南省区为主要目 地;“境外海岛度假, 如马尔代夫、毛里求斯、普吉、巴厘岛等预订也异常火爆”,境外游以热带海岛为主要目的地。 主要是原因是:元旦假期仅三天,时间较短,东北正值寒冬,是滑雪、赏雪好时机;而华南 和热带海岛由于纬度低,气候温暖,适合避寒。 15.【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木棉树也称攀枝花,木棉树花落后长出椭圆形的蒴果,4、5 月份果实成熟后果荚开裂, 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如六月飘雪一般,别有一番情趣。每年 4、5 月,种有枝花树的街道上 随处可见木棉絮飘飞。下图示意木棉絮飘飞景观。 分析攀枝花市木棉絮 4、5 月飘飞较多的气候原因并说明木棉絮飘飞的危害。 【答案】原因:春季气温升高,造成气流扰动,风力较大;降水较少,空气干燥,气流扰动 增强使得木棉絮极易飘飞。 危害:木棉絮易燃飘飞可能诱发火灾;飘飞的木棉絮阻碍视线,影响出行安全;吸入木棉絮 及其衍生物,可能引起呼吸道疾病;木棉絮乱飄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答对三点即可) 的【解析】 【详解】木棉絮飘飞需要借力,4、5 月份为攀枝花市的春季,此时随着气温升高,雨季未到, 晴天多,温差大,风力较大,气流扰动增强,木棉絮极易飘飞。木棉絮属于易燃物,此时为 春季,天干物燥,飘飞的木棉絮可能诱发火灾;漫天飘飞的木棉絮阻碍视线,影响出行安全; 人体吸入木棉絮及其衍生物可能引起呼吸道疾病;木棉絮乱飄乱落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