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2020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西省2019-2020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ID:440067

大小:21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共 10 页) 第 2 页(共 10 页)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练习 高 一 历 史(文) (2020.5) 第Ⅰ卷 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山东遭遇水灾,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库 以赈贫民。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贷假。尚不能相救,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 南新泰中,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这反映出(  ) A.以富济贫能有效地解决灾情 B.小农经济无法抵御自然灾害 C.国家干预是赈灾的重要保障 D.开仓放粮是赈灾的根本途径 2.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 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3.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 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 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冶铁工业区设铁官管理铁的冶炼、铸造和贸易,共 49 处中今山 东占了 12 处,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唐代全国铁矿产地 118 处,江南、剑南二道 51 处, 占 43.2%。这反映出(  ) A.政府对冶铁业的管理 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C.全国矿产分布不均衡 D.唐代冶铁业发展较快 5.唐代长安城坊市格局井然,尊卑秩序呈现鲜明。宋代开封、临安却展现出一种开放式 的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混杂毗邻。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经济不断发展 B.市民政治地位提高 C.商业地域限制打破 D.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6.宋代《武林旧事》记载,皇帝游幸西湖时,西湖边往往出现“以轻桡趁逐求售者”不 计其数;每逢酒库开新,“书库名高品,以长杆悬之,谓之布牌”。这些主要表明(  ) A.临安的商业规模较大 B.宋人的商业意识较浓 C.宋代市民文化较发达 D.商人很注重商品宣传 7.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 的是(  )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8.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 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 外贸易。这一变化(  )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9.19 世纪 60 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 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10.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图中三次发展高峰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 B.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C.官僚资本主义走向衰落 D.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11.据《南方人物周刊》记载:1935 年,国民政府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强行增持官股 至 50%,把这两家金融机构收归“国营”。中国银行的前身为大清的户部银行,后来又 第 3 页(共 10 页) 第 4 页(共 10 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是北洋政府的国家银行,自其创办之始,就写明“官商各占股份 50%”,只是从清末到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大部分股权落在了银行和商股手里。据此可知,1935 年金融机构的 调整(  ) A.反映了清末以来中央集权遭破坏的现实 B.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C.实属官僚资本大肆掠夺民间资本的范例 D.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12.上海租界建立后,规定行人必须靠边行走,马车、人力车一律靠左行驶;居民倾倒 垃圾必须在上午 9 点以前,公共场所不得随地便溺;挑粪过街必须加盖桶盖。违反相关 规定会被处于罚款、枷号、拘留、罚作劳役等。据此可知(  ) A.上海市民适应了近代的生活方式 B.以上规定侵犯了市民的人身自由 C.利于市民养成城市化的生活方式 D.上海租界最早引进现代市政管理 13.马可尼 1895 年发明无线电报,次年获得专利。1897 年 5 月 2 日《时务报》刊文介绍。 1899 年年初,中国购买了几部马可尼旧火花式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马口 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各舰艇上。这说明(  ) A.清政府开始汲取甲午战争失败的教训 B.科技在国际上传播速度加快 C.当时中国无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 D.“师夷长技”始终是救亡图存的首选 14.“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逐步地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 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分工合作, 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该措施(  ) A.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 B.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 C.调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D.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体制 15.右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十年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对图中 “C—D”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 是(  ) A.“大跃进”运动促使农业产值提升 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国企改革推动轻重工业比例协调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效 16.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超越地域的专业性、综合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多种形式的合 作与联合开始在我国农村涌现出来,有流通领域的国营公司、代销社和新组建的各种专 业公司与农户的联合,有国家设在农村的技术推广单位、农垦企业与农户的联合等等。 这种现象的出现(  ) A.弥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不足 B.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农村的扩展 C.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D.加快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 17.1990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 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 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18.下图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对空白的三个时间曾经发生的事件解 读正确的是(  ) A.①实行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 B.②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和整个闽东南地区经济发展 C.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D.以上三个事件都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 19.据于根元、刘一玲主编的《汉语新词语》编年本(自 1991 年起始编),新词语以每 年数百条乃至上千条的速度递增,如下岗、炒家、个体户、农民工.股民、巴士、迷你裙 等。这反映了(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改革开放推动时代变迁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社会生活时尚的不断更新 20.“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 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 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个比方直接说明了(  ) A.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经济发展环境优于西欧 B.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必然性 C.资本主义的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D.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造成了欧洲货币短缺 21.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 1600 年,从这里出口了 400 多万 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 18 世纪,其产量约为 16 世纪产量的 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第 5 页(共 10 页) 第 6 页(共 10 页)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22.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 明(  ) 1699-1701 1772-1774 1804-1806 1834-1836 1854-1856 欧洲 83.6 45.0 37.3 36.3 28.9 美国、加拿大和 西印度 13.3 46.9 46.4 34.7 28.1 非洲、近东、亚 洲、澳洲和拉美 3.1 8.1 16.3 29.0 43.0 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亚非拉地区工业水平有所提高 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英国的经济侵略对象发生转移 23.1830 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 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 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 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24.从 19 世纪 50 年代到 90 年代初,采煤、炼钢、棉纺的劳动生产力都有大幅度地提高, 英法德美四国的批发物价指数都有大幅度地下降,下降最快的德国达 84.8%,最慢的 美国也达 46.7%。物价的大幅下降( ) A.刺激美英矛盾激化并加速战争来临 B.导致商品紧缺并引发经济危机 C.动摇了英国在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 D.表明垄断严重威胁到社会公平 25.19 世纪末在英国发生的经济危机,使英国各处殖民地都遭到了严重打击,1929 年纽 约行情的剧变,转眼便波及斯德哥尔摩、敖德萨、新加坡等地,商品积压、市场紧缩竟 像瘟疫般飘洋过海传播到最遥远的城市和农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美英两国先后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B.英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26.1922 年俄共中央认为:“集体农庄作为农村中最坚固的苏维埃细胞,在走上总的合作 制轨道时可以发挥出积极的显著的作用。”这表明俄共中央希望(  ) A.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B.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D.最大限度推行新经济政策 27.1929—1933 年,胡佛任总统四年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 7 亿美元,修建了 37 000 英里公路,国家公园增加了 40%,森林面积扩大了 250 万英亩,1930 年胡佛水坝开 工兴建。这说明面对危机,胡佛总统(  ) A.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对经济进行了大力度的全面干预 C.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D.实施的措施成效显著,解救了经济危机 28.到 1942 年前,美国先后有 200 多万青年在民间资源保护机构中工作过,他们开辟了 740 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效果明显。这些青年平均每人每期劳动 9 个月, 月工资中绝大部分成为赡家费。罗斯福政府的这一举措主要效果在于(  ) A.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合格兵源 B.成为解决失业民众就业的核心途径 C.是美国环境明显好于他国的根本原因 D.提高了政府的救济面和社会购买力 29.下列示意图正确反映了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轨迹的是(  ) A. B. C. D. 30.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 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 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第 7 页(共 10 页) 第 8 页(共 10 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31.(20 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 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 可获利 5 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 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 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 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 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 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 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 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 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 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6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并说明海外 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10 分)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4 分) 32.(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 理念。汉朝规定:60 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 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 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 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 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 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 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 ——美《社会保险法》(1935 年 8 月) 材料三 1980 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 10%,有 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 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 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我国汉代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8 分) (2) 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罗斯福时期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差异。(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8 分)第 9 页(共 10 页) 第 10 页(共 10 页)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参考答案 1-5 CCBBA 6-10 BCCDD 11-15 DCBAA 16-20 BCCBB 21-25 DCDCD 26-30 BBCDB 31. (1) 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 商帮(徽商、晋商)活跃。(答出一点得 2 分,任意 3 点得 6 分) (2) 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 理机构。(答出一点得 2 分,任意 2 点得 4 分) 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 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答出一点得 2 分, 任意 3 点得 6 分) (3) 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 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答出一点得 2 分,任意 2 点得 4 分) 32. (1)特点:受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 唐朝以法律明确养老义务;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责;明代制 定官员 60 岁退休的政策。(答出一点得 2 分,任意 4 点得 8 分) (2)差异:罗斯福:社会保障的基金完全来自国家财政收入。里根:由政府、 企业主和雇工共同承担。(答出一点得 2 分,共 4 分) (3)评价:积极:低收入阶层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 费,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消极:导致政府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 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会带来“福利腐败”问题。(答出一点得 2 分,共 8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