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模拟试卷(山东青岛卷)(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模拟试卷(山东青岛卷)(含解析)

ID:439472

大小:405.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迎战中考】2020 年物理一轮中考模拟试卷(山东青岛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 18 分,共 9 小题,每小题 2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1.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解析】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此说法错误。敲击音叉力量 的大小,影响到音叉振动的幅度,也就是响度,而不会影响到音叉的振动频率,故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变。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此说法正确。任何物体振动,响度、音调可能相同, 但音色不会相同,所以“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此说法错误。超声波碎石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来 击碎人体内结石的。 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此说法错误。双层玻璃可以有效阻止噪声传入室内, 故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2.蓝天上飘着白云,平静清澈的池塘中鱼自由游动。人向池塘中看去,好像鱼在白云中游动,关于人 看到的鱼和白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鱼是实物,白云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实物,白云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 C.鱼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白云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 D.鱼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白云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 【答案】D。 【解析】因为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 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而云在天上,所以“白云”是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 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选 D。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 A、 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B.密度小的物体,其体积一定大; C、密度相等的物体,其质量不一定相等;D、密度相等的物体,一定是同种物质组成的 【答案】C。 【解析】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 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 成反比;因此,选项 A、B 都是错误的;而选项 C 正确。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有些物质密度可能相同,例如合金制品,密度有可能相同,故选项 D 错误。 故选 C。 4.下列各种摩擦中,应该设法减小的是( )。 A.使用滑轮时,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B.跑步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C.拔河比赛时,手和绳子之间的摩擦;D.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车圈之间的摩擦 【答案】A。 【解析】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摩擦力的方向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摩擦力可以是阻力, 也可以是动力。当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时,我们要设法减小摩擦力;当摩擦力作为动力时,我们会设法增 大其摩擦力。 上述四个选项中,作为动力的是 B、C、D,作为阻力的是 A;故应设法减小摩擦的是 A。 5.如图所示,在使用相同的钩码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要使调好的杠杆重新在水平 位置平衡,应在 A 处悬挂钩码的个数是(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答案】C。 【解析】设每个钩码的重力是 G,杠杆每格的长度是 L, 由图示可知,左边动力 F 动=2G,动力臂 L 动=3L,阻力臂 L 阻=2L,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 动×L 动=F 阻×L 阻,即 2G×3L=F 阻×2L, 解得 F 阻=3G,则在 B 处应挂 3 个钩码。故选 C。 6.下列四幅图中,解释不合理的是( )。 3 A.甲图,说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 B.乙图,闭合开关后,小磁针 N 极将顺时针偏转; C.丙图,发电机应用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丁图,说明电流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答案】C。 【解析】A:该实验是奥斯特实验: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现象表明电流周围存 在磁场,即电生磁,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选项 A 正确。 B:闭合开关,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由右侧流入,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的右端是 N 极,左端 为 S 极,则小磁针 N 极将顺时针偏转,选项 B 正确。 C: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知识发电机的原理,选项 C 错误。 D:由图可知,两个电磁铁是串联的,则通过两个电磁铁的电流相同.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匝数多的 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目多,表明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选项 D 正确。 7.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根新铅笔的长度约为 18dm ;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200g; C.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 37℃;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lm/s 【答案】D。 【解析】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18cm。一支新 2B 铅笔长度与此差不 多,在 18cm=1.8dm 左右。故 A 不符合实际; B、10 个鸡蛋的质量大约 1 斤,而 1 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 50g 左右。故 B 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 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 23℃左右。故 C 不符合实际;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4km/h=4× m/s≈1m/s 左右。故 D 符合实际。故选 D。 8.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ρ 水> ρ 酒精),现在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倒入水和酒精,使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则( )。 4 A.可能是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B.一定是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C.可能是倒入水的质量小于酒精的质量;D.可能是倒入水体积大于酒精的体积 【答案】D。 【解析】因为甲和乙是圆柱形容器,所以对容器底的压力:F=ps=ρghs=ρgV=mg=G; 因为 m 水=m 酒精,S 甲>S 乙,所以对容器底的压强:p 甲<p 乙; 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压力还是相等,或倒入水的质量小于酒精的质量,还是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小; 当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或者倒入水体积大于酒精的体积,因为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所以∴ 倒入的水的质量大于酒精的质量,这样可能使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力,可能会使水和 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故选 D。 9.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针管把药液推入体内,利用了大气压强了; B.高压锅容易将食物煮熟,利用了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C.小王没有将地面上的箱子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D.飞机能够腾空而起,利用了机翼上下表面空气的流速不同,压强不同 【答案】D。 【解析】A、用针管把药液推入体内,是推力大于大气压力药液向体内运动的结果,本选择项的说法是 错误的。 B、液体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升高,高压锅容易将食物煮熟,是因为食物在较高的沸点下比在较低 的沸点下更容易煮烂,本选择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C、小王没有将地面上的箱子推动,是因为推力等于摩擦力,本选择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D、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飞机能腾空而起,利用了机翼上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机翼下面流速小,压强大,从而形成了向上的压强差,当向上的压力差大于飞机的重力时,飞机回腾空而 起,本选择项的说法是正确的。故选 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 12 分,共 4 小题。每小题全选对得 3 分,漏选得 1 分,错选或不选得 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1-3 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5 10.一辆小轿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轿车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轿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小轿车对地面的压力越大; C.由于惯性,即使紧急刹车,也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 D.发动机运转时小轿车才能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答案】AC。 【解析】A、小轿车匀速行驶的过程中,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 A 正确。 B、小轿车呈流线型,行驶时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升力, 因此,小轿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小轿车对地面的压力越小,故 B 错误。 C、由于惯性,即使紧急刹车,小轿车也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故 C 正确。 D、发动机运转时小轿车才能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故 D 错误。故选 AC。 1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1、S2,两灯都发光,当把开关 S2 断开时,灯泡 L1、L2 的亮度及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L1 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B.L1 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 C.L1 的亮度增大,电流表示数不变;D.L2 熄灭,电流表示数变小 【答案】AD。 【解析】首先进行电路分析,得出两种情况下的两灯的连接方式,然后由电阻的变化得出灯亮度的变 化及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两开关均闭合时,两灯并联在电源两端,电压均为电源电压,断开 S2 后,只有 L1 接入电路,L1 两端电 压仍为电源电压故亮度不变。电流表由测两灯泡的电流之和变成只测 L1 中的电流,故电流减小。故选 AD。 12.在某科技节上,某同学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牛奶加热器,设计电路简图如图所示,已知滑动变阻器 R 的电大阻值为 100Ω,用于加热的电阻丝 R1 的阻值为 55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不考虑热量损失, 6 牛奶的比热容为 c=2.5×10J/(kg·℃)] A.电路最小电流是 1.4A; B.电热丝的最大加热功率 880W; C.在最大加热功率下,用时 100s 可以将 1kg 常温牛奶温度升高 35.2℃; D.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为 50Ω 时,变阻器和电热丝两端电压相等 【答案】ABC。 【解析】(1)当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时,电路中电流最小,此时滑片 P 处于 b 端, 电路总电阻 R 总=R0+R1=100Ω+55Ω=155Ω, 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最小电流 Imin= = =1.4A。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止最小时,电热丝加热功率最大,此时滑片 P 处于 a 端,最大加热功率 Pmax= = =800W; (3)最大加热功率下,100s 内发热量 Q=Pmax=880W×100s=8.8×104J 由比热容公式 Q=Q 吸=cm△t 可得牛奶温度升高△t= = =35.2℃; (4)变阻器与电热丝两端电压相等时,变阻器和电热丝电阻应相同,电热丝电阻为定值,故当变阻器 接入电路电阻为 55Ω 时它们两端电压相等;故 D 错。正确答案是 ABC。 13.如图甲所示,盛有液体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1000Pa;如图乙所示,用 细线栓一铝块,将铝块的一半浸在液体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改变了 80Pa;如图丙所示,将细线剪断,铝 块沉到容器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又改变了 460Pa.容器的底面积为 100cm2,ρ 铝=2.7g/cm3,g 取 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U R总 220 155 V Ω 2U R1 ( )2220 55 V Ω Q cm ( ) 4 3 8.8 10 2.5 10 / 1 J J kg kg × × ⋅ ×℃ 7 A.铝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是 0.8N; B.铝块的体积是 200cm3; C.铝块沉底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 4.6N; D.液体的密度是 0.8g/cm3 【解析】(1)由 p=FS 可得,图乙比图甲中对桌面增加的压力: △F1=△p1S=80Pa×100×10-4m2=0.8N,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铝球受到的浮力和铝球对水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所以,对桌面增加的压力△F1=G 排,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铝球受到的浮力:F 浮=G 排=0.8N, 由 F 浮=ρgV 排可知,铝球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 浮′=2F 浮=2×0.8N=1.6N,故 A 错误。 (2)将细线剪断,铝块沉到容器底部,图丙比图甲中对桌面增加的压强: △p=△p1+△p2=80Pa+460Pa=540Pa, 图丙比图甲中对桌面增加的压力:△F2=△pS=540Pa×100×10-4m2=5.4N, 铝块的重力:G 铝=△F2=5.4N, 由 G=mg 可得,铝球的质量:m 铝=G 铝 g=5.4N/(10N/kg)=0.54kg=540g, 由 ρ=mV 可得,铝球的体积:V 铝=m 铝/ρ 铝=540g/(2.7g/cm3)=200cm3,故 B 正确。 铝块沉底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铝=G 铝-F 浮′=5.4N-1.6N=3.8N,故 C 错误。 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由 F 浮=ρgV 排可得, 液体的密度:ρ 液=F 浮′gV 排=F 浮′gV 铝=1.6N×10N/kg×20×10−6m3=0.8×103kg/m3=0.8g/cm3,故 D 正 确。故选 D。故选 BD。 三、基础知识题(本题满分 50 分,共 9 小题) 14.实验探究(9 分) (1)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规律实验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回答先烈问题: ①该物质是 (晶体、非晶体); 8 ②该物质在 5min-15min 时间内处于 (固态、液体、气态、固液共存态); ③该物质液态时比热容比固态时 (大、小)。 【答案】晶体;固液共存态;大。 【解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温度达到熔点的时候, 温度不再上升,此时固液共存,直到固体完全熔化结束,如果继续吸热,液体温度上升。 从此物质的熔化曲线可以看出物质是晶体,晶体的熔点是 48ºC;在 5min-15min 之间,固液共存态, 15min 后变为液态; 从曲线中科院看出,物质在液态时温度升高比固态温度升高得慢,故液体的比热容比固态大。 答案是:晶体;固液共存态;大。 (2)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且要让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物距/cm 30 25 18 15 像距 15 17 23 30 像的性 质 倒立、缩小、实像 倒立、缩小、实像 倒立、放大、实像 倒立、放大、实像 3)上表是小王实验时记录数据的一部分,比较①②组数据可得出的规律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 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一规律可应用于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答案】10cm,水平线上,照相机。 【解析】(1)从图中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因为一束平行光射入凸透镜后汇聚于一点,该点 到透镜距离为 10cm。 9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且要让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 线上。其目的是使成像处在光屏中心位置,有利于实验。 (3)从表中给出的实验数据看,物体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规律照相机成像规律相同。 答案是:10cm,水平线上,照相机。 (3)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入射角是________;改变入射光的方向,使入射角 变大,则反射角变________;以 ON 为轴将硬纸板的右半面向后旋转,在硬纸板上_______(填“能”或“不 能”)观察到反射光。 【答案】α;大;不能。 【解析】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α 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所以是入射角;在光的反 射时,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所以使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变大;以 ON 为轴线,把纸板 F 向后缓慢旋转一 个角度,在白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是因为纸板 OB 面和反射光线以及法线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故答案为:α;大;不能。 15.(2 分)“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情。”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描 写春情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出的芳香分子_____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 【答案】扩散、升高。 【解析】从诗句中可知,“花香袭人”说明发生了扩散现象,而造成扩散加快的直接原因是“知骤 暖”,即气温突然升高造成的。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就是当周围气温升高时,花香扩散加剧。故答案为:扩散; 升高。 答案是:扩散、升高。 16.(2 分)如图所示,A′B′是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10 【解析】像与物分居平面镜两侧,并以平面镜为对称轴,知道这以规律,此图即可完成。 【答案】如图。 17.(3 分)一家焚烧生活垃圾的发电厂,每年通过焚烧垃圾可生产出 1.2 亿千瓦时的电能。假若燃烧 1t 生活垃圾可以放出 1.176×1010J 的热量,则这些热量可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多少千克的水由 20℃加热 到沸腾?[c 水=4.2×103J/(kg·℃)]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热量的计算。 由公式 Q 吸=cm(t-t0)得: 。 答案:3.5×104kg。 18.实验探究(11 分) (1)(4 分)如图甲所示是小张“探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小张让大小不同的实心钢球从同一斜面上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并推动木块 移动,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2)同班同学小红发现,木块被钢球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没有其他同学的明显,认为是木块太重导致滑 动摩擦力过大的原因造成。为了验证猜测,小红设计了如图乙所示“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的 实验,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多次实验得到了表格中的相 关数据,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帮她分析并得出,滑动摩擦力 f 与压力 F 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木块对木板压力 F/N 2 3 4 5 6 弹簧测力计读数 f/N 0.6 0.9 1.2 1.5 1.8 【答案】(1)质量;(2)f=0.3F。 【解析】(1)影响动能大小的两个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小明选用大小不同钢球,故质量不同,从同一 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那么它们的速度相同,故该实验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根据表格中数据 F=2N 时,f1=0.6N,当 F=3N 时,f1=0.9N,则由此知 f1=0.3F;滑动摩擦力的大 小等于拉力的大小,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之间的表达式为:f=0.3F。 故答案为:(1)质量;(2)f=0.3F。 (2)(4 分)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kgCCCkgJ J ttc Qm 4 3 10 0 105.3)20100()·/(102.4 10176.1 ×=°−°×°× ×=−= )(水 吸 11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得出杠杆的平 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臂”后,小明又进一步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 的关系。实验过程中,保持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在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 F1 和动力臂 L1 的数据, 并绘制了 F1 与 L1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推算,当 L1 为 0.1m 时,F1 为   N。 【答案】(1)左;(2)6。 【解析】(1)杠杆右端下沉,说明杠杆重心右移,应将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左调节,直 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由于此题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据 F 1L1=F2L2 可知,利用图象中任意一组数据都能得出, F2L2=F1L1=0.2m×3N=0.6N•m;故若当 L1 为 0.1m 时, ; 答案是:(1)左;(2)6。 (3)(3 分)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装置,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接通电源,两容器 内的空气被加热后膨胀,使 U 形管的液面发生变化,通过观察 U 形管的液面变化情况,比较瓶内电阻丝的 发热多少? (1)此装置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   的关系,一段时间后,  容器内电阻丝产生的热量较 多(选填“左”或“右”)。 (2)如果通过 R1 的电流为 2A,那么 10s 内通过 R1 的电流产生的热量是   J。 【答案】(1)电阻、右;(2)200。 【解析】(1)由图示实验可知,两阻值不同的电阻丝串联,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与通电时间相等而电阻 Nm mN L LFF 61.0 ·6.0 1 22 1 === 12 阻值不同,此装置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由于右侧中的电阻丝阻值较大,将此装置接 到电源两端,通电一段时间,电流在右侧容器中产生的热量较多。 (2)R1 在 10s 内产生的热量:Q=I2Rt=(2A)2×5Ω×10s=200J。 19.(5 分)基础问答、作图和计算 (1)(3 分)如图为撑杆跳的过程示意图,在这项运动中,根据能量以及能量转化的物理知识,可知: 运动员助跑的目的是为了在起跳前获得较大的 。撑杆起跳时, 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越过横杆 在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此时动能 (大于/等于/小于)0。 【答案】动能、动、等于。 【解析】撑杆运动员加速助跑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动能,并在撑杆起跳过程中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此过程动能逐渐减小,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当运动员到底最高点时动能为零,重力势能最大。 (2)(2 分)如图,一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一同学沿左上方与水平方向成 30°角用 200N 的力拉物体, 画出该拉力的示意图。 【解析】拉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可以画在重心上,方向与水平方向成 30°角向着右上方,大小为 200N,如下图所示。 20.实验探究(13 分) (1)(5 分)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连接电路时,图甲中导线 E 端应与滑动变阻器的______(填“A”“B”“C”或“D”)接线柱相连, 使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应置于 A 端。 13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发现,电压表始终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填序号)。 A.滑动变阻器断路 B.R 短路 C.R 断路 (3)排除故障后,将 5 Ω 的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 1.5 V,电流表指针位置 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读数为______A。 (4)将 5 Ω的电阻换成 10 Ω的电阻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到合适位置,记录实验数 据,此操作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将电阻换成 15 Ω 重复操作。 (6)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阻 R/Ω 5 10 15 电流 I/A 0.15 0.1 【答案】(1)B;(2)B;(3)0.3;(4)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6)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 成反比。 【解析】(1)由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应置于 A 端,且使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可知,图 甲中导线 E 端应与滑动变阻器的 B 接线柱相连; (2)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而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为零,说明电压表测量导线两端电压,即 定值电阻 R 短路; (3)由图可知,电流表所选量程为 0~0.6A,分度值为 0.02A,则由电流表指针位置可知,电流表读 数为 0.3A; (4)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把定值电阻 5Ω 换成 10Ω,根据串联电路导体两端电压与其阻值成正 比知,电阻两端电压会增大;在电源电压一定时,要使电阻两端电压不变,需要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 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增大,也就是需要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增大.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到合适位 置; (6)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时,通过电阻电流的变化倍数与电阻阻值变化倍数的倒 数相等,即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故答案为:(1)B;(2)B;(3)0.3;(4)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6)通过导体的电流与 电阻成反比。 (2)(8 分)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 3V,灯泡额定电压为 2.5V。 14 (1)请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用笔画线连接完整;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应置于   端(选填“A”或“B”); (3)移动滑片 P,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1.5V 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其示数为   A,小灯泡此 时的电功率为   W。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需将滑片 P 向   端移动(选填“A”或“B”)直到 电压表的示数为 2.5V; (4)实验中,小灯泡突然熄火,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变大,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 【答案】(1)如图;(2)断开、B;(3)0.24、0.36、A;(4)灯泡断路。 【解析】(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 3V,灯泡额定电压为 2.5V。故电压表的 量程选“0~3V”,并联在小灯泡两端,如图。 (2)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应断开,滑片滑到阻值最大处,阻值最大处在 B 端。 (3)电流表使用 0~0.6A 量程,分度值为 0.02A,电流为 0.24A;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P 实际=U 实际 I 实际=1.5V×0.24A=0.36W; 要使灯泡正常工作,灯泡两端电压从 1.5V 增大到 2.5V,电路电流要增大,总电阻要减小,滑动变阻器 的电阻要减小,滑片向 A 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2.5V 为止; (4)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与灯泡并联;闭合开关,灯泡不亮,说明电 路存在断路或灯泡发生短路;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路发生断路;电压表示数变大,说明电压表的正负 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因此电路故障为灯泡断路。 故答案为:(1)如图;(2)断开、B;(3)0.24、0.36、A;(4)灯泡断路。 21.(3 分)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灯、开关和插座正确接入家庭电路。 15 【解析】首先辨别图中三根线地线、火线、零线。 (1)灯泡接法:火线进入开关,经灯泡连到零线,这样在断开开关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 电事故.既能控制灯泡,又能更安全。 (2)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 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如图所示: 22.(2 分)如图所示开关断开,甲乙两表都是电流表时,两表示数之比为 3:5。当开关闭合,甲乙两 表都是电压表时,求两表示数之比为。 【答案】5:2。 【解析】(1)当开关断开,甲乙两表都是电流表时,R1 和 R2 并联,甲测 R2 支路的电流,乙测干路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两支路的示数之比: = = = ,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 I= 可得,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 = = ; (2)当开关闭合,甲乙两表都是电压表时,R1 和 R2 串联,甲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乙电压表测 R2 两 端的电压,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16 所以,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 = = = ,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两电压表的示数之比: = = = 。 故答案为:5:2。 四、综合能力题(本题满分 20 分,共 4 小题) 23.(2 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油箱内油量的装置。其中 R 是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片,滑动变阻器的 滑片跟滑杆连接,滑杆可以绕固定轴 O 转动,另一端固定一个浮子。当电流表示数越小时,滑动变阻器连 入电路的阻值   (填“越大”或“越小”),油箱内油量   (填“越多”或“越少”)。 【答案】越大、越少。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 R 与定值电阻 R0 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 的变形 式 可知,当电流表示数越小时,电路中的总电阻越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 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大,由图可知,滑片上移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大,浮子下移,油箱内 油量越少。 故答案是:越大、越少。 24.(6 分)小明在盆中清洗樱桃时发现樱桃会沉入水中,他想知道樱桃的密度,于是他做了如下操作: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   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左侧,接下来 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透明空烧杯的质量 m1=20.8g,然后将透明空烧杯中装入适量水,把一粒樱桃放入烧杯 中的樱桃放入烧杯中,再往烧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樱桃悬浮,随即停止加盐,将烧杯中的樱 桃取出,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与盐水总质量,如图甲所示,记作 m2=   g。 R UI = I UR = 17 (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空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 V=  cm3,则樱桃的密 度为   kg/m3。 (4)以上实验操作,测出的樱桃密度比实际值将偏   (选填“大”或“小”)。 【答案】(1)游码、右;(2)75.8;(3)50、1.1×103;(4)偏大。 【解析】(1)使用天平时,应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然后调节横梁 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上;天平指针偏左,应当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 至平衡。 (2)天平标尺上一大格表示 1g,里面有 5 个小格,故其分度值为 0.2g,盐水和烧杯的质量为 50g+20g+5g+0.8g=75.8g。 (3)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m=75.8g﹣20.8g=55g;量筒的分度值为 1cm 3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V=50ml=50cm3;樱桃悬浮时,樱桃的密度等于盐水的密度, 则盐水的密度 ρ 樱桃= = =1.1g/cm3=1.1×103kg/m3。 (4)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空量筒中,在烧杯的内壁上有盐水的残留,故使得测量的盐水的体积偏 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所测盐水密度偏大;由于盐水的密度与樱桃的密度相等,故所成樱桃的密度偏大。 25.(6分)一颗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m2,图钉帽的面积是0.5×10-4m2,手指对图钉的压力为20N,求: (1)图钉尖对墙面产生的压强; (2)图钉尖对墙面产生的压强相当于多少米深处水所产生的压强; (3)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图钉帽受到大气的压力。( ρ水=1.0×103kg/m 3,一标准大气压为Po= 1.0×105Pa) 【解析】(1)因为 F=20N,S=5×10-8m2, 所以图钉尖对墙面产生的压强为: 。 (2)因为 ρ 水=1.0×103kg/m3,g=10N/kg, 所以水的深度为: 。 (3)因为 P0=1.0×105Pa,S 帽=0.5×10-4m2, 所以图钉帽受到大气的压力为:F′=P0×S 帽=1.0×105Pa×0.5×10-4m2=5N。 答:(1)图钉尖对墙面产生的压强为 4×108Pa;(2)图钉尖对墙面产生的压强相当于 4×104m 深处水 所产生的压强;(3)在同一标准大气压下图钉帽受到大气的压力为 5N。 Pam N S Fp 8 28 104105 20 ×=×== − mkgNmkg Pa g ph 4 33 8 104/10/100.1 104 ×=×× ×== 水 ρ 18 26.(6 分)体感器的可以把力学物理量转化成电学信号,然后通过相互之间的函数关系,直接引用力 的大小。测量压力大小的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 M、N 均为绝缘材料,M、N 间有可收缩的导 线(电阻大小不计),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 R2 的滑片 P 固定在一起,电源电压恒为 12V,已知压力 F 的大 小与 R2 的阻值大小成正比例关系。闭合开关 S,压力 F0=0 时,滑片 P 在最上端;压力 F1=1N 时,电流表示 数为 1A,电压示数为 3V,当滑片 P 滑至最下端时,电压表示数为 7.5V.求: (1)定值电阻 R1 的大小;压力 F1 与 R2 阻值之比 k; (2)当滑片 P 滑至最下端时,压力 F2 的大小; (3)压力 F 的大小与电压表示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 【解析】(1)由图可知,R1、R2 串联,电压表测 R2 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 当 F1=1N 时,电流表示数为 1A,电压数为 3V,由串联电路特点可知,此时 U1=U﹣U2=12V﹣3V=9V,并且: I1=I2=1A, 由欧姆定律可得,R1 的阻值:R1= = =9Ω; 此时 R2 连入电路的阻值:R2= = =3Ω, 所以压力 F1 与 R2 阻值之比:k= = = N/Ω, (2)当滑片 P 滑至最下端时,变阻器连入阻值最大,电压表示数为 7.5V, 此时电路中电流:I'=I2′=I1′= = = =0.5A, 所以 R2 的最大值:R2 最大= = =15Ω, 因为压力 F 的大小与 R2 的阻值大小成正比例关系,即:F=kR2, 所以压力 F2= N/Ω×R2 最大= N/Ω×15Ω=5N; 19 (3)由 F=kR2 有:R2= = ,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电压表示数: UV=IR2= •R2= = , 化简可得:F= (N)。 答:(1)定值电阻 R1 为 9Ω;压力 F1 与 R2 阻值之比 k 为 N/Ω;(2)当滑片 P 滑至最下端时,压力 F2 为 5N;(3)压力 F 的大小与电压表示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为 F= (N)。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